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292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该功率半导体模块被用于对
电动机等电气设备进行控制的电力转换装置等。


背景技术:

关于作为对电动机等电气设备进行控制的电力转换装置而使用
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在制造工序内对该功率半导体模块实施出货筛选
试验。作为该出货筛选试验,具有例如被称为CBS(ColdBias
Stability)试验的常温(25℃)下的电压施加试验(参照专利文献
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148159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进行作为出货筛选试验的CBS试验的情况下,在试验中功率
半导体模块的漏电流增加,有时会导致功率半导体模块的破坏。
该破坏被认为是因为下述情况而发生的,即,由于施加高电压,
功率半导体模块内成为高电场,硅凝胶中产生电荷,由于该电荷,功
率半导体芯片表面的电场强度分布变得不稳定,漏电流局部地增加。
并且,作为电场强度分布变得不稳定的要因,被认为是由功率半导体
芯片的表面状态或导线键合的高度等带来的影响。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该功率半导体模块不仅限于CBS试验,在以
通常的状态对功率半导体模块施加电压的情况下,也通过缓和功率半
导体芯片表面的电场强度,从而实现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制造工序内缺
陷的减少、以及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可靠性的提高。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具有:绝缘基板;以

及功率半导体芯片,其配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之上,在所述绝缘基板的
表面之上,形成上表面电极,在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的表面之上,形
成表面导体图案,在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的背面之上,形成背面导体
图案,在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的表面规定元件区域和周边区域,该周
边区域在俯视观察时包围所述元件区域,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上表面
电极和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的所述背面导体图案经由焊料而连接,该
功率半导体模块还具有:配线,其与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的所述元件
区域处的所述表面导体图案连接;低介电常数膜,其配置在所述配线
与所述周边区域之间;以及封装材料,其是覆盖所述绝缘基板、所述
功率半导体芯片、所述配线以及所述低介电常数膜而形成的,所述低
介电常数膜具有比所述封装材料低的介电常数。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具有:绝缘基板;以
及功率半导体芯片,其配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之上,在所述绝缘基板的
表面之上,形成上表面电极,在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的表面之上,形
成表面导体图案,在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的背面之上,形成背面导体
图案,在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的表面规定元件区域和周边区域,该周
边区域在俯视观察时包围所述元件区域,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上表面
电极和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的所述背面导体图案经由焊料而连接,该
功率半导体模块还具有:配线,其与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的所述元件
区域处的所述表面导体图案连接;屏蔽基板,其为导体,配置在所述
配线与所述周边区域之间;以及封装材料,其是覆盖所述绝缘基板、
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所述配线以及所述屏蔽基板而形成的。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具有:绝缘基板;以
及功率半导体芯片,其配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之上,在所述绝缘基板的
表面之上,形成上表面电极,在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的表面之上,形
成表面导体图案,在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的背面之上,形成背面导体
图案,在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的表面规定元件区域和周边区域,该周
边区域在俯视观察时包围所述元件区域,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上表面
电极和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的所述背面导体图案经由焊料而连接,该
功率半导体模块还具有:配线,其与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的所述元件

区域处的所述表面导体图案连接;以及封装材料,其是覆盖所述绝缘
基板、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以及所述配线而形成的,所述配线沿从所
述功率半导体芯片的表面离开的方向延伸而进行配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式,由于能够抑制由配线引起的电场对功
率半导体芯片表面造成的影响,因此功率半导体芯片表面的电场强度
变得稳定,能够实现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制造工序内缺陷的减少、以及
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可靠性的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技术方案以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的说
明和附图会变得更加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表面、背面、上表面或下表面
等用语,但这些用语是为了便于区分各表面而使用的,与实际的上下
左右的方向无关。
<第1实施方式>
<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整体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功率半导体模块具有:散热板1;绝缘基板2,其
与散热板1相接合;铝线5(配线),其被配线至绝缘基板2之上的
功率半导体芯片;壳体7,其是包围这些结构而形成的;以及硅凝胶
6(封装材料),其被填充在壳体7内且为绝缘物。
图2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放大剖视图。图2
对应于放大后的图1中的A部。
如图2所示,功率半导体模块具有:散热板1;绝缘基板2,其
与散热板1相接合;以及功率半导体芯片4,其配置在绝缘基板2之
上。
绝缘基板2具有:上表面电极2A,其形成在上表面;以及下表
面电极2B,其形成在上表面的相反侧的面即下表面。
散热板1和下表面电极2B经由焊料3而相接合。另外,上表面
电极2A和功率半导体芯片4的背面导体图案经由焊料3而相接合。
功率半导体芯片4之上的表面导体图案(即,在与背面导体图
案相反侧的面配置的导体图案)与铝线5连接。并且,覆盖功率半导
体芯片4的整个表面而形成有低介电常数膜8。
低介电常数膜8是硅橡胶、聚酰亚胺及环氧树脂中任意方,作
为绝缘物而起作用。介电常数例如为2.0~3.0(F/m)。
并且,覆盖散热板1、绝缘基板2、功率半导体芯片4、铝线5
以及低介电常数膜8而形成有作为绝缘物的硅凝胶6。硅凝胶6与低
介电常数膜8相比介电常数高。换言之,低介电常数膜8与作为封装
材料的硅凝胶6相比介电常数低。
在图2中虽未图示,但硅凝胶6是被填充于壳体7而形成的。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功率半导体模块具有:绝缘基板2;以及功率
半导体芯片4,其配置在绝缘基板2之上。
在绝缘基板2的表面之上,形成有上表面电极2A。在功率半导
体芯片4的表面之上,形成有表面导体图案。在功率半导体芯片4

的背面之上,形成有背面导体图案。在功率半导体芯片4的表面规定
有元件区域4A和周边区域4B,该周边区域4B在俯视观察时包围元
件区域4A。绝缘基板2的上表面电极2A和功率半导体芯片4的背面
导体图案经由焊料3而连接。
并且,功率半导体模块具有:作为配线的铝线5,其与功率半导
体芯片4的元件区域4A处的表面导体图案连接;低介电常数膜8,
其配置在铝线5与周边区域4B之间;以及作为封装材料的硅凝胶6,
其是覆盖绝缘基板2、功率半导体芯片4、铝线5以及低介电常数膜
8而形成的。
并且,低介电常数膜8具有比硅凝胶6低的介电常数。
根据这样的结构,低介电常数膜8配置在铝线5与周边区域4B
之间,由此能够利用低介电常数膜8缓和由铝线5引起的电场,抑制
该电场对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面(尤其是周边区域4B)造成的影响,
因此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面的电场强度变得稳定,能够实现功率半导
体模块的制造工序内缺陷的减少、以及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可靠性的提
高。
<第2实施方式>
<结构>
图3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放大剖视图。下面,
对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示出,适当省略相
同的说明。图4是对图3的构造进行俯视观察的图。其中,为了简化
而省略了硅凝胶6的图示。
如图3及图4所示,在该功率半导体模块,横跨功率半导体芯
片4表面的元件区域4A的局部及周边区域4B的局部而形成有低介电
常数膜8A,该周边区域4B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包围元件区域4A。在
这里,元件区域是指主要作为有源元件而起作用的区域。
更具体地说,至少将俯视观察时与铝线5的配线路径重叠的部
分的周边区域4B覆盖而形成有低介电常数膜8A。
低介电常数膜8A是硅橡胶、聚酰亚胺及环氧树脂中任意方,作
为绝缘物而起作用。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低介电常数膜8A是覆盖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
4的表面的、俯视观察时与铝线5的配线路径重叠的部分的周边区域
4B而形成的。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抑制由铝线5引起的电场对尤其是
周边区域4B造成的影响,因此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面的电场强度变
得稳定,能够实现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制造工序内缺陷的减少、以及功
率半导体模块的可靠性的提高。
<第3实施方式>
<结构>
图5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放大剖视图。下面,
对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示出,适当省略相
同的说明。
如图5所示,在该功率半导体模块,覆盖铝线5的表面而形成
有低介电常数膜8B。
更优选的是,至少将俯视观察时与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面的周
边区域4B重叠的部分的铝线5覆盖而形成有低介电常数膜8B即可。
低介电常数膜8B是硅橡胶、聚酰亚胺及环氧树脂中任意方,作
为绝缘物而起作用。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低介电常数膜8B是覆盖作为所述配线的铝线
5的表面而形成的。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覆盖铝线5表面的低介电常数膜8B
抑制由铝线5引起的电场,缓和该电场对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面的电
场强度造成的影响,因此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面的电场强度变得稳
定,能够实现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制造工序内缺陷的减少、以及功率半
导体模块的可靠性的提高。
<第4实施方式>
<结构>
图6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放大剖视图。下面,

对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示出,适当省略相
同的说明。
如图6所示,在该功率半导体模块未设置低介电常数膜。另外,
与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铝线5A在更上方进行配线。
即,与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面
的周边区域4B与铝线5A之间的距离X更大。具体地说,优选周边区
域4B与铝线5A之间的距离(在图6中为垂直方向的距离)大于或等
于3mm。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功率半导体模块具有:绝缘基板2;以及功率
半导体芯片4,其配置在绝缘基板2之上。
在绝缘基板2的表面之上,形成有上表面电极2A。在功率半导
体芯片4的表面之上,形成有表面导体图案。在功率半导体芯片4
的背面之上,形成有背面导体图案。在功率半导体芯片4的表面规定
有元件区域4A和周边区域4B,该周边区域4B在俯视观察时包围元
件区域4A。绝缘基板2的上表面电极2A和功率半导体芯片4的背面
导体图案经由焊料3而连接。
另外,功率半导体模块具有:铝线5A,其与功率半导体芯片4
的元件区域4A处的表面导体图案连接;以及硅凝胶6,其是覆盖绝
缘基板2、功率半导体芯片4以及铝线5A而形成的。
铝线5A沿从功率半导体芯片4的表面离开的方向延伸而进行配
线。
根据这样的结构,铝线5A与周边区域4B之间的距离变大,由
此能够抑制由铝线5A引起的电场对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面(尤其是
周边区域4B)造成的影响,因此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面的电场强度
变得稳定,能够实现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制造工序内缺陷的减少、以及
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可靠性的提高。
<第5实施方式>
<结构>
图7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放大剖视图。下面,

对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示出,适当省略相
同的说明。
如图7所示,在该功率半导体模块未设置低介电常数膜。另外,
代替铝线,将铜电极9与功率半导体芯片4之上的表面导体图案直接
连接,该铜电极9是向上方延伸而形成的。
即,与上述第1~3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
面的周边区域4B与铜电极9之间的距离更大。
此外,铜电极9延伸的方向优选与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面正交。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配线是与功率半导体芯片4的表面导体图案
直接连接的铜电极9。
根据这样的结构,铜电极9与周边区域4B之间的距离变大,由
此能够抑制由铜电极9引起的电场对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面(尤其是
周边区域4B)造成的影响,因此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面的电场强度
变得稳定,能够实现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制造工序内缺陷的减少、以及
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可靠性的提高。
<第6实施方式>
<结构>
图8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放大剖视图。下面,
对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示出,适当省略相
同的说明。
如图8所示,在该功率半导体模块未设置低介电常数膜。另外,
铝线5B与功率半导体芯片4之上的表面导体图案连接,该铝线5B
是向上方延伸而形成的。
即,与上述第1~3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
面的周边区域4B与铝线5B之间的距离更大。
此外,铝线5B延伸的方向优选与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面正交。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铝线5B沿与功率半导体芯片4的表面正交的
方向延伸而进行配线。
根据这样的结构,铝线5B与周边区域4B之间的距离变大,由
此能够抑制由铝线5B引起的电场对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面(尤其是
周边区域4B)造成的影响,因此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面的电场强度
变得稳定,能够实现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制造工序内缺陷的减少、以及
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可靠性的提高。
<第7实施方式>
<结构>
图9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放大剖视图。下面,
对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示出,适当省略相
同的说明。图10是对图9的构造进行俯视观察的图。其中,为了简
化而省略了硅凝胶6的图示。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该功率半导体模块,横跨功率半导体芯
片4之上的局部及绝缘基板2之上的局部而形成有屏蔽基板10。在
图10中,示出了具有开口部10A的屏蔽基板10,该开口部10A用于
对铝线5进行配线。
更优选的是,至少横跨于俯视观察时与铝线5的配线路径重叠
的部分的功率半导体芯片4之上的周边区域4B之上而形成有屏蔽基
板10即可。
屏蔽基板10为导体,例如由铜构成。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功率半导体模块具有:绝缘基板2;以及功率
半导体芯片4,其配置在绝缘基板2之上。
在绝缘基板2的表面之上,形成有上表面电极2A。在功率半导
体芯片4的表面之上,形成有表面导体图案。在功率半导体芯片4
的背面之上,形成有背面导体图案。在功率半导体芯片4的表面规定
有元件区域4A和周边区域4B,该周边区域4B在俯视观察时包围元
件区域4A。绝缘基板2的上表面电极2A和功率半导体芯片4的背面
导体图案经由焊料3而连接。
另外,功率半导体模块具有:铝线5,其与功率半导体芯片4
的元件区域4A处的表面导体图案连接;屏蔽基板10,其为导体,配

置在铝线5与周边区域4B之间;以及作为封装材料的硅凝胶6,其
是覆盖绝缘基板2、功率半导体芯片4、铝线5以及屏蔽基板10而形
成的。
根据这样的结构,作为导体的屏蔽基板10配置在铝线5与周边
区域4B之间,由此能够利用屏蔽基板10截断由铝线5引起的电场,
抑制该电场对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面(尤其是周边区域4B)造成的
影响,因此功率半导体芯片4表面的电场强度变得稳定,能够实现功
率半导体模块的制造工序内缺陷的减少、以及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可靠
性的提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还记载了各结构要素的材质、材料或
者实施条件等,但这些在所有方案中都仅是例示,并不限于所记载的
内容。因此,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设想出未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包
含任意结构要素的变形或者省略、以及不同实施方式间的自由组合)。
标号的说明
1散热板,2绝缘基板,2A上表面电极,2B下表面电极,3焊
料,4功率半导体芯片,4A元件区域,4B周边区域,5、5A、5B铝
线,6硅凝胶,7壳体,8、8A、8B低介电常数膜,9铜电极,10屏
蔽基板,10A开口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