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燥锂电池极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1913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干燥锂电池极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干燥锂电池极片的装置技术领域[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干燥装置,尤其涉及干燥锂电池极片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已有的技术中,锂电池均在烘烤箱内完成烘烤,一般是在真空烘烤换气过程 中,以氮气,氩气等惰性气体充当介质,带走真空真空烘箱内的水蒸气。[0003]目前真空干燥技术中,在换气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外界冷空气的进入而导致高温烘 烤箱内部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见外面进来冷空气会重新形成液体状态,很难被惰性气体介 质带出去,这样往往需要多个循环工艺处理,浪费不少劳力和时间。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实用新型内容[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燥锂电池极片的装置。[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燥锂电池极片的装置,包括真空烘箱、对惰性气体进行 加热的加热储存容器,所述真空烘箱和所述加热储存容器通过管道相连通。[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述加热储存容器为加热储存罐。[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干燥锂电池极片的装置还包括存储惰性气体的 存储容器,所述存储容器与所述加热储存容器相连通。[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干燥锂电池极片的装置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 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储存容器相连、并控制加热储存容器的加热温度。[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真空烘箱外设一个加热储存容器,使得真空烘 箱在烘烤锂电池或锂电池极片过程中,确保换气时进入真空烘箱的气体的温度大于真空烘 箱内部温度,从而使得在换气过程中,确保真空烘箱内部的微量悬浮在真空的水蒸气不会 遇到换气进来的气体遇冷重新还原凝结成水,高效带走真空烘箱内烘烤出来的水蒸气,达 到快速烘干效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燥锂电池极片的装置,包括真空烘箱1、对 惰性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储存容器2,所述真空烘箱I和所述加热储存容器2通过管道相连 通。[0012]通过加热储存容器2将惰性气体进行加热,然后将加热后的惰性气体输送至真空 烘箱I内。[0013]所述加热储存容器2为加热储存罐。[0014]该干燥锂电池极片的装置还包括存储惰性气体的存储容器3,所述存储容器3与所述加热储存容器2相连通。该存储容器3存储的惰性气体输送至加热储存容器2进行加 热,然后再将加热后的惰性气体输送至真空烘箱I内。[0015]惰性气体包括氮气、氩气。[0016]该干燥锂电池极片的装置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储 存容器2相连、并控制加热储存容器2的加热温度。[0017]通过在真空烘箱外设一个加热储存容器2,使得真空烘箱I在烘烤锂电池或锂电 池极片过程中,确保换气时进入真空烘箱I的气体的温度大于真空烘箱I内部温度,从而使 得在换气过程中,确保真空烘箱I内部的微量悬浮在真空的水蒸气不会遇到换气进来的气 体遇冷重新还原凝结成水,高效带走真空烘箱I内烘烤出来的水蒸气,达到快速烘干效果,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0018]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 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 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干燥锂电池极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烘箱、对惰性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储存容器,所述真空烘箱和所述加热储存容器通过管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锂电池极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储存容器为加热储存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锂电池极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干燥锂电池极片的装置还包括存储惰性气体的存储容器,所述存储容器与所述加热储存容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干燥锂电池极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干燥锂电池极片的装置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储存容器相连、并控制加热储存容器的加热温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燥锂电池极片的装置,包括真空烘箱、对惰性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储存容器,所述真空烘箱和所述加热储存容器通过管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真空烘箱外设一个加热储存容器,使得真空烘箱在烘烤锂电池极片过程中,确保换气时进入真空烘箱的气体的温度大于真空烘箱内部温度,从而使得在换气过程中,确保真空烘箱内部的微量悬浮在真空的水蒸气不会遇到换气进来的气体遇冷重新还原凝结成水,高效带走真空烘箱内烘烤出来的水蒸气,达到快速烘干效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H01M4/04GK202836083SQ20122047193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
发明者李震祺, 刘立君, 严俊 申请人:李震祺, 刘立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