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多芯屏蔽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980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多芯屏蔽电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多芯屏蔽电缆,包括至少两组屏蔽缆芯,各组屏蔽缆芯均位于同一直线上,在各组屏蔽缆芯外均包覆聚四氟乙烯薄膜绕包层,且各组屏蔽缆芯均挤包在同一硅胶外护套层中,屏蔽缆芯包括一根中心接地导体和至少三根屏蔽导体,屏蔽导体依次均匀排布在中心接地导体外侧,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屏蔽导体之间空隙设有空心弹性填料条,空心弹性填料条的截面为椭圆形,空心弹性填料条的长轴两端分别与中心接地导体和聚四氟乙烯薄膜绕包层相抵靠。本实用新型将屏蔽导体设置在空心弹性填料条之间,避免电缆挤压、弯曲或扭转时所产生的作用力对屏蔽电缆的双层电磁屏蔽编织层进行破坏,保证了电缆的屏蔽性能。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用多芯屏蔽电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多芯屏蔽电缆。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车辆中,现有技术的多芯屏蔽电缆主要是将多根屏蔽线集中在一个护套内,没有接地线,不利于输电时汽车零部件的接地,另外,在从车身(静止部分)将屏蔽线布线到诸如车门那样的可移动部分的情况下,诸如弯曲和扭转的载荷在每次机械运动时都会施加到部分屏蔽线上。
[0003]由于上述原因,出现了下述的复杂的问题,即在构成金属编织层的导线束中产生断线,并且其破损发展成导致电磁屏蔽层的电阻增加(导电率低),从而破坏了屏蔽线的通过特性或者屏蔽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用多芯屏蔽电缆,既能够实现接地保护,又能够提高其屏蔽性能,即使在挤压、弯曲或扭转次数增多时,其屏蔽性能依然良好,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000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用多芯屏蔽电缆,包括至少两组屏蔽缆芯,各组屏蔽缆芯均位于同一直线上,在各组屏蔽缆芯外均包覆聚四氟乙烯薄膜绕包层,且各组屏蔽缆芯均挤包在同一硅胶外护套层中,屏蔽缆芯包括一根中心接地导体和至少三根屏蔽导体,其中中心接地导体由中心地线和包覆在中心地线外的绝缘层构成,屏蔽导体由导电线芯和依次包覆在导电线芯外的绝缘层、内电磁屏蔽编织层、外电磁屏蔽编织层和硅橡胶内护套层构成,屏蔽导体依次均匀排布在中心接地导体外侧,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屏蔽导体之间空隙设有空心弹性填料条,空心弹性填料条的截面为椭圆形,空心弹性填料条的长轴两端分别与中心接地导体和聚四氟乙烯薄膜绕包层相抵靠。
[0006]优选的,空心弹性填料条的空心区域截面积占其外圆周截面积的50?80%。
[0007]优选的,各组屏蔽缆芯外的硅橡胶外护套层中均设有一圈对应的环形镂空。
[0008]优选的,环形镂空为多个均布在硅橡胶外护套层中的三角形孔。
[0009]优选的,内电磁屏蔽编织层、外电磁屏蔽编织层均为镀锡铜丝编织层。即使在内电磁屏蔽编织层或外电磁屏蔽编织层的编织铜丝产生断裂时,遭受缺陷的部分也能够通过外电磁屏蔽编织层或内电磁屏蔽编织层的编织铜丝来补偿,即使电缆在挤压、弯曲或扭转次数增多时,其屏蔽性能依然良好。
[0010]优选的,硅橡胶内护套层、硅橡胶外护套层所采用的硅橡胶护套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成份:聚氯乙烯娃橡胶:80?100份,二氧化娃:10?30份,白炭黑填料:20?40份,娃油润滑剂:10?15份,硅烷偶联剂:1?5份,阻燃剂:1?5份。通过采用具有高机械强度、高绝缘电阻特性的聚氯乙烯硅橡胶为基体橡胶,基体橡胶中加入二氧化硅、白炭黑填料,提高了硅橡胶护套料的耐磨特性,向基体橡胶中加入硅油润滑剂,硅油润滑剂促使白炭黑填料、二氧化硅与基体橡胶相结合,提高了橡胶护套料的耐挤压特性。
[0011]优选的,硅橡胶内护套层、硅橡胶外护套层所采用的硅橡胶护套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成份:聚氯乙烯娃橡胶:88?95份,二氧化娃:15?25份,白炭黑填料:25?35份,娃油润滑剂:12?13份,硅烷偶联剂:3?4份,阻燃剂:2?3份。
[0012]本实用新型将屏蔽导体设置在空心弹性填料条之间,当电缆受挤压、弯曲或扭转时,空心弹性填料条因为内部空心使得电缆产生相应的扁形,这样屏蔽导体可以在电缆中发生错位,避免电缆挤压、弯曲或扭转时所产生的作用力对屏蔽电缆的双层电磁屏蔽编织层进行破坏,保证了电缆的屏蔽性能;同时在硅橡胶外护套层中设置有与各组屏蔽缆芯对应的环形镂空,避免电缆受挤压、弯曲或扭转时所产生的力对硅橡胶外护套层进行破坏,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实现汽车多芯屏蔽电缆的接地功能,中心接地导体与电源线的零线相接来实现其接地保护功能;采用内电磁屏蔽编织层、外电磁屏蔽编织层,电缆屏蔽性能得到加强,避免了屏蔽导体对外界产生的干扰和屏蔽导体之间产生的干扰;同时双层的电磁屏蔽编织层降低了编织导线的断裂的概率,大大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用多芯屏蔽电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用多芯屏蔽电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参照图1,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用多芯屏蔽电缆,包括两组屏蔽缆芯1,在各组屏蔽缆芯I外均包覆聚四氟乙烯薄膜绕包层2,且各组屏蔽缆芯I均挤包在同一硅胶外护套层3中,屏蔽缆芯I包括一根中心接地导体11和四根屏蔽导体12,其中中心接地导体11由中心地线111和包覆在中心地线111外的绝缘层112构成,屏蔽导体12由导电线芯121和依次包覆在导电线芯121外的绝缘层122、内电磁屏蔽编织层123、外电磁屏蔽编织层124和硅橡胶内护套层125构成,屏蔽导体12依次均匀排布在中心接地导体11外侧,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屏蔽导体12之间空隙设有空心弹性填料条4,空心弹性填料条4的空心区域截面积占其外圆周截面积的70%,空心弹性填料条4的截面为椭圆形,空心弹性填料条4的长轴两端分别与中心接地导体11和聚四氟乙烯薄膜绕包层2相抵靠。
[0016]其中,各组屏蔽缆芯I外的硅橡胶外护套层3中均设有一圈对应的环形镂空,环形镂空为多个均布在硅橡胶外护套层3中的三角形孔5。
[0017]其中,内电磁屏蔽编织层123、外电磁屏蔽编织层124均为镀锡铜丝编织层。即使在内电磁屏蔽编织层123或外电磁屏蔽编织层124的编织铜丝产生断裂时,遭受缺陷的部分也能够通过外电磁屏蔽编织层124或内电磁屏蔽编织层123的编织铜丝来补偿,即使电缆在挤压、弯曲或扭转次数增多时,其屏蔽性能依然良好。
[0018]其中,硅橡胶内护套层125、硅橡胶外护套层3所采用的硅橡胶护套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成份:聚氯乙烯硅橡胶:95份,二氧化硅:25份,白炭黑填料:35份,硅油润滑剂:12份,硅烷偶联剂:3份,阻燃剂:2份。通过采用具有高机械强度、高绝缘电阻特性的聚氯乙烯硅橡胶为基体橡胶,基体橡胶中加入二氧化硅、白炭黑填料,提高了硅橡胶护套料的耐磨特性,向基体橡胶中加入硅油润滑剂,硅油润滑剂促使白炭黑填料、二氧化硅与基体橡胶相结合,提高了橡胶护套料的耐挤压特性。
[0019]本实施例中,将屏蔽导体12设置在空心弹性填料条4之间,当电缆受挤压、弯曲或扭转时,空心弹性填料条4因为内部空心使得电缆产生相应的扁形,这样屏蔽导体12可以在电缆中发生错位,避免电缆挤压、弯曲或扭转时所产生的作用力对屏蔽电缆12的双层电磁屏蔽编织层进行破坏,保证了电缆的屏蔽性能;同时在硅橡胶外护套层3中设置有与各组屏蔽缆芯对应的环形镂空,避免电缆受挤压、弯曲或扭转时所产生的力对硅橡胶外护套层3进行破坏,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实现汽车多芯屏蔽电缆的接地功能,中心接地导体11与电源线的零线相接来实现其接地保护功能;采用内电磁屏蔽编织层123、外电磁屏蔽编织层124,电缆屏蔽性能得到加强,避免了屏蔽导体对外界产生的干扰和屏蔽导体之间产生的干扰;同时双层的电磁屏蔽编织层降低了编织导线的断裂的概率,大大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用多芯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屏蔽缆芯(I),各组屏蔽缆芯(I)均位于同一直线上,在各组屏蔽缆芯(I)外均包覆聚四氟乙烯薄膜绕包层(2),且各组屏蔽缆芯(I)均挤包在同一硅胶外护套层(3)中,屏蔽缆芯(I)包括一根中心接地导体(11)和至少三根屏蔽导体(12),其中中心接地导体(11)由中心地线(111)和包覆在中心地线(111)外的绝缘层(112)构成,屏蔽导体(12)由导电线芯(121)和依次包覆在导电线芯(121)外的绝缘层(122 )、内电磁屏蔽编织层(123 )、外电磁屏蔽编织层(124 )和硅橡胶内护套层(125)构成,屏蔽导体(12)依次均匀排布在中心接地导体(11)外侧,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屏蔽导体(12)之间空隙设有空心弹性填料条(4),空心弹性填料条(4)的截面为椭圆形,空心弹性填料条(4)的长轴两端分别与中心接地导体(11)和聚四氟乙烯薄膜绕包层(2)相抵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多芯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空心弹性填料条(4)的空心区域截面积占其外圆周截面积的5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多芯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各组屏蔽缆芯外的硅橡胶外护套层(3)中均设有一圈对应的环形镂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多芯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环形镂空为多个均布在硅橡胶外护套层(3)中的三角形孔(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多芯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内电磁屏蔽编织层(123)、外电磁屏蔽编织层(124)均为镀锡铜丝编织层。
【文档编号】H01B7/29GK203826065SQ201420090872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日
【发明者】魏金春, 彭群, 朱立春, 王冠云 申请人:安徽海容电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