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5300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属于电子通信【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信号质量差、使用不方便等技术问题。它包括具有抛物面的天线,所述的天线底部且位于天线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一个波导管,所述的波导管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一个波导外罩,所述的波导外罩内固定连接有一个副反射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提高信号质量。
【专利说明】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船用卫星,尤其是一种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卫星的天线通常是一个抛物线面,该抛物线面将信号进行聚焦后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信号的质量。但是在一些卫星信号较弱的地区,仅仅使用具有抛物线面的天线无法将信号有效的增强,因此导致信号质量较差。这就需要人们使用信号增强机构来对信号进行增强。
[0003]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增加天线信号强度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申请号:CN201310069846.6],包括壳体、天线以及金属薄片,该天线设置在该壳体上;该金属薄片可拆卸地设置与该壳体上,其中,当该金属薄片自该壳体上拆卸下来时,弯折该金属薄片使得该金属薄片形成曲面;该壳体可相对该曲面移动,使得该天线与该曲面的顶点相距固定距离,以通过该曲面增强该天线的信号强度。
[0004]上述方案可通过曲面将电磁波往特定方向集中,从而增加电子装置的天线接收到附近基地台信号的机会。但是该方案操作不便,结构相对复杂,且在操作时要进行不断的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信号质量差、使用不方便等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包括具有抛物面的天线,所述的天线底部且位于天线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一个波导管,所述的波导管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一个波导外罩,所述的波导外罩内固定连接有一个副反射器。
[0007]在上述的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中,所述的副反射器包括呈圆筒状的本体,在本体的一端设有副反射板,该副反射板具有以本体的中心线为回转中心线且以内凹的抛物线段为回转母线经回转而成的副反射面,该副反射面的中心形成锥尖,在本体的另一端设有定位结构。
[0008]在上述的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中,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本体端部且呈筒状的定位套,所述的本体和定位套之间形成台阶(432),所述的定位套上设有若干径向开设的定位孔。
[0009]在上述的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中,所述的本体内壁和副反射板之间设有加强结构,所述的加强结构包括设于副反射板中心的中心环,在中心环上设有若干呈放射状分布的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分别与副反射板和本体相连。
[0010]在上述的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中,所述的中心环外围还设有至少一个与中心环同心设置的外围环,所述的外围环分别与副反射板和各加强筋相连。
[0011]在上述的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中,所述的天线底部且位于天线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能让波导管插入的通孔,所述的通孔边缘设置有若干螺孔,所述的波导管的一端设置有直径大于通孔的第一挡圈,所述的第一挡圈上设置有与通孔边缘的螺孔相对应的螺孔,所述的波导管的一端与天线螺接固定。
[0012]在上述的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中,所述的波导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二挡圈,所述的第二挡圈上设置有若干缺口,所述的波导外罩包括上外罩和下外罩,所述的下外罩上设置有若干能插入到缺口中的凸棱,所述的波导外罩通过凸棱插入到缺口中与波导管形成活动连接。
[0013]在上述的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中,所述的波导外罩的上外罩内具有能让反射面本体通过且能挡住定位套的挡环;所述的上外罩侧壁设置有若干螺孔,所述的定位套通过定位孔与上外罩螺接。
[0014]在上述的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中,所述的第二挡圈上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接收环和第二接收环,且当下外罩与波导管活动连接时下外罩在第一接收环和第二接收环的外部。
[0015]在上述的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中,所述的副反射面上有一层电镀层或金属漆层。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信号通过天线的聚焦,到副反射器进行二次反射,经由波导管接收,最终送到高频头处理。通过一系列的反射接收不仅提高了信号质量,还使得天线的信号接收装置不用安装在天线的前部,即避免了因为高频头遮挡了信号,又使得高频头安装天线后部,给船用卫星天线控制高频头的旋转角度留出了大量的空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爆炸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部结构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反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图3的仰视图;。
[0021]图中,天线1、通孔11、波导管2、第一挡圈21、第二挡圈22、第一接收环23、第二接收环24、波导外罩3、下外罩31、上外罩32、副反射器4、本体41、副反射板42、副反射面421、锥尖422、定位结构43、定位套431、台阶432、定位孔433、加强结构44、中心环441、加强筋442、外围环443。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4所示,一种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包括具有抛物面的天线1,所述的天线I底部且位于天线I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一个波导管2,所述的波导管2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一个波导外罩3,所述的波导外罩3内固定连接有一个副反射器4。
[0023]所述的副反射器包括呈圆筒状的本体41,在本体41的一端设有副反射板42,该副反射板42具有以本体41的中心线为回转中心线且以内凹的抛物线段为回转母线经回转而成的副反射面421,该副反射面421的中心形成锥尖422,在本体41的另一端设有定位结构43。所述的副反射面421上有一层电镀层或金属漆层。
[0024]副反射器4的副反射面421起到二次聚集信号的作用,且信号最终围绕锥尖422传入到波导管2中,被集中接收,信号的强度大大提高。
[0025]所述的定位结构43包括设于本体41端部且呈筒状的定位套431,所述的本体41和定位套431之间形成台阶432,所述的定位套431上设有若干径向开设的定位孔433。
[002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定位孔433数量为4个且每相邻两个定位孔33之间的夹角为90°。
[0027]所述的本体41、副反射板42和定位套431连为一体式结构并由塑料经注塑一体成型为一体式结构。
[0028]所述的本体41内壁和副反射板42之间设有加强结构44,所述的加强结构44包括设于副反射板42中心的中心环441,在中心环441上设有若干呈放射状分布的加强筋442,所述的加强筋442分别与副反射板42和本体41相连。
[0029]所述的中心环441外围还设有至少一个与中心环441同心设置的外围环443,所述的外围环443分别与副反射板42和各加强筋442相连。
[003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加强筋442数量为3条以上且均匀分布。即每相邻两条加强筋442之间的夹角相等,从而保证在注塑过程中整体受力均匀,不发生形变。
[0031]所述的天线I底部且位于天线I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能让波导管2插入的通孔11,所述的通孔11边缘设置有若干螺孔,所述的波导管2的一端设置有直径大于通孔11的第一挡圈21,所述的第一挡圈21上设置有与通孔11边缘的螺孔相对应的螺孔,所述的波导管2的一端与天线I螺接固定。
[0032]在本实施例中,波导管2插入到通孔11中,通过第一挡圈21与天线I进行螺接固定,由于第一挡圈21的直径大于通孔11的直径,因此第一挡圈21无法通过通孔11,而通过通孔11的波导管2的部分管体又由于通孔11起到支撑作用,因此,该连接方式比较稳固。
[0033]所述的波导管2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二挡圈22,所述的第二挡圈22上设置有若干缺口 221,所述的波导外罩3包括上外罩32和下外罩31,所述的下外罩31上设置有若干能插入到缺口 221中的凸棱311,所述的波导外罩3通过凸棱311插入到缺口 221中与波导管2形成活动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便于拆卸和固定,在组装和维修过程中显得尤为方便。
[0034]所述的第二挡圈22上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接收环23和第二接收环24,且当下外罩31与波导管2活动连接时下外罩31在第一接收环23和第二接收环24的外部。两个接收环的设置,加强了信号的接收。
[0035]所述的波导外罩3的上外罩32内具有能让反射面本体41通过且能挡住定位套431的挡环321 ;所述的上外罩32侧壁设置有若干螺孔,所述的定位套431通过定位孔433与上外罩32螺接。
[0036]挡环321对副反射器4起到支撑作用,使螺接固定更稳固,避免副反射器4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移,从而影响信号的接收。
[0037]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0038]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天线1、波导管2、波导外罩3、副反射面4、通孔11、第一挡圈21、第二挡圈22、第一接收环23、第二接收环24、下外罩31、上外罩32、副反射器4、本体41、副反射板42、副反射面421、锥尖422、定位结构43、定位套431、台阶432、定位孔433、加强结构44、中心环441、加强筋442、外围环44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
1.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包括具有抛物面的天线(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线(I)底部且位于天线(I)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一个波导管(2),所述的波导管(2)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一个波导外罩(3),所述的波导外罩(3)内固定连接有一个副反射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反射器包括呈圆筒状的本体(41),在本体(41)的一端设有副反射板(42),该副反射板(42)具有以本体(41)的中心线为回转中心线且以内凹的抛物线段为回转母线经回转而成的副反射面(421),该副反射面(421)的中心形成锥尖(422),在本体(41)的另一端设有定位结构(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结构(43)包括设于本体(41)端部且呈筒状的定位套(431),所述的本体(41)和定位套(431)之间形成台阶(432),所述的定位套(431)上设有若干径向开设的定位孔(4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41)内壁和副反射板(42)之间设有加强结构(44),所述的加强结构(44)包括设于副反射板(42)中心的中心环(441),在中心环(441)上设有若干呈放射状分布的加强筋(442),所述的加强筋(442)分别与副反射板(42)和本体(4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环(441)外围还设有至少一个与中心环(441)同心设置的外围环(443),所述的外围环(443)分别与副反射板(42)和各加强筋(44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线(I)底部且位于天线(I)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能让波导管(2)插入的通孔(11),所述的通孔(II)边缘设置有若干螺孔,所述的波导管(2)的一端设置有直径大于通孔(11)的第一挡圈(21),所述的第一挡圈(21)上设置有与通孔(11)边缘的螺孔相对应的螺孔,所述的波导管(2 )的一端与天线(I)螺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导管(2)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二挡圈(22),所述的第二挡圈(22)上设置有若干缺口(221),所述的波导外罩(3)包括上外罩(32)和下外罩(31),所述的下外罩(31)上设置有若干能插入到缺口( 221)中的凸棱(311),所述的波导外罩(3 )通过凸棱(311)插入到缺口( 221)中与波导管(2)形成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导外罩(3)的上外罩(32)内具有能让反射面本体(41)通过且能挡住定位套(431)的挡环(321);所述的上外罩(32)侧壁设置有若干螺孔,所述的定位套(431)通过定位孔(433)与上外罩(32)螺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挡圈(22)上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接收环(23)和第二接收环(24),且当下外罩(31)与波导管(2)活动连接时下外罩(31)在第一接收环(23)和第二接收环(24)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船用卫星天线信号增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反射面(421)上有一层电镀层或金属漆层。
【文档编号】H01Q19/19GK203521624SQ201320599690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6日
【发明者】章文才, 盛友旭 申请人:宁波迪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