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传输线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232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频传输线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用于夹持计算机传输线进而辅助其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的夹具,特别是含有方便组装及减少讯号干扰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计算器,俗称计算机,含有各种类型且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之中。其中,如以桌上型个人计算机说明,计算机运作的方式经由安装于主机板的中央处理器运算搭配与主机板电性连接的各项硬件所达成。关于主机板与硬件间的电性连接,一般市面上有各式样的传输线,其中,Intel公司出产一种20PIN传输线。请参考图5A、5B,描述此款20PIN传输线的制作方式。现有接头C以圆线材Cl包覆多条电线,所述电线再以绝缘套C4及铝箔纸C5包覆。制作现有接头C时,先将所述电线的预定长度做剥线处理(拆除绝缘套C4及铝箔纸C5),再将所述电线利用焊锡与一母头C2连接,其中,所述电线焊锡的位置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且焊接后留下焊接点C3(图5A)。完成焊锡连接的步骤后,最后将外套C6套上,用以保持美观。从制作过程可了解,其程序复杂,且需要专业的焊锡技术人员才能达到一定的质量。另外,铝箔纸C5是用以防止噪声影响讯息传输的手段,如利用此种制作方式,就必须将铝箔纸C5拆开,使得讯号传输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再者,利用此现有接头C作为传输线,须经由母头C2连接至主机板,因而增加转接面,亦使得会影响信息传导质量。最后,母头C2需为了美观而套上外套C6,使得整体体积变大,于使用上容易出现机构间的干涉,不易于设计电路板其它模块。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夹具,省略了现有技术将传输线电性连接至电路板时需要的繁琐制造过程,进而解决现有技术因为上述制作过程产生的各种问题。本实用新型用以解决现有问题的特征结构在于,包含有:一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扣合部;以及一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二扣合部,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经由该第一扣合部及该第二扣合部扣合后定义出一空间,并具有至少一孔洞。其中,该第一本体或该第二本体可优选地具有两扣部,使其可更方便地与电路板结合。另外,可利用黏胶作为将该第一、二本体连接的技术手段,然,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在第一扣合部成形为至少两凸块,而该第二扣合部成形至少两凸块卡合件;或是在第二扣合部成形为至少两凸块,而该第一扣合部成形至少两凸块卡合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利用上述特征所成形的结构直接将传输线插入电路板并经由焊锡固定,不需要专业的焊锡技术人员、铝箔纸拆除的线段不需要太长、减少因为连接类似母头C2的转接面及缩减成形体积。改良后的接头具有下列优点:由于铝箔纸被拆除的部分较少,使其能有效地防止噪声干扰;去除了类似母头C2的转接面,亦增加了讯号传递的稳定度;缩减后的体积可增加与其连接的电路板模块设计的灵活性。另外,所述线材内部的电线不需要像图5A般折成放射状,亦优化了讯号传递的质量。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夹具,可优选地配合将Intel公司出产的20PIN圆形传输线修改为两条10PIN扁型传输线后使用,进而增加原20PIN圆形传输线的传输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立体结合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立体结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合扁线材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将现有20PIN接头改良为两10PIN接头后,并插入电路板的立体示意图。图5A为说明现有接头组装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图5B为说明现有接头组装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 第一本体11 第一扣合部111 凸块2 第二本体22 第二扣合部221凸块卡合件3 扣部4 孔洞5 空间A 扁线材Al 电线B 黏胶C 现有接头Cl 圆线材C2 母头C3 焊接点C4 绝缘套C5 铝箔纸C6 外套D 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0041]请参考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并搭配参考图2A、图2B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图,其中,图2A、2B分别为组合图的前、后立体视角。本实用新型由第一本体I及第二本体2所组成,其中,第一本体I具有第一扣合部11 ;第二本体2具有第二扣合部22。第一、二本体1、2优选地成形为类似π字状,并分别成形为可互相扣合的扣具。第一扣合部11于两侧分别成形为两凸块111,第二扣合部22两侧分别成形为凸块卡合件221,当凸块111卡入凸块卡合件221时,即如图2A、2B所示第一、二本体1、2两者互相卡合。第一本体I前端两侧分别成形两扣部3。其中,需注意的是,上述描述的方式为较佳的实施例,第一、二本体1、2相互结合的方式亦可于两者接合面分别成形为平面,并于该平面上涂布黏胶,不需如同上述成形为凸块111以及凸块卡合件221。另外,并可于第二扣合部22成形凸块111 ;于第一扣合部11成形凸块卡合件221。另外,两扣部3亦可成形于第二本体2前端的两侧。请参考图2A,第一、二本体1、2卡合后前端具有多个孔洞4,用以使与本实用新型结合的线材内的多条电线得以穿出。其中,所述孔洞4成形的方式为利用第一本体I的前端成形为多个如同“山”的形状,而第二本体2的前端亦成形为多个如同“山”的形状,两者所成形的所述山的形状可互相卡合并留有所述孔洞4。请参考图2B,第一、二本体1、2卡合后,后端具有一空间5,用以使与本实用新型结合的线材得以穿过。请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搭配使用如同SATA规格的扁型传输线。首先,将扁线材A内包覆多条电线的绝缘套及铝箔纸剥除,再将第一本体I与第二本体2结合于扁线材A的前端,两者结合后,扁线材A的电线Al从所述孔洞4穿出。其中,第一、二本体1、2结合后即可完全固定于扁线材A的前端,另外,亦可于结合前于电线Al周围涂布有黏胶增加其稳定性。请参考图4,将20PIN的现有接头C的一端利用如同SATA规格的扁型传输线分成两个10PIN的扁线材A,并利用第一、二本体1、2于两扁线材A前端组合后直接插入电路板D (两扣部3扣合于电路板D的扣孔),再利用焊锡与其固定,其中,电路板D具有多个与电线Al相同数目的插孔,并可另外利用黏胶B涂布于第一、二本体、1、2的周围,使得与本实用新型结合的扁线材A更牢固地与电路板D结合。由于电路板D需连接至具有20个插孔的主机板使用,所以只需将现有20PIN的传输线与电路板D连接的一端改为两个10PIN的接头(扁线材A加上第一、二本体1、2),另外一端仍维持圆20PIN的圆形线材。然,为了施工方便,亦可将整条现有20PIN的传输线改为两个10PIN的传输线,连接电路板D的接头按照上述方式制作;连接主机板的接头则利用先前技术内容所提及的方式制作(将两条10PIN的扁线材A利用焊锡与母头C2连接)。需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将Intel公司所出产的20PIN传输线的接头改良为两10PIN的接头,然,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种改良方式,于其它实施例中,可利用第一、二本体1、2所成形的态样及两者结合后的所述孔洞4、空间5,用以改良其它款式的传输线而制作不同PIN脚的接头。以上所述内容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高频传输线夹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扣合部;以及 一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二扣合部,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经由该第一扣合部及该第二扣合部扣合后定义出一空间,并具有至少一孔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传输线夹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本体或该第二本体可另外具有两扣部。
3.如权利要求1至2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频传输线夹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合部为至少两凸块,该第二扣合部为至少两凸块卡合件。
4.如权利要求1至2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频传输线夹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合部为至少两凸块卡合件,该第二扣合部为至少两凸块。
专利摘要一种高频传输线夹具,包含有一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扣合部;以及一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二扣合部,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经由该第一扣合部及该第二扣合部扣合后定义出一空间,并具有至少一孔洞;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夹持固定各种传输线以辅助其电性连接至电路板。
文档编号H01R12/62GK203039162SQ201320005700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5日
发明者张真益 申请人:锦茂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