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0870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能容易地制作、能密集排列端子、不降低壳体的强度、能提高阻抗的适于高速信号传送的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具有形成臂状部件的信号端子(20)及用连结部(34)连结支承部(35)与臂部(30A)而成的支承端子,信号端子在接触部(22)与连接部(21)间的部分、支承端子在接触部(32)与连结部间的部分具有压入于端子槽(18)的岛状的固定部(19)的被固定部,端子槽能供信号端子和支承端子的任一方选择性地插入,信号端子或支承端子的被固定部压入于固定部和下壁间,端子槽在前后方向上在由固定部和比固定部靠前方的前方部分构成的前方区域内具有在相对于板面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槽内壁彼此间距离大于端子的引导槽宽的宽幅区域。
【专利说明】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作为扁平导体,已知有柔性基板(FPC)、扁平缆线(FFC)等。这种扁平导体的导线密集地排列,因此多用于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多极的电连接器。对于多极的电连接器,为了与上述扁平导体对应地密集地排列端子,将原封不动地维持金属板的平坦的板面而制成作的端子沿与板面成直角的方向排列于板面。作为这样的连接器,已知有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连接器。
[0003]这种电连接器也被广泛应用于进行高速信号传送。在高速信号传送连接器中,例如从专利文献2可知,维持上述的板面而制作的端子由信号端子(信号触点)和支承端子(支承触点)构成。支承端子将用于按压扁平导体的活动部件(操作部件)支承为能够活动。在专利文献2中,为了适合进行高速信号传送,信号端子被制作成将与扁平导体接触的接触部和钎焊连接于电路基板的连接部大致呈直线状地连结在一起的臂状部件,在壳体相对于端子槽进行卡止的突起之外,在上述接触部和连接部之间不存在突出或者伸出的部分。由此,能够减少G (千兆)bps带的高速传送中的短柱(stub)的影响。另一方面,支承端子具有从接触部到连接部形成为与上述信号端子相同的形状的臂部,除此之外,在臂部的中间位置立起的连结部的上端也具有以与上述臂部平行的方式延伸的支承臂部。该支承臂部具有支承部,利用该支承部将上述活动部件支承为能够活动。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臂状部件的信号端子与支承端子的臂部形成为相同形状,因此,能够选择性地将信号端子和支承端子的任一方朝多个端子槽插入。
[0004]为了提高高速传送特性,需要使连接器的阻抗尽量接近电路基板以及连接对象物的阻抗。
[0005]但是,在形成于壳体的端子槽彼此之间存在将两个端子槽彼此分隔,并在端子的板面支承该端子的分隔壁,成为该壳体的材料的树脂材料的介电常数高。因而,形成为邻接的端子间的耦合容量容易变高的构造,存在连接器的阻抗相比电路基板以及连接对象物的阻抗大幅降低的倾向。
[0006]因此,在专利文献3中,在壳体的分隔壁的厚度范围设置中空部,从而在邻接的端子彼此之间形成空气层,由此来降低端子彼此之间的介电常数,结果提高了连接器的阻抗。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266440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 - 216220
[000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 - 074341
[0010]在专利文献3中,利用端子彼此之间的壳体的分隔壁的两面支承端子的板面,并且在该分隔壁的厚度范围形成中空部,因此,为了维持分隔壁的强度,考虑到中空部的尺寸,必须增大分隔壁的厚度,无法实现多个端子的密集排列。尽管如此,如果为了进行密集排列而减小分隔壁的厚度,则存在因中空部的存在而导致分隔壁的强度降低这样的问题。[0011]此外,为了在原本就不太厚的分隔壁形成中空部,对壳体进行模制成型的模具变得复杂、成本提闻。

【发明内容】

[0012]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制作、能够确保能够使端子的排列密集、壳体的强度不会降低、且能够提高阻抗的适用于高速信号传送的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0013]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具有用于与朝前方插入于壳体的接纳部的扁平导体接触的接触部的信号端子和支承端子通过维持金属板的平坦的板面而制成,且插入于壳体的端子槽并在相对于上述板面成直角的方向被排列保持。
[0014]在上述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中,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信号端子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臂状部件,在不同的位置形成有接触部以及用于在壳体外与电路基板钎焊连接的连接部,支承端子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形成有接触部的臂部,除了具有该臂部之外,该支承端子还具有相对于扁平导体位于与该臂部相反侧的支承臂部以及将上述支承臂部连结于上述臂部的连结部,在上述支承臂部的前端部分形成有支承部,该支承部将用于对扁平导体进行加压的活动部件支承为能够活动,上述信号端子在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的部分具有被压入于端子槽的对应固定部的被固定部,支承端子在接触部与连结部之间的部分具有被压入于端子槽的对应固定部的被固定部,上述端子槽形成为能够供信号端子和支承端子的任一方选择性地插入的形状,且形成于上述壳体的上壁和下壁之间,在该端子槽内设置有岛状的固定部,信号端子或者支承端子的被固定部借助沿上下方向发挥作用的压入力而被固定于上述固定部与下壁之间,至少一部分的上述端子槽在前后方向上在由上述岛状的固定部和相比该固定部靠前方的前方部分构成的前方区域内具有宽幅区域,该宽幅区域的在相对于上述板面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槽内壁面彼此之间的距离大于用于进行端子的引导插入的相同方向上的引导槽宽。
[0015]在这种结构的本发明中,在端子槽的前方区域的某一部分具有宽幅区域,因此,在该宽幅区域,在端子的两面或者单面侧形成有空气层,结果,连接器的阻抗提高。对于端子,与上述前方区域对应的部分占据该端子的板面面积的大部分,因此极其有效。除形成有上述宽幅区域的部分之外,端子槽能够在端子的两面对端子进行支承,由此能够确保支承力。壳体在形成有宽幅区域的附近存在岛状的固定部,因此,不会因宽幅区域的形状而降低壳体的强度。
[0016]在本发明中,能够形成为端子槽在前后方向上在宽幅区域的范围,在与该端子的上端缘以及下端缘的至少一方对应的端子槽的上端槽面或者下端槽面具有窄槽部,该窄槽部形成为槽宽比上述宽幅区域的槽宽窄。上述窄槽部的槽深度可以极小,不会实质性地减少宽幅区域的范围,且能够将端子在其板面厚度方向上可靠地维持在确定位置,连接部的安装位置稳定,在安装方面具有优点,并且,结果,邻接的端子彼此之间的空气层的厚度针对任一端子来说都是恒定的,阻抗也稳定。
[0017]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在壳体端子槽内,在与利用由呈岛状地设置的固定部固定于壳体端子槽内的端子的被固定部及其前方部分构成的部分对应的端子槽的前方区域设置宽幅部,由此,在端子槽与端子之间形成有空气层,因此,即便在该宽幅部在端子的板面侧形成空气层,端子槽也不会实质性地降低壳体的强度。并且,能够容易地制作宽幅部,能够可靠地提高连接器的阻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从成为该扁平导体的插入侧的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和插入连接前的扁平导体的立体图。
[0019]图2是针对图1的连接器的一部分省略活动部件而示出的放大横向剖视图。
[0020]图3是在图1的连接器的不存在端子的状态下活动部件位于打开位置时的纵向剖视图,用双点划线示出端子应被插入的位置,(A)是支承端子的位置处的剖视图,(B)是信号端子的位置处的剖视图。
[0021]图4是示出将端子插入于图3的连接器后的状态,是活动部件位于打开位置的纵向剖视图,(A)是支承端子的位置处的截面,(B)是信号端子的位置处的截面。
[0022]图5是端子插入于图3的连接器时的在与图3的纸面成直角的面处的纵截面,(A)是沿着图3的(A)的VA — VA线的截面,(B)是沿着图3的(B)的VB — VB线的截面。
[0023]图6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与图5的(B)相当的位置处的剖视图。
[0024]图7是本发明的其他变形例的与图5的(B)相当的位置处的剖视图。
[0025]标号说明:
[0026]1:连接器;11:壳体;13:下壁;15:上壁;16:接纳部(开口部);18:端子槽;18B:ill方区域;19:固定部;20:彳目号端子;21:连接部;22:接触部;23:被固定部;30:支承端子;30A:臂部;31:连接部;32:接触部;33:被固定部;34:连结部;35:支承臂部;36:支承部;F:扁平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8]图1是从后方观察并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I和应当插入于该连接器I而与该连接器I连接的扁平导体F的连接前的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0029]在图1中,标号F是扁平导体,从位于连接器I侧的前端部朝后方较长地延伸,在图中仅示出前端部侧的一部分,省略其他部分的图示。在扁平导体F的前端部的上表面粘接有片状的加强部件F1,在下表面,连接导体部露出而能够与后述的两种端子的接触部接触。并且,该扁平导体F在位于其宽度方向两侧的侧缘具有呈耳状地突出的卡止部F2。
[0030]连接器I具有连接器主体10和由该连接器主体10支承而能够转动的活动部件50。活动部件50能够在图1所示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在打开位置处,能够将扁平导体F的前端部插入于连接器主体10,在关闭位置处,活动部件50按压所插入的扁平导体。当该活动部件50位于关闭位置时,连接器I的外形为大致长方体形。
[0031]连接器主体10具有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11和由该壳体11保持的两种端子20,30以及固定件40。对于两种该端子20、30,以上述扁平导体F的宽度方向作为排列方向,配置两个一种的端子20、然后在其旁边配置其他种类的端子30,反复进行这种配置而进行定位,固定件40位于上述端子20、30的排列范围的外侧。上述壳体11 一体地具有在上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位于两端的侧壁12、在两方的侧壁12的下部与该两方的侧壁12相连的下壁13、位于前部的前壁14以及位于该前壁14的上方的上壁15,在相比上述下壁13靠上方的位置、且在两方的侧壁12之间,形成有朝上方且朝后方敞开的开口部16。该开口部16作为供后述的扁平导体F插入的接纳部发挥功能,并且作为供上述活动部件50配置且活动用的空间发挥功能。
[0032]在壳体11,沿着上述侧壁12的内表面形成有由金属板制作成的固定件40用的配件槽17,固定件40安装于该配件槽17。该固定件40从壳体11的底面稍微露出,与电路基板(未图示)的对应部钎焊连接而对壳体11的固定作出贡献。
[0033]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在两方的配件槽17之间形成有收纳端子的多个端子槽18。端子由后述的信号端子20和支承端子30这两种端子构成,但均维持金属板的平坦的板面而制作成,因而,上述端子槽18也成为适合该板厚的狭缝状的槽。从图3的(A)、(B)可知,该端子槽18沿前(右)后(左)方向贯通形成,但在局部具有后述的宽幅部。上述端子槽18在壳体的上壁15和下壁13之间前后贯通前壁14,并且在形成有开口部16的后部到达上述下壁13的上表面。对于该端子槽18,从信号端子20和支承端子30分别用双点划线示出的图3的(A)、(B)可知,供信号端子20插入的端子槽、供支承端子30插入的端子槽都形成为相同形状。因而,不论针对哪个端子槽18,都能够选择性地将信号端子20和支承端子30的任一方插入。在端子槽18内,在上述前壁14的后部,在上下方向在上壁15和下壁13之间设置有岛状的固定部19,将该端子槽18划分成:相比该固定部19靠上侧的上方区域18A、在下侧位于该固定部19的前方的前方区域18B、在前部侧连通上方区域18A和前方区域18B的连结区域18C、以及在前后方向上与开口部16对应的形成于下壁13的后方部分的敞开后方区域18D (关于各区域18A?18D的范围,参照图3的(A))。上述上方区域18A、前方区域18B、连结区域18C以及敞开后方区域18D相互连通而形成一个端子槽18。上述端子槽18的敞开后方区域18D的槽底位于相比前方区域18B的槽底更靠下方的位置。由此,容许后述的端子20、30的接触部22、32朝下方变位,并且形成间隙,即便当端子的钎焊连接时助焊剂上升,也能够阻止该助焊剂到达接触部。
[0034]对于上述端子槽18,上方区域18A、前方区域18B、连结区域18C以及敞开后方区域18D加在一起后的全部区域、即端子槽18的整个区域均用于支承端子30,仅上述前方区域18B和敞开后方区域18D用于信号端子20。对于该端子槽18,将在对信号端子20和支承端子30进行之后再次提及。
[0035]如图4的(A)所示,维持金属板的平坦的板面而制作成的上述信号端子20形成为前后延伸的臂状部件,在前端部具有连接部21、在后端部具有接触部22,此外,在中间部具有作为被固定部的突起23。上述连接部21形成为突出至壳体11外并被朝下方弯曲的部分,该连接部21的下缘位于相比壳体11的底面靠下方的位置,当被配置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上时,与该电路基板的对应部钎焊连接。该信号端子20朝后方延伸至壳体11的中间部,上述接触部22设置成在其后端朝上方突出。上述作为被固定部的突起23在中间部的上缘形成于两个部位。这样形成的信号端子20被压入于壳体11的端子槽18的岛状的固定部19与下壁13之间。上述突起23嵌入固定部19的下缘而确定固定位置。信号端子20的后部朝相比壳体11的前壁14靠后方的位置突出,并且在下缘与端子槽18的槽底之间形成间隙,能够朝下方弹性挠曲。即,当上述接触部22从扁平导体F受到朝下方的力时,该接触部22能够朝下方弹性变位上述间隙的量。上述信号端子20从端子槽18的前方侧开口插入于该端子槽18,在端子槽18内,包括接触部22在内的后部被收纳于上述端子槽18的敞开后方区域18D,进而,包括作为被固定部的突起23在内的前部被收纳于前方区域18B (参照图3的(A))。
[0036]另一方面,从图4的(B)可知,支承端子30与信号端子20相同维持金属板的平坦的板面而制作成,但除了具有与该信号端子20相同形状的臂部30A之外,还具有在该臂部30A的前端借助连结部34与该臂部30A连结的支承臂部35。信号端子20和支承端子30如上所述能够选择性地插入于端子槽18,但信号端子20和支承端子30的臂部30A并非必须形成为相同形状,只要能够选择性地插入于上述端子槽18内即可。
[0037]上述臂部30A如上所述形成为与信号端子20相同的形状,在前端具有连接部31,在后端具有接触部32,在中间部具有作为被固定部的突起33。臂部30A在后部能够弹性接曲,接触部32能够弹性变位,该情况与信号端子20的情况相同。
[0038]支承端子30的连结部34位于上述壳体11的岛状的固定部19的右方,且在臂部30A的前端侧朝上方延伸。
[0039]上述支承臂部35从上述连结部34的上端朝后方延伸。该支承臂部35贯通上述固定部19和上壁15之间并朝后方延伸,且在后端的下缘形成有凹弯曲状的支承部36。该支承臂部35制作成与位于其下方的上述臂部30A相比宽度(在图中上下方向的尺寸)宽、刚性高。要求支承端子30具有上述支承部36,并非必须具有上述的连接部31。
[0040]当将上述支承端子30从前方朝后方插入于上述端子槽18时,臂部30A与信号端子20同样被压入于岛状的固定部19和下壁13之间,并且,支承臂部35配置在上述固定部19和上壁15之间。该支承端子30的包括臂部30A中的接触部32在内的后部被收纳于端子槽18的敞开后方区域18D,进而,包括作为被固定部的突起33在内的前部被收纳于前方区域18B,这点与信号端子20是相同的。
[0041]接着,再次对从图3的(A)可知的端子槽18、尤其是前方区域18B的槽宽进行说明。
[0042]从图3的(A)可知,上述端子槽18在上述前方区域18B具有槽宽大于信号端子20以及支承端子30的板厚尺寸的槽宽的宽幅区域。除该宽幅区域以外,端子槽18按照能够在信号端子20以及支承端子30的板面对该信号端子20以及支承端子30进行插入引导或者支承的方式,以与板面接触或者与板面之间形成少许间隙的程度的槽宽形成比上述宽幅区域窄的窄槽部。只要在前方区域内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上述宽幅区域即可。
[0043]从图3的(A)、(B)可知,上述宽幅区域形成于端子槽18的前方区域18B的位于前部且位于上部的部分,具有锥形区域18B -1和平行区域18B - 2。在前后方向上,平行区域18B — 2形成于相比岛状的固定部19靠前方的部分,锥形区域18B — I形成于固定部19的前后方向范围内。从图5的(B)可知,平行区域18B — 2相比信号端子20以及支承端子30的板厚具有足够大的槽宽,在该平行区域18B - 2与端子的板面之间形成有空气层A。
[0044]锥形区域18B -1形成为以槽宽从位于其后方的敞开后方区域18D的槽宽(窄槽部的槽宽)朝宽幅区域的槽宽逐渐扩大的方式朝宽幅的平行区域18B - 2过渡(也参照图2)。具有如下功能:使得端子朝该锥形区域18B -1的端子的端子槽18的插入能够顺畅进行,且电特性在该锥形区域18B — I逐渐变化。图5的(A)示出在前后方向上比锥形区域18B -1靠后方的敞开后方区域18D内的沿着图3的VA — VA线的截面,图5的(B)示出上述平行区域18B - 2内的沿着VB - VB线的截面。
[0045]从图5的(B)可知,相对于信号端子20以及支承端子30的臂部30A这两者的两侧板面,利用上述宽幅区域中的平行区域18B - 2形成有空气层A。
[0046]对于通过形成空气层A所带来的端子的阻抗的改善,相对于支承端子30,强烈要求对高速信号传送用的信号端子20的阻抗进行改善。从图4的(A)可知,对于上述信号端子20,由于需要使设置于后端的接触部22弹性变位的原因,相比设置有由壳体11的岛状的固定部19固定保持的作为被固定部的突起23的位置靠后方的后方部分形成得较细(高度尺寸小),换言之,对于相比设置有突起23靠前方的前方部分,由于不需要进行弹性变位的原因,因此形成得较粗(高度尺寸大)。即,信号端子20的上述前方部分的板面面积大于后方部分的板面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空气层A的前方区域18B位于上述信号端子20的前方部分的范围。因而,能够相对于较粗的上述前方部分而在宽广的范围形成空气层,相应地,阻抗的改善变得有效。
[0047]进而,上述空气层A位于设置于壳体11的岛状的固定部19的附近,且固定部19在图3中相对于全部的端子槽18沿与纸面成直角的方向连续形成,因此,不会因该空气层A的形成而降低壳体11的强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5的(B)可知,对于信号端子20以及支承端子30,形成有空气层A的部分的下端缘由端子槽18的窄槽部的下端槽面以虽然是很小的面积、但由板面限制或者支承,因此板厚方向上的位置恒定,结果,阻抗也稳定。
[0048]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5的(B)可知,相对于信号端子20以及支承端子30的臂部30A的任一方,均在端子的两板面侧形成有空气层A,但在本发明中并不限定于此,如图6以及图7那样,只要至少相对于信号端子20形成有空气层A就足够了,并且只要在一方的板面侧形成有空气层A即可,此外,也可以如图7那样相对于邻接的信号端子20的空气层A彼此连通。
[0049]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端子20以及支承端子30以与两个信号端子20邻接地配置一个支承端子30的方式排列,相对于信号端子20,支承端子30作为接地端子加以使用。
[0050]活动部件50由与壳体11相同的电绝缘材料制成,从图1可知,具有遍及端子排列范围的宽度,且配置于壳体11的开口部16。该活动部件50如上所述被支承为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活动,但从图4的(A)、(B)可知,在打开位置时的位于下部的部分形成有槽部51。该槽部51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形成于与上述信号端子20和支承端子30用的端子槽18对应的位置,前后贯通,且在下端位置设置有将槽部51的对置槽内表面彼此连结的轴部52。该轴部52具有近似圆形的周面,且由上述支承端子30的支承臂部35支承为在形成为凹弯曲状的支承部36内转动自如。但是,信号端子20并不具有上述的支承臂部,因此,位于与信号端子20对应的位置的轴部52不受任何支承。上述活动部件50在其宽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上的两端也由未图示的轴部支承为相对于壳体转动自如。在图4的(A)、(B)中,上述活动部件50的未形成有槽部51的上部形成操作部53,且朝相比壳体11的上壁15靠上方的位置突出。活动部件50在该操作部53承受操作力而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移动。
[0051]上述活动部件50的从图4的(A)、(B)的下端部到操作部53为止的后表面(左侧表面)形成在关闭位置处按压扁平导体F的加压部。
[0052]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I安装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而进行使用。信号端子20以及支承端子30的连接部21和连接部31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钎焊连接。与此同时,固定件40也借助其固定部与电路基板钎焊连接。这样,连接器I与电路基板连接而被固定。
[0053]在使用时,将活动部件50朝图4的(A)、(B)所示的打开位置抬起,使壳体11的开口部16朝后方较大地开口。将图1所示的扁平导体F的前端部插入该开口部16。在活动部件50处于图4的(A)、(B)所示的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图1的扁平导体F从前方插入于信号端子20的接触部22以及支承端子30的接触部32与处于打开位置的活动部件50之间,该扁平导体F的前端缘与壳体11的前壁14的后表面抵接而到达规定插入位置。在该规定插入位置处,在扁平导体F的下表面露出的连接导体部位于对应的信号端子20的接触部22以及支承端子30的接触部32上。
[0054]然后,对活动部件50的操作部53施加操作力而使该活动部件50在图4的(A)、(B)中绕轴部52朝逆时针方向转动,朝成为水平位置的关闭位置移动。在关闭位置处,活动部件50利用其加压部朝下方按压扁平导体F。被活动部件50按压的扁平导体F朝下方按压信号端子20的接触部22和支承端子30的接触部32而使其弹性变位。这样,借助上述的接触部22和接触部32,信号端子20以及支承端子30与扁平导体F的对应连接导体部带有接触压力(接触力)地电连接。在扁平导体F的对应连接导体部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为接地电路的情况下,支承端子30作为接地端子发挥功能。上述端子20、30的排列方式能够以各种方式自由地设定。在将信号端子20记为S,将基于支承端子30的接地端子记为G并将低速信号端子记为L,此外,将电源端子记为D的情况下,能够实现……GSSGSSG……的差动信号排列、……GSSGLGDDD……的复合排列、……GSSSSSGSSSSSG……的接地端子少的排列等。
[0055]在本发明中,信号端子20形成为一个直线状的臂状部件。因而,在接触部22和连接部21之间,以直线状的最短距离形成传送路径,不具有形成迂回路径的部分,因此,能够减少短柱的影响,适合进行高速信号的传送,并且,支承端子30也能够设定为接地端子,因此,支承端子30位于信号端子彼此之间而起到屏蔽效果。
[0056]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端子30的臂部30A形成为与信号端子20相同的形状,且端子槽18相对于两端子20、30为相同形状,因此,能够选择性地将两端子插入任一端子槽,在端子排列上具有自由度。此外,如果将信号端子20以及支承端子30 (接地端子)30的臂部形成为相同形状,则接触部处的接触压力全部相同,能够获得稳定的接触力。
[0057]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端子30不仅能够作为接地端子使用,根据要求也可以作为信号端子或者作为电源端子使用。在作为信号端子使用的情况下,在接触部32和连接部31之间经由连结部34存在 支承臂部35,因此优选用于该结构不会对传送速度造成影响的低速信号。
【权利要求】
1.一种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具有用于与朝前方插入于壳体的接纳部的扁平导体接触的接触部的信号端子和支承端子通过维持金属板的平坦的板面而制成,且插入于壳体的端子槽并在相对于所述板面成直角的方向被排列保持, 所述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信号端子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臂状部件,在不同的位置形成有接触部以及用于在壳体外与电路基板钎焊连接的连接部, 支承端子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形成有接触部的臂部,除了具有该臂部之外,该支承端子还具有相对于扁平导体位于与该臂部相反侧的支承臂部以及将所述支承臂部连结于所述臂部的连结部,在所述支承臂部的前端部分形成有支承部,该支承部将用于对扁平导体进行加压的活动部件支承为能够活动, 所述信号端子在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的部分具有被压入于端子槽的对应固定部的被固定部,支承端子在接触部与连结部之间的部分具有被压入于端子槽的对应固定部的被固定部, 所述端子槽形成为能够供信号端子和支承端子的任一方选择性地插入的形状,且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上壁和下壁之间,在该端子槽内设置有岛状的固定部,信号端子或者支承端子的被固定部借助沿上下方向发挥作用的压入力而被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与下壁之间,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端子槽在前后方向上在由所述岛状的固定部和相比该固定部靠前方的前方部分构成的前方区域内具有宽幅区域,该宽幅区域的在相对于所述板面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槽内壁面彼此之间的距离大于用于进行端子的引导插入的相同方向上的引导槽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端子槽在前后方向上在宽幅区域的范围,在与该端子的上端缘以及下端缘的至少一方对应的端子槽的上端槽面或者下端槽面具有窄槽部,该窄槽部形成为槽宽比所述宽幅区域的槽宽窄。
【文档编号】H01R12/55GK103779678SQ201310487692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7日
【发明者】玉木祥一郎 申请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