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防水塞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5498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的防水塞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防水塞子,该防水塞子包括:盖体、定位圈和开孔防水凸筋,其中,所述定位圈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侧壁外侧,并绕所述盖体一周,所述开孔防水凸筋,设置于该盖体的下端面,并向下延伸。本发明能够提高移动终端的防水效果,缩小防水塞子的面积,节约固定塞子的螺钉,提高市场竞争力。
【专利说明】移动终端的防水塞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接口的塞子,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防水塞子。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不慎进水,造成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麻烦。
[0003]因此,具备防水功能的移动终端产品应运而生,在目前的销售市场该类移动终端日益增多,对其防水可靠性和防水等级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如专利号CN101179608,专利名称为I/O (Input/Output)连接器处具有防水功能的手机,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主要是通过固定塞子的一端,另一端可插拔,其中塞子软胶部分可插入壳体,通过与壳体开孔侧壁过盈配合起到防水作用(侧压防水),由于软胶的材质软,强度和韧性差,反复按压下塞子很容易破裂,从而影响设备的放水性能。此外,本方案还需将l/0(lnput/0utput)器件周圈的壳体扩大,以容下塞子的软胶部分,而由于工艺限制塞子本身的外表面又要大于塞子软胶圈一定长度,则这样设计的塞子面积很大。
[0004]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专利号CN201042020,专利名为便携式移动终端对外接口处的防水装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是通过辅助的螺钉紧固塞子,达到防水效果,本方案不仅会增大塞子的面积,而且还需要用到螺钉紧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移动终端的体积以及造型,不能满足逐步提升的小型化要求。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小巧、耐用、插拔方便的放水塞子,以便保持移动终端的体积、美观以及有效防水,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导致移动终端防水塞的面积过大,易于被软胶的回弹力从侧面顶出,采用螺钉紧固的结构等缺陷,提供一种垂直插入壳体的移动终端防水塞子。
[0007]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防水塞子,用于封闭移动终端壳体上的开口孔,该防水塞子包括:盖体、定位圈和开孔防水凸筋,其中,所述定位圈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侧壁外侧,并绕所述盖体一周,所述开孔防水凸筋,设置于该盖体的下端面,并向下延伸。
[0008]较佳地,该防水塞子还包括:一垂直设置于所述盖体下端面的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柱体侧壁且绕所述柱体侧壁一周的柱体防水凸筋,所述柱体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
[0009]较佳地,所述柱体还包括:一柱体定位环,所述柱体定位环设置于所述柱体远离所述盖体的一端。
[0010]较佳地,所述防水塞子通过双射注塑由塑料和软胶组成,其中所述盖体上端面为塑料,所述盖体的下端面、所述定位圈、所述开孔防水凸筋、所述柱体、所述柱体防水凸筋和所述柱体定位环均为软胶。
[0011]较佳地,所述塑料为PC塑料(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或ABS塑料(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或PC+ABS混合塑料。
[0012]较佳地,所述软胶为娃胶或TPU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0013]较佳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侧壁外侧有一凹槽。
[0014]其中,本发明最主要是把本侧压闭合、侧壁过盈嵌合的结构改变为垂直闭合、挤压防水的结构,这种方式提高了防水效果,避免防水塞的面积过大,易于被软胶的回弹力从侧面顶出,采用螺钉紧固的结构的缺陷。
[0015]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利用本发明,就能避免由于侧压结构中的固定点过小,导致塞子易于被软胶的回弹力从侧面顶出,提高了移动终端的防水效果,此外,还缩小了防水塞子面积,节约了固定塞子的螺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水塞子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水塞子所对应的移动终端壳体开孔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水塞子与移动终端壳体的装配图。
[001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水塞子与移动终端壳体组装后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2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防水塞子,如图1所示,包括盖体11、定位圈12和开孔防水凸筋13,其中,定位圈12设置于盖体11的侧壁外侧,并绕盖体11一周,开孔防水凸筋13设置于盖体11的下端面,并向下延伸。
[0022]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防水塞子相匹配的移动终端壳体,如图2所示,该壳体包括一 l/0(lnput/0utput)器件孔21、组装孔22和固定槽23,其中,固定槽23与定位圈12匹配,用于固定防水塞子。开孔防水凸筋13的位置与移动终端壳体2上的I/O器件孔21相对应,
[0023]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上述实施例中的防水塞子中设置一柱体14,其中,柱体14垂直设置于盖体11的下端面且向下延伸,柱体14上设置柱体防水凸筋15,并绕柱体14 一周,柱体防水凸筋15与壳体2上的组装孔22对应,并过盈嵌合,起到所述组装孔的防水效果。
[0024]如图3所示,开孔防水凸筋13所围成的区域大于该器件孔21的区域大小,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开孔防水凸筋、柱体、柱体防水凸筋和柱体定位环均由软胶制成,如:硅胶、TPU等软胶材料,盖体上端面为塑料制成,塑料为PC塑料(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或ABS塑料(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或PC+ABS混合塑料,在安装开孔防水凸筋时,与盖体11挤压,紧贴该手机壳体2,起到防水的效果。盖体11通过该柱体14与壳体2连接,柱体14上的定位环16穿过盖体11上的组装孔22进入该壳体2的内部,通过定位环16固定,防止防水塞子I与壳体2分离,本组装过程在手机出厂前已完成,组装后的状态如图4所示。
[0025]如图4所示,所述防水塞子I通过该定位圈12与该壳体2固定,其中所述开孔防水凸筋13被挤压后变形,紧贴该壳体2的表面,起到该I/O器件孔的防水效果。
[0026]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盖体侧壁外侧设置凹槽17作为抠手,用于拔出所述防水塞子I时使用,可与手指或工具配合使用。
[0027]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终端的防水塞子,用于封闭移动终端壳体上的开口孔,其特征在于,该防水塞子包括:盖体、定位圈和开孔防水凸筋,其中,所述定位圈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侧壁外侧,并绕所述盖体一周,所述开孔防水凸筋,设置于该盖体的下端面,并向下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水塞子,其特征在于,该防水塞子还包括:一垂直设置于所述盖体下端面的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柱体侧壁且绕所述柱体侧壁一周的柱体防水凸筋,所述柱体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水塞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还包括一柱体定位环,所述柱体定位环设置于所述柱体远离所述盖体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水塞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塞子通过双射注塑由塑料和软胶组成,其中所述盖体上端面为塑料,所述盖体的下端面、所述定位圈、所述开孔防水凸筋、所述柱体、所述柱体防水凸筋和所述柱体定位环均为软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水塞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为PC塑料(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或 ABS 塑料(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臆-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或PC+ABS混合塑料。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水塞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为硅胶或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水塞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侧壁外侧有一凹槽。
【文档编号】H01R13/52GK104427043SQ201310429631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0日
【发明者】吴崚, 高斌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