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980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杆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杆旋转而进行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和嵌合的解除的杆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汽车等领域所使用的电连接器中,多极化取得进展。而且,在形成为多极的电连接器中,在进行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时和解除嵌合时需要较大的力。因此,在汽车等领域中,使用一种杆式连接器,该杆式连接器利用杆的增力效果来进行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和嵌合的解除。一般而言,杆式连接器的杆具有一对侧板以及将这两侧板互相联接的联接部,形成为U字形。另外,在两侧板的前端部的内面,分别设有用于将杆安装于壳体的旋转轴。而且,在将杆安装于壳体时,作业者有必要通过手工作业来扩大杆的前端部而使两旋转轴分别嵌合于壳体的轴承部。因而,在杆式连接器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将杆安装于壳体时,有时候由于作业者过度扩大杆的前端部而导致杆破损。尤其是,在形成为多极的杆式连接器中,有时候进行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时的反力变大,杆发生弯曲。而且,在杆式连接器中,如果在进行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时杆发生弯曲,那么,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不完全。于是,在形成为多极的杆式连接器中,为了防止在进行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时杆发生弯曲,由硬的材料形成杆。然而,如果由硬的材料形成杆,那么,在作业者扩大杆的前端部时,杆容易发生破裂。于是,开发了一种杆式连接器,该杆式连接器能够防止作业者在将杆安装于壳体时使杆破损。在现有技术中,作为能够减少作业者在将杆安装于壳体时使杆破损的情况的杆式连接器,例如,已知图2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参照专利文献I)。图21是显示现有的杆式连接器的平面图。图2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100具备连接器壳体110和以能够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10而旋转的方式安装的杆120。连接器壳体110具有容纳端子的端子容纳部111和包围端子容纳部111的外筒部112。在外筒部112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用于装配杆120的杆装配部113。两杆装配部113分别形成为向着前方开口的袋状。在两杆装配部113的侧面,分别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图2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入槽114。而且,在各导入槽114的后端部,设有保持杆120的旋转轴123的轴承部115。杆120具有一对侧板121 (仅图不一方)以及将这两侧板121的一端互相联接的联接部122,作为整体而形成为U字形。在两侧板121的前端部的内面,分别以向着内侧突出的方式设有旋转轴123。而且,在各旋转轴123的外周面,设有与对方连接器200的齿轮片210嵌合的齿轮片124。在将杆120安装于连接器壳体110时,首先,扩大杆120的前端部,将杆120的两旋转轴123分别插入连接器壳体110的杆装配部113的导入槽114。然后,使两侧板121的内面分别沿着连接器壳体110的杆装配部113的外面,同时,移动杆120的前端部,使两侧板121的旋转轴123分别嵌合于杆装配部113的轴承部115。这样,在杆式连接器100中,作业者并不同时地进行扩大杆120的前端部的作业和使杆120移动至规定位置的作业。因此,能够专心于移动至规定位置的作业。所以,在杆式连接器100中,设有形成为袋状的杆装配部113,由此,能够容易地将U字形的杆120装配于连接器壳体1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47492号公报。然而,在图2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100中,不具备积极地扩大杆120的前端部的装置,只不过是用于维持杆120的前端部被扩大的状态的装置。所以,在杆式连接器100中,不能防止作业者在扩大杆120的前端部时使杆120破损。另外,在搭载于汽车等的杆式连接器中,有时候在维护时进行接触件的更换。尤其是,在具有覆盖与容纳于壳体的接触件连接的电线的线罩的杆式连接器中,在进行接触件的更换时,作业者有必要通过手工作业而将杆和线罩从壳体拆卸。所以,在具有线罩的杆式连接器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将杆从壳体拆卸时,有时候由于作业者过度扩大杆的前端部而导致杆破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杆式连接器,该杆式连接器能够防止作业者在将杆从壳体拆卸时使杆破损。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杆式连接器,该杆式连接器能够防止作业者在将杆安装于壳体时使杆破损。

发明内容
第一发明的杆式连接器,具备:
壳体,容纳接触件;
线罩,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背面侧,覆盖与容纳于所述壳体的接触件连接的电线;以及 杆,具有一对侧板以及将该两侧板互相联接的联接部,形成为U字形,
所述杆,在跨过所述线罩的背面侧且由所述两侧板沿厚度方向将所述线罩夹入的状态下,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而旋转的方式安装,其中,
所述线罩,具有:本体部,形成为比所述两侧板的间隔更小的厚度;抑止部,形成为比所述两侧板的间隔更大的厚度,抑止所述杆的旋转;以及第一渐缩部,形成于所述本体部和所述抑止部之间。在第一发明的杆式连接器中,在将杆从壳体拆卸时,如果使杆的两侧板分别以沿着第一渐缩部的方式移动,则第一渐缩部扩大两侧板。所以,依照第一发明的杆式连接器,在将杆从壳体拆卸时,由于作业者没有必要通过手工作业而扩大杆的端部,因而能够防止作业者使杆破损。另外,第二发明的杆式连接器,具备:
壳体,容纳接触件;
线罩,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背面侧,覆盖与容纳于所述壳体的接触件连接的电线;以及 杆,具有一对侧板以及将该两侧板互相联接的联接部,形成为U字形,
所述杆,在跨过所述线罩的背面侧且由所述两侧板沿厚度方向将所述线罩夹入的状态下,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而旋转的方式安装,其中,
在所述线罩的背面侧,形成有厚度向着外侧逐渐变小的第二渐缩部。在第二发明的杆式连接器中,在将杆安装于壳体时,如果使杆的两侧板的端部分别以沿着第二渐缩部的方式移动,则第二渐缩部扩大两侧板。所以,依照第二发明的杆式连接器,在将杆安装于壳体时,扩大杆的端部,使得作业者能够将第二渐缩部的端部插入即可,因而能够防止作业者使杆破损。


图1是显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杆式连接器的上面侧和左右方向的一方侧的立体图。图2是显示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下面侧和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平面图。图4是显示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左右方向的一方侧的侧面图。图5是显示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侧面图。图6是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背面图。图7是显示分解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显示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所具备的杆的一端部的部分放大背面图。图9是显示将线罩安装于壳体的途中的状态的上面侧和左右方向的一方侧的立体图。图10是显示将线罩安装于壳体的途中的状态的下面侧和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立体图。图11是显示线罩向壳体的安装完成且未安装杆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显示由杆的两侧板跨过线罩的背面侧的途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显示由杆的两侧板跨过线罩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显示杆式连接器的组装完成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是显示将杆从线罩拆卸的途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6是显示杆从线罩的拆卸完成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7是显示再度将杆安装于线罩的途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8是显示杆转动至后侧的最终位置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平面图。图19是显示杆转动至前侧的最终位置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平面图。图20是图19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截面图。图21是显示现有的杆式连接器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参照附图,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杆式连接器。图1是显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杆式连接器的上面侧和左右方向的一方侧的立体图。图2是显示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下面侧和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平面图。图4是显示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左右方向的一方侧的侧面图。图5是显示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侧面图。图6是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背面图。图7是显示分解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显示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所具备的杆的一端部的部分放大背面图。图9是显示将线罩安装于壳体的途中的状态的上面侧和左右方向的一方侧的立体图。图10是显示将线罩安装于壳体的途中的状态的下面侧和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立体图。图11是显示线罩向壳体的安装完成且未安装杆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显示由杆的两侧板跨过线罩的背面侧的途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显示由杆的两侧板跨过线罩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显示杆式连接器的组装完成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是显示将杆从线罩拆卸的途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6是显示杆从线罩的拆卸完成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7是显示再度将杆安装于线罩的途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8是显示杆转动至后侧的最终位置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平面图。图19是显示杆转动至前侧的最终位置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平面图。图20是图19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截面图。图1至图7所示的杆式连接器I具备:壳体10,容纳多个接触件(图中未显示);线罩20,安装于壳体10的背面侧(图3所示的上侧);以及杆30,安装于壳体10。如图7所示,壳体10以沿着左右方向(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具有多个沿着前后方向(图3所示的上下方向)贯通的接触件容纳孔11。如图2和图5所示,在壳体10的上下方向(图4和图5所示的上下方向)的两内面,分别设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滑动件容纳槽12。而且,滑动件13以能够沿着左右方向自由地移动的方式容纳于各滑动件容纳槽12。如图7所示,在壳体10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设有一对轴承部16,该一对轴承部16分别嵌合有杆30的后述的轴部34。在壳体10的各轴承部16的后方,设有闩锁臂16a,该闩锁臂16a用于锁定嵌合于各轴承部16的杆30的轴部34。如图7所示,在壳体10的背面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用于固定线罩20的固定片17。两固定片17分别以向着后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在各固定片17的上下方向的外侧的侧面,沿着左右方向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向着外侧突出的固定用凸部17a。各滑动件13形成为平板状,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在各滑动件13的内面,沿着左右方向设有多个凸轮槽(图中未显示),该凸轮槽进行设于对方连接器的凸轮销(图中未显示)的引入和推出。另外,如图7所示,在各滑动件13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设有轴承部15,该轴承部15嵌合有杆30的后述的滑动件移动用轴35。杆30具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板32以及将这两侧板32的另一端互相联接的联接部33,形成为U字形。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两侧板32的一端部的外面,分别以向着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滑动件移动用轴35,该滑动件移动用轴35嵌合于滑动件13的轴承部15。在两侧板32的一端部的内面,分别以向着内侧突出的方式设有轴部34,该轴部34嵌合于壳体10的轴承部16。另外,如图8所示,在两侧板32的一端部的内面,分别设有向着内侧延伸的联接板37。而且,通过设于一方的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的凹部37a和设于另一方的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的凸部37b嵌合而将两侧板32的一端部互相联接。而且,如图7所示,在两侧板32的一端侧的内面,分别形成有平面部38,在将杆30从壳体10拆卸时,该平面部38与线罩20的后述的斜面50a接触。另外,在两侧板32的内面,分别设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切口部39。如图1所示,在联接部33,设有凹部33a,线罩20的后述的锁定部件27的锁定片27b卡止该凹部33a。线罩20具有:本体部21,覆盖与容纳于壳体10的接触件连接的电线(图中未显不);抑止部22,设于本体部21的左右方向的一方侧;以及第一渐缩部50,形成于本体部21和抑止部22之间。本体部21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形成为比杆30的两侧板32的间隔更小。另一方面,抑止部22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形成为比杆30的两侧板32的间隔更大。由此,抑止部22抑止旋转至后侧的最终位置(参照图18)的杆30继续向后侧旋转。在抑止部22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设有使电线以捆扎的状态导出的电线引出口24,其中,该电线与容纳于壳体10的接触件连接。另外,在抑止部22的电线引出口 24的周围,设有向着左右方向的一方侧突出的罩部25。罩部25的外面形成为圆弧状。第一渐缩部50以与本体部21和抑止部22连续的方式形成。第一渐缩部50具有与本体部21的上面和抑止部22的上面连续的斜面50a以及与本体部21的下面和抑止部22的下面连续的斜面50b。如图2所示,在本体部21的背面,设有锁定部件27,该锁定部件27阻止旋转至前侧的最终位置(参照图19和图20)的杆30的向后侧的旋转。锁定部件27形成为悬臂梁的板簧状,从位于前侧的最终位置的杆30的联接部33的后侧向着前侧延伸。锁定部件27具有板簧27a以及设于板簧27a的外面的锁定片27b和解除用凸部27c。板簧27a以从位于前侧的最终位置的杆30的联接部33的后侧向着前侧延伸的方式设置。锁定片27b以卡止在位于前侧的最终位置的杆30的联接部33的凹部33a的方式设置。解除用凸部27c以位于杆30的联接部33的前侧的方式设置,其中,该杆30位于前侧的最终位置。在本体部21的上面和下面,分别设有锁定用凸部28,该锁定用凸部28阻止旋转至后侧的最终位置的杆30的向前侧的旋转。各锁定用凸部28以卡止在位于后侧的最终位置的杆30的各侧板32的切口部39的侧面的方式设置。如图7所示,在本体部21的上面的前端部和下面的前端部,分别设有固定部29,该固定部29用于将线罩20固定于壳体10。两固定部29分别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两固定部29分别以向着上下方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各固定部29的内面,沿着左右方向设有固定用槽部29a,壳体10的固定用凸部17a插入该固定用槽部29a。在各固定部29的左右方向的另一端部,设有闩锁臂2%。在各闩锁臂2%,设有凸部(图中未显示),该凸部卡止于壳体10的固定用凸部17a的侧面。在本体部21的背面侧,形成有上下方向的厚度向着外侧逐渐变小的第二渐缩部51。接着,对杆式连接器I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在组装杆式连接器I时,首先,在图7所示的分解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I的壳体10的多个接触件容纳孔11,分别容纳有与电线(图中未显示)连接的接触件。另外,将滑动件13分别插入壳体10的两滑动件容纳槽12。接着,将线罩20安装于容纳有多个接触件的壳体10。在将线罩20安装于壳体10时,如图9和图10所不,使设置于壳体10的后侧的线罩20从壳体10的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向着一方侧滑动。由此,将壳体10的两固定片17的多个固定用凸部17a分别插入线罩20的各固定部29的固定用槽部29a。在此,将多个固定用凸部17a从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固定用凸部17a开始按照顺序从固定用槽部29a的左右方向的一方侧插入固定用槽部29a。然后,滑动线罩20,如果设于左右方向的最另一方侧的固定用凸部17a的侧面与固定用槽部29a的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壁面碰触,则如图11所示,成为线罩20向壳体10的安装完成的状态。在线罩20向壳体10的安装完成的状态下,将设于固定部29的闩锁臂29b的凸部卡止在设于左右方向的最另一方侧的固定用凸部17a的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侧面,由此,锁定线罩20。另外,在线罩20向壳体10的安装完成的状态下,与容纳于壳体10的多个接触件连接的电线以捆扎的状态从线罩20的电线引出口 24导出。接着,将杆30安装于安装有线罩20的壳体10。在将杆30安装于安装有线罩20的壳体10时,有必要以成为两侧板32跨过线罩20的背面侧且由两侧板32沿上下方向(厚度方向)将线罩20夹入的状态的方式将杆30配置于线罩20。所以,在将杆30安装于壳体10时,首先,如图11所示,通过手工作业而扩大杆30的两侧板32的前端部,两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的间隔为能够插入线罩20的第二渐缩部51的端部的间隔。然后,在通过手工作业而扩大杆30的两侧板32的前端部的状态下,将线罩20的第二渐缩部51的端部插入两联接板37的前端之间。然后,将线罩20的第二渐缩部51的端部插入杆30的两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之间,随后,停止通过手工作业而进行的两侧板32的扩开,使两联接板37的前端分别与第二渐缩部51的表面接触。然后,将杆30推入,使两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向着线罩20的前侧移动。如果将杆30推入,则两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分别沿着第二渐缩部51的表面移动。然后,线罩20的第二渐缩部51扩张杆30的两侧板32的前端部。如果进一步将杆30推入,则两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分别从线罩20的第二渐缩部51的表面移动至本体部21的表面。随后,如图12所示,杆30的两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沿着线罩20的本体部21的表面移动。然后,如果进一步将杆30推入,那么,如图13所示,两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分别越过线罩20的本体部21。然后,杆30的联接部33的变形被解除,设于一方的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的凹部37a和设于另一方的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的凸部37b嵌合。由此,以两侧板32跨过线罩20的背面侧且由两侧板32沿上下方向将线罩20夹入的状态将杆30配置于线罩20。而且,杆30的两侧板32的轴部34分别嵌合在壳体10的各轴承部16,并且,杆30的两侧板32的滑动件移动用轴35分别嵌合在各滑动件13的轴承部15。由此,如图14所示,杆30安装于线罩20,杆式连接器I的组装完成。这样,在杆式连接器I中,在线罩20的本体部21的背面侧,形成有上下方向的厚度向着外侧逐渐变小的第二渐缩部51。所以,作业者在将杆30安装于壳体10时,扩大两侧板32的前端部,使得两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的间隔成为能够插入线罩20的第二渐缩部51的端部的间隔即可。而且,随后,将杆30推入,由此,线罩20的第二渐缩部51扩张杆30的两侧板32的前端部,使得两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的间隔与线罩20的本体部21的上下方向的厚度相同。在此,线罩20的第二渐缩部51的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形成为比本体部21的上下方向的厚度足够小。所以,作业者在安装杆30时,并不将两侧板32扩大至两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的间隔比线罩20的本体部21的上下方向的厚度更大。另外,杆30形成为即使以两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间隔与线罩20的本体部21的上下方向的厚度相同的方式使联接部33变形也不破损的强度。因而,依照杆式连接器I,在将杆30安装于壳体10时,能够防止作业者过度扩大杆30的前端部,能够防止杆30破损。接着,对进行杆式连接器I的接触件的更换时的作业进行说明。在杆式连接器I中,为了进行接触件的更换,有必要通过将线罩20从壳体10拆卸而使容纳于壳体10的接触件露出。另外,在杆式连接器I中,为了将线罩20从壳体10拆卸,有必要将以跨过线罩20的背面侧的状态配置的杆30从线罩20拆卸。于是,在进行杆式连接器I的接触件的更换时,首先,将杆30从图14所示的组装完成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I的线罩20拆卸。在将杆30从线罩20拆卸时,首先,如图13所示,将杆30的两侧板32的轴部34分别从壳体10的各轴承部16拆卸。另外,将杆30的两侧板32的滑动件移动用轴35分别从各滑动件13的轴承部15拆卸。接着,将杆30推入,使两侧板32的前端部向着线罩20的后侧移动。如果将杆30推入,则两侧板32的平面部38分别与线罩20的第一渐缩部50接触。而且,如果进一步将杆30推入,那么,如图15所示,两侧板32的平面部38分别沿着线罩20的第一渐缩部50的斜面50a、50b移动。而且,线罩20的第一渐缩部50扩张杆30的两侧板32的前端部。而且,如果进一步将杆30推入,那么,如图16所示,两侧板32的前端部分别越过线罩20的抑止部22。然后,杆30的联接部33的变形被解除,设于一方的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的凹部37a和设于另一方的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的凸部37b嵌合。由此,将杆30从线罩20拆卸。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图中未显示,但杆30成为由两侧板32跨过从线罩20的电线引出口 24导出的电线的状态。这样,在杆式连接器I中,在抑止部22,形成有与本体部21连续的第一渐缩部50。所以,作业者在将杆30从壳体10拆卸时,没有必要扩大两侧板32的前端部。S卩,作业者将杆30向着线罩20的后侧推入,由此,线罩20的第一渐缩部50扩张两侧板32的前端部,使得两侧板32的间隔与线罩20的抑止部22的上下方向的厚度相同。因而,依照杆式连接器1,在进行杆30的拆卸时,能够防止作业者过度扩大杆30的前端部,能够防止杆30破损。接着,将线罩20从壳体10拆卸,由此,使容纳于壳体10的接触件露出。在将线罩20从壳体10拆卸时,解除线罩20的闩锁臂29b的锁定,使线罩20从壳体10的左右方向的一方侧向着另一方侧滑动。由此,如图7所示,成为将线罩20从壳体10拆卸的状态,能够进行容纳于壳体10的接触件的更换。然后,在容纳于壳体10的接触件的更换完成之后,根据上述的顺序,再度将线罩20装配于壳体10。另外,再度将杆30安装于装配有线罩20的壳体10。在再度将杆30安装于安装有线罩20的壳体10时,使杆30的两侧板32的切口部39分别与线罩20的抑止部22的罩部25的外面接触。然后,将杆30推入,从而使杆30的两侧板32的切口部39向着线罩的前侧移动。如果将杆30推入,那么,如图17所示,两侧板32的切口部39分别沿着线罩20的抑止部22的罩部25的形成为圆弧状的外面移动。而且,线罩20的抑止部22的罩部25扩张杆30的两侧板32的前端部。如果进一步将杆30推入,那么,如图13所示,两侧板32的前端部分别越过线罩20的抑止部22。然后,杆30的联接部33的变形被解除,设于一方的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的凹部37a和设于另一方的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的凸部37b嵌合。由此,杆30以由两侧板32跨过线罩20的背面侧且由两侧板32沿上下方向将线罩20夹入的状态配置于线罩20。而且,杆30的两侧板32的轴部34分别嵌合在壳体10的各轴承部16,并且,杆30的两侧板32的滑动件移动用轴35分别嵌合在各滑动件13的轴承部15。由此,如图14所示,杆30安装于线罩20,成为杆式连接器I的组装完成的状态。这样,在杆式连接器I中,在抑止部22,设有罩部25。所以,作业者在再度将杆30安装于壳体10时,没有必要扩大两侧板32的前端部。即,作业者将杆30向着线罩20的前侧推入,由此,线罩20的抑止部22的罩部25扩张两侧板32的前端部,使得两侧板32的间隔与线罩20的抑止部22的上下方向的厚度相同。因而,依照杆式连接器I,在再度将杆30安装于壳体10时,能够防止作业者过度地扩大杆30的前端部,能够防止杆30破损。接着,对杆式连接器I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图14所示的组装完成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I中,如果使杆30向着前侧旋转,则滑动件13向容纳于壳体10的滑动件容纳槽12内的方向移动。另外,如果使杆30向着后侧旋转,则滑动件13向从壳体10的滑动件容纳槽12出来的方向移动。在进行杆式连接器I和对方连接器的嵌合时,首先,如图18所示,为使杆30旋转至后侧的最终位置的状态。抑止部22使得旋转至后侧的最终位置的杆30成为不能继续向着后侧旋转的状态。另外,线罩20的本体部21的锁定用凸部28分别卡止于杆30的两侧板32的切口部39的侧面,由此,旋转至后侧的最终位置的杆30成为向前侧的旋转被阻止的状态。另外,在使杆30旋转至后侧的最终位置的状态下,滑动件13向从壳体10的滑动件容纳槽12出来的方向移动,能够将设于对方连接器的凸轮销插入滑动件13的凸轮槽。而且,在使杆30旋转至后侧的最终位置的状态下,将设于对方连接器的凸轮销分别插入滑动件13的多个凸轮槽,将杆式连接器I和对方连接器虚嵌合。接着,解除线罩20的本体部21的锁定用凸部28对杆30的锁定,使旋转至后侧的最终位置的杆30向着前侧旋转。如果使杆30向着前侧旋转,那么,滑动件13向容纳于壳体10的滑动件容纳槽12内的方向移动,由此,滑动件13的多个凸轮槽分别将设于对方连接器的凸轮销向着后侧引入。由此,容纳于杆式连接器I的壳体10的多个接触件分别与容纳于对方连接器的接触件嵌合。而且,如图19和图20所示,如果使杆30旋转至前侧的最终位置,则杆式连接器I和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完成。两侧板32的切口部39的侧面分别与线罩20的固定部29的背面接触,由此,旋转至前侧的最终位置的杆30成为不能继续向着前侧旋转的状态。另外,如图20所示,锁定部件27的锁定片27b卡止于联接部33的凹部33a,由此,旋转至前侧的最终位置的杆30成为向后侧的旋转被阻止的状态。另一方面,在解除杆式连接器I和对方连接器的嵌合时,解除线罩20的锁定部件27对杆30的锁定,使旋转至前侧的最终位置的杆30向着后侧旋转。在解除线罩20的锁定部件27对杆30的锁定时,将锁定部件27的解除用凸部27c推入,使板簧27a向内侧弯曲,由此,解除锁定片27b向杆30的联接部33的凹部33a的卡止。而且,如果使杆30向着后侧旋转,那么,滑动件13向从壳体10的滑动件容纳槽12出来的方向移动,由此,滑动件13的多个凸轮槽分别将设于对方连接器的凸轮销向着前侧推出。由此,容纳于杆式连接器I的壳体10的接触件和容纳于对方连接器的接触件的嵌合被解除。而且,如图18所示,如果使杆30旋转至后侧的最终位置,则杆式连接器I和对方连接器的嵌合的解除完成。产业上的实用性
依照第一发明的杆式连接器,能够防止作业者在将杆从壳体拆卸时使杆破损。另外,依照第二发明的杆式连接器,能够防止作业者在将杆安装于壳体时使杆破损。符号说明
I杆式连接器 10壳体
11接触件容纳孔 12滑动件容纳槽 13滑动件 15轴承部 16轴承部 16a闩锁臂 17固定片 17a固定用凸部 20线罩 21本体部 22抑止部 24电线引出口 25罩部 27锁定部件 27a板簧27b锁定片27c解除用凸部28锁定用凸部29固定部29a固定用槽部29b闩锁臂30杆32侧板33联接部33a凹部34轴部
35滑动件移动用轴37联接板37a凹部37b凸部38平面部39切口部50第一渐缩部50a斜面50b斜面51第二渐缩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杆式连接器,具备: 壳体,容纳接触件; 线罩,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背面侧,覆盖与容纳于所述壳体的接触件连接的电线;以及 杆,具有一对侧板以及将该两侧板互相联接的联接部,形成为U字形, 所述杆,在跨过所述线罩的背面侧且由所述两侧板沿厚度方向将所述线罩夹入的状态下,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而旋转的方式安装,其中, 在所述线罩的背面侧,形成有厚度向着外侧逐渐变小的第二渐缩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杆式连接器,该杆式连接器能够防止作业者在将杆从壳体拆卸时使杆破损。杆式连接器(1)具备壳体(10);线罩(20),安装于壳体(10)的背面侧;以及杆(30),具有一对侧板(32)以及将该两侧板(32)互相联接的联接部(33)。杆(30)在跨过线罩(20)的背面侧且由两侧板(32)沿厚度方向将线罩(20)夹入的状态下,以能够相对于壳体(10)而旋转的方式安装。线罩(20)具有本体部(21),形成为厚度比两侧板(32)的间隔更小;抑止部(22),形成为厚度比两侧板(32)的间隔更大,抑止杆(30)的旋转;以及第一渐缩部(50),形成于本体部(21)和抑止部(22)之间。
文档编号H01R13/629GK103178397SQ20131007770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8日
发明者酒卷一诚, 小宫山隆一 申请人: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