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触点电极插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1032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多触点电极插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触点电极插孔,包括导电壳体,所述导电壳体底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导电滑块,所述导电壳体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制导电滑块从导电壳体内脱落的限位凸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部带有伸缩式弹性触点的多触点电极插孔,解决了电极与电极插孔因为长期使用容易存在接触不良及电极烧蚀的问题,有效地避免了长期使用后存在的电极接触不良,同时也降低了电极烧蚀的风险,有助于延长电极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多触点电极插孔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连接的接插件,尤其涉及一种多触点电极插孔。
【背景技术】
[0002]现在的摄像机电池等所采用的电极插孔,只是简单的圆孔,使用时摄像机上的电极插入电极插孔后,电流的传输主要依靠电极两侧的弹性触点接触到电极插孔的管壁形成导电回路。这种单向触点导电的方式存在的问题在于电极与插孔长期插拔会产生磨损,造成电极的触点和电池插孔的接触点之间的接触逐渐由紧变松,容易出现电极接触不良和接触电阻变大的问题,由于接触电阻变大,在电池大电流供电时,电极和插孔极易发热、发烫,出现烧蚀变形或断电等不良现象,严重时甚至会产生其他安全问题。而且,随着高清技术的发展,高清、超高清摄像机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些高清、超高清摄像机都需要大电流的电池来供电,传统的单向导电接触的电极因为接触面积较小而容易在给摄像机大电流供电时出现发热、发烫,甚至烧蚀等情况。
[0003]为解决电极插孔多次插拔导致接触变松的问题,CN102522647A的申请提供了一种弹簧圈式插孔,包括设置有圆形插针孔的插孔本体,所述插针孔的内壁上设有横截面呈U形的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螺旋弹簧圈,所述螺旋弹簧圈的内径小于插针孔的孔径,螺旋弹簧圈的高度与环形槽的宽度一致,构成螺旋弹簧圈的螺旋弹簧为斜弹簧。当与插孔适配的插针上的插针头插入插针孔时,靠近螺旋弹簧圈内径侧的螺旋弹簧就会与插针头紧密接触,通过来自于特殊结构的斜弹簧的径向弹性力促使插针头与插针孔紧密接触。该斜弹簧是一种特殊结构的弹簧,是螺旋角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弹簧,构成这种弹簧的所有单圈弹簧线与该弹簧的横截面之间存在一倾角,且所有单圈弹簧线向同一方向倾斜,具有这种结构的弹簧可以在某一径向上产生弹性力。CNlO 1958479A提供了 一种适应不同插头的零插入力连接器插孔,它包括构成插孔的接触件组件、弹力机构、锁合机构,所述接触件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接触件,接触件之间可相对闭合或张开,所述弹力机构作用于接触件组件使接触件之间产生压力,锁合机构作用于接触件组件使接触件之间可相对闭合或张开。该申请在接触件的侧面安装弹力机构,插头插入插孔中的两个接触件之间,接触件侧面的弹力机构的弹性力使插头与插孔紧密接触。该技术方案在接触件侧面加装弹力机构,需要加大插孔本身的直径,插孔形状粗大。CN202103209U提供了一种插孔接触件,包括前段为筒状体的插孔本体,插孔本体的前段的外周壁上具有一个以上的设置环槽,插孔本体的前段具有两个以上的将其分割成在与适配插针插合时塑性外张的向前悬伸的分割爪的轴向开口槽,轴向开口槽贯穿设置环槽,设置环槽内卡设有保持插孔本体前段的内外径尺寸的可径向弹性收张的锁紧卡箍。该实用新型通过在插孔本体外侧设置环槽,环槽内卡设锁紧卡箍,由锁紧卡箍来保持插孔的内外径尺寸,该实用新型结构复杂,制造和安装都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触点电极插孔,以一种多向触点导电的结构解决现有摄像机电池产品中普遍存在的单向触点导电的结构容易使电极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及电极或插孔烧蚀带来的电池损坏甚至是安全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触点电极插孔,包括导电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壳体底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导电滑块,所述导电壳体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制导电滑块从导电壳体内脱落的限位凸起。在电极插入电极插孔后,电极顶端与导电滑块接触,随着电极的插入,弹簧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力使电极与导电滑块紧密接触。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触点电极插孔,除了现有普通电极插孔的两个横向的侧面触点外,增加了纵向的电极顶部接触面。
[0006]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滑块的纵截面为矩形或T形;导电滑块的顶端面设置于限位凸起的下方。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滑块的纵截面为倒T形,导电滑块的底端侧向凸起设置于限位凸起的下方。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滑块的纵截面为“工”字形,所述限位凸起位于导电滑块的侧向凹槽内。“工”字形结构的导电滑块在导电壳体内较为稳固,电极插入时不会出现歪斜。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滑块的上端与电极的接触面可设置成凹面或平面。当电极的顶端设计成向外突出的弧形时,具有凹面的导电滑块与电极的接触面更大。
[0010]进一步地,导电壳体的内壁上的限位凸起为多点凸起或圆环状凸起。
[0011]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普通电极插孔的两个横向的侧面触点的基础上,增加了纵向的电极顶部接触面,且由于导电壳体底部装有弹簧,弹簧的预紧力使导电滑块与电极顶端充分接触,可以有效避免电极长期插拔对触点造成磨损而带来的电极接触不良的问题;另外,增加的这个纵向的电极触点,可以有效减小电极连接的接触电阻,从而降低使用中的电极发热量,延长电极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部带有伸缩式弹性触点的多触点电极插孔,解决了电极与电极插孔因为长期使用容易存在接触不良及电极烧蚀的问题,有效地避免了长期使用后存在的电极接触不良问题,同时也降低了电极烧蚀的风险,有助于延长电极使用寿命,也同时使产品结构更为简单,更易加工制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导电壳体;2_导电滑块;3-弹簧;4_电极;5_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触点电极插孔,包括导电壳体1,导电壳体I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凸起5,该限位凸起5可以与导电壳体一体加工成,限位凸起5可以为多点凸起(即导电壳体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点),也可以是圆环状凸起;弹簧3设置于导电壳体I的底部,可上下移动的导电滑块2设置在弹簧3上,限位凸起5用于防止导电滑块2从电极插孔的导电壳体I内脱落。在将电极从电极插孔拔出或者电极插孔处于未使用状态时,由于弹簧的弹性力作用,导电滑块2回弹到一定位置时,限位凸起5将其限位,可有效防止导电滑块2从导电壳体I内脱出。在将电极插入电极插孔时,电极顶端与导电滑块2接触,随着电极的插入,弹簧3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力使电极与导电滑块紧密接触,提高电极与电极插孔之间的良性接触,在现有普通电极插孔的两个横向的侧面触点基础上,增加了纵向的电极顶部接触面,增大了接触面积。
[0021]在具体实施时,导电滑块与弹簧可以固定连接在一起;制作本实用新型多触点电极插孔时,导电滑块与弹簧可以一体制作成,也可以组合安装而成。
[0022]实施例1:如图2所示,导电滑块2的纵截面呈倒T形,倒T形导电滑块底端侧向凸起与限位凸起5配合,避免导电滑块2从导电壳体I中脱出。
[0023]实施例2:如图3所示,导电滑块2的纵截面呈“工”字形,限位凸起位于导电滑块2的侧向凹槽内。“工”字形结构与导电壳体I上的限位凸起5配合,在导电滑块2回弹到一定位置时,限位凸起5将其限位,阻止导电滑块2脱出导电壳体I之外。与实施例1相比,“工”字形设计,除了导电滑块2与限位凸起5配合进行限位阻挡外,导电滑块2上端与电极的接触部分面积较大,尽可能大地增加了电极和电极插孔之间的接触面积。
[0024]实施例3:如图4所示,导电滑块2的纵截面呈矩形,导电滑块的顶端面位于限位凸起的下方,导电滑块2的顶端面与限位凸起配合,防止导电滑块2从导电壳体I中脱出。
[0025]实施例4:如图5所示,导电滑块2的纵截面呈T形,导电滑块的顶端面位于限位凸起的下方,T形导电滑块2的顶端面与限位凸起配合,防止导电滑块2从导电壳体I中脱出。
[0026]实施例5:如图6所示,导电滑块2的纵截面呈“工”字形,并全部安装在导电壳体I内的限位凸起的下方,“工”字形导电滑块2的顶部与限位凸起配合,防止导电滑块2从导电壳体I中脱出。
[0027]实施例6,如图7所示,导电滑块2的纵截面呈“工”字形,限位凸起位于导电滑块2的侧向凹槽内,电极4的顶端呈向外突出的弧形,为增加电极4与导电滑块2之间的接触面积,导电滑块2与电极4的接触部位可根据电极4顶端的形状加工成凹面。如果电极4的顶端形状为平面,则导电滑块2与电极4的接触部位则加工成平面。在导电滑块2纵截面为T形、倒T形和矩形的实施例中,同样可根据电极4的顶端形状来加工导电滑块2与电极的接触面的形状。
[002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触点电极插孔是单极性的,在具体使用中,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使用一多触点电极插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在摄像机电池中使用,在其他需要大电流供电的电极中同样适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多触点电极插孔,包括导电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壳体底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导电滑块;所述导电壳体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制导电滑块从导电壳体内脱落的限位凸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触点电极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滑块的纵截面为矩形或T形;导电滑块的顶端面设置于限位凸起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触点电极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滑块的纵截面为倒T形,导电滑块的底端侧向凸起设置于限位凸起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触点电极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滑块的纵截面为“工”字形,所述限位凸起位于导电滑块的侧向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1、2、3或4述的多触点电极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滑块的上端与电极的接触面是凹面或平面。
6.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多触点电极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壳体的内壁上的限位凸起为多点凸起或圆环状凸起。
【文档编号】H01R13/10GK203721939SQ201420117477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4日
【发明者】刘万国, 于江苏, 肖渭光 申请人:南京视威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