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7182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卡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卡连接器,用于插接电子卡,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多个端子。每一个端子包括:一个接触部,用于与电子卡电接触;一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两个分别从基座延伸并且在所述接触部处相交的弹臂,所述弹臂构成以所述接触部为顶点的两个边,所述两个弹臂适于使得所述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弹性位移,且所述两个弹臂分别位于垂直于插卡方向且经过所述接触部的平面的两侧。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防止或降低在卡或卡托拔出过程中卡或卡托的边缘刮挂端子的触点的风险。
【专利说明】卡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可避免端予被插拔的卡或卡托损坏的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图1为现有技术的卡连接器中基座上的端子的布置。如图1所示,端子I沿插卡方向A竖直排列,端子I包括接触部la,且接触部Ia由一根弹性支撑臂Ib支撑。
[0003]不过,由于端子I需要在图1中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变形,因此,支撑臂Ib需要足够长以提供足够的弹性支撑力。这导致在插卡方向A上相邻的接触部Ia之间的距离dl较长,例如在图1中,dl可以为7.62mm,从而导致连接器在插卡方向A上的整体长度较长。
[0004]另外,因为端子I仅仅在插卡方向上存在支撑臂lb,在卡或卡托插拔过程中,特别是在拔出空卡托的过程中,卡或卡托弹臂容易刮挂端子I的接触部Ia从而损坏端子。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有效防止或降低在卡或卡托拔出过程中卡或卡托的边缘刮挂端子的触点的风险,提出本实用新型。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卡连接器,用于插接电子卡,所述卡连接器包括:一个基座;多个端子,设于所述基座上,其中每一个端子包括:一个接触部,用于与插接的电子卡电接触;以及一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两个分别从基座延伸并且在所述接触部处相交的弹臂,所述弹臂构成以所述接触部为顶点的两个边,所述两个弹臂适于使得所述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弹性位移,且所述两个弹臂分别位于垂直于插卡方向且经过所述接触部的平面的两侧。
[0007]可选地,两个弹臂形成为以所述接触部为顶点的V形支撑部。
[0008]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的两个弹臂之间包括片状体以形成片状三角形形状的所述支撑部,并在片状体上形成有焊接部,用以将端子焊接到电路板上。
[0009]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的两个弹臂形成为以所述接触部为顶点的U形支撑部。
[0010]可选地,每一个弹臂与所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不小于20度且不大于60度。
[0011 ] 上述卡连接器中,可选地,每一个端子中,一个弹臂为在插卡方向位于所述平面前侧的前弹臂,而另一个弹臂为在插卡方向位于所述平面后侧的后弹臂。
[0012]上述卡连接器中,可选地,每一个端子中,所述两个弹臂分别与所述平面形成相等的角度。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弹臂的长度相等。进一步地,每一个弹臂与所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45度。
[0013]上述卡连接器中,可选地,所述多个端子的接触部呈两排直线排列,并且两排直线与所述电子卡的插卡方向平行。
[0014]或者,上述卡连接器中,可选地,所述多个端子的接触部呈两排直线排列,所述多个端子的支撑部在所述每一排的接触部两侧分别彼此交替布置。进一步地,每一接触部列中相邻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该接触部列一侧的一列支撑部的两个相邻支撑部的彼此邻近的两个弹臂在所述接触部列所在的直线上的投影的长度之和。更具体地,每一个端子中,所述两个弹臂的长度相等且分别与所述平面形成相等的角度;且每一列接触部具有3个或4个接触部。每一接触部列中相邻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可为2.54_。
[0015]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所述电子卡的卡容纳空间,所述端子的接触部突出到所述卡容纳空间内。
[0016]可选地,所述多个端子包括两组端子,一组端子适于与对应的一个电子卡电连接,而另一组端子适于与对应的另一个电子卡电连接。
[0017]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防止或降低在卡或卡托拔出过程中卡或卡托的边缘刮挂端子的触点的风险。在每一触点列的两侧的两列角形支撑件中的角形支撑件在所述插卡方向上彼此交替布置、且每一触点列中相邻触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该触点列一侧的一列角形支撑件的两个相邻角形支撑件的彼此邻近的两个边缘在所述触点列所在的直线上的投影的长度之和的情况下,可以使得连接器在插卡方向上的整体长度较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的卡连接器中基座上的端子布置的示意图,该图的下方还示出了与该卡连接器配合的SM卡;
[0019]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卡连接器中基座上的端子布置示意图;
[0020]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卡连接器中基座上的端子布置示意图;
[0021]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卡连接器中基座上的端子布置示意图;
[0022]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卡连接器的示意图,该图的下方还示出了与该卡连接器配合的SIM卡;
[0023]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卡连接器的示意图,其中该卡连接器的盖子已经被移除;
[0024]图7为SIM卡插入到图6中的卡连接器中的示意图;
[0025]图8为图6中的卡连接器的另一种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卡托被部分拔出卡连接器,卡托上设置有一个卡适配器;
[0026]图9a为图8中的卡连接器的俯视图,图9b示出了沿图9a中的B_B方向的剖视图,图9c示出了图9b中的剖视图中的两个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10示出了例如适用于图5中的卡连接器的卡托;
[0028]图11示出了例如适用于图6中的卡连接器的卡托。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性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0]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卡连接器中基座上的端子布置示意图。图3-4示出了基座上的端子布置的另外的可选实施例。图5和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连接器的示意图。[0031 ] 如图2-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卡连接器用于插接电子卡,例如SM卡100,卡连接器包括基座10 (参见图5-6),多个端子20设置在所述基座10上,所述基座限定卡容纳空间和插卡方向A。每一个端子20包括:一个接触部22,用于与卡100上的对应的一个连接盘110电接触;以及一个支撑部24,所述接触部22位于所述支撑部24的顶点处,所述支撑部24弹性突出到所述卡容纳空间内(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部24具有两个分别从基座延伸并且在所述接触部22处相交的两个弹臂242、244,所述弹臂构成以所述接触部为顶点的两个边,且所述两个弹臂分别位于垂直于所述插卡方向A且经过所述接触部22的平面的两侦U。例如,在图2和5中,分别示出了所述平面P,该平面P在作为俯视图的图2和5中显示为一条直线,明显地,弹臂242和弹臂244分别位于平面P的两侧。在插卡方向A上,弹臂242为后弹臂,而弹臂244为前弹臂。
[0032]如此,当SIM卡100沿插卡方向A插入时,如图7中所示,卡的弹臂首先与支撑部24的前弹臂244接触从而压低前弹臂244,从而在逐渐压低支撑部24的同时使得接触部22的位置降低,以便卡在支撑部20 (或端子20)上方滑过。前弹臂244起到了在卡沿插卡方向A插入时引导卡的弹臂滑过支撑部24 (或者端子20)而防止刮挂接触部22 (或刮挂端子20)的作用。相似地,当SIM卡100沿与插卡方向A相反的方向拔出时,卡的弹臂首先与支撑部24的后弹臂242接触从而压低后弹臂242,从而在逐渐压低支撑部24的同时使得接触部22的位置降低,以便卡在支撑部20 (或端子20)上方滑过。后弹臂242起到了在卡沿与插卡方向A相反的方向拔出时引导卡的弹臂滑过支撑部24 (或者端子20)而防止刮挂接触部22 (或刮挂端子20)的作用。
[0033]因为弹臂242和弹臂244分别位于平面P的两侧,所以,不论在插卡方向还是在拔卡方向,卡的弹臂都会被对应端子20的一个弹臂所引导。
[0034]很明显,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一个端子20的支撑部24的每一个所述弹臂与对应的所述平面P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为了有效防止“在卡拔出过程中,特别是在拔出空卡托的过程中,卡或卡托弹臂容易刮挂端子的接触部从而损坏端子”这样的风险,每一个弹臂与所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不小于20度且不大于60度。
[0035]以上的描述同样适用于使用卡托200的情形,即,不论在卡托插入方向还是在卡托拔出方向,卡托的边框都会被对应端子20的一个弹臂所引导而不会刮挂端子20的接触部22或其他部位。
[0036]如图8中所示,卡托200被部分拔出卡连接器,卡托200上安装了一个卡适配器210 (也可以直接安装SM卡)。图9a为图8中的卡连接器的俯视图,图9b示出了沿图9a中的B-B方向的剖视图,图9c示出了图9b中的剖视图中的两个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6和8中适用的卡托在图11中示出,图5中适用的卡托在图10中示出。
[0037]假定卡托200正从卡连接器中拔出,如图8、9a和9c中所示,卡托的边框220直接压靠在端子的一个弹臂242上,由此压低该端子上的接触部22,以避免在卡托进一步拔出过程中,卡托的边框220刮挂该端子的接触部22从而损害端子。
[0038]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端子设计,只要弹臂242和弹臂244分别位于平面P的两侧,就可以有效防止或降低在卡或卡托拔出过程中卡或卡托的弹臂刮挂端子20的接触部22的风险。[0039]虽然没有示出,支撑部24的两个弹臂之间可包括片状体以形成片状三角形形状的支撑部。需要注意的是,此时该支撑部必须具有足够的弹性。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为U形结构。
[0040]如图2-6中所示,所述支撑部24由两个弹臂242、244形成V形支撑部。
[0041]如上所述,每一个端子20中,一个弹臂244为在插卡方向A位于所述平面P前侧的前弹臂,而另一个弹臂242为在插卡方向A位于所述平面P后侧的后弹臂。可选地,每一个端子的前弹臂与另外的端子的前弹臂或后弹臂彼此平行,每一个端子的后弹臂与另外的端子的后弹臂或前弹臂彼此平行。
[0042]可选地,每一个端子20中,所述两个弹臂242、244分别与所述平面形成相等的角度。如图2-6所示,该角度可以为45度。所述两个弹臂的长度也可以相等。需要指出的是,两个弹臂与平面P所形成的角度可以不相等,相应地,两个弹臂的长度也可以不同。
[0043]如图3所示,所有接触部22分为平行于所述插卡方向A等间距布置的2列;且所有支撑部24同样布置为2列。这样的设计具有有效防止或降低在卡或卡托拔出过程中卡或卡托的弹臂刮挂端子20的接触部22的风险。如有必要,图3中也可以设置3列或4列或更多列接触部22。
[0044]如图2所示,所有接触部22分为平行于所述插卡方向A等间距布置的2列;且所有支撑部24布置为4列,在每一接触部列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列支撑部24。
[0045]如图2所示,在每一接触部列的两侧分别布置的两列支撑部中,一列支撑部中的支撑部24与另一列支撑部中的支撑部24在所述插卡方向上彼此交替布置。如此,可以有可能利用同一列上的两个支撑部24之间的空隙,从而为降低插卡方向上两个相邻接触部之间的距离提供可能性。例如,在图2中,每一接触部列中相邻接触部之间的距离d2小于位于该接触部列一侧的一列支撑部的两个相邻支撑部的彼此邻近的两个弹臂在所述接触部列所在的直线上的投影的长度之和。这里的距离d2可以为2.54mm,等于例如SM卡100上的沿插卡方向A相邻的两个连接盘110之间的距离。
[0046]在每一接触部列的两侧的两列支撑部中的支撑部在所述插卡方向上彼此交替布置、且每一接触部列中相邻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该接触部列一侧的一列支撑部的两个相邻支撑部的彼此邻近的两个弹臂在所述接触部列所在的直线上的投影的长度之和的情况下,可以使得连接器在插卡方向上的整体长度较短。
[0047]当然,布置在每一接触部列两侧的支撑部也可以不是交替布置。
[0048]图4中示出了图2中的端子布置的修改示例。
[0049]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作为与一个卡电连接的基座上的所有端子可以一体冲压形成,与卡电连接的基座一体注塑成型,然后对各个端子之间的连接部分进行切断。
[005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卡连接器,用于插接电子卡,所述卡连接器包括: 一个基座; 多个端子,设于所述基座上,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端子包括: 一个接触部,用于与插接的电子卡电接触;以及 一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两个分别从基座延伸并且在所述接触部处相交的弹臂,所述弹臂构成以所述接触部为顶点的两个边,所述两个弹臂适于使得所述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弹性位移,且所述两个弹臂分别位于垂直于插卡方向且经过所述接触部的平面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弹臂形成为以所述接触部为顶点的V形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的两个弹臂之间包括片状体以形成片状三角形形状的所述支撑部,并在片状体上形成有焊接部,用以将端子焊接到电路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的两个弹臂形成为以所述接触部为顶点的U形支撑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弹臂与所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不小于20度且不大于6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端子中,一个弹臂为在插卡方向位于所述平面前侧的前弹臂,而另一个弹臂为在插卡方向位于所述平面后侧的后弹臂。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端子中,所述两个弹臂分别与所述平面形成相等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弹臂的长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弹臂与所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4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端子的接触部呈两排直线排列,并且两排直线与所述电子卡的插卡方向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端子的接触部呈两排直线排列,所述多个端子的支撑部在所述每一排的接触部两侧分别彼此交替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一接触部列中相邻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该接触部列一侧的一列支撑部的两个相邻支撑部的彼此邻近的两个弹臂在所述接触部列所在的直线上的投影的长度之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端子中,所述两个弹臂的长度相等且分别与所述平面形成相等的角度;且 每一列接触部具有3个或4个接触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一接触部列中相邻接触部之间的距离为2.54mm。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包括所述电子卡的卡容纳空间,所述端子的接触部突出到所述卡容纳空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端子包括两组端子,一组端子适于与对应的一个电子卡电连接,而另一组端子适于与对应的另一个电子卡电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3826608SQ201420134088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4日
【发明者】卢髦, 李志强, 沈国晓, 汪云河, 马勇峰, 王剑峰 申请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