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254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以与对接连接器牢固配合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中国专利CN200520003010. 7揭露了一种电连接器壳体结构,该壳体供包覆端子座、固定于电路板上、形成具有一对供对接电连接器插入达到电性连接效果的电连接器,该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弹片,及至少一个第二弹片,该第一弹片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外壳的凹部干涉,该第二弹片用于挟持对接连接器,该壳体侧壁设有至少一对止挡部,该止挡部的位置为设于距对接口的距离处,是为对接连接器插入深度之处。现有的这种电连接器壳体结构是用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与对接连接器相挟持配合,其挟持配合的力量较小,在恶劣环境(例如震动频繁)下工作容易脱落,因此有待于进行改善。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其能够很好地与设置有卡钩的对接电连接器实现对接配合,具有较强的结合力。[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其可以与一设置有卡钩的对接连接器相插接配合;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固定在该绝缘本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 套设在该绝缘本体外周的一遮蔽壳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主体及由该主体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该遮蔽壳体包围该舌板形成一对接腔,该遮蔽壳体上设有朝向该对接腔内突出的至少一抵止部,该抵止部用以与该对接连接器相抵止以阻止该对接连接器进一步插入;该遮蔽壳体上还设有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的卡钩相配合的至少一扣持孔。该遮蔽壳体上还朝向对接腔外凸设有用以与该对接连接器的卡钩相扣持的至少一扣持凸块,其对应设置在该扣持孔的前端。[0006]该绝缘本体的主体的前端面上向后凹设有至少一收容槽,该遮蔽壳体的抵止部收容在该收容槽中,该抵止部的前缘是与该绝缘本体的主体的前端面相平或是向前突出该绝缘本体的主体的前端面。[0007]该遮蔽壳体包括一顶壁、一底壁以及连接在该顶壁与该底壁之间的两侧壁。[0008]该遮蔽壳体的顶壁上还向内突设有至少一^^持部,该绝缘本体的主体的顶部后端凹设有至少一固定槽,该遮蔽壳体的卡持部对应卡持在该固定槽中以阻止该绝缘本体向后脱出该遮蔽壳体。[0009]该绝缘本体的主体的底部向外突设有至少一定位部,该遮蔽壳体的底壁的后缘上设有与该至少一定位部相配合抵止的至少一定位槽。[0010]该遮蔽壳体的两侧壁的前端分别设有向前向外倾斜延伸出的导引部。[0011]该抵止部是从该遮蔽壳体的中部经冲压向内突伸进该对接腔内的凸起。[0012]该至少一扣持孔共有两个,其对称地设置在该遮蔽壳体的顶壁的两侧。[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通过在遮蔽壳体上设置扣持孔可以增强与对接连接器的卡钩之间的结合关系,提高两连接器之间的结合力以防止不当的脱落。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较佳实施例与印刷电路板组合的立体图。[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与印刷电路板组合的俯视图。[0016]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面视图。[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与印刷电路板组合的主视图。[0018]图5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0019]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与印刷电路板组合和一对接电连接器的立体图。[0020]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与印刷电路板组合和对接电连接器插接配合在一起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0022]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的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一绝缘本体1、固定在该绝缘本体I上的五个导电端子2、套设在该绝缘本体I外周的一遮蔽壳体3。在实际应用时,该电连接器10能够以沉入的方式焊接到电路板20上,也就是,遮蔽壳体3的底部能够收容到电路板20上的开槽202中。[0023]参见图5和图6,该绝缘本体I是采用绝缘材料注塑而成,包括一主体11及由该主体11的前端面111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12。该主体11的顶部113前端面111的顶缘向后凹设有两收容槽1131。该主体11的顶部113后端凹设有两固定槽1132。该主体11的底部114向外突设有两定位部1141。该舌板12的底面凹设有五个容置槽121。[0024]这五个导电端子2是采用金属材料冲压弯折而成,并通过埋入成型(Insert molding)的工艺固定在该绝缘本体1上。每个导电端子2包括一对接部21和一焊接部22。 该对接部21收容在该绝缘本体I的舌板12的容置槽121中。该焊接部22向后伸出于该绝缘本体I的主体11的后端面112,并可对应焊接到电路板20的焊盘203上以传输信号。[0025]该遮蔽壳体3是采用金属材料冲压弯折而成,并套设在该绝缘本体I的外周,该遮蔽壳体3包围在该舌板12的周围以形成一对接腔4。该遮蔽壳体3包括一顶壁31、一底壁 33以及连接在该顶壁31与该底壁33之间的两侧壁32。该遮蔽壳体3还包括由两侧壁32 先向外再向下延伸出的四个固定脚34,这些固定脚34可以对应焊接固定到电路板20上的固定孔201以防止电连接器10发生不当的移位。该顶壁31上沿对接方向由前往后地设有两扣持孔311、两抵止部313和两卡持部314。在本实施例中该两扣持孔311是对称地设置在该遮蔽壳体3的顶壁31的左右两侧,而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该扣持孔311的数量也可以缩减为一个或多个(图未不)。该两扣持孔311的前端处各朝向对接腔4外凸设有一扣持凸块312。在本实施例中该抵止部313共有两个,其是由该遮蔽壳体3的顶壁31的中部经冲压向下突伸进该对接腔4内的凸起,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抵止部313还可以是设置在该遮蔽壳体3的侧壁32或底壁33上的一个或多个凸片(图未示)。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抵止部313还突伸至绝缘本体I的收容槽1131内,从而可以缩减该电连接器10在前后方向上的整体长度以利于微型化。在本实施例中,该抵止部313的前缘是与该绝缘本体I的主体11的前端面111大致相平;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该抵止部313的前缘还可以向前突出该绝缘本体I的主体11的前端面111 (图未示)。该两卡持部314能够卡固于该绝缘本体I 的固定槽1132中,以使绝缘本体I相对于该遮蔽壳体3定位。这两个侧壁32的前端分别设有向前向外倾斜延伸出的导引部321,以引导另一对接连接器顺利地插入到对接腔4内。 该底壁33中部形成有一接合缝331。如图6所示,该底壁33的后缘形成有两定位槽332, 其与该绝缘本体I的定位部1141相配合抵止定位以阻止该遮蔽壳体3相对绝缘本体I向后移动。该底壁33上也设有由其前端向前向下倾斜延伸出的导引部333。[0026]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的装配过程大致包括冲压成型这些导电端子2 ;在这些导电端子2的外周埋入成型该绝缘本体I ;冲压成型该遮蔽壳体3,然后将该遮蔽壳体3 从该绝缘本体I的前方向后套设到该绝缘本体I的外周直至其抵止到该绝缘本体I的定位部1141,再在该遮蔽壳体3的顶壁31上朝向对接腔4内冲压成型该卡持部314,并使卡持部314对应卡入绝缘本体I的固定槽1132中,该卡持部314可以阻止该绝缘本体I向后脱出遮蔽壳体3。[0027]参见图7和图8,该电连接器10可以与一线缆连接器40相对接。该线缆连接器 40的前端设有一对接连接器401和弹性地突伸出该对接连接器401顶面的两卡钩402,当对接连接器401对准插入电连接器10的对接腔4到位时,卡钩402可以向上从扣持孔311 向上伸出,与扣持凸块312相配合可以增强扣持的力度防止卡钩402从中脱出,从而实现二者的可靠对接。而对接连接器401的前端将会抵触到抵止部313,以阻止该对接连接器401 进一步插入抵顶在该绝缘本体I上导致其发生不当的移位。反之,当需要解除二者的对接时,可以向下按压线缆连接器40上的按压部403使两个卡钩 402向下移动,同时将线缆连接器40拔离电连接器10即可。[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在遮蔽壳体3上设置抵止部313可以防止对接连接器401的插入力作用到绝缘本体I及导电端子2上,导致不当的移位;此外通过在遮蔽壳体3上设置扣持孔311与扣持凸块312可以增强与对接连接器401的卡钩402之间的结合关系,从而可提高两连接器之间的结合力以防止不当的脱落。[0029]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可以与一设置有卡钩的对接连接器相插接配合;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固定在该绝缘本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套设在该绝缘本体外周的一遮蔽壳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主体及由该主体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该遮蔽壳体包围该舌板形成一对接腔,该遮蔽壳体上设有朝向该对接腔内突出的至少一抵止部,该至少一抵止部用以与该对接连接器相抵止以阻止该对接连接器进一步插入;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壳体上还设有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的卡钩相配合的至少一扣持孔。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壳体上还朝向对接腔外凸设有用以与该对接连接器的卡钩相扣持的至少一扣持凸块,其对应设置在该扣持孔的前端。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主体的前端面上向后凹设有至少一收容槽,该遮蔽壳体的抵止部收容在该收容槽中,该抵止部的前缘是与该绝缘本体的主体的前端面相平或是向前突出该绝缘本体的主体的前端面。
4.依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壳体包括一顶壁、一底壁以及连接在该顶壁与该底壁之间的两侧壁。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壳体的顶壁上还向内突设有至少一卡持部,该绝缘本体的主体的顶部后端凹设有至少一固定槽,该遮蔽壳体的卡持部对应卡持在该固定槽中以阻止该绝缘本体向后脱出该遮蔽壳体。
6.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主体的底部向外突设有至少一定位部,该遮蔽壳体的底壁的后缘上设有与该至少一定位部相配合抵止的至少一定位槽。
7.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壳体的两侧壁的前端分别设有向前向外倾斜延伸出的导引部。
8.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抵止部是从该遮蔽壳体的中部经冲压向内突伸进该对接腔内的凸起。
9.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扣持孔共有两个,其对称地设置在该遮蔽壳体的顶壁的两侧。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可以与一设置有卡钩的对接连接器相插接配合;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固定在该绝缘本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套设在该绝缘本体外周的一遮蔽壳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主体和由该主体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该遮蔽壳体包围该舌板形成一对接腔,该遮蔽壳体上设有朝向该对接腔内突出的两抵止部,该两抵止部可以与该对接连接器相抵止以阻止该对接连接器进一步插入;该遮蔽壳体上还设有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的卡钩相配合的两扣持孔。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好地与设置卡钩的对接电连接器实现对接配合,具有较强的结合力。
文档编号H01R13/516GK202840099SQ20122048271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9日
发明者张学清 申请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