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卡座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109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Sim卡座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IM卡座及移动终端,所述SIM卡座包括至少一用于与插入的SIM卡的金属芯片电接触的接触弹片及与该些接触弹片的数量相同的凹陷部;该些凹陷部形成于所述SIM卡座的底座的第一面上且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接触弹片的下方;每个所述接触弹片分别包括一第一固定端和一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自由端设置为:在未受到所述SIM卡的压力时悬空且所述第一自由端的最远端低于所述第一面,在受到所述SIM卡的压力时向下方的凹陷部的内部移动。本发明弥补了现有的卡座的接触弹片容易被插入的SIM卡刮起的不足,保证了SIM卡座不被损坏,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专利说明】SIM卡座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SM卡座及移动终端,尤其涉及一种采用PUSH-PUSH(压人-弹出)原理的SIM卡座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SM (客户识别模块)卡有三种:标准SM卡、micro-SM卡(一种SM卡)以及nano-SIM卡(一种SIM卡),nano-SIM卡的尺寸小于micro-SIM卡的尺寸,micro-SIM卡的尺寸又小于标准SM卡的尺寸。SIM卡座是移动终端(如手机等)中用于插置SIM卡的部件,现在主流的SIM卡座通常适用于标准SIM卡,那么使用micro-SIM卡或nano-SIM卡的用户在将micro-SM卡或nano_SM卡插入适用于标准SM卡的SM卡座之前,往往需要在micro-SIM卡或nano-SIM卡的外部套用一采用塑料材质的卡套,以使得micro-SIM卡或nano-SIM卡的尺寸与标准SIM卡相同。
[0003]下面简要说明一下现有的SM卡座的结构:参见图1示出的SM卡座剖面示意图,SM卡座通常包括一底座I和一顶盖2,所述顶盖2与所述底座I连接,以形成一用于容纳插入的SM卡3的卡槽。当SM卡3插入卡槽时,插入的SM卡3在所述底座I的第一面101上移动,所述第一面101即为图中示出的底座I的上表面。所述底座I上设置有6个接触弹片4(图1中只示出了 2个),当SM卡3完全插入的时候,该些接触弹片4与SM卡3上的金属芯片电接触。所述接触弹片4的形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一固定端401、一自由端402和一位于所述固定端401和所述自由端402之间的凸起部403,所述固定端401相较于所述自由端402更接近所述卡槽的插卡口,所述固定端401固定在所述第一面101之下,所述自由端402和所述凸起部403均悬空在所述第一面101之上。在SM卡3插入所述卡槽的过程中,所述凸起部403的第一斜面4031受力下压,整个接触弹片4随着SM卡3的插入而变得扁平。待SIM卡3退出所述卡槽后,所述接触弹片4恢复原状。
[0004]若插入的SM卡3是如上文提到的、由micro-S頂卡或nano-S頂卡301和卡套302套合而成的,那么这类SIM卡在退出所述卡槽时常常会出现以下情况:参见图2示出的P部放大图,由于micro-SM卡或nano-SM卡301与卡套302之间存在一些缝隙,在退出过程中,所述接触弹片4的自由端402被该些缝隙勾起,若继续向外拉拽SIM卡3,就会导致整个接触弹片4向上翘起变形,进而造成SM卡座损坏。
[0005]另外,现有的SM卡座,尤其是采用PUSH-PUSH原理的SM卡座,其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下面结合图3-6说明简要说明一下SIM卡座插卡和退卡的过程:
[0006]参见图3,所述底座I上还设有一用于限定SM卡3在所述卡槽中的位置的凸轮结构102、一与所述凸轮结构102配合的拉杆103、一滑块104、一弹簧105和一检测弹片106。在无SIM卡插入时的状态,所述拉杆103的一端位于A处(如图3);在SIM卡3插入时,所述滑块104沿着SIM卡3的插入方向移动,所述弹簧105压缩,当SIM卡3插入到所述卡槽的底部时,所述检测弹片106受到挤压,所述拉杆103的一端由A处移动到B处(如图4),然后,SIM卡稍微回弹,所述拉杆103的一端由B处移动到C处(如图5),SIM卡在SM卡座中被锁紧,插卡过程结束;在退卡时,向所述卡槽的底部轻压SIM卡3,所述检测弹片106受到挤压,所述拉杆103的一端由C处移动到D处(如图6),然后SIM卡3被弹出,所述拉杆103的一端由D处移动回A处。
[0007]从图3-6可以看出,B、C、D三处距离很近,所以控制所述拉杆103的一端从B处移动到C处再移动到D处的力都需要很精准,如从B处移动到C处时,若控制的力过大,所述拉杆103的一端就会从B处滑过C处到达D处,而不会停在C处,进而导致SM卡插入后被直接弹出,不能被锁紧。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SIM卡座的接触弹片容易被插入的SIM卡刮起进而导致接触弹片变形损坏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接触弹片被插入的SIM卡刮起的SM卡座及移动终端。
[0009]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1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SM卡座,包括一底座,当一 SM卡插入所述SM卡座时,插入的SM卡在所述底座的第一面上移动,其特点是,所述SM卡座还包括至少一用于与插入的SIM卡的金属芯片电接触的接触弹片及与该些接触弹片的数量相同的凹陷部;该些凹陷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面上且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接触弹片的下方;
[0011]每个所述接触弹片分别包括一第一固定端和一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0012]所述第一自由端设置为:在未受到所述SM卡的压力时悬空且所述第一自由端的最远端低于所述第一面,在受到所述SIM卡的压力时向下方的凹陷部的内部移动。
[0013]本技术方案将现有的接触弹片进行了改进,并且还在所述底座上形成了供所述接触弹片的第一自由端移动的凹陷部,保证了所述第一自由端始终处于所述第一面的下方,即使插入的SM卡上存在缝隙,在SM卡退出所述SM卡座时也不会将接触弹片刮起,防止SIM卡座被损坏。
[0014]较佳的,每个所述接触弹片还分别包括一位于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一固定端之间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一面;
[0015]所述凸起部设置为:在所述SM卡从所述凸起部的上方通过时,所述凸起部受到所述SIM卡的压力而下移,所述第一自由端随着所述凸起部的下移而向下方的凹陷部的内部移动。
[0016]在插卡过程中,所述凸起部能够很好的感受插入的SIM卡的压力,带动第一自由端下移,在插卡后,所述凸起部能够与SIM卡上的金属芯片形成良好的电接触。
[0017]较佳的,所述凸起部通过折弯而成。本技术方案结够简单,利于加工。
[0018]较佳的,每个所述接触弹片还分别配有一设于凹陷部的内部的固定弹片,每个所述固定弹片分别包括一第二固定端和一第二自由端,每个所述第二固定端分别与相配的接触弹片的第一固定端固定连接;
[0019]所述第二自由端设置为:在未受到所述SM卡的压力时悬空,在所述SIM卡退出所述SIM卡座的过程,当所述第二自由端受到所述SIM卡的压力并向下方的凹陷部的内部移动时,所述第二自由端还带动所述第一自由端一同向下方的凹陷部的内部移动。
[0020]本技术方案中,第二固定端与第一固定端相连使得固定弹片与接触弹片的移动互相带动,防止了第一自由端高于所述第一面,进而防止在退卡时第一自由端被SM卡上的缝隙刮起。
[0021]较佳的,所述固定弹片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为一框体,所述框体包围于所述接触弹片的外侧,所述固定弹片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且平行于所述SIM卡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形成有一位于所述第二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之间且凸起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凸起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一面并低于所述凸起部的凸起的最闻点;
[0022]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形成的开口方向与所述SIM卡的插入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弯折部相较于所述凸起部更接近所述第二自由端的最远端;
[0023]所述固定弹片还设置为:在所述SM卡退出所述SM卡座的过程中,所述SM卡先经过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受力下压并带动所述第二固定端下移,所述第一固定端随着所述第二固定端的下移而下移,所述第一固定端还带动所述第一自由端向下方的凹陷部的内部移动,所述SIM卡再经过所述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受力下压并继续向下方的凹陷部的内部移动。
[0024]较佳的,所述固定弹片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且平行于所述SM卡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还形成有一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固定端之间且下凹的第二弯折部;
[0025]所述固定弹片还设置为:在所述第一弯折部受力下压时,所述第二弯折部下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固定端下移。
[0026]较佳的,所述固定弹片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且平行于所述SIM卡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还形成有一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固定端之间且凸起的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的凸起的最高点低于所述凸起部的凸起的最高点;
[0027]所述固定弹片还设置为:在所述第一弯折部受力下压时,所述第二弯折部上移并带动所述第三弯折部下移,所述第二固定端随着所述第三弯折部下移而下移。
[0028]较佳的,所述接触弹片的数量为6个。
[0029]较佳的,所述SM卡座还包括一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连接形成一卡槽,所述SIM卡座还包括一用于限定所述SM卡在所述卡槽中的位置的凸轮结构和一与所述凸轮结构配合的拉杆,所述顶盖在与所述凸轮结构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一悬臂;
[0030]所述悬臂包括与所述SIM卡的插入方向平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及一与所述第一侧垂直的第三侧,所述第二侧相较于所述第一侧更接近于所述接触弹片,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三侧的交接处向所述底座倾斜;
[0031]所述悬臂设置为:在所述SM卡插入所述卡槽的最底部至所述SIM卡被锁紧的过程中,所述拉杆发生移动,所述悬臂向所述拉杆施加一用于缓冲所述拉杆的移动的阻力。
[0032]本技术方案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SM卡座因拉杆弹力过大导致插入的SM卡不能被锁紧的缺陷,达到了对拉杆提供适当阻力,防止插卡失败的效果。
[0033]较佳的,所述悬臂通过一折弯处形成所述倾斜,所述折弯处的倾斜角为4至8度,所述折弯处距离所述悬臂与所述顶盖的连接处0.5至1.5毫米。
[0034]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003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其特点是,包括上述各优选条件任意组合得到的SM卡座。
[0036]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的SIM卡座及移动终端能够防止接触弹片被插入的SIM卡刮起,进而保证了 SIM卡座不被损坏,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同时,本发明的SIM卡座及移动终端还能确保插卡退卡过程的顺畅,减少出现插卡失败的可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背景技术】中SM卡座的剖面示意图。
[0038]图2为P部放大图。
[0039]图3为【背景技术】中SIM卡座插入SIM卡时的状态示意图之一。
[0040]图4为【背景技术】中SIM卡座插入SIM卡时的状态示意图之二。
[0041]图5为【背景技术】中SM卡座插入SM卡时的状态示意图之三。
[0042]图6为【背景技术】中SIM卡座插入SIM卡时的状态示意图之四。
[0043]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SIM卡座的剖面示意图。
[0044]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SIM卡座的剖面示意图。
[0045]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接触弹片和固定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SM卡座的剖面示意图。
[0047]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SIM卡座的剖面示意图。
[0048]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接触弹片和固定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接触弹片和固定弹片的侧视图。
[0050]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接触弹片和固定弹片的A-A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51]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SIM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53]实施例1
[0054]本实施例是在【背景技术】中记载的SM卡座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改进之处在于将【背景技术】中的6个接触弹片4均替换为本实施例的接触弹片5,及在每个接触弹片5的下方的第一面101上分别形成一个凹陷部107。
[0055]参见图7,所述接触弹片5分别包括一第一固定端501、一第一自由端502及一位于所述第一自由端502和所述第一固定端501之间的凸起部503。所述第一固定端501位于所述第一面101之下且与所述底座I固定连接,此处的连接方式与【背景技术】中的自由端401与所述底座的连接方式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凸起部503通过折弯而成,并且所述凸起部503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一面101。
[0056]所述接触弹片5设置为:在未受到所述SIM卡3的压力时所述第一自由端502悬空且所述第一自由端502的最远端低于所述第一面101 ;在所述SM卡3从所述凸起部503的上方通过时,所述凸起部503受到所述SIM卡3的压力而下移,所述第一自由端502随着所述凸起部503的下移而向下方的凹陷部107的内部移动。
[0057]本实施例中,即使所述SM卡3从SM卡座中退出,所述第一自由端502也会顺势向凹陷部107的内部移动,保证所述第一自由端502始终处于所述第一面的下方,进而防止所述接触弹片5被刮起变形。
[0058]实施例2
[0059]本实施例的SM卡座与实施例1的SM卡座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每个接触弹片5还分别配有一设于凹陷部的内部的固定弹片6。
[0060]参见图8和9,所述固定弹片6包括一第二固定端601和一第二自由端602。所述固定弹片6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101的方向上的投影为一框体,所述框体包围于所述接触弹片5的外侧。所述第二固定端601与所述接触弹片5的第一固定端5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自由端50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602形成的开口方向与所述SIM卡3的插入方向相同。所述固定弹片6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101且平行于所述SIM卡3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形成有一第一弯折部603,所述第一弯折部603位于所述第二自由端602和所述第二固定端601之间且向卡槽内凸起,所述第一弯折部603相较于所述凸起部503更接近所述第二自由端602的最远端,并且所述第一弯折部603的凸起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一面101并低于所述凸起部503的凸起的最高点。
[0061]所述固定弹片6设置为:在未受到所述SIM卡3的压力时所述第二自由端602悬空;在插入的SM卡3退出的过程中,所述SM卡3先经过所述第一弯折部603,所述第一弯折部603受力下压并带动所述第二固定端601下移,所述第一固定端501随着所述第二固定端601的下移而下移,所述第一固定端501还带动所述第一自由端502向下方的凹陷部107的内部移动,所述SM卡3再经过所述凸起部503,所述凸起部503受力下压并继续向下方的凹陷部的内部移动。
[0062]本实施例中,在所述SM卡3从SM卡座中退出时,所述第一自由端502会随着所述固定弹片6的移动而向凹陷部107的内部移动,确保了所述第一自由端502始终处于所述第一面的下方,防止了所述接触弹片5被刮起变形。
[0063]实施例3
[0064]参见图10,本实施例的SM卡座是在实施例2的SM卡座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本实施例的SIM卡座的固定弹片6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101且平行于所述SIM卡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还形成有一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603和所述第二固定端601之间且下凹的第二弯折部604。
[0065]所述固定弹片还设置为:在所述第一弯折部603受力下压时,所述第二弯折部604下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固定端601下移,所述第一固定端501随着所述第二固定端601的下移而下移,所述第一固定端501还带动所述第一自由端502向下方的凹陷部107的内部移动。
[0066]本实施例也能确保所述第一自由端502始终处于所述第一面的下方,在所述SM卡3从SIM卡座中退出时,防止了所述接触弹片5被刮起变形。
[0067]实施例4
[0068]本实施例的SM卡座是在实施例3的SM卡座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参见图11-14,所述固定弹片6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101且平行于所述SM卡3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还形成有一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604和所述第二固定端601之间且凸起的第三弯折部605,所述第三弯折部605的凸起的最高点低于所述凸起部503的凸起的最高点。
[0069]所述固定弹片6还设置为:在所述第一弯折部603受力下压时,所述第二弯折部604上移并带动所述第三弯折部605下移,所述第二固定端601随着所述第三弯折部605下移而下移,所述第一固定端501也随着所述第二固定端601的下移而下移,所述第一固定端501还带动所述第一自由端502向下方的凹陷部107的内部移动。
[0070]本实施例同样确保了所述第一自由端502始终处于所述第一面的下方,在所述SM卡3从SIM卡座中退出时,防止了所述接触弹片5被刮起变形。
[0071]另外,本实施例的SM卡座的顶盖2在与所述凸轮结构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一悬臂,现有技术中也存在悬臂,只不过现有技术中的悬臂与所述顶盖在同一平面上,由于所述拉杆103的一端在A-D处之间运动时可能会向上弹起,跳出所述凸轮结构102,所述悬臂201的作用就是从所述拉杆103的上方压制所述拉杆103,防止所述拉杆103的一端弹起。
[0072]本实施例的悬臂201与现有技术中的悬臂不同点在于,参见图15,本实施例的悬臂201包括与所述SM卡3的插入方向平行的第一侧2011(图15中的左侧)和第二侧2012(图15中的右侧)及一与所述第一侧2011垂直的第三侧2013,所述第二侧2012相较于所述第一侧2011更接近于所述接触弹片5,所述第一侧2011与所述第三侧2013的交接处向所述底座I倾斜,即图中所述悬臂201的左上角向底座I倾斜。所述悬臂通过一折弯处2014形成所述倾斜,所述折弯处的倾斜角为4至8度,所述折弯处距离所述悬臂与所述顶盖的连接处0.5至1.5毫米。
[0073]所述悬臂201设置为:在所述SIM卡3插入所述卡槽的最底部至所述SIM卡被锁紧的过程中,所述拉杆的一端由B处移动到C处,所述悬臂向所述拉杆施加一用于缓冲所述拉杆的移动的阻力,防止所述拉杆的一端由B处移动到D处。
[0074]由于所述悬臂201对所述拉杆施加了所述阻力,所以所述拉杆的移动位移得到了保障,本实施例的SIM卡座就不需要通过精密设计SIM卡座的其它部件来达到控制拉杆移动的目的,降低了 SIM卡座的设计要求,提高了制造的成功率。
[0075]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SM卡座,包括一底座,当一 SM卡插入所述SM卡座时,插入的SM卡在所述底座的第一面上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座还包括至少一用于与插入的SIM卡的金属芯片电接触的接触弹片及与该些接触弹片的数量相同的凹陷部;该些凹陷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面上且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接触弹片的下方; 每个所述接触弹片分别包括一第一固定端和一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自由端设置为:在未受到所述SM卡的压力时悬空且所述第一自由端的最远端低于所述第一面,在受到所述SIM卡的压力时向下方的凹陷部的内部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触弹片还分别包括一位于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一固定端之间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一面; 所述凸起部设置为:在所述SIM卡从所述凸起部的上方通过时,所述凸起部受到所述SIM卡的压力而下移,所述第一自由端随着所述凸起部的下移而向下方的凹陷部的内部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S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通过折弯而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触弹片还分别配有一设于凹陷部的内部的固定弹片,每个所述固定弹片分别包括一第二固定端和一第二自由端,每个所述第二固定端分别与相配的接触弹片的第一固定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自由端设置为:在未受到所述SIM卡的压力时悬空,在所述SIM卡退出所述SIM卡座的过程,当所述第二自由端受到所述SIM卡的压力并向下方的凹陷部的内部移动时,所述第二自由端还带动所述第一自由端一同向下方的凹陷部的内部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弹片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为一框体,所述框体包围于所述接触弹片的外侧,所述固定弹片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且平行于所述SM卡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形成有一位于所述第二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之间且凸起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凸起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一面并低于所述凸起部的凸起的最高点; 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形成的开口方向与所述SIM卡的插入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弯折部相较于所述凸起部更接近所述第二自由端的最远端; 所述固定弹片还设置为:在所述SM卡退出所述SM卡座的过程中,所述SM卡先经过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受力下压并带动所述第二固定端下移,所述第一固定端随着所述第二固定端的下移而下移,所述第一固定端还带动所述第一自由端向下方的凹陷部的内部移动,所述SIM卡再经过所述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受力下压并继续向下方的凹陷部的内部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弹片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且平行于所述SM卡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还形成有一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固定端之间且下凹的第二弯折部; 所述固定弹片还设置为:在所述第一弯折部受力下压时,所述第二弯折部下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固定端下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弹片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且平行于所述SM卡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还形成有一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固定端之间且凸起的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的凸起的最高点低于所述凸起部的凸起的最闻点; 所述固定弹片还设置为:在所述第一弯折部受力下压时,所述第二弯折部上移并带动所述第三弯折部下移,所述第二固定端随着所述第三弯折部下移而下移。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弹片的数量为6个。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SM卡座还包括一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连接形成一卡槽,所述SIM卡座还包括一用于限定所述SIM卡在所述卡槽中的位置的凸轮结构和一与所述凸轮结构配合的拉杆,所述顶盖在与所述凸轮结构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一悬臂; 所述悬臂包括与所述SIM卡的插入方向平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及一与所述第一侧垂直的第三侧,所述第二侧相较于所述第一侧更接近于所述接触弹片,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三侧的交接处向所述底座倾斜; 所述悬臂设置为:在所述SM卡插入所述卡槽的最底部至所述SIM卡被锁紧的过程中,所述拉杆发生移动,所述悬臂向所述拉杆施加一用于缓冲所述拉杆的移动的阻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通过一折弯处形成所述倾斜,所述折弯处的倾斜角为4至8度,所述折弯处距离所述悬臂与所述顶盖的连接处0.5至1.5毫米。
1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SIM卡座。
【文档编号】H01R13/629GK104283056SQ201410581939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7日
【发明者】杜庆洋 申请人: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