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快插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9966发布日期:2018-12-11 19:4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动快插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接器,具体公开一种浮动快插转接器。



背景技术:

常规转接器与待测件螺纹连接方式装配繁琐,特别是对于需要多次装卸的多端口网络系统,装卸时间将占测试总时间的相当大一部分,降低生产效率,增加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浮动快插,安装方便省时,可实现多端口同时插接,减少装卸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浮动快插转接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浮动快插转接器,包括中心导体、绝缘子,所述中心导体由插针、内导体、插孔组成,三者螺纹连接,所述绝缘子环绕设置在所述中心导体上,还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弹簧、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三螺母,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通过螺纹同轴连接,整体贯穿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二壳体延伸出口处设置凸棱,使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在此处径向吻合;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环绕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连接处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上凸棱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抵接;所述第二壳体前端设置外螺纹,螺旋设置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二螺母呈台阶状,两端均设置有内螺纹,其嵌套于所述第三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三壳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母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三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嵌套连接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可相对第一壳体长度方向来回自由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螺母间径向间距为0.5-1.5mm。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一壳体地接触还设置有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初始呈压缩状态,通过所述弹簧和第一螺母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间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母和所述第三螺母间通过螺杆加固,在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三壳体抵接处设置有卡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螺母一端、测试件插入端呈喇叭口状。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转接器与待测件啮合所需要的力由弹簧提供。利用胡克定律,通过弹簧的弹性变形产生轴向推力,保证连接可靠。再者该转接器可以实现轴、径双向浮动。可适用于多端口测试网络,一次装配实现多端口同时啮合。径向最大浮动量±1mm,消除了机械加工、装配造成的误差。轴向浮动量可调整,可以保证电气基准面的充分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待测状态结构图。

图中标记:1、插针;2、内导体;3、插孔;4、绝缘子;5、第一壳体;6、第二壳体;7、第三壳体;8、弹簧;9、第一螺母;10、第二螺母;11、第三螺母;12、垫片;13、螺杆;14、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浮动快插转接器,包括中心导体、绝缘子4,所述中心导体由插针1、内导体2、插孔组成,三者螺纹连接,螺纹处点螺纹胶固化;所述绝缘子4环绕设置在所述中心导体上,两者哈夫连接;

还包括第一壳体5、第二壳体6、第三壳体7、弹簧8、第一螺母9、第二螺母10、第三螺母11,所述第二壳体6和第三壳体7通过螺纹同轴连接,整体贯穿所述第一壳体5;所述第一壳体5在所述第二壳体6延伸出口处呈法兰面板状,径向向内设置凸棱,使所述第一壳体5与第二壳体6在此处径向吻合;法兰面板上有安装孔可安装至专用工装,实现多端口同时装配;

所述第一壳体5内部、环绕所述第二壳体6和所述第三壳体7连接处设置有弹簧8,用于提供浮动和足够的轴向保持力;所述弹簧8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5上凸棱通过垫片12抵接,所述垫片12用于配合所述第一壳体5和第二壳体6轴向浮动,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7抵接;

所述第二壳体6前端设置外螺纹,螺旋设置有第一螺母9,通过调节第一螺母9可调节弹簧8预紧力;所述第二螺母10呈台阶状,两端均设置有内螺纹,其嵌套于所述第三壳体7上,并与所述第三壳体7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母10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5内;所述第三螺母11与所述第二螺母10嵌套连接设置。

所述第二壳体6和第三壳体7可相对第一壳体5长度方向来回自由移动。

所述第一壳体5与所述第二螺母10间径向间距为1mm(如图2所示),可供转接器径向浮动导正。

所述弹簧8初始呈压缩状态,通过所述弹簧8和第一螺母9将所述第一壳体5和所述第二壳体6间固定。

所述第二螺母10和第三螺母11间通过螺杆13加固,在所述螺杆13与所述第三壳体7抵接处设置有卡圈14,与第三壳体7外壁过盈配合,保证第二螺母10与待测件啮合时无脱落。

所述第三螺母11一端、测试件插入端呈喇叭口状,保证待测件顺利导入;同时采用POM塑料做原材料防止划伤测试件。

工作过程如下:

校准:

该转接器NF端通过测试线与网络分析仪进行连接,NM端为校准端。

注:校准阶段,螺杆13和第三螺母11暂未装配,第二螺母10暂未旋合在第三壳体7上,可以在第三壳体7上自由旋转。校准完成后将第二螺母10旋合在第三壳体7上,套上第三螺母11并用螺杆13进行紧固。

1、待测件与第三螺母11进行初次接触,此时第一壳体5与第一螺母9仍紧密贴合未产生浮动。

2、随着转接器由图3所示向右移动,F力值逐渐增大,弹簧8进行压缩,第一壳体5与第一螺母9脱离,径、轴向同时产生浮动。转接器浮动自导正,将测试件导入第一螺母9内。

3、随着转接器由图3所示向右继续移动,F力值继续增大,弹簧8近一步压缩,直至转接器与待测件基准面充分接触,并产生弹性变形,此时弹簧8压缩并处于弹性限度内,从而充分提供待测件与转接器接触所需的力。

4、测试结束后,产品与测试件分离,还原至初始状态。待下一次测试。

在上述工作过程中,弹簧8提供转接器浮动和保持与测试件充分接触的力。第三螺母11喇叭口结构、测试件自带导向结构、转接器的径向浮动三者同时作用可实现对接时浮动导正,从而在一定的限度内(径向±1mm)消除机械加工和装配误差导致的测试件和转接器间的不同轴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