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8600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插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插套,包括:L极铜条、若干个L极插套、N极铜条以及若干个N极插套。L极插套包括第一两极插套和第一三极插套,第一两极插套固定设置于L极铜条上,第一三极插套和第一两极插套连接。N极插套包括第二两极插套和第二三级插套,第二三级插套固定设置于N极铜条上,第二两极插套和第二三级插套连接。N极铜条和L铜条平行设置,且L极插套和N极插套位于N极铜条和L铜条之间,L极插套和N极插套之间设置有间隔。本案插套相比于传统的一体成型插套,L极铜条和N极铜条之间的距离较远,不易产生安全隐患。此外,L极铜条和N极铜条也不会对L极插套和N极插套的安装产生干扰,整体结构在空间分布上合理紧凑。
【专利说明】插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套。

【背景技术】
[0002]插座,又称电源插座,是指具有一个或多个电路接线的可插入的座。通过插座可以给电器设备提供电源接口,以使电气设备通电工作。插座内含有给电气设备提供插接口的插套。
[0003]插座的插套一般采用将多个单体插套通过电线或者金属片焊接拼装组合成一体的结构。安装过程中,先将单个插套安装在插座内,接着再将安装好后的单体插套用电线或者金属片焊接组合,以使多个单体插套连通。然而,这种结构极易带来焊接处断开,接触不良的问题。
[0004]针对上述问题,市场上开始出现了一些一体成型插套,然而,这些一体成型的L极铜条和N极铜条之间距离较近,容易出现隐患,例如,在潮湿的环境下,极易产生电拉弧现象;当插套受到外力冲击时,L极铜条和N极铜条局部产生较轻微的弯曲,也会导致L极铜条和N极铜条接触出现短路。L极插套和N极插套与L极铜条和N极铜条整体结构不够合理紧凑,安装到插座的底座内时,L极铜条和N极铜条会对L极插套和N极插套的安装产生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较安全的插套。
[0006]一种插套,包括:L极铜条、若干个L极插套、N极铜条以及若干个N极插套;所述L极插套包括第一两极插套和第一三极插套,所述第一两极插套固定设置于所述L极铜条上,所述第一三极插套和所述第一两极插套连接;
[0007]所述N极插套包括第二两极插套和第二三级插套,所述第二三级插套固定设置于所述N极铜条上,所述第二两极插套和所述第二三级插套连接;
[0008]所述N极铜条和所述L铜条平行设置,且所述L极插套和所述N极插套位于所述N极铜条和所述L铜条之间,所述L极插套和所述N极插套之间设置有间隔。
[0009]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极铜条和所述L铜条为条状结构。
[0010]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两极插套包括主体以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第一接触弹片、第二接触弹片和第三接触弹片,所述第一接触弹片、所述第二接触弹片和所述第三接触弹片由所述主体的侧边向一侧延伸以形成,并且所述第一接触弹片、所述第二接触弹片和所述第三接触弹片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接触弹片和所述第二接触弹片相向设置,所述第三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弹片和所述第二接触弹片的侧边。
[0011]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三极插套包括主体以及开设于所述主体上的弹片,所述主体与所述弹片之间形成夹槽。
[0012]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地级铜条以及设置在所述地级铜条上的若干个地极插套,所述地极插套位于所述第一两极插套和第二两极插套之间,所述地极插套与所述第一两极插套和第二两极插套之间均设置有间隔,所述地级铜条位于所述L极铜条和所述N极铜条之间,所述地级铜条和所述L极铜条平行。
[0013]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地极插套和地级铜条通过整体铜片一体冲压成形。
[0014]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L极插套和所述L极铜条通过整体铜片冲压一体成型。
[0015]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N极插套和所述N极铜条通过整体铜片冲压一体成型。
[0016]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两极插套和所述第二两极插套为扁平和圆孔双用插套。
[0017]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片,所述第一两极插套通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L极铜条连接。
[0018]本案插套相比于传统的一体成型插套,L极铜条和N极铜条平行设置,且L极插套和N极插套位于L极铜条和N极铜条之间,L极铜条和N极铜条之间的距离较远,不易产生安全隐患。此外,L极铜条和N极铜条也不会对L极插套和N极插套的安装产生干扰,整体结构在空间分布上合理紧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插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的L极铜条和L极插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在A处的放大图;
[0022]图4为图2所示的L极铜条和L极插套的展开图;
[0023]图5为图1所示的N极铜条和N极插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所示的N极铜条和N极插套的展开图;
[0025]图7为图1所示的地级铜条和地级插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图7所示的地级铜条和地级插套的展开图;
[0027]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L极插套、L极铜条、N极插套、N极铜条、地极插套、地级铜条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30]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插套10包括L极铜条100、若干个L极插套200、N极铜条300、若干个N极插套400、地级铜条500以及若干个地极插套600。
[0031]若干个L极插套200与L极铜条100连接,若干个N极插套400与N极插套300连接,L极铜条100和N极铜条200平行设置,且L极插套200和N极插套400位于L极铜条100和N极铜条200之间。L极插套200和N极插套400之间设置有间隔。
[0032]在本实施例中,L极插套200、N极插套400和地极插套600的数量均为四个。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L极插套200、N极插套400和地极插套600的数量不限为四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0033]在本实施例中,L极铜条100和N极铜条200均为条状。
[0034]请同时参阅图2,L极插套200包括第一两极插套210和第一三极插套220,若干个第一两极插套210固定设置在L极铜条100上,且若干个第一两极插套210间隔固定设置在L极铜条100上,以使若干个第一两极插套210在工作时互不干扰。第一三极插套220和第一两极插套210连接。此时,L极插套200整体位于L极铜条100的一侧。可以理解,为了增加L极插套200与L极铜条100之间的距离,以减小L极铜条100对L极插套200在使用和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干扰程度,L极插套200与L极铜条100的连接处还设置有连接片700,第一两极插套210通过连接片700与L极铜条100连接。
[0035]请参阅图3,第一两极插套210包括主体211以及与主体211连接的第一接触弹片212、第二接触弹片214和第三接触弹片216,第一接触弹片212、第二接触弹片214和第三接触弹片216由主体211的侧边向一侧延伸以形成,并且第一接触弹片212、第二接触弹片214和第三接触弹片216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接触弹片212和第二接触弹片214相向设置组成圆孔插套。第三接触弹片216设置在第一接触弹片212和第二接触弹片214的侧边,并且与第一接触弹片212和第二接触弹片214组成扁平插套。第一两极插套210为扁平和圆孔双用途插套,可以提高第一两极插套210与电气设备插头上的插脚的适配性。
[0036]请再次参阅图3,第一三极插套220包括主体221以及开设于主体221上的弹片222。主体221与弹片222之间形成夹槽223。第一两极插套210的主体211和第一三极插套220的主体221连接。电气设备插头上的插脚插入夹槽223内,可使插脚与第一三极插套220电连接。
[0037]请同时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L极铜条100和若干个L极插套200通过整体铜片冲压一体成型,以提高机械性能,同时,也避免了传统插套采用将多个单体插套通过电线或者金属片焊接拼装组合成一体所带来的焊接处易断开,接触不良的问题。
[0038]请参阅图5,N极插套400包括第二两极插套410和第二三极插套420,第二三极插套420固定设置于N极铜条300上,第二两极插套410和第二三级插套420连接。
[0039]第二两极插套410与第一两极插套210的结构相同,第二三极插套420与第一三极插套220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0040]请同时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N极铜条300和若干个N极插套400通过整体铜片冲压一体成型,以提高机械性能,同时,也避免了传统插套采用将多个单体插套通过电线或者金属片焊接拼装组合成一体所带来的焊接处易断开,接触不良的问题。
[0041]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7,地级铜条500位于L极铜条100和N极铜条300之间,且地级铜条500与L极铜条100平行。
[0042]若干个地极插套600设置在地级铜条500上,地极插套600位于第一两极插套210和第二两极插套410之间,且地极插套600与第一两极插套210和第二两极插套410之间均设置有间隔。
[0043]请再次参阅图7,地极插套600包括两个互相连接且相向设置的弧形弹片610,两个弧形弹片610之间形成插槽620。
[0044]请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中,若干个地极插套600和地级铜条500通过整体铜片冲压一体成型,以提高机械性能,同时,也避免了传统插套采用将多个单体插套通过电线或者金属片焊接拼装组合成一体所带来的焊接处易断开,接触不良的问题。
[0045]请参阅图9,插座20包括底座800以及与底座800连接且罩设在底座800的面盖900,插套10收容于底座800与面盖900围成的空腔内,同时,也可以起到保护插套10的作用。
[0046]上述插套10的安装过程如下:
[0047]请参阅图10,首先,将地极插套600和地级铜条500安装在底座800中。
[0048]之后,将L极铜条100和若干个L极插套200安装在底座800的一侧,此时,L极铜条100位于底座800的一侧。
[0049]最后,将N极铜条300和若干个N极插套400安装在底座800的另一侧,此时,N极铜条300位于底座800的另一侧,且与L极铜条100平行。地级铜条500位于L极铜条100和N极铜条300之间,且与L极铜条100平行。L极插套200和N极插套400位于L极铜条100和N极铜条200之间。
[0050]本案插套10相比于传统的一体成型插套,L极铜条100和N极铜条200平行设置,且L极插套200和N极插套400位于L极铜条100和N极铜条200之间,L极铜条100和N极铜条200之间的距离较远,不易产生安全隐患。此外,L极铜条100和N极铜条200也不会对L极插套200和N极插套400的安装产生干扰,整体结构在空间分布上合理紧凑。
[005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套,其特征在于,包括:L极铜条、若干个L极插套、N极铜条以及若干个N极插套;所述L极插套包括第一两极插套和第一三极插套,所述第一两极插套固定设置于所述L极铜条上,所述第一三极插套和所述第一两极插套连接; 所述N极插套包括第二两极插套和第二三级插套,所述第二三级插套固定设置于所述N极铜条上,所述第二两极插套和所述第二三级插套连接; 所述N极铜条和所述L铜条平行设置,且所述L极插套和所述N极插套位于所述N极铜条和所述L铜条之间,所述L极插套和所述N极插套之间设置有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铜条和所述L铜条为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两极插套包括主体以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第一接触弹片、第二接触弹片和第三接触弹片,所述第一接触弹片、所述第二接触弹片和所述第三接触弹片由所述主体的侧边向一侧延伸以形成,并且所述第一接触弹片、所述第二接触弹片和所述第三接触弹片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接触弹片和所述第二接触弹片相向设置,所述第三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弹片和所述第二接触弹片的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插套包括主体以及开设于所述主体上的弹片,所述主体与所述弹片之间形成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级铜条以及设置在所述地级铜条上的若干个地极插套,所述地极插套位于所述第一两极插套和第二两极插套之间,所述地极插套与所述第一两极插套和第二两极插套之间均设置有间隔,所述地级铜条位于所述L极铜条和所述N极铜条之间,所述地级铜条和所述L极铜条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地极插套和地级铜条通过整体铜片一体冲压成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L极插套和所述L极铜条通过整体铜片冲压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N极插套和所述N极铜条通过整体铜片冲压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两极插套和所述第二两极插套为扁平和圆孔双用插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片,所述第一两极插套通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L极铜条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10GK203932397SQ201420288279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唐宝林, 陈文森, 杨晓峰 申请人:Tcl-罗格朗国际电工(惠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