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01500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包括:准备第一隔离膜、第二隔离膜、极性相反的具有第一极耳引出端的第一极片和具有第二极耳引出端的第二极片;以使这两个隔离膜的纵向相互垂直地交叉放置且钩挂叠压在一起并形成重叠区域;由重叠区域开始放置第一个第一极片并使这两个隔离膜中的一个在其对应的纵向上折叠并形成放置区域、之后放置第一个第二极片于放置区域并使这两个隔离膜中的另一个在其对应的纵向上折叠,如此交替放置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并使这两个隔离膜相应地交替折叠,直到达到要求层数;收尾处的隔离膜贴胶固定,将同一侧的第一极耳引出端和第二极耳引出端分别焊接在一起。采用本制备方法可使极片与极片之间更加紧凑、固定更牢固。
【专利说明】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储能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锂离子电池因其对环境友好而在移动电源领域备受关住,锂离子电池一般是由电芯、电解液及容纳电芯和电解液的包装袋构成,其中,锂离子电池的电芯主要是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间隔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隔离膜组成。目前,制备电芯的工艺主要有叠片工艺和卷绕工艺。利用叠片工艺制备的叠片式锂离子电池与卷绕工艺制备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相比,前者具有能量密度高,电压平台高,电池内阻小等优点,在制备锂离子电池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Z型叠片是由一条隔膜在两个方向上对折并分别插入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层叠而成。叠出的电芯为一张隔膜层叠成Z字型叠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利用此种叠片方式制备出的电芯,电芯中的极片无法固定,容易在Z字的左右方向上挪位,导致叠片失败。

【发明内容】

[0003]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其能使极片与极片之间更加紧凑、固定更牢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步骤:准备第一隔离膜、第二隔离膜以及极性相反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具有第一极耳引出端且具有宽度边和长度边,第二极片具有第二极耳引出端且具有宽度边和长度边,第一隔离膜在其纵向上具有相反的头部和尾部,第一隔离膜在其横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极片的长度边和第二极片的长度边,第二隔离膜在其纵向上具有相反的头部和尾部且第二隔离膜在其横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极片的宽度边和第二极片的宽度边;折叠第一隔离膜的头部以形成第一折叠端段,折叠第二隔离膜的头部以形成第二折叠端段;以使第一隔离膜的纵向和第二隔离膜的纵向相互垂直地方式将第一隔离膜和第二隔离膜交叉放置并通过第一隔离膜的第一折叠端段钩挂叠压第二隔离膜上以及第二隔离膜的第二折叠端段钩挂叠压在第一隔离膜上而使第一隔离膜和第二隔离膜固定连接在一起并形成重叠区域;将第一个第一极片放置在重叠区域上、并使第一个第一极片的长度边处于第一隔离膜的横向而第一个第一极片的宽度边处于第二隔离膜的横向、且使第一个第一极片的第一极耳引出端露出于重叠区域的自由侧,重叠区域的自由侧为与第一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或与第二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选定第一隔离膜和第二隔离膜中的其中之一作为折叠起始的隔离膜并定义为第一折叠隔离膜,而第一隔离膜和第二隔离膜中的另一个定义为第二折叠隔离膜;将第一折叠隔离膜在其纵向上沿第一个第一极片的宽度边和长度边中的对应一个边折叠,以覆盖在第一个第一极片上并在第一折叠隔离膜的外露表面形成与重叠区域正对的放置区域;将第一个第二极片放置在刚折叠的第一折叠隔离膜的放置区域上、并使第一个第二极片的宽度边和长度边分别与第一个第一极片的宽度边和长度边对应、且使第一个第二极片的第二极耳引出端露出于该放置区域的自由侧,该放置区域的自由侧为与刚折叠的第一折叠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或与将折叠的第二折叠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将第二折叠隔离膜在其纵向上沿第一个第二极片的宽度边和长度边中的对应一个边折叠,以覆盖在第一个第二极片上并在第二折叠隔离膜的外露表面形成与重叠区域正对的放置区域;将第二个第一极片放置在刚折叠的第二折叠隔离膜的放置区域上、并使第二个第一极片的宽度边和长度边分别与第一个第二极片的宽度边和长度边对应、且使第二个第一极片的第一极耳引出端露出于该放置区域的自由侧,该放置区域的自由侧为与刚折叠的第二折叠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或与将折叠的第一折叠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将第一折叠隔离膜在其纵向上沿第二个第一极片的宽度边和长度边中的对应一个边折叠,以覆盖在第二个第一极片上并在第一折叠隔离膜的外露表面形成与重叠区域正对的放置区域;将第二个第二极片放置在刚折叠的第一折叠隔离膜的放置区域上、并使第二个第二极片的宽度边和长度边分别与第二个第一极片的宽度边和长度边对应、且使第二个第二极片的第二极耳引出端露出于该放置区域的自由侧,该放置区域的自由侧为与刚折叠的第一折叠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或与将折叠的第二折叠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将第二折叠隔离膜在其纵向上沿第二个第二极片的宽度边和长度边中的对应一个边折叠,以覆盖在第二个第二极片上并在第二折叠隔离膜的外露表面形成与重叠区域正对的放置区域;依此方式进行后续的第三个第一极片、第三个第二极片、第四个第一极片、第四个第二极片、一直到最后,从而在第一隔离膜和第二隔离膜相互交替地在各自的对应的纵向上折叠并交替放置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直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堆叠的层数达到要求层数,其中当第一极耳引出端及第二极耳引出端处于同一侧时,第一极耳引出端及第二极耳引出端相互隔开;以及在达到规定层数之后,对收尾处的第一折叠隔离膜和/或第二折叠隔离膜贴胶固定,将处于同一侧的第一极耳引出端分别焊接在一起,将处于同一侧的第二极耳引出端分别焊接在一起,制成叠片式电芯。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6]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使极片与极片之间更加紧凑、固定更牢固,解决了现有叠片式电芯工艺中极片易松动、脱落造成叠片失败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1-1)?(1-12)为各步骤的示意图;
[0008]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2-1)?(2-12)为各步骤的示意图;
[0009]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3-1)?(3-12)为各步骤的不意图;
[0010]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4-1)?(4-12)为各步骤的示意图;
[0011]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5-1)?(5-12)为各步骤的示意图;以及
[0012]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6-1)?(6-12)为各步骤的示意图。
[0013]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4]I第一隔离膜22尾部
[0015]LI纵向3第一极片
[0016]Tl横向31第一极耳引出端
[0017]Wl宽度W3宽度边
[0018]11头部L3长度边
[0019]111第一折叠端段4第二极片
[0020]Llll长度41第二极耳引出端
[0021]12尾部W4宽度边
[0022]2第二隔离膜L4长度边
[0023]L2纵向01重叠区域[0024]T2横向02放置区域
[0025]W2宽度03放置区域
[0026]21头部04放置区域
[0027]211第二折叠端段05放置区域
[0028]L211 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
[0030]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准备第一隔离膜
1、第二隔离膜2以及极性相反的第一极片3和第二极片4,第一极片3具有第一极耳引出端31且具有宽度边W3和长度边L3,第二极片4具有第二极耳引出端41且具有宽度边W4和长度边L4,第一隔离膜I在其纵向LI上具有相反的头部11和尾部12,第一隔离膜I在其横向Tl上的宽度Wl大于第一极片3的长度边L3和第二极片4的长度边L4,第二隔离膜2在其纵向L2上具有相反的头部21和尾部22且第二隔离膜2在其横向T2上的宽度W2大于第一极片3的宽度边W3和第二极片4的宽度边W4 (参照图1的1-1、图2的2-1、图3的3-1、图4的4-1、图5的5-1、图6的6-1);折叠第一隔离膜I的头部11以形成第一折叠端段111,折叠第二隔离膜2的头部21以形成第二折叠端段211 (参照图1的1-2、图2的2-2、图3的3-2、图4的4-2、图5的5_2、图6的6_2);以使第一隔离膜I的纵向LI和第二隔离膜2的纵向L2相互垂直地方式将第一隔离膜I和第二隔离膜2交叉放置并通过第一隔离膜I的第一折叠端段111钩挂叠压第二隔离膜2上以及第二隔离膜2的第二折叠端段211钩挂叠压在第一隔离膜I上而使第一隔离膜I和第二隔离膜2固定连接在一起并形成重叠区域01 (参照图1的1-3、图2的2-3、图3的3-3、图4的4_3、图5的5_3、图6的6_3,第一折叠端段111钩挂叠压第二隔离膜2上以及第二隔离膜2的第二折叠端段211钩挂叠压在第一隔离膜I上的方式可以视实际情况变化,只要使第一隔离膜I和第二隔离膜2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将第一个第一极片3放置在重叠区域01上、并使第一个第一极片3的长度边L3处于第一隔离膜I的横向Tl而第一个第一极片3的宽度边W3处于第二隔离膜2的横向T2、且使第一个第一极片3的第一极耳引出端31露出于重叠区域01的自由侧,重叠区域Ol的自由侧为与第一隔离膜I的尾部12相对的一侧(参照图1的1-4、图2的2-4、图5的5-4、图6的6-4)或与第二隔离膜2的尾部22相对的一侧(参照图3的3_4、图4的4-4);选定第一隔离膜I和第二隔离膜2中的其中之一作为折叠起始的隔离膜并定义为第一折叠隔离膜,而第一隔离膜I和第二隔离膜2中的另一个定义为第二折叠隔离膜(图1、图
3、图5中,第一隔离膜I为第一折叠隔离膜而第二隔离膜2为第二折叠隔离膜;图2、图4、图6中,第二隔离膜2为第一折叠隔离膜而第一隔离膜I为第二折叠隔离膜);将第一折叠隔离膜在其纵向上沿第一个第一极片3的宽度边W3和长度边L3中的对应一个边折叠,以覆盖在第一个第一极片3上并在第一折叠隔离膜的外露表面形成与重叠区域01正对的放置区域02 (参照图1的1-5、图2的2-5、图3的3_5、图4的4_5、图5的5_5、图6的6_5);将第一个第二极片4放置在刚折叠的第一折叠隔离膜的放置区域02上、并使第一个第二极片4的宽度边W4和长度边L4分别与第一个第一极片3的宽度边W3和长度边L3对应、且使第一个第二极片4的第二极耳引出端41露出于该放置区域02的自由侧,该放置区域02的自由侧为与刚折叠的第一折叠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参照图1的1-6、图4的2-6、图6的6-6)或与将折叠的第二折叠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参照图2的2-6、图3的3_6、图5的5-6);将第二折叠隔离膜在其纵向上沿第一个第二极片4的宽度边W4和长度边L4中的对应一个边折叠,以覆盖在第一个第二极片4上并在第二折叠隔离膜的外露表面形成与重叠区域01正对的放置区域03 (参照图1的1-7、图2的2-7、图3的3_7、图4的4_7、图5的5-7、图6的6-7);将第二个第一极片3放置在刚折叠的第二折叠隔离膜的放置区域03上、并使第二个第一极片3的宽度边W3和长度边L3分别与第一个第二极片4的宽度边W4和长度边L4对应、且使第二个第一极片3的第一极耳引出端31露出于该放置区域03的自由侧,该放置区域03的自由侧为与刚折叠的第二折叠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参照图2的2-8、图3的3-8、图6的6-8)或与将折叠的第一折叠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参照图1的1-8、图4的4-8、图5的5-8);将第一折叠隔离膜在其纵向上沿第二个第一极片3的宽度边W3和长度边L3中的对应一个边折叠,以覆盖在第二个第一极片3上并在第一折叠隔离膜的外露表面形成与重叠区域01正对的放置区域04 (参照图1的1-9、图2的2-9、图3的3-9、图4的4-9、图5的5-9、图6的6_9);将第二个第二极片4放置在刚折叠的第一折叠隔离膜的放置区域04上、并使第二个第二极片4的宽度边W4和长度边L4分别与第二个第一极片3的宽度边W3和长度边L3对应、且使第二个第二极片4的第二极耳引出端41露出于该放置区域04的自由侧,该放置区域04的自由侧为与刚折叠的第一折叠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参照图1的1-10、图4的4-10、图6的6-10)或与将折叠的第二折叠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参照图2的2-10、图3的3-10、图5的5_10);将第二折叠隔离膜在其纵向上沿第二个第二极片4的宽度边W4和长度边L4中的对应一个边折叠,以覆盖在第二个第二极片4上并在第二折叠隔离膜的外露表面形成与重叠区域01正对的放置区域05 (参照图1的1-11、图2的2-11、图3的3-11、图4的4_11、图5的5_11、图6的6_11);依此方式进行后续的第三个第一极片3、第三个第二极片4、第四个第一极片3、第四个第二极片4、一直到最后,从而在第一隔离膜I和第二隔离膜2相互交替地在各自的对应的纵向LI,L2上折叠并交替放置第一极片3和第二极片4,直到第一极片3和第二极片4堆叠的层数达到要求层数,其中当第一极耳引出端31及第二极耳引出端41处于同一侧时,第一极耳引出端31及第二极耳引出端41相互隔开;以及在达到规定层数之后,对收尾处的第一折叠隔离膜和/或第二折叠隔离膜(可视实际应用情况确定)贴胶固定,将处于同一侧的第一极耳引出端31分别焊接在一起,将处于同一侧的第二极耳引出端41分别焊接在一起,制成叠片式电芯(参照图1的1-12、图2的2-12、图3的3-12、图4的4_12、图5的5_12、图6的6_12)。
[0031]采用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可以使极片与极片之间更加紧凑、固定更牢固,解决了现有叠片式工艺中极片易松动、脱落造成叠片失败的问题。
[0032]在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极片3为负极极片或正极极片,相应地第二极片4为正极极片或负极极片。
[0033]在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中,第一极片3包括第一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极片4包括第二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二集流体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其中,第一集流体及第一活性物质层的材料可以依据第一极片的极性来合适地选择;同样地,第二集流体及第二活性物质层的材料可以依据第二极片的极性来合适地选择。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极片3的第一极耳引出端31与第一极片3的集流体可一体形成;第二极片4的第二极耳引出端41与第二极片4的集流体可一体形成。需说明的是,第一极片3的第一极耳引出端31与第二极片4的第二极耳引出端41的位置可根据需要改变。
[0034]在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中,使用镍带将叠片式电芯的设置于负极极片上的极耳引出端分别焊接在一起,使用铝带把叠片式电芯的设置于正极极片上的极耳引出端分别焊接在一起。
[0035]在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的1-12、图2的2-12、图3的3-12、图4的4-12、图5的5_12、图6的6_12,同一侧上的第一极耳引出端31对齐,同一侧上的第二极耳引出端41对齐。
[0036]在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叠片式电芯相对的两侧上均有第一极耳引出端31及第二极耳引出端41,一侧上的第一极耳引出端31及第二极耳引出端41分别与另一侧上的第一极耳引出端31及第二极耳引出端41对齐(参照图2的2-12、图4的4-12),或一侧上的第一极耳引出端31及第二极耳引出端41分别与另一侧上的第二极耳引出端41及第一极耳引出端31对齐(参照图1的1-12、图3的3-12)。
[0037]在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叠片式电芯的一对相对的两侧上均只有对齐(参照图6的6-12)或不对齐(参照图5的5-12)的第一极耳引出端31,而叠片式电芯的另一对相对的两侧上均只有有对齐(参照图6的6-12)或不对齐(参照图5的5-12)的第二极耳引出端41。
[0038]在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隔离膜I的第一折叠端段111在第一隔离膜I的纵向LI上的长度Llll小于第一极片3的长度边L3和第二极片4的长度边L4的最小值;第二隔离膜2的第二折叠端段211在第二隔离膜2的纵向L2上的长度L211小于第一极片3的宽度边W3和第二极片4的宽度边W4的最小值。
[0039]在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隔离膜I在其横向Tl上的每一侧比第一极片3的长度边L3和第二极片4的长度边L4的最大值宽0.3mm?5mm,第二隔离膜2在其横向T2上的每一侧比第一极片3的宽度边W3和第二极片4的宽度边W4的最大值宽0.3mm?5mm。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隔离膜I的第一折叠端段111在第一隔离膜I的纵向LI上的长度Llll和第二隔离膜2的第二折叠端段211在第二隔离膜2的纵向L2上的长度L211均大于等于5mm。[0040]在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中,叠片式电芯可为电池的电芯或电容器的电芯。电池可以为但不限于锂离子电池,电容器可以为但不限于锂离子超级电容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准备第一隔离膜(I)、第二隔离膜(2)以及极性相反的第一极片(3)和第二极片(4),第一极片(3)具有第一极耳引出端(31)且具有宽度边(W3)和长度边(L3),第二极片(4)具有第二极耳引出端(41)且具有宽度边(W4)和长度边(L4),第一隔离膜(I)在其纵向(LI)上具有相反的头部(11)和尾部(12),第一隔离膜(I)在其横向(Tl)上的宽度(Wl)大于第一极片(3)的长度边(L3)和第二极片(4)的长度边(L4),第二隔离膜(2)在其纵向(L2)上具有相反的头部(21)和尾部(22)且第二隔离膜(2)在其横向(T2)上的宽度(W2)大于第一极片(3)的宽度边(W3)和第二极片(4)的宽度边(W4); 折叠第一隔离膜(I)的头部(11)以形成第一折叠端段(111),折叠第二隔离膜(2)的头部(21)以形成第二折叠端段(211); 以使第一隔离膜(I)的纵向(LI)和第二隔离膜(2)的纵向(L2)相互垂直地方式将第一隔离膜(I)和第二隔离膜(2)交叉放置并通过第一隔离膜(I)的第一折叠端段(111)钩挂叠压第二隔离膜(2)上以及第二隔离膜(2)的第二折叠端段(211)钩挂叠压在第一隔离膜(I)上而使第一隔离膜(I)和第二隔离膜(2)固定连接在一起并形成重叠区域(Ol); 将第一个第一极片(3)放置在重叠区域(01)上、并使第一个第一极片(3)的长度边(L3)处于第一隔离膜(I)的横向(Tl)而第一个第一极片(3)的宽度边(W3)处于第二隔离膜(2)的横向(T2)、且使第一个第一极片(3)的第一极耳引出端(31)露出于重叠区域(01)的自由侧,重叠区域(01)的自由侧为与第一隔离膜(I)的尾部(12)相对的一侧或与第二隔离膜(2)的尾部(22)相对的一侧;选定第一隔离膜(I)和第二隔离膜(2)中的其中之一作为折叠起始的隔离膜并定义为第一折叠隔离膜,而第一隔离膜(I)和第二隔离膜(2)中的另一个定义为第二折叠隔离膜;将第一折叠隔离膜在其纵向上沿第一个第一极片(3)的宽度边(W3)和长度边(L3)中的对应一个边折叠,以覆盖在第一个第一极片(3)上并在第一折叠隔离膜的外露表面形成与重叠区域(01)正对的放置区域(02);` 将第一个第二极片(4)放置在刚折叠的第一折叠隔离膜的放置区域(02)上、并使第一个第二极片(4)的宽度边(W4)和长度边(L4)分别与第一个第一极片(3)的宽度边(W3)和长度边(L3)对应、且使第一个第二极片(4)的第二极耳引出端(41)露出于该放置区域(02)的自由侧,该放置区域(02)的自由侧为与刚折叠的第一折叠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或与将折叠的第二折叠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 将第二折叠隔离膜在其纵向上沿第一个第二极片(4)的宽度边(W4)和长度边(L4)中的对应一个边折叠,以覆盖在第一个第二极片(4)上并在第二折叠隔离膜的外露表面形成与重叠区域(01)正对的放置区域(03); 将第二个第一极片(3)放置在刚折叠的第二折叠隔离膜的放置区域(03)上、并使第二个第一极片(3)的宽度边(W3)和长度边(L3)分别与第一个第二极片(4)的宽度边(W4)和长度边(L4)对应、且使第二个第一极片(3)的第一极耳引出端(31)露出于该放置区域(03)的自由侧,该放置区域(03)的自由侧为与刚折叠的第二折叠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或与将折叠的第一折叠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 将第一折叠隔离膜在其纵向上沿第二个第一极片(3)的宽度边(W3)和长度边(L3)中的对应一个边折叠,以覆盖在第二个第一极片(3)上并在第一折叠隔离膜的外露表面形成与重叠区域(Ol)正对的放置区域(04); 将第二个第二极片(4)放置在刚折叠的第一折叠隔离膜的放置区域(04)上、并使第二个第二极片(4)的宽度边(W4)和长度边(L4)分别与第二个第一极片(3)的宽度边(W3)和长度边(L3)对应、且使第二个第二极片(4)的第二极耳引出端(41)露出于该放置区域(04)的自由侧,该放置区域(04)的自由侧为与刚折叠的第一折叠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或与将折叠的第二折叠隔离膜的尾部相对的一侧; 将第二折叠隔离膜在其纵向上沿第二个第二极片(4)的宽度边(W4)和长度边(L4)中的对应一个边折叠,以覆盖在第二个第二极片(4)上并在第二折叠隔离膜的外露表面形成与重叠区域(01)正对的放置区域(05); 依此方式进行后续的第三个第一极片(3)、第三个第二极片(4)、第四个第一极片(3)、第四个第二极片(4)、一直到最后,从而在第一隔离膜(I)和第二隔离膜(2)相互交替地在各自的对应的纵向(LI,L2)上折叠并交替放置第一极片(3)和第二极片(4),直到第一极片(3)和第二极片(4)堆叠的层数达到要求层数,其中当第一极耳引出端(31)及第二极耳引出端(41)处于同一侧时,第一极耳引出端(31)及第二极耳引出端(41)相互隔开;以及在达到规定层数之后,对收尾处的第一折叠隔离膜和/或第二折叠隔离膜贴胶固定,将处于同一侧的第一极耳引出端(31)分别焊接在一起,将处于同一侧的第二极耳引出端(41)分别焊接在一起,制成置片式电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极片(3)为负极极片或正极极片,相应地第二极片(4)为正极极片或负极极片; 第一极片(3)包括第一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 第二极片(4)包括第二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二集流体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极片(3)的第一极耳引出端(31)与第一极片(3)的集流体一体形成; 第二极片(4)的第二极耳引出端(41)与第二极片(4)的集流体一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镍带将叠片式电芯的设置于负极极片上的极耳引出端分别焊接在一起,使用铝带把叠片式电芯的设置于正极极片上的极耳引出端分别焊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侧上的第一极耳弓丨出端(31)对齐,同一侧上的第二极耳引出端(41)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叠片式电芯相对的两侧上均有第一极耳引出端(31)及第二极耳引出端(41),一侧上的第一极耳引出端(31)及第二极耳引出端(41)分别与另一侧上的第一极耳引出端(31)及第二极耳引出端(41)对齐,或一侧上的第一极耳引出端(31)及第二极耳引出端(41)分别与另一侧上的第二极耳引出端(41)及第一极耳引出端(31)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叠片式电芯的一对相对的两侧上均只有对齐或不对齐的第一极耳引出端(31),而叠片式电芯的另一对相对的两侧上均只有对齐或不对齐的第二极耳引出端(4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隔离膜(I)的第一折叠端段(111)在第一隔离膜(I)的纵向(LI)上的长度(Llll)小于第一极片(3)的长度边(L3)和第二极片(4)的长度边(L4)的最小值; 第二隔离膜(2)的第二折叠端段(211)在第二隔离膜(2)的纵向(L2)上的长度(L211)小于第一极片(3)的宽度边(W3)和第二极片(4)的宽度边(W4)的最小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隔离膜(I)在其横向(Tl)上的每一侧比第一极片(3)的长度边(L3)和第二极片(4)的长度边(L4)的最大值宽0.3mm~5mm,第二隔离膜(2)在其横向(T2)上的每一侧比第一极片(3)的宽度边(W3)和第二极片(4)的宽度边(W4)的最大值宽0.3mm~5mm。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隔离膜(I)的第一折叠端段(111)在第一隔离膜(I)的纵向(LI)上的长度(Llll)和第二隔离膜(2)的第二折叠端段(211)在第二隔离膜(2)的纵向(L2)上的长度(L211)均大于等于5mmο`
【文档编号】H01M10/058GK103682461SQ201310711456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袁秀兰, 李枝贤, 李明, 周铁刚 申请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