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26570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容器,包括壳体、电容芯子、盖板、以及接线装置;接线装置包括底座、端子座、以及设有轴向通孔的接线柱;底座、盖板和端子座的相对位置设有容置孔,接线柱贯穿设置在容置孔中;接线柱的中部外壁上成型有定位凸台,端子座上成型有与定位凸台配合的定位凹槽;电容芯子的引线伸入接线柱的轴向通孔中并与接线柱焊接;接线柱的第一柱体外壁上成型有外螺纹,第一柱体上设有螺母,螺母与定位凸台的上端面之间设有两个垫片,与外接线缆连接的接线鼻套设在第一柱体上并被两个垫片夹紧;第二柱体上套设有密封件。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具有的优点是:外接线缆不易松脱,接触电阻小,可有效减少接线鼻与接线装置连接处发热。
【专利说明】电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电容器上的接线装置与外接线缆大都采用压接方式连接,这种接线方式存在的缺陷是:外接线缆容易松脱,接触电阻值较大,发热问题严重,加快外接线缆老化,如上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则影响电容器的安全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电容器存在的外接线缆容易松脱,接触电阻值较大,发热问题严重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外接线缆不易松脱,接触电阻值小,可有效减少接线鼻与接线装置连接处发热的电容器。
[0004]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电容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内腔中的电容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端的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的接线装置;所述接线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盖板内侧的底座、设置在所述盖板外侧的端子座、以及两个或三个设有轴向通孔的接线柱;所述底座、盖板和端子座的相对位 置设有容置孔,所述接线柱贯穿设置在所述容置孔中;所述接线柱的外壁上成型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定位凸台,所述端子座上成型有与所述定位凸台配合以限制所述接线柱周向活动的定位凹槽;所述电容芯子的引线伸入所述接线柱的轴向通孔中并与所述接线柱焊接;所述接线柱位于所述定位凸台以上的第一柱体外壁上成型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柱体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定位凸台的上端面之间设有两个垫片,与外接线缆连接的接线鼻套设在所述第一柱体上并被两个所述垫片夹紧;所述接线柱位于所述定位凸台以下的第二柱体上套设有用于封堵所述接线柱与所述容置孔之间的缝隙的密封件。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容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盖板外侧将所述接线装置遮盖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侧壁上开有孔。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护罩由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连接构成。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保护罩的内壁上成型有将相邻接线柱分隔开的隔板;所述第一保护罩的侧壁及所述隔板的底端成型有第一卡台,所述端子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台卡接配合的第--^槽;
[0009]所述隔板靠近所述第二保护罩的一端的顶部成型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保护罩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配合的第二卡台。
[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在使用时,与外接线缆连接的接线鼻套设在所述第一柱体上并被两个所述垫片夹紧;这样一来外接线缆就不易松脱,接线鼻与垫片接触形成电连接,接触面大,接触电阻值小,可有效减少连接处发热,另外接线操作也非常方便。(2)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中,通过设置保护罩可有效避免灰尘对接线装置电连接产生影响,并提高了安全系数。(3)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中,所述保护罩由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连接构成;所述第一保护罩的内壁上成型有将相邻接线柱分隔开的隔板;所述第一保护罩的侧壁及所述隔板的底端成型有第一卡台,所述端子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台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隔板靠近所述第二保护罩的一端的顶部成型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保护罩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配合的第二卡台。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得保护罩的安装和拆卸工作均非常便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沿中轴线剖切的剖视图;
[0012]图2为图1所示的电容器去掉壳体与电容器芯子后的爆炸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的保护罩的爆炸图。
[0014]图中所不附图标记为:1-壳体;2-盖板;3_接线装置;31_底座;32_端子座;321-第一卡槽;33_接线柱;34_定位凸台;35_定位凹槽;36_第一柱体;37_螺母;38_第二柱体;39_密封件;4_保护罩;41_第一保护罩;411-隔板;412_第一^^台;42_第二保护罩;5-垫片;6_接线鼻;7_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的一种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16]本实施例的一种电容器,如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1、设置在所述内腔中的电容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I上端的盖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盖板2上的接线装置3 ;所述接线装置3包括设置 在所述盖板2内侧的底座31、设置在所述盖板2外侧的端子座32、以及两个或三个设有轴向通孔的接线柱33 ;所述底座31、盖板2和端子座32的相对位置设有容置孔,所述接线柱33贯穿设置在所述容置孔中;所述接线柱33的外壁上成型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定位凸台34,所述端子座32上成型有与所述定位凸台34配合以限制所述接线柱33周向活动的定位凹槽35 ;所述电容芯子的引线伸入所述接线柱33的轴向通孔中并与所述接线柱33焊接;所述接线柱33位于所述定位凸台34以上的第一柱体36外壁上成型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柱体36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的螺母37,所述螺母37与所述定位凸台34的上端面之间设有两个垫片5,与外接线缆连接的接线鼻6套设在所述第一柱体36上并被两个所述垫片5夹紧;所述接线柱33位于所述定位凸台34以下的第二柱体38上套设有用于封堵所述接线柱33与所述容置孔之间的缝隙的密封件39,所述第二柱体38的下端还连设有将所述底座31与第二柱体38底端连接的连接片7。本实施例的电容器在使用时,与外接线缆连接的接线鼻6套设在所述第一柱体36上并被两个所述垫片5夹紧;这样一来外接线缆就不易松脱,接线鼻与垫片接触形成电连接,接触面大,接触电阻值小,可有效减少连接处发热,另外接线操作也非常方便。
[0017]本实施例的所述电容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盖板2外侧将所述接线装置3遮盖的保护罩4,所述保护罩4的侧壁上开有孔,通过设置保护罩4可有效避免灰尘对接线装置3电连接产生影响,并提高了安全系数。
[0018]作为上述保护罩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保护罩4由第一保护罩41和第二保护罩42连接构成。[0019]所述第一保护罩41的内壁上成型有将相邻接线柱33分隔开的隔板411 ;所述第一保护罩41的侧壁及所述隔板411的底端成型有第一卡台412,所述端子座3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台412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槽321 ;所述隔板411靠近所述第二保护罩42的一端的顶部成型有第二卡槽413,所述第二保护罩42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二卡槽413卡接配合的第二卡台。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得保护罩4的安装和拆卸工作均非常便捷。
[0020]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容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I)、设置在所述内腔中的电容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I)上端的盖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盖板(2)上的接线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装置(3)包括设置在所述盖板(2)内侧的底座(31)、设置在所述盖板(2)外侧的端子座(32)、以及两个或三个设有轴向通孔的接线柱(33);所述底座(31)、盖板(2)和端子座(32)的相对位置设有容置孔,所述接线柱(33)贯穿设置在所述容置孔中;所述接线柱(33)的外壁上成型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定位凸台(34),所述端子座(32)上成型有与所述定位凸台(34)配合以限制所述接线柱(33)周向活动的定位凹槽(35);所述电容芯子的引线伸入所述接线柱(33)的轴向通孔中并与所述接线柱(33)焊接;所述接线柱(33)位于所述定位凸台(34)以上的第一柱体(36)外壁上成型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柱体(36)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的螺母(37),所述螺母(37)与所述定位凸台(34)的上端面之间设有两个垫片(5),与外接线缆连接的接线鼻(6)套设在所述第一柱体(36)上并被两个所述垫片(5)夹紧;所述接线柱(33)位于所述定位凸台(34)以下的第二柱体(38)上套设有用于封堵所述接线柱(33)与所述容置孔之间的缝隙的密封件(3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盖板(2)外侧将所述接线装置(3)遮盖的保护罩(4),所述保护罩(4)的侧壁上开有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4)由第一保护罩(41)和第二保护罩(42)连接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罩(41)的内壁上成型有将相邻接线柱(33)分隔开的隔板(411);所述第一保护罩(41)的侧壁及所述隔板(411)的底端成型有第一卡台(412),所述端子座(3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台(412)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槽(321); 所述隔板(411)靠近所述第二保护罩(42)的一端的顶部成型有第二卡槽(413),所述第二保护罩(42)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二卡槽(413)卡接配合的第二卡台。
【文档编号】H01G2/00GK203466068SQ201320631767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2日
【发明者】刘信荣, 胡忠胜, 谭明武 申请人: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