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可滤集成电缆及其外防护套打孔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8987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可滤集成电缆及其外防护套打孔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可滤集成电缆及其外防护套打孔装置,包括最外层的外防护套、位于外防护套内的第一编织层以及位于第一编织层内的多芯集成电缆,多芯集成电缆包括多根单电缆和位于各单电缆之间的填充柱组成,单电缆由内向外依次为内导体、绝缘层、屏蔽带、第二编织层和护套,外防护套上分布有形状相同或不同的贯穿槽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防护套上形成相同形状或不同形状槽孔,有利于不同环境中的使用,特别是对雨水的过滤,防止雨水灌入设备内,损毁系统设备,而且在敷设时,不需要因考虑雨水倒灌带来的成本上升及施工繁琐的问题,从各方面提升了建网的速度,降低了建网成本,更有利于网络的稳定和优化。
【专利说明】一种防护可滤集成电缆及其外防护套打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护可滤集成电缆及其外防护套打孔
>J-U ρ?α装直。

【背景技术】
[0002]随着TD建设的不断深入,市场上对集成电缆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集成电缆前期敷设后,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环境环境影响的不利因素,如:雨水倒灌,损毁了基站中部分设备;实用新型人在寻找雨水如何从集成电缆倒灌进基站时发现集束电缆在连接两设备时,中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弯曲部分,当时在这个弯曲部位将护套外皮开了一个小洞,发现积累在护套内、单芯电缆外的雨水能顺利的流出来;一般基站建设时,天线和RRU平行安装,但位置明显有个高低落差,当高位一端安装连接器后分别连接到一端口时,如遇雨天,这时雨水会从分支的单芯电缆上顺着往下流,并堆集在外护套皮内,而另一端为封闭的状态,集成连接器直接与外护套完全密封在一起,且连接在别一端的设备上,这时积累的雨水就会慢慢的渗透到连接器,继而渗透到设备中去,导致设备的损坏。由此可见,结合该网络建设的需求,考虑产品使用场合和环境的恶劣,现有的集成电缆是值得改进的,尤其是保护套。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有效的防止雨水从集成电缆倒灌进基站。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防护可滤集成电缆,包括最外层的外防护套、位于外防护套内的第一编织层以及位于第一编织层内的多芯集成电缆,多芯集成电缆包括多根单电缆和位于各单电缆之间的填充柱组成,单电缆由内向外依次为内导体、绝缘层、屏蔽带、第二编织层和护套,外防护套上分布有形状相同或不同的贯穿槽孔。
[0006]用于防护可滤集成电缆的外保护套打孔装置,包括一个外固定刀架和一个内旋转刀架,外固定刀架和内旋转刀架以同心圆设置,内旋转刀架外表面设有冲刀,内旋转刀架内表面设有与冲刀对应的凸型接触件,冲刀通过弹簧安装在内旋转刀架上,冲刀的刀口形状与集成电缆贯穿槽孔所需形状相应。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0008]前述的防护可滤集成电缆,其中贯穿槽孔的形状为多边形,贯穿槽孔的分布密度为长度每米内小于等于三个,贯穿槽孔的最大开口尺寸为单电缆外径的四分之一。使用多边形孔,这样孔周边不易形成表面张力,水分子容易渗出,多边形尖角处水珠受力较大,容易聚集,更适合于该功能的发挥,另外孔的分布密度可控制在每米内不超过三个,最大开口尺寸易控制在电缆外径的四分之一左右,这样既有利于外护套的保护作用,更有利于保持外护套皮的强度,而不至于因为孔的增加减小外护套的受力而损伤,一举两得。
[0009]前述的防护可滤集成电缆,其中贯穿槽孔的形状为菱形、三角形、或五边形。
[0010]前述的防护可滤集成电缆,其中第一编织层为扎纱层,扎纱层为两根扎纱交叉捆扎,节距为40mm。原来是采用多根绞合后用无纺布全面绕包,以固定成缆结构,但现在更改为两根扎纱交叉捆扎,节距为40m,形成良好的单根电缆与外界的互通性;第二编织层是镀锡铜丝编织层。
[0011]前述的防护可滤集成电缆,其中屏蔽带为铝塑屏蔽带;内导体为单根或多根铜包铝线;绝缘层为聚乙烯发泡层。
[0012]前述的防护可滤集成电缆,其中填充柱为空心塑料柱。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在外防护套上形成相同形状或不同形状槽孔,有利于不同环境中的使用,特别是对雨水的过滤,防止雨水灌入设备内,损毁系统设备,而且在敷设时,不需要因考虑雨水倒灌带来的成本上升及施工繁琐的问题,从各方面提升了建网的速度,降低了建网成本,更有利于网络的稳定和优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I
[001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可滤集成电缆,结构如图I所示,包括最外层的外防护套
I、位于外防护套内的第一编织层2以及位于第一编织层内的多芯集成电缆,多芯集成电缆包括多根单电缆和位于各单电缆之间的填充柱8组成,单电缆由内向外依次为内导体7、绝缘层6、屏蔽带5、第二编织层4和护套3,外防护套I上分布有形状相同或不同的贯穿槽孔9。贯穿槽孔9的形状为多边形,形状可以是菱形、三角形、或五边形,贯穿槽孔的分布密度为长度每米内小于等于三个,贯穿槽孔的最大开口尺寸为单电缆外径的四分之一,使用多边形孔,这样孔周边不易形成表面张力,水分子容易渗出,多边形尖角处水珠受力较大,容易聚集,更适合于该功能的发挥,另外孔的分布密度可控制在每米内不超过三个,最大开口尺寸易控制在电缆外径的四分之一左右,这样既有利于外护套的保护作用,更有利于保持外护套皮的强度,而不至于因为孔的增加减小外护套的受力而损伤。第一编织层2为扎纱层,扎纱层为两根扎纱交叉捆扎,节距为40mm,形成良好的单根电缆与外界的互通性。第二编织层4是镀锡铜丝编织层。屏蔽带5为铝塑屏蔽带;内导体7为单根或多根铜包铝线;绝缘层6为聚乙烯发泡层;填充柱8为空心塑料柱。
[0018]实施例2
[0019]本实施例是一种用于防护可滤集成电缆的外防护套打孔装置,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一个外固定刀架10和一个内旋转刀架11,外固定刀架10和内旋转刀架11以同心圆设置,内旋转刀架11外表面设有冲刀12,内旋转刀架11内表面设有与冲刀对应的凸型接触件13,冲刀通过弹簧安装在内旋转刀架上,冲刀的刀口形状与集成电缆贯穿槽孔所需形状相应。
[0020]外固定刀架一固定刀架内表面有凸型接触件,当内旋转刀架架旋转时冲刀与接触件接触,冲刀被触发,在电缆表面形成预期的槽孔;内旋转刀架一通过旋转刀架的旋转,使冲刀与外固定刀架的接触件接触并触发,还可以在电缆表面形成不在同一线上的螺旋式槽孔,旋转速度与生产线速度同步;冲刀一通过弹簧安装在旋转刀架,与电缆接触端有所需形状的刀口,旋转刀架旋转,使冲刀与固定刀架的接触件接触并触发,在电缆表面形成,相应槽孔。
[0021]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护可滤集成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最外层的外防护套、位于外防护套内的第一编织层以及位于第一编织层内的多芯集成电缆,所述多芯集成电缆包括多根单电缆和位于各单电缆之间的填充柱组成,所述单电缆由内向外依次为内导体、绝缘层、屏蔽带、第二编织层和护套,所述外防护套上分布有形状相同或不同的贯穿槽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可滤集成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槽孔的形状为多边形,所述贯穿槽孔的分布密度为长度每米内小于等于三个,所述贯穿槽孔的最大开口尺寸为单电缆外径的四分之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可滤集成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槽孔的形状为菱形、三角形、或五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可滤集成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层为扎纱层,所述扎纱层为两根扎纱交叉捆扎,节距为4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可滤集成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织层是镀锡铜丝编织层。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防护可滤集成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带为铝塑屏蔽带;所述内导体为单根或多根铜包铝线;所述绝缘层为聚乙烯发泡层。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防护可滤集成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柱为空心塑料柱。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可滤集成电缆的外防护套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外固定刀架和一个内旋转刀架,所述外固定刀架和内旋转刀架以同心圆设置,所述内旋转刀架外表面设有冲刀,所述内旋转刀架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冲刀对应的凸型接触件,所述冲刀通过弹簧安装在内旋转刀架上,所述冲刀的刀口形状与集成电缆贯穿槽孔所需形状相应。
【文档编号】H01B7/28GK204143918SQ201420539585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8日
【发明者】刘中华, 沈江华, 潘照红, 来林坡, 李申月 申请人: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