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镍氢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986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镍氢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镍氢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电池生产的厂家多达数百家。其中以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为多,镉镍电池由于污染其生产已受限制,其电性能又较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有较大差距,所以在很多领域已经被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所取代;而锂离子电池虽然在手机、ipad和小型用电器上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在安全性、功率放电性能和低温使用性能等方面的不足,在组合特别是多支组合使用时仍有较大危险,因此在煤矿等特殊环境下的应用仍被禁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无法替代镍氢电池。镍氢电池在矿用产品上的应用尤其具有无法比拟的性能优势。现有的镍氢电池多采用在极板上点焊上极耳,然后再进行封装,该结构电流在极板中运行距离长,内阻大,电池功率性能差,如何设计一种电池功率性能好的新型镍氢电池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提供一种新型镍氢电池。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镍氢电池,包括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所述正极板、所述负极板和所述隔膜三者等高,所述正极板、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板由内到外依次顺序设置卷绕成电芯,且所述正极板与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板均相错设置,所述隔膜比所述正极板向下错1mm±0.5mm,所述负极板比所述隔膜向下错2mm±0.5mm,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上均焊接有集流片。所述集流片上均匀设有多个由靠近圆心处向外辐射发散的折边焊接气槽。所述折边为条状或锯齿状。所述隔膜比所述正极板向下错1mm,所述负极板比所述隔膜向下错2mm。所述集流片与对应极板为点焊连接。所述正极板上的集流片通过连接带与盖帽连接,所述负极板上的集流片与钢壳点焊在一起。所述正极板的上端和所述负极板的下端均设有连接集流片的电极导电光边。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发明电池采用双端面焊接技术,通过正负极集流片汇集电流,减少电流在极板中的运行距离,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的功率性能,传统极组电池内阻一般是5到10mΩ,本发明电池的内阻一般是3到6mΩ;端面焊接极组卷绕时,由于错位卷绕没有正、负极极耳和极耳焊接点的影响,极组卷绕整齐,短路率下降1-2%,电池安全性显著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电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集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焊接集流片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封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正极板2隔膜3负极板4集流板5连接带6盖帽7钢壳41焊接气槽。具体实施方式现根据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较详细的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镍氢电池,包括正极板1、负极板3和隔膜2,所述正极板1、所述负极板3和所述隔膜2三者等高,所述正极板1、所述隔膜2和所述负极板3由内到外依次顺序设置卷绕成电芯,且所述正极板1与所述隔膜2和所述负极板3均相错设置,所述隔膜2比所述正极板1向下错1mm±0.5mm,所述负极板3比所述隔膜2向下错2mm±0.5mm,所述正极板1和所述负极板3上均焊接有集流片4。由于本发明电池采用双端面焊接技术,通过正负极集流片4汇集电流,减少电流在极板中的运行距离,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的功率性能,传统极组电池内阻一般是5到10mΩ,本发明电池的内阻一般是3到6mΩ。进一步,为了提高安全性能,所述集流片4上均匀设有多个由靠近圆心处向外辐射发散的折边焊接气槽41。进一步,为了提高集流片4与极板的连接强度,所述折边条状或锯齿状。方便点焊。进一步,为了避免正负极短路,所述隔膜2比所述正极板1向下错1mm,所述负极板3比所述隔膜2向下错2mm。进一步,为了减小内阻,所述集流片4与对应极板为点焊连接。进一步,所述正极板1上的集流片4通过连接带5与盖帽6连接,所述负极板3上的集流片4与钢壳点焊在一起。封装结构简单。进一步,为了方便电极与集流片4的焊接,所述正极板1的上端和所述负极板3的下端均设有连接集流片4的电极导电光边。本发明电池采用双端面焊接技术,通过正负极集流片4汇集电流,这样大大降低了,电流在极板中的运行距离,电池功率性能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极板加工过程中的变形,保证了极板尺寸的稳定。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