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cpu连接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732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型cpu连接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讯信号传输用连接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结构稳定、装配简便,且装配效率高的改进型CPU连接座。
技术背景常见的CPU连接座包括底座、可滑动盖设于底座上的上盖以及驱动上盖滑动的驱动装置。上盖上具有一个承载CPU的端面,并且在该端面上均匀分布有与CPU针脚对应的穿孔。底座上成型有与上盖上通孔对应的端子孔。在端子孔内安装有连接端子。安装CPU时,CPU上的针脚将插入上盖上对应的穿孔内,而针脚穿过穿孔后将与底座中端子孔内的连接端子连接。为了确保连接端子与CPU针脚形成稳固接触,通常连接端子采用一种特殊的包夹结构,以实现与CPU针脚之间的稳定接触。为了避免直接插入可能导致CPU针脚弯折的情况。目前的CPU连接座均采用上盖移动方式,将垂直插入转化为水平插入。S卩,当CPU插入到上盖上后,通过连接座上的驱动装置,推动上盖沿底座实现一定距离的水平移动,从而使CPU针脚水平进入连接端子的包夹结构内。反之如果要取下CPU,就需要通过驱动机构推动上盖移动,令CPU针脚脱离连接端子的包夹结构,然后将CPU轻松取下即可。目前CPU连接座中常用的驱动机构包括两种摇杆式和凸轮式。摇杆式中的摇杆具有一曲轴,通过摇柄带动曲轴转动,从而推动上盖实现水平的位移。但是摇杆式驱动机构最大的不足就是需要较大的活动空间,所以在空间较小的便携式电脑中通常采用凸轮式驱动机构。凸轮式驱动机构采用的是一个枢轴式凸轮体,其凸轮部分位于上盖上一个孔槽内。当转动该凸轮体时,凸轮的凸起部分将作用在孔槽内壁,从而对上盖起到推动作用,实现上盖与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移。为了使凸轮式驱动机构稳固的安装于上盖与底座之间,轴体末端与安装于底座底部的垫 圈相干涉,再通过铆固定压制,使凸轮体和上盖与底座以形成可移动的稳固装配。传统的垫圈呈椭圆平面形,该垫圈在与轴体装配时,并不可以固定,需要再安装铆进行固定,这样会使垫圈容易磨损,降低使用寿命。另外,这样的结构会使垫圈与底座形成有间隙,凸轮体转动时,上盖与底座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的过程中,凸轮体会倾斜,使上盖的行程达不到,严重阻碍了装配CPU。有鉴于以上所述,本发明人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定、装配简便,且装配效率高的改进型CPU连接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改进型CPU连接座包括底座、卡合于底座上且可相对于底座前后移动的上盖、用于驱动上盖移动的旋转体、与旋转体末端嵌合装配的垫圈以及用于与CPU的针脚连接并安装在底座内的端子组;所述底座的背面设有供垫圈装配的安装槽,垫圈安装于该安装槽中;所述的垫圈包括一主体板,该主体板上成型有用于与旋转体末端嵌合装配的嵌位部以及令旋转体末端不会脱离嵌位部的弹性阻挡部,所述垫圈通过嵌位部和弹性阻挡部与旋转体形成相对稳定的装配关系。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垫圈的主体板上设有一呈“凸”字形的通孔,该通孔包括用于供旋转体末端穿过的型孔及与型孔连通并作为所述嵌位部的嵌位孔,该嵌位孔后端的孔壁呈圆弧形;所述垫圈的主体板上一体固结有一作为所述弹性阻挡部的弹性臂,该弹性臂的末端抵靠在旋转体的末端。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型孔与嵌位孔的衔接面为一便于旋转体末端嵌位装配的弧面。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弹性臂包括由所述型孔前端的孔壁处向下弯折延伸成型的第一弯折部、由第一弯折部弯折后倾斜向上延伸成型的第二弯折部、以及由第二弯折部末端的边缘向下弯折形成的挡片部,该挡片部抵靠在旋转体的末端。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臂挡片部的底部位于所述主体板上的通孔中,且该挡片部与所述的嵌位孔配合形成一用于装配所述旋转体末端的扣合空间。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垫圈的主体板上设有一作为所述嵌位部的“U”形卡槽,该主体板上还设置有作为弹性阻挡部的弹性卡片,当旋转体的末端与所述卡槽形成嵌位配合后,该弹性卡片落入底座背面的安装槽内对应开设的限位槽中。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槽的端口两侧形成有便于旋转体末端装配的弧形倒角,且该卡槽相对于其端口一侧的孔壁呈圆弧形。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卡片通过主体板切割一体成型,该弹性卡片的一端相对于主体板形成倾斜并凸出于主体板外。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背面的安装槽端口形成有一便于垫圈装配的倒角。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旋转体包括固为一体的施力端、凸轮部和转轴,该转轴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垫圈中嵌位部卡嵌装配的环形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装配时,当垫圈采用第一种结构时,垫圈在安装于承座背面的安装槽时,垫圈通过“凸”字形的通孔套接于旋转体末端,且垫圈中的弹性臂与旋转体末端抵触,并朝远离旋转体的方向抽拉垫圈,且垫圈中嵌位孔嵌入旋转体末端,令该垫圈与旋转体形成相对稳定的装配关系。2、本实用新型装配时,当垫圈采用第二种结构时,垫将圈在安装于承座背面的安装槽时,垫圈以水平卡嵌的方式通过其卡槽与旋转体末端形成稳定的配合,且该垫圈中成型的弹性卡片与承座背面安装槽中设置的限位槽卡位,令该垫圈与旋转体形成相对稳定的装配关系。3、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承座背面的安装槽前端形成有一便于装配垫圈的倒角,这样有利于装配垫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另一视角的立体图;[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底座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底座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上盖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上盖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旋转体的立体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垫圈的立体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垫圈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中沿A-A向的剖视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垫片的立体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垫圈与旋转体装配过程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二中底座的立体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垫圈的立体图;图18是图17中沿B-B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底座100端子孔 101枢接孔102定位槽103定位槽 11承座111安装槽112倒角113限位槽 2上盖21主体210穿孔211定位块 212限位板 22后板220通孔221凸块222定位块 223型槽3连接端子4旋转体41施力端 42凸轮部43转轴431环形槽 5垫圈50扣合空间51主体板510通孔511型孔 512嵌位孔513孔壁514弧面52弹性臂 521第一弯折部 522第二弯折部523挡片部53卡槽 531弧形倒角532孔壁54通孔55弹性卡片 6垫片61孔62 凸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CPU连接座包括底座1、卡合于底座I上且可相对于底座I前后移动的上盖2、用于驱动上盖2移动的旋转体4和与旋转体4末端嵌合装配的垫圈5以及用于与CPU针脚连接的端子组。所述的端子组包括多个对应设置于底座I上端子孔100中的连接端子3。结合图4、5所示,所述的底座I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该底座I上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端子孔100及一承座11,该承座11位于端子孔100前方;该承座11中设有供所述旋转体4装配的枢接孔101以及位于枢接孔101两侧的定位槽102,所述底座I两侧设置有用于对上盖2进行定位的定位槽103。所述承座11的背面设有供垫圈5装配的安装槽111,该安装槽111前端形成有一便于装配垫圈5的倒角112。结合图6、7所示,所述上盖2也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该上盖2卡合于底座I上且可相对于底座I前后移动,该上盖2包括一主体21及与所述承座11相配合的后板22,于主体21上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穿孔210。该主体21两侧设有用于对所述底座I限位的限位板212,该限位板212之间形成供底座I嵌合安装的限位空间,该限位板212内侧设置有与底座I两侧的定位槽103相配合的定位块211,该定位槽103的长度长于定位块211的长度。所述的后板22正面成型有一呈“T”字形的型槽223。所述的后板22背面设有与所述承座11中的定位槽102相匹配的定位块222,其中,该定位槽102的长度长于定位块222的长度,且该定位块222上成型有卡勾。所述后板22设置有供所述旋转体4旋转的通孔220,该通孔220的孔壁上成型有一与旋转体4的凸轮部42相匹配的凸块221,令旋转体4旋转时驱动上盖2相对于底座I前后移动。结合图8所示,所述的旋转体4安装于底座I与上盖2之间,并与安装于承座11背面的垫圈5嵌合连接。该旋转体4包括固为一体的施力端41、凸轮部42和转轴43,该转轴43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垫圈5装配的环形槽431。结合图9-11所示,所述的垫圈5包括一主体板51,该主体板51上设有一呈“凸”字形的通孔510,该通孔510包括用于供旋转体4末端穿过的型孔511及与型孔511连通并作为嵌位部的嵌位孔512,该嵌位孔512后端的孔壁513呈圆弧形。所述型孔511与嵌位孔512的衔接面为一便于嵌位装配的弧面514。所述垫圈5的主体板51上一体固结有成型有一作为弹性阻挡部的弹性臂52,该弹性臂52包括由所述嵌位孔512前端的孔壁处向下弯折延伸成型的第一弯折部521、沿第一弯折部521末端弯折后倾斜向上延伸成型的第二弯折部522及沿第二弯折部522末端的边缘向下弯折形成的挡片部523。所述弹性臂的挡片部523底部位于所述主体板51的通孔510中,且该挡片部523与所述的嵌位孔512配合形成一用于固定所述旋转体4的扣合空间50。结合图12所示,所述后板22正面的型槽223中固定安装有一垫片6。该垫片6的造型与所述后板22上的型槽223相匹配,且该垫片6中设有与后板22的通孔220相匹配的孔61以及与后板22上通孔220的孔壁成型的凸块221相匹配的凸片62。装配时,将上盖2套盖于底座I上,其中,上盖2的主体21与底座I相对于扣合,上盖2的限位板212对底座I限位,且限位板212内侧的定位块211镶嵌于底座I两侧的定位槽103中;上盖2的后板22与承座11对于相接,且后板22中的定位块222镶嵌于承座11中的定位槽102。由于所述定位槽103的长度长于定位块211的长度,及定位槽102的长度长于定位块222的长度,这样可以使上盖2可以相对于底座I上在水平方向移动。将垫片6放置于后板22上的型槽223中, 并固定于该型槽223中。将旋转体4安装于底座I与上盖3之间,并与安装于承座11背面的垫圈5嵌合连接。具体而言,旋转体4的凸轮部42和转轴43分别嵌入后板22的通孔220和承座11的枢接孔101中,且转轴43显露于承座11背面的安装槽111中。其中,旋转体4的凸轮部42与通孔220的孔壁上成型的凸块221形成干涉,令旋转体4旋转时驱动上盖2相对于底座I前后移动。结合图13所示,所述的垫圈5通过主体板51上成型的嵌位部和弹性阻挡部分别与旋转体4末端嵌合装配并相互相成干涉,令旋转体4卡嵌于垫圈5的扣合空间50中,令该垫圈5与旋转体4形成相对稳定的装配关系。安装垫圈5时,自下而上将垫圈5压入承座11背面的安装槽111内,使旋转体4末端落入通孔510中较大的型孔511内。此时,旋转体4的轴体43末端与垫圈5中的弹性臂52抵触,弹性臂52受到向下的力,并产生一定的向下弯折变形。此时,将垫圈5施加朝远离旋转体的方向的力,使旋转体4的轴体43末端由型孔511向嵌位孔512慢慢移动,并且最终落入嵌位孔512内。此时嵌位孔512与轴体43末端的环形槽431形成卡嵌配合。与此同时,弹性臂52不断的与轴体43的末端摩擦,直至垫圈5的嵌位孔512完全与旋转体4的轴体43末端卡嵌,随后轴体43末端对弹性臂52的抵压力小时,弹性臂52复位,且弹性臂52中的挡片部523正好与轴体43的边缘抵触,令该垫圈5与旋转体4形成相对稳定的装配关系。塾圈5装配完成,以待用。实施例二 参见图14-18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垫圈5的主体板51上设有一作为所述嵌位部的“U”形卡槽53,该主体板51上还设置有作为弹性阻挡部的弹性卡片55,当旋转体4的末端与所述卡槽53形成嵌位配合后,该弹性卡片55落入底座I背面的安装槽111内对应开设的限位槽112中。所述卡槽53的端口两侧形成有便于旋转体4末端装配的弧形倒角531,且该卡槽53相对于其端口一侧的孔壁532呈圆弧形。所述弹性卡片55通过主体板51切割一体成型,该弹性卡片55的一端相对于主体板51形成倾斜并凸出于主体板51外。另外,具体参见图16所示,所述底座I的背面设有供垫圈5装配的安装槽111,该安装槽111前端形成有一便于装配垫圈5的倒角112,安装槽111中成型有与所述弹性卡片55相匹配的限位槽113。除上述的不同之处以外,本实施例二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完全一致,再次不再赘述。所述的垫圈5与旋转体4装配时,垫圈5的主体板51贴合于承座11背面的安装槽111向前滑动,使之与旋转体4嵌合。由于安装槽111前端形成的倒角112便于装配垫圈5,提高装配效率。垫圈5通过主体板51上成型的嵌位部与旋转体4末端嵌合装配并相互相成干涉,且主体板51上成型的弹性阻挡部与所述底座I背面安装槽111中的限位槽113相抵触并形成干涉,令该垫圈5与旋转体4形成相对稳定的装配关系。具体而言,所述垫圈5中作为嵌位部的卡槽53嵌入旋转体4的轴体43末端的环形槽431时,垫圈5中作为弹性阻挡部的弹性卡片55的末端与所述底座I背面的安装槽111相抵触,该弹性卡片55受到向下的力,该弹性卡片55则往下收缩,此时,弹性卡片55则产生向上的应力。当垫圈5的卡槽53完全与旋转体4的轴体43末端环形槽431卡嵌使,随后弹性卡片55复位,弹性卡片55的边缘与所述底座I背面安装槽111中的限位槽113相抵触并形成干涉,令该垫圈5与旋转体4形成相对稳定的装配关系。垫圈5装配完成,以待用。[0075]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即安装CPU时,CPU上的针脚将插入上盖2上对应的穿孔210内,而针脚穿过穿孔210后将与底座I中端子孔100内的连接端子3连接。为了确保连接端子3与CPU针脚形成稳固接触,通常连接端子3采用一种特殊的包夹结构,以实现与CPU针脚之间的稳定接触。为了避免直接插入可能导致CPU针脚弯折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旋转体4,上盖2在旋转体4的作用下,上盖2沿底座I实现一定距离的水平移动,从而使CPU针脚水平进入连接端子3的包夹结构内。反之如果要取下CPU,就需要通过反方向旋转旋转体4,使上盖2往回移动,令CPU针脚脱离连接端子3的包夹结构,然后将CPU轻松取下即可。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 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改进型CPU连接座,该CPU连接座包括底座、卡合于底座上且可相对于底座前后移动的上盖、用于驱动上盖移动的旋转体、与旋转体末端嵌合装配的垫圈以及用于与CPU的针脚连接并安装在底座内的端子组;所述底座的背面设有供垫圈装配的安装槽,垫圈安装于该安装槽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圈包括一主体板,该主体板上成型有用于与旋转体末端嵌合装配的嵌位部以及令旋转体末端不会脱离嵌位部的弹性阻挡部,所述垫圈通过嵌位部和弹性阻挡部与旋转体形成相对稳定的装配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CPU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的主体板上设有一呈“凸”字形的通孔,该通孔包括用于供旋转体末端穿过的型孔及与型孔连通并作为所述嵌位部的嵌位孔,该嵌位孔后端的孔壁呈圆弧形;所述垫圈的主体板上一体固结有一作为所述弹性阻挡部的弹性臂,该弹性臂的末端抵靠在旋转体的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CPU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型孔与嵌位孔的衔接面为一便于旋转体末端嵌位装配的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CPU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臂包括由所述型孔前端的孔壁处向下弯折延伸成型的第一弯折部、由第一弯折部弯折后倾斜向上延伸成型的第二弯折部、以及由第二弯折部末端的边缘向下弯折形成的挡片部,该挡片部抵靠在旋转体的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型CPU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挡片部的底部位于所述主体板上的通孔中,且该挡片部与所述的嵌位孔配合形成一用于装配所述旋转体末端的扣合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CPU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的主体板上设有一作为所述嵌位部的“U”形卡槽,该主体板上还设置有作为弹性阻挡部的弹性卡片,当旋转体的末端与所述卡槽形成嵌位配合后,该弹性卡片落入底座背面的安装槽内对应开设的限位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型CPU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端口两侧形成有便于旋转体末端装配的弧形倒角,且该卡槽相对于其端口一侧的孔壁呈圆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型CPU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片通过主体板切割一体成型,该弹性卡片的一端相对于主体板形成倾斜并凸出于主体板外。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改进型CPU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背面的安装槽端口形成有一便于垫圈装配的倒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改进型CPU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体包括固为一体的施力端、凸轮部和转轴,该转轴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垫圈中嵌位部卡嵌装配的环形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进型CPU连接座,其包括底座、卡合于底座上且可相对于底座前后移动的上盖、用于驱动上盖移动的旋转体和与旋转体末端嵌合装配的垫圈以及用于与外接CPU的针脚连接的端子组;底座的背面设有供垫圈装配的安装槽,垫圈安装于该安装槽中;垫圈包括一主体板,该主体板上成型有用于与旋转体末端嵌合装配的嵌位部以及令旋转体末端不会脱离嵌位部的弹性阻挡部,垫圈通过嵌位部和弹性阻挡部与旋转体形成相对稳定的装配关系。本实用新型装配时,垫圈在安装于承座背面的安装槽时,垫圈通过其嵌位部与旋转体末端卡嵌,使垫圈与旋转体形成稳定的配合,并通过垫圈的弹性阻挡部与底座形成干涉,令垫圈与旋转体形成相对稳定的装配关系。
文档编号H01R33/76GK202888508SQ20122038502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日
发明者刘安其, 王华财 申请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