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239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按键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按键开关,包括具有顶部开口内腔的底座,盖体,盖体上设有上下通透的圆孔,还包括中空设置的按钮柱体,还包括中空设置的动触片组件,动触片,动作弹簧,复位弹簧和静触片,复位弹簧设置按钮柱体内且底部抵接动触片组件上,在底座的内腔底部设有动作弹簧定位柱和动触片组件行程定位圆环,动触弹簧定位柱设置在动触片组件行程定位圆环的中心,动作弹簧的底部设置在动作弹簧定位柱上、顶部设置在动触片组件内并抵接在动触片组件下端。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动触片组件采用注塑与动触片一体设置,提高了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复位弹簧设置在按钮与动触片组件之间,动作弹簧设置在动触片组件与底座之间按钮,可有效的避免误操作。
【专利说明】按键开关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0002]按钮开关由于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被广泛使用于各个领域,现有技术的按钮开关一般是由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动触片、静触片、复位弹簧和按钮组成,由按钮带动动触片与静触片通断,并且按钮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实现复位,进而实现开关动作,其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然而现有技术的按钮开关接线稳定性较差,而且较容易出现误操作,影响按钮开关的正常使用,适用性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的避免误操作,提高了使用稳定性和精确性的按键开关。
[0004]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按键开关,包括具有顶部开口内腔的底座,与所述底座相配合的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上下通透的圆孔,还包括中空设置的按钮柱体,所述按钮柱体的顶部为弧形设置、中部为圆柱体设置、底部为外凸起的环台设置,所述按钮柱体从盖体的底部穿入圆孔内且按钮柱体的顶部伸出盖体,并通过底部的环台定位在盖体内,还包括中空设置的动触片组件,动触片,动作弹簧,复位弹簧和静触片,所述动触片组件的顶部为弧形设置、中部为圆柱体设置、底部为外凸起的圆台设置,动触片组件的圆柱体外直径与按钮柱体的圆柱体中空内直径相同,动触片组件的圆台外直径与按钮柱体的环台外直径相同,所述动触片一体注塑在所述动触片组件的圆台上且伸出圆台外圆面设置,所述动触片组件设置在所述按钮柱体的中空内,所述复位弹簧设置按钮柱体的中空内且复位弹簧的底部抵接所述动触片组件的弧形顶部上,在所述底座的内腔底部设有动作弹簧定位柱和动触片组件行程定位圆环,所述动触弹簧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动触片组件行程定位圆环的中心,所述动作弹簧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动作弹簧定位柱上、顶部设置在动触片组件的中空内并抵接在动触片组件的弧形顶部下端,所述静触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动触片活动连接。
[0005]所述静触片包括卡位部和铆线部,所述卡位部与所述铆线部成直角垂直设置,所述卡位部卡位固定在所述定座上,所述铆线部上设有铆线片。
[0006]所述铆线片为两组,两组铆线片竖直方向设置。
[0007]所述按钮柱体的弧形顶部形成的开关预行程为1.2mm,所述按钮柱体的弧形顶部与圆柱体中部形成的开关全行程为4.5mm至5.5mm。
[0008]在所述盖体上设有卡槽,在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块,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通过卡槽和卡块卡位连接。
[0009]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动触片组件采用注塑与动触片一体设置,提高了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设有复位弹簧和动作弹簧,复位弹簧设置在按钮与动触片组件之间,动作弹簧设置在动触片组件与底座之间,开关初始为闭合状态,按钮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与动触片组件分离,可有效的避免误操作,工作时,按钮柱体按下,压缩复位弹簧,使按钮柱体的底部顶到动触片组件上并带动动触片组件移动,使动触片组件的上的动触片与静触片断开,实现通断控制,可有效的避免误操作,提高了使用稳定性和精确性,适应性好,实用性强;进一步,静触片上设有带铆线片的铆线部,静触片通过铆线片与外部端子线铆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用性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1]图1为本发明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发明的组合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
[0014]图1和图2显示了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发明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组合剖示图。
[0015]见图1和图2,一种按键开关,包括具有顶部开口内腔I的底座2,与所述底座2相配合的盖体3,所述盖体3上设有上下通透的圆孔4,还包括中空51设置的按钮柱体5,所述按钮柱体5的顶部为弧形52设置、中部为圆柱体53设置、底部为外凸起的环台54设置,所述按钮柱体5从盖体3的底部穿入圆孔4内且按钮柱体5的顶部伸出盖体3,并通过底部的环台54定位在盖体3内,还包括中空61设置的动触片组件6,动触片7,动作弹簧8,复位弹簧9和静触片10,所述动触片组件6的顶部为弧形62设置、中部为圆柱体63设置、底部为外凸起的圆台64设置,动触片组件6的圆柱体63外直径与按钮柱体5的圆柱体53中空内直径相同,动触片组件6的圆台64外直径与按钮柱体5的环台54外直径相同,所述动触片7 —体注塑在所述动触片组件6的圆台64上且伸出圆台64外圆面设置,所述动触片组件6设置在所述按钮柱体5的中空51内,所述复位弹簧9设置按钮柱体5的中空51内且复位弹簧9的底部抵接所述动触片组件6的弧形顶部上,在所述底座2的内腔I底部设有动作弹簧定位柱21和动触片组件行程定位圆环22,所述动触弹簧定位柱21设置在所述动触片组件行程定位圆环22的中心,所述动作弹簧8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动作弹簧定位柱21上、顶部设置在动触片组件6的中空61内并抵接在动触片组件6的弧形顶部下端,所述静触片10设置在所述底座2上与所述动触片7活动连接。动触片组件采用注塑与动触片一体设置,提高了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设有复位弹簧和动作弹簧,复位弹簧设置在按钮与动触片组件之间,动作弹簧设置在动触片组件与底座之间,开关初始为闭合状态,按钮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与动触片组件分离,可有效的避免误操作,工作时,按钮柱体按下,压缩复位弹簧,使按钮柱体的底部顶到动触片组件上并带动动触片组件移动,使动触片组件的上的动触片与静触片断开,实现通断控制,可有效的避免误操作,提高了使用稳定性和精确性,适应性好,实用性强。
[0016]所述静触片10包括卡位部101和铆线部102,所述卡位部101与所述铆线部102成直角垂直设置,所述卡位部101卡位固定在所述定座2上,所述铆线部102上设有铆线片103。静触片上设有带铆线片的铆线部,静触片通过铆线片与外部端子线铆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用性好。
[0017]所述铆线片103为两组,两组铆线片竖直方向设置。
[0018]所述按钮柱体5的弧形顶部形成的开关预行程为1.2mm,所述按钮柱体5的弧形顶部与圆柱体中部形成的开关全行程为4.5mm至5.5mm。
[0019]在所述盖体3上设有卡槽31,在所述底座2上设有与所述卡槽31相配合的卡块23,所述盖体3与所述底座2通过卡槽31和卡块23卡位连接。
[0020]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按键开关,包括具有顶部开口内腔的底座,与所述底座相配合的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上下通透的圆孔,还包括中空设置的按钮柱体,所述按钮柱体的顶部为弧形设置、中部为圆柱体设置、底部为外凸起的环台设置,所述按钮柱体从盖体的底部穿入圆孔内且按钮柱体的顶部伸出盖体,并通过底部的环台定位在盖体内,还包括中空设置的动触片组件,动触片,动作弹簧,复位弹簧和静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组件的顶部为弧形设置、中部为圆柱体设置、底部为外凸起的圆台设置,动触片组件的圆柱体外直径与按钮柱体的圆柱体中空内直径相同,动触片组件的圆台外直径与按钮柱体的环台外直径相同,所述动触片一体注塑在所述动触片组件的圆台上且伸出圆台外圆面设置,所述动触片组件设置在所述按钮柱体的中空内,所述复位弹簧设置按钮柱体的中空内且复位弹簧的底部抵接所述动触片组件的弧形顶部上,在所述底座的内腔底部设有动作弹簧定位柱和动触片组件行程定位圆环,所述动触弹簧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动触片组件行程定位圆环的中心,所述动作弹簧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动作弹簧定位柱上、顶部设置在动触片组件的中空内并抵接在动触片组件的弧形顶部下端,所述静触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动触片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片包括卡位部和铆线部,所述卡位部与所述铆线部成直角垂直设置,所述卡位部卡位固定在所述定座上,所述铆线部上设有铆线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铆线片为两组,两组铆线片竖直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柱体的弧形顶部形成的开关预行程为1.2mm,所述按钮柱体的弧形顶部与圆柱体中部形成的开关全行程为4.5mm至5.5mm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上设有卡槽,在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块,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通过卡槽和卡块卡位连接。
【文档编号】H01H1/50GK103594257SQ201310615823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0日
【发明者】赵永余, 胡寿金, 王晓亮, 李世慧, 李新文 申请人:温州市黎洋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