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式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5412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杆式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辅助连接器的嵌合且能够减小供滑动杆移动的空间的技术。为了实现该目的,杆式连接器具备的滑动杆为长尺寸板状的部件,该滑动杆从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自由端部)插入主体侧连接器的杆容纳空间,并配置成能够沿杆容纳空间的延伸方向进退。该滑动杆包括能够与在对方侧连接器突出设置的凸轮销卡合的凸轮槽。凸轮槽包括:开口端部,在沿着滑动杆的插入方向的端面开口;第一路径部分,与开口端部相连,随着远离端面而接近自由端部;以及第二路径部分,随着远离端面而远离自由端部,并与凸轮槽的最深部相连。
【专利说明】杆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杆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例如,作为用于连接线束和线束、或者线束与各种电装部件的部件的连接器,已知具备用于辅助嵌合的杆的连接器(所谓的“杆式连接器”)。例如,如专利文献I?3所公开地那样,在杆式连接器中,将滑动杆插入到在彼此嵌合的一对连接器中一个连接器的壳体形成的杆容纳空间中,在该滑动杆从初始位置位移到嵌合位置的期间,使在另一个连接器的壳体形成的凸轮销沿在该滑动杆形成的凸轮槽进入,从而能够使一对连接器嵌合。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75840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697125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4487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然而,在布线在车辆内的线束中,存在着如下情况:在将线束在车辆内布线后,在车辆内使配置于该线束的一端的连接器与车辆设备侧的连接器嵌合。在该状态下,在连接器为杆式连接器的情况下,必须确保供滑动杆在车辆内移动的空间。由此,在追求车辆内的节省空间化的近些年的状况下,需要供滑动杆移动的空间较小就能实现功能的杆式连接器。
[0010]另一方面,在杆式连接器中,为了充分降低操作滑动杆的力而有效地辅助连接器的嵌合,优选尽量减缓凸轮槽的轨道相对于滑动杆的插入方向的倾斜。例如,在专利文献I?3公开的结构中,如果为了减小供滑动杆移动的空间而使凸轮槽沿插入方向的长度缩短,则该凸轮槽的轨道的倾斜变陡,为了操作杆所需的力增大。
[0011]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能够有效地辅助连接器的嵌合,且能够减小供滑动杆移动的空间。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3]第一方式为,一种杆式连接器,包括:主体侧壳体,能够使对方侧连接器从所述主体侧壳体的前端面朝向后端面嵌合,并且形成有沿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而在侧端面开口的杆容纳空间;以及滑动杆,为长尺寸板状的部件,以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作为在前端部,从所述在前端部起经由所述开口插入到所述杆容纳空间中,以能够沿所述杆容纳空间的延伸方向进退的方式配置,所述滑动杆包括能够与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突出设置的凸轮销卡合的凸轮槽,所述凸轮槽包括:开口端部,在沿着所述滑动杆的插入方向的端面开口 ;第一路径部分,与所述开口端部相连,随着远离所述端面而接近所述在前端部;以及第二路径部分,随着远离所述端面而远离所述在前端部,且与所述凸轮槽的最深部相连。
[0014]第二方式为,在第一方式涉及的杆式连接器中,所述凸轮槽的所述开口端部配置在通过所述最深部并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轴上。
[0015]第三方式为,在第一或第二方式涉及的杆式连接器中,包括止回部,所述止回部能够与所述凸轮销抵接,从而当所述凸轮销从所述第一路径部分进入所述第二路径部分时,所述凸轮销不从所述第二路径部分退回到所述第一路径部分。
[0016]第四方式为,在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杆式连接器中,所述第一路径部分和所述第二路径部分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以相等的角度反向倾斜而相对。
[0017]发明效果
[0018]根据第一方式,凸轮槽包括:第一路径部分,随着远离端面而接近在前端部,所述开口端部在端面开口 ;以及第二路径部分,随着远离所述端面而远离在前端部。根据该结构,凸轮槽的轨道不会相对于滑动杆的插入方向急剧地倾斜,能够减小凸轮槽沿着插入方向的长度。因此,能够有效地辅助连接器的嵌合,且能够减小供滑动杆移动的空间。
[0019]第二方式为,凸轮槽的开口端部配置在通过最深部并与插入方向正交的轴上。根据该结构,凸轮槽沿槽的长度增大,能够使凸轮槽的轨道相对于滑动杆的插入方向的倾斜充分变缓。
[0020]根据第三方式,凸轮销不易从第二路径部分向第一路径部分退回。因此,凸轮销被顺畅地引导至凸轮槽的最深部。
[0021]根据第四方式,第一路径部分和第二路径部分相对于插入方向以相等的角度反向倾斜而相对。根据该结构,在使滑动杆位移的各阶段所需的力不易产生偏差。
[0022]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方式以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而更加明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示出彼此分离的状态的主体侧连接器、对方侧连接器以及滑动杆的概要俯视图。
[0024]图2是示出彼此分离的状态的主体侧连接器以及滑动杆的概要主视图。
[0025]图3是示出成为组装状态前的外壳体和内壳体的概要俯视图。
[0026]图4是示出成为组装状态前的外壳体和内壳体的概要侧视图。
[0027]图5是用于说明止回部的结构的图。
[0028]图6是示出嵌合的中途的主体侧连接器以及对方侧连接器、滑动杆的概要俯视图。
[0029]图7是示出嵌合的中途的主体侧连接器以及对方侧连接器、滑动杆的概要俯视图。
[0030]图8是示出嵌合的中途的主体侧连接器以及对方侧连接器、滑动杆的概要俯视图。
[0031]图9是示出嵌合的中途的主体侧连接器以及对方侧连接器、滑动杆的概要俯视图。
[0032]图10是示出嵌合状态的主体侧连接器以及对方侧连接器、滑动杆的概要俯视图。[0033]图11是图10的I1-1I线概要剖视图。
[0034]图12是示出变形例涉及的滑动杆的概要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0036]〈1.结构 >
[0037]参照图1、图2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杆式连接器100的结构。图1是示出彼此分离的状态的主体侧连接器1、对方侧连接器2以及滑动杆3的概要俯视图。图2是示出彼此分离的状态的主体侧连接器以及滑动杆的概要主视图。
[0038]杆式连接器100例如是在车辆中用于连接线束和线束、或者线束与各种电装部件的部件。杆式连接器100例如适合用作供多极的连接使用的连接器。
[0039]杆式连接器100主要具备能够彼此嵌合的一对连接器1、2和辅助该一对连接器1、2的嵌合的滑动杆3。在此,例如,一对连接器1、2中的一方的连接器I安装于线束的末端部,另一方的连接器2安装于应该与该线束连接的车辆设备(省略图示)。以下,也将安装于线束的末端部的连接器I称为“主体侧连接器1”,也将安装于车辆设备的连接器2称为“对方侧连接器2”。
[0040]<1-1.对方侧连接器2 >
[0041]参照图1说明对方侧连接器2。另外,以下,也将对方侧连接器2中的开口的端面20的一侧称为前侧。而且,也将对方侧连接器2中的分别与主体侧连接器I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左右方向。
[0042]对方侧连接器2具备一方的端面20开口的罩部21。在该罩部21的内部,沿前后方向配置有棒状的端子配件(阳型端子配件)92 (参照图11)。罩部21从该开口的端面20的一侧嵌入主体侧连接器I的罩部容纳空间Vl (箭头AR2)。在罩部21的上外壁和下外壁,在沿其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分别立起设置有凸轮销22。凸轮销22与滑动杆3的凸轮槽4卡合。
[0043]< 1-2.主体侧连接器I >
[0044]对于主体侧连接器(主体侧壳体)1,除了图1、图2之外,还参照图3、图4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成为组装状态前的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的概要俯视图。图4是示出成为组装状态前的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的概要侧视图。另外,以下,也将主体侧连接器I中的被对方侧连接器2嵌合的面(嵌合面10)的一侧称为前侧,也将对方侧连接器2相对于主体侧连接器I嵌合的方向(嵌合方向)AR2称为前后方向。而且,也将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中、一对杆容纳空间V2相对于罩部容纳空间Vl分别配置的一侧称为上侧、下侧。而且,也将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
[0045]主体侧连接器I例如为合成树脂制成,包括:大致箱形状的外壳体11,在前后方向上贯通而开口 ;以及内壳体12,容纳在外壳体11内。
[0046]在内壳体12沿前后方向贯通而形成有腔体121 (参照图11)。在腔体121容纳有与电线9的末端连接的阴端子配件91。该阴端子配件91由铆接电线9的筒部911和形成于筒部911的前方的棱筒部912构成,通过在该棱筒部912内插入对方侧连接器2的阳端子配件92,从而实现阳端子配件92与阴端子配件91的电连接。在腔体121的内侧壁形成有朝向前方呈单臂梁状地延伸的凸状部1211,通过棱筒部912与该凸状部1211卡定,从而防止阴端子配件91脱出。
[0047]内壳体12从外壳体11的后方侧的开口面插入到外壳体11的内部空间中,在内壳体12的外周面突出设置的突起(例如,在内壳体12的上外表面和下外表面各自的靠近后方的位置突出设置的突起部122、122,以及在内壳体12的左外表面和右外表面各自的靠近后方的位置突出设置的突起部123、123)卡挂在设置于外壳体11的内周缘部的卡定槽、卡定孔等(图示省略),从而成为内壳体12固定保持在外壳体11的内部的状态(组装状态)。通过使内壳体12与外壳体11成为组装状态,形成主体侧连接器I。
[0048]主体侧连接器I形成为能够使对方侧连接器2从前端面(嵌合面10)朝向后端面嵌合。具体地说,在组装状态下,从外壳体11的前侧的开口面观察,在外壳体11的内周面与内壳体1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向前侧开口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空间VI,对方侧连接器2的罩部21能够进入到该空间Vl中。以下,也将该空间Vl称为“罩部容纳空间VI”。通过将对方侧连接器2的罩部21从嵌合面10插入罩部容纳空间VI,主体侧连接器I与对方侧连接器2嵌合。
[0049]而且,在组装状态下,在外壳体11的上壁与内壳体12的上壁之间、以及外壳体11的下壁与内壳体12的下壁之间,分别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通的空间V2。S卩,在主体侧连接器I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即,与嵌合方向AR2正交的方向)延伸,并在主体侧连接器I的左侧的侧端面和右侧的侧端面分别开口的空间V2。在该空间V2中能够容纳后述的滑动杆3的滑动板31。以下,也将该空间V2称为“杆容纳空间V2”。
[0050]在外壳体11的前侧的端面,在形成于此的开口部的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各自的左右方向中央位置形成有槽111。在对方侧连接器2的罩部21插入罩部容纳空间Vl中时,槽111作为插通槽发挥作用,用于使在罩部21形成的一对凸轮销22分别插通于杆容纳空间V2。
[0051]<1 — 3.滑动杆 3 >
[0052]再次参照图1、图2说明滑动杆3。滑动杆3例如为合成树脂制成,其形成为通过操作部32连接一对滑动板31、31的基端彼此的门形形状。
[0053]操作部32作为连接一对滑动板31、31的连接部发挥作用,并且作为将一对滑动板
31、31容纳到杆容纳空间V2中时的握持部发挥作用。即,作业者能够握持操作部32而使一对滑动板31、31相对于杆容纳空间V2进退移动。
[0054]各滑动板31为长尺寸板状的部件,其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接合设置在操作部
32。各滑动板31形成为其沿长度方向的长度与沿杆容纳空间V2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并从长度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自由端部)30插入杆容纳空间V2,并且配置成能够沿杆容纳空间V2的延伸方向进退。即,各滑动板31的自由端部30成为滑动杆3插入杆容纳空间V2时的在前端部。而且,在一对滑动板31、31各自中的彼此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凸轮槽4。
[0055]凸轮槽4形成为将滑动板31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槽形状,其宽度被设定为能够与设置于对方侧连接器2的凸轮销22卡合的尺寸(具体地说,比凸轮销22的外径尺寸稍大的尺寸)。凸轮槽4具备在滑动板31的端面(即,沿着将滑动杆3插入杆容纳空间V2时的插入方向(箭头AR3)的一对端面中的、配置于主体侧连接器I的嵌合面10侧的一方的端面)311开口的开口端部401、和从开口端部401连通至最深部402为止的路径部分。
[0056]路径部分具有第一路径部分41和第二路径部分42。第一路径部分41在一端与开口端部401相连,并且在随着远离端面311而接近自由端部30的方向上延伸,其在另一端与第二路径部分42相连。另一方面,第二路径部分42在一端与第一路径部分41相连,并且在随着远离端面311而远离自由端部30的方向上延伸,其在另一端与最深部402相连。以下,也将第一路径部分41与第二路径部分42之间的弯曲部分称为“弯曲部400”。
[0057]其中,最深部402配置在滑动板31中的沿插入方向AR3的中央位置。在此,开口端部401配置在通过最深部402并与插入方向AR3正交的轴(即,与嵌合方向AR2平行的轴)L上(其中,轴L是虚拟的轴)。S卩,开口端部401在端面311的沿插入方向AR3的中央位置开口。
[0058]而且,第一路径部分41和第二路径部分42相对于插入方向AR3以相等的角度反向倾斜而相对。即,第一路径部分41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滑动杆3的插入方向AR3绕逆时针方向以角度Θ倾斜,第二路径部分42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插入方向AR3绕顺时针方向以角度Q倾斜。
[0059]在第一路径部分41形成有止回部43。止回部43形成为能够与凸轮销22抵接,从而使凸轮销22从第一路径部分41进入第二路径部分42且使凸轮销22不会从第二路径部分42退回到第一路径部分41。在此,除图1之外,还参照图5对止回部43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图5是从图1的1-1线观察凸轮销22通过止回部43的附近的情况的概要剖视图。
[0060]止回部43具备桥接部431和卡定片432。
[0061]桥接部431在第一路径部分41中的预定的位置以沿宽度方向跨过凸轮槽4的方式形成。其中,桥接部431的厚度形成得充分薄,从而不妨碍凸轮销22通过第一路径部分41。具体地说,桥接部431以其外侧面与滑动板31的外侧面h2成为同一面的方式配置,其厚度形成为比凸轮销22的上端面通过的面(通过面hi)与滑动板31的外侧面h2之间的分离距离d充分小。
[0062]卡定片432 —端接合设置在桥接部431,并沿第一路径部分41延伸,其另一端面(自由端面4320)与第二路径部分42相对。而且,卡定片432形成为从接合设置端朝向自由端厚度逐步增加的形状,自由端面4320的厚度形成为比分离距离d大。在此,卡定片432形成为能够在与其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摆动。其中,在自然状态下,卡定片432的外侧面成为与滑动板31的外侧面h2处于同一面的状态,端面4320的至少一部分成为相对于通过面hi向下方伸出的状态。端面4320的该伸出的部分作为抵接面发挥作用,与要从第二路径部分42向第一路径部分41退回的凸轮销22抵接,阻止凸轮销22进入第一路径部分41,并且在第二路径部分42引导凸轮销22。
[0063]在上述结构涉及的止回部43中,沿从开口端部401朝向弯曲部400的方向在第一路径部分41移动的凸轮销22在到达卡定片432的自由端附近后,如图5所示,卡定片432向外侧方向摆动,使凸轮销22进入第二路径部分42。当凸轮销22通过后,卡定片432再次成为自然状态。另一方面,在从第一路径部分41进入第二路径部分42的凸轮销22退回并将要再次回到第一路径部分41的情况下,卡定片432的端面4320的至少一部分与凸轮销22的侧面抵接,阻止凸轮销22进入第一路径部分41,并且在第二路径部分42引导凸轮销22。
[0064]< 2.嵌合的方式>
[0065]参照图6?图11说明使主体侧连接器I与对方侧连接器2嵌合的方式。图6?图9是示出嵌合的中途的各阶段中主体侧连接器I以及对方侧连接器2、滑动杆3的概要俯视图。图10是示出嵌合状态下的主体侧连接器I以及对方侧连接器2、滑动杆3的概要俯视图。图11是图10的I1-1I线概要剖视图。
[0066]其中,在进行以下的作业之前,成为容纳于主体侧连接器I的阴端子配件91与电线9连接且该电线9被从主体侧连接器I的后方侧向外部拉出的状态。
[0067]首先,成为滑动杆3的一对滑动板31、31分别被容纳于在主体侧连接器I的上下侧分别形成的杆容纳空间V2中的状态。具体地说,成为如下状态:从各杆容纳空间V2的开口端将各滑动板31从其自由端部30侧沿插入方向AR3插入,将在主体侧连接器I的嵌合面10形成的槽111与在滑动板31的端面311开口的开口端部401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槽111形成于外壳体11的左右方向中央位置,开口端部401也形成于沿着滑动杆3的端面311的插入方向AR3的中央位置。因此,通过形成各滑动板31的整体被容纳在杆容纳空间V2中且操作部32与杆容纳空间V2的开口端抵接的状态,能够使槽111与开口端部401成为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的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经由槽111和开口端部401,凸轮槽4的内部成为与主体侧连接器I的嵌合面10连通的状态。
[0068]接下来,将对方侧连接器2的罩部21从在主体侧连接器I的嵌合面10开口的罩部容纳空间Vl (参照图2)的开口端沿嵌合方向AR2插入,将凸轮销22通过槽111配置在凸轮槽4的开口端部401内(图6的虚线所示的状态)。
[0069]接下来,将整体被容纳在杆容纳空间V2中的各滑动板31从杆容纳空间V2中拉出(箭头AR4)。由此,凸轮销22被沿凸轮槽4的第一路径部分41从开口端部401向弯曲部400引导,与此相伴地,对方侧连接器2沿嵌合方向AR2前进(图7所示的状态)。当滑动板31被拉出距离T而凸轮销22到达弯曲部400后,滑动板31成为无法被进一步从杆容纳空间V2拉出的状态(图8所示的状态)。其中,该距离T与开口端部401和弯曲部400在插入方向AR3上的分离距离To相等。
[0070]接下来,这次将该滑动板31沿插入方向压入(箭头AR3)。由此,凸轮销22被沿凸轮槽4的第二路径部分42从弯曲部400向最深部402引导,与此相伴地,对方侧连接器2沿嵌合方向AR2进一步前进(图9所示的状态)。当滑动板31的整体再次被容纳在杆容纳空间V2中时,凸轮销22到达最深部402 (图10、图11所示的状态)。
[0071]其中,如上所述,在沿从开口端部401朝向弯曲部400的方向在第一路径部分41上移动的凸轮销22到达止回部43的卡定片432的自由端附近后,卡定片432向外侧方向摆动,使凸轮销22进入第二路径部分42 (参照图5、图7)。而且,在凸轮销22从第一路径部分41进入第二路径部分42后,卡定片432再次成为自然状态,在通过了第二路径部分42的凸轮销22退回并将要再次回到第一路径部分41的情况下,卡定片432的端面4320的至少一部分与凸轮销22的侧面抵接,阻止凸轮销22进入第一路径部分41,并且在第二路径部分42引导凸轮销22 (参照图5、图8)。因此,在将被拉出到中间的滑动板31再次压入杆容纳空间V2时,不易发生凸轮销22退回并再次进入第一路径部分41的情况。[0072]如图7?图10所示,随着凸轮销22被沿凸轮槽4从开口端部401引导至最深部402,对方侧连接器2相对于主体侧连接器I沿嵌合方向AR2前进。由此,对方侧连接器2的罩部21相对于主体侧连接器I的罩部容纳空间Vl沿嵌合方向AR2较深地插入,并且阳端子配件92较深地插入到阴端子配件91的棱筒部912内。接着,当凸轮销22到达最深部402后,成为主体侧连接器I与对方侧连接器2完全地嵌合的状态。即,如图11所示,阳端子配件92被充分地插入到阴端子配件91的棱筒部912内,成为两个端子配件91、92电连接的状态。
[0073]如上所述,通过使滑动杆3在杆容纳空间V2内进退移动,从而实现主体侧连接器I与对方侧连接器2的嵌合。在此,滑动杆3从杆容纳空间V2拉出的最大距离T与凸轮槽4沿插入方向AR3的长度(S卩,凸轮槽4中的最接近自由端部30的部分与最接近操作部32的部分在插入方向AR3上的分离距离)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端部401与最深部402配置在与插入方向AR3正交的同一轴L上,因此该距离T与该轴L和弯曲部400在插入方向AR3上的分离距离To ( S卩,开口端部401与弯曲部400在插入方向AR3上的分离距离To)一致。因此,滑动杆3移动所需的空间为,在与该分离距离To相当的长度上、根据需要而加上插拔滑动杆3所需的作业空间量。
[0074]另外,在解除临时实现的主体侧连接器I与对方侧连接器2的嵌合时,反向执行上述一连串的作业即可。即,首先,将整体容纳在杆容纳空间V2中的滑动板31从杆容纳空间V2中拉出,将凸轮销22沿凸轮槽2的第二路径部分42从最深部402向弯曲部400引导,接着,将一部分被从杆容纳空间V2拉出的滑动板31压入杆容纳空间V2,将凸轮销22沿凸轮槽4的第一路径部分41从弯曲部400向开口端部401引导即可。其中,在使凸轮销22从第二路径部分42进入第一路径部分41时,使用夹具等使卡定片432向外侧方向摆动,在该状态下,需要使凸轮销22进入第一路径部分41。
[0075]< 3.效果〉
[0076]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凸轮槽4包括:第一路径部分41,远离端面311且接近自由端部30,凸轮槽4的开口端部401在端面311开口 ;以及第二路径部分42,远离端面311且远离自由端部30。根据该结构,凸轮槽4的轨道不会相对于滑动杆3的插入方向AR3急剧地倾斜,能够减小凸轮槽4沿着插入方向AR3的长度。因此,能够有效地辅助连接器1、2的嵌合,且能够减小供滑动杆3移动的空间。
[0077]而且,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凸轮槽4的开口端部401配置在通过最深部402并与插入方向AR3正交的轴L上。根据该结构,凸轮槽4的沿槽的长度(距离)增大,能够使凸轮槽4的轨道相对于滑动杆3的插入方向AR3的倾斜充分变缓。
[0078]而且,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止回部43,凸轮销22不易从第二路径部分42向第一路径部分41退回。因此,凸轮销22被顺畅地引导至凸轮槽4的最深部402。
[0079]而且,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第一路径部分41和第二路径部分42相对于插入方向AR3以相等的角度反向倾斜而相对。根据该结构,相对于滑动杆3的位移量(在插入方向AR3上的位移量),凸轮销22的位移量(在嵌合方向AR2上的位移量)在凸轮销22通过第一路径部分41的期间和在凸轮销22通过第二路径部分42的期间相等。因此,在使滑动杆3位移的各阶段所需的力不易产生偏差。
[0080]< 4.变形例 >[0081]<4-1.止回部涉及的变形例>
[0082]上述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止回部43具备桥接部431和卡定片432,不过止回部的结构并不是必须限定于此。在图12中示出了其他结构例涉及的的止回部43a。另外,以下,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说明,并且不出相同标号。
[0083]此处所示的止回部43a具备伸出部分433a,该伸出部分433a在第一路径部分41的靠近弯曲部400侧的端部附近以沿与第一路径部分41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伸出的方式形成。通过形成伸出部分433a,从而在第一路径部分41的端部附近形成收缩的部分。其中,第一路径部分41在该收缩部分处的的宽度形成为比凸轮销22的直径稍大。
[0084]伸出部分433a形成为随着靠近末端而变细的俯视三角形状,其具备构成第一路径部分41的侧壁的一部分的第一端面4301a、和与第二路径部分42相对的第二端面4302a。其中,在此,第二端面4302a与第一路径部分41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形成得比第一端面4301a与该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大。而且,伸出部分433a至少在第二端面4302a附近的部分的厚度形成得比分离距离d大。在该变形例中,第二端面4320作为抵接面发挥作用,与要从第二路径部分42向第一路径部分41退回的凸轮销22抵接,阻止凸轮销22进入第一路径部分41,并且在第二路径部分42引导凸轮销22。而且,第一端面4301a作为引导面发挥作用,将沿从开口端部401朝向弯曲部400的方向在第一路径部分41移动的凸轮销22向弯曲部400引导。
[0085]在上述结构涉及的止回部43a中,沿从开口端部401朝向弯曲部400的方向在第一路径部分41移动的凸轮销22在到达伸出部分433a附近后,被第一端面4301a引导,越过伸出部分433a而进入第二路径部分42。另一方面,在从第一路径部分41进入第二路径部分42的凸轮销22退回并将要再次回到第一路径部分41的情况下,第二端面4302a与凸轮销22的侧面抵接,阻止凸轮销22进入第一路径部分41,并且在第二路径部分42引导凸轮销22。
[0086]另外,在解除临时实现的主体侧连接器I与对方侧连接器2的嵌合的情况下,在使凸轮销22从第二路径部分42进入到第一路径部分41时,使用夹具等使伸出部分433a越过凸轮销22,并使其进入第一路径部分41即可。
[0087]<4 —2.其他变形例>
[0088]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开口端部401配置在通过最深部402并与插入方向AR3正交的轴L上,不过开口端部也不一定必须配置在该轴L上,例如也可以配置在相对于沿着插入方向AR3的中央位置靠近自由端部侧。
[0089]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路径部分41和第二路径部分42相对于插入方向AR3以相等的角度反向倾斜而相对,不过各路径部分41、42的形状并不一定如此。例如,也可以是,第一路径部分41相对于插入方向AR3构成的角度与第二路径部分42相对于插入方向AR3构成的角度不同。
[0090]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主体侧连接器I安装在线束的末端部,对方侧连接器2安装于车辆设备,不过也可以是,主体侧连接器I安装于车辆设备,对方侧连接器2安装于线束的末端部。
[0091]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就可以适当组合。[0092]如上所述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上述说明在所有的方式中仅为示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认为在不超出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能够想到没有被示例的无数变形例。
[0093]标号说明
[0094]1:主体侧连接器;
[0095]2:对方侧连接器;
[0096]3:滑动杆;
[0097]31:滑动板;
[0098]4:凸轮槽;
[0099]41:第一路径部分;
[0100]42:第二路径部分;
[0101]401:开口端部;
[0102]402:最深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杆式连接器,包括: 主体侧壳体,能够使对方侧连接器从所述主体侧壳体的前端面朝向后端面嵌合,并且形成有沿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而在侧端面开口的杆容纳空间;以及 滑动杆,为长尺寸板状的部件,以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作为在前端部,从所述在前端部起经由所述开口插入到所述杆容纳空间中,以能够沿所述杆容纳空间的延伸方向进退的方式配置, 所述滑动杆包括能够与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突出设置的凸轮销卡合的凸轮槽, 所述凸轮槽包括: 开口端部,在沿着所述滑动杆的插入方向的端面开口 ; 第一路径部分,与所述开口端部相连,随着远离所述端面而接近所述在前端部;以及 第二路径部分,随着远离所述端面而远离所述在前端部,且与所述凸轮槽的最深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中, 所述凸轮槽的所述开口端部配置在通过所述最深部并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中, 包括止回部,所述止回部能够与所述凸轮销抵接,从而当所述凸轮销从所述第一路径部分进入所述第二路径部分时,所述凸轮销不从所述第二路径部分退回到所述第一路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路径部分和所述第二路径部分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以相等的角度反向倾斜而相对。
【文档编号】H01R13/629GK104040800SQ201280066580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0日
【发明者】高津正义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