一种电源接线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713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源接线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的输入输出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接线柱。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源接线柱(也叫接线端子)一般都是在一个绝缘的塑料壳体内装配金属压线部分,如申请号为200980133181. 2的中国发明专利《电接线端子》涉及一种电接线端子,其具有夹紧弹簧、金属件和壳体,该壳体容纳夹紧弹簧和金属件,并且该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导体引入开口,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接线端子的设置于壳体中的执行元件,其中,执行元件具有手柄,通过手柄使执行元件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上述专利的接线端子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一个缺点是接线端子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整个接线端子的高度尺寸较高,由于受这个高度尺寸的限制,使得接线端子和线路板 连接后的整体高度尺寸无法降低,由此,采用该接线端子和线路板的电源成品这类电器设备的体积也往往较大,无法实现小巧灵活的外形尺寸。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电源接线柱(也叫接线端子)多是通过几个细小的引脚以插接方式插入到线路板上相应的孔位,然后再通过焊接方式将接线端子固定在线路板上,由于电源接线柱完全位于线路板的上方,因此线路板整体高度高,采用这种接线柱的LED驱动电源的整体厚度不能做薄,另外,这种固定连接方式当施加扭力旋动接线端子的螺丝时,接线端子的壳体有可能会跟着扭转,重者还有可能引起接线端子的引脚断裂,甚至造成线路板上的引脚锡块崩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在线路板上连接更为方便可靠的电源接线柱。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源接线柱,包括有连接在线路板上可供导线插设的导电壳体、安装在该导电壳体上的弹片以及能驱动所述弹片将导线压紧在所述导电壳体的内壁底部上的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壳体底面的后部具有开口朝下且左右贯穿的限位槽,在导电壳体连接在线路板上的状态下,所述限位槽的前壁用于插设在预设于线路板上的卡槽内,同时限位槽的后壁则用于插设在预设于线路板上的限位孔内。上述导电壳体的左右外侧壁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搁置面,在导电壳体连接在线路板上的状态下,所述搁置面用于搁置在线路板的上端面上。接线柱在和线路板连接时,搁置面能增加接线柱与线路板接触面积,而将接线柱与线路板进行较稳定的轴向限位,如果仅依靠限位槽底面与线路板的接触,其接触面积较小,易导致接线柱与线路板相对定位不牢
O上述导电壳体呈扁平的长方体状,采用扁平长方体结构的导电壳体,更有利于降低接线端子的高度。[0009]为了方便弹片与导电壳体的安装连接,作为优选,上述弹片包括有固定在所述导电壳体上端面处的固定部和设置于该导电壳体内的弹性压线舌片,所述导电壳体沿前后方向开设有供所述弹片的弹性压线舌片穿设的通孔,所述弹片的固定部上开设有穿孔,所述导电壳体的顶部开设有能与所述穿孔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在螺钉下旋时,接线柱弹片的弹性压线舌片往下压住电线导体,当螺钉往上回松时,接线柱弹片的弹性压线舌片松开电线导体。为了提高弹片和导电壳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防止弹片固定部的滑动,作为进一步优选,上述弹片的固定部和弹性压线舌片一体成型并呈U形结构,所述固定部沿左右侧边向下翻折成型有能与所述导电壳体的左右外侧壁相抵而限位的定位边。为进一步提高弹片和导电壳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上述固定部沿前侧边向下翻折成型有能与所述导电壳体的前外侧壁相抵而限位的锁扣边。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接线柱中的导电壳体能通过其底部限位槽的前壁和后壁分别插设在在预设于线路板上的卡槽及限位孔内,这样导电壳体的下部沉于线路板下方,能有效降低连接有该接线柱的线路板整体的高度,这样能将使用这种线路板的LED驱动电源整体厚度做薄,便于成品的小型化;另外,本接线柱还可实现与线路板的可靠连接,通过卡槽及限位孔对限位槽的前壁和后壁的周向和先后限位,保证了接线柱与线路板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因为施加扭力而损伤线路板和接线端子的问题。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到线路板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到线路板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 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一种电源接线柱,包括有连接在线路板I上的导电壳体2、安装在该导电壳体2上的弹片3以及能驱动所述弹片3将导线压紧在导电壳体2的内壁底部上的螺钉4。其中,导电壳体2采用铜含量为60%的铜材料,该导电壳体2呈横截面为方形的扁平长方体状,导电壳体2底面的后部具有开口朝下且左右贯穿的限位槽5,在导电壳体2连接在线路板I上的状态下,限位槽5的前壁51用于插设在预设于线路板I上的卡槽11内,同时限位槽5的后壁52则用于插设在预设于线路板I上的限位孔12内。导电壳体2的左右外侧壁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搁置面21,搁置面21成长方形状,在导电壳体2连接在线路板I上的状态下,搁置面21用于搁置在线路板I的上端面上。如图5所示,弹片3采用不锈钢材质,弹片3包括有固定在导电壳体2上端面处的固定部31和设置于该导电壳体2内的弹性压线舌片32,弹片的固定部31和弹性压线舌片32 —体成型并呈U形结构。如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弹片3和导电壳体2的连接可靠性,固定部31沿左右侧边向下翻折成型有能与导电壳体2的左右外侧壁相抵而限位的定位边34。固定部31沿前侧边向下翻折成型有能与导电壳体2的前外侧壁相抵而限位的锁扣边35。如图4所示,导电壳体2沿轴向开设有供弹片的弹性压线舌片32穿设的通孔22,弹片的固定部31上开设有穿孔33,导电壳体2的顶部开设有能与穿孔33相对应的螺纹孔23,螺钉4穿过穿孔33与螺纹孔23螺纹连接,导电壳体2和弹片3的固定部31通过螺钉4固定相连。如图6、7所示,安装时,在线路板I上开设有一 U形的卡槽11,及安装孔12,安装 孔12位于卡槽的后部,卡槽11和导电壳体2的下部的宽度相适配,将导电壳体2自上而下插入安装,保证限位槽5的前壁51插入卡槽11内,限位槽5的后壁52插入限位孔12内,通过卡槽11及限位孔12对限位槽的前壁51和后壁52的周向和先后限位,最后在线路板的背面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导电壳体2固定在线路板I上,从根本上保证了在对连接在导电壳体2上的螺钉4施加扭力时面不会损坏接线端子与线路板I之间的连接结构。使用时,导电壳体2的通孔22内插入导线,当旋紧螺钉4时,螺钉4的底部与弹片3的弹性压线舌片32上顶面相抵,从而驱使弹片3的弹性压线舌片32压紧导线,使得导线始终和导电壳体2的壁底部相抵,实现电路的导通;当旋松螺钉4时,弹片3的弹性压线舌片32向上复位,导线被松开,电路断开。本实施例的接线端子尺寸低矮、连接方便可靠,导电壳体2的高度尺寸比市面上常规接线端子的高度低很多,另外接线柱安装到线路板上后,导电壳体的下部沉于线路板下方,能有效降低连接有该接线柱的线路板整体的高度,这样可以使电源成品的高度尺寸做得很低,减小电源成品的整体体积,降低制造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接线柱,包括有连接在线路板(I)上可供导线插设的导电壳体(2)、安装在该导电壳体(2)上的弹片(3)以及能驱动所述弹片将导线压紧在所述导电壳体(2)的内壁底部上的螺钉(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壳体(2)底面的后部具有开口朝下且左右贯穿的限位槽(5),在导电壳体⑵连接在线路板⑴上的状态下,所述限位槽(5)的前壁(51)用于插设在预设于线路板(I)上的卡槽(11)内,同时限位槽(5)的后壁(52)则用于插设在预设于线路板(I)上的限位孔(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源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壳体(2)的左右外侧壁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搁置面(21),在导电壳体(2)连接在线路板(I)上的状态下,所述搁置面(21)用于搁置在线路板(I)的上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源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壳体(2)呈扁平的长方体状。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源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3)包括有固定在所述导电壳体(2)上端面处的固定部(31)和设置于该导电壳体(2)内的弹性压线舌片(32),所述导电壳体(2)沿前后方向开设有供所述弹片的弹性压线舌片(32)穿设的通孔(22),所述弹片的固定部(31)上开设有穿孔(33),所述导电壳体(2)的顶部开设有能与所述穿孔(33)相对应的螺纹孔(23),所述螺钉(4)穿过所述穿孔(33)与所述螺纹孔(23)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的固定部(31)和弹性压线舌片(32) —体成型并呈U形结构,所述固定部(31)沿左右侧边向下翻折成型有能与所述导电壳体(2)的左右外侧壁相抵而限位的定位边(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31)沿前侧边向下翻折成型有能与所述导电壳体(2)的前外侧壁相抵而限位的锁扣边(3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接线柱,包括有连接在线路板(1)上可供导线插设的导电壳体(2)、安装在该导电壳体(2)上的弹片(3)以及能驱动弹片将导线压紧在导电壳体(2)的内壁底部上的螺钉(4),其特征在于导电壳体(2)底面的后部具有开口朝下且左右贯穿的限位槽(5),在导电壳体(2)连接在线路板(1)上的状态下,限位槽(5)的前壁(51)用于插设在预设于线路板(1)上的卡槽(11)内,同时限位槽(5)的后壁(52)则用于插设在预设于线路板(1)上的限位孔(12)内。本接线柱中的导电壳体安装在线路板上时,其下部可沉于线路板下方,能有效降低连接有该接线柱的线路板整体的高度,保证了接线柱与线路板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了产品质量,能有效避免因为施加扭力而损伤线路板和接线端子的问题。
文档编号H01R4/38GK202772284SQ20122038219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日
发明者余一平 申请人:宁波东星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