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9626发布日期:2018-12-11 19:4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充电及数据传输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移动电子设备供电多采用线缆连接器组件为其内的电池进行重复充电,以满足移动电子设备的用电需求。现有线缆缆连接器组件为电子设备充电时均不具有充电状态指示的功能,致使用户在不开启电子设备的状态下无法直观地自远距离监测电子设备的充电状态,造成用户使用不便。鉴于以上问题,实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监测充电设备充电状态的线缆组件连接器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可与移动充电设备配合插接的第一连接器及线缆,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本体、配置于本体的端子、配置于本体且电性连接端子的第一电路板及壳体,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线缆,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芯片,所述芯片通过线缆连接充电电源端以侦测电源端与移动充电设备间的电源差值并根据侦测结果控制若干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透出所述壳体。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线缆组件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元件,第二电路板控制所述发光元件发光以指示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方便用户直观地自远距离监测。【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装配图。图2是图1的立体部分分解图。图3是图1的立体部分分解图。图4是图1的另一立体部分分解图。图5是图4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线缆组件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装配图。图7是图6的立体部分分解图。图8是图6的另一立体部分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200第一端141,1621第一连接器10,30第二端142,1622线缆210,410壳体160,360应力释放部211,411端板161第二连接器20,40透光元件352本体110,310通孔1611,364,151卡固板121定位部1612端子111,311包覆部162第一电路板130,330第一部分360a第二电路板180,340第二部分360b第三电路板150开口361,362侦测接点182,343定位柱363缺口1511芯片181,342发光元件152,341卡固片353内膜140定位槽3631本体部351卡固槽3632金属壳体120,320透光部170透光组件35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用于与手机等移动充电设备配合插接的第一连接器10、连接电源端(未显示)的第二连接器20及电性连接于第一连接器10及第二连接器20之间的线缆210。所述线缆210连接第一连接器10的一端设置有应力释放部2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0为Lightning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20为USB连接器。请参照图2,所述第一连接器10包括本体110,配置于本体110并暴露于本体110前端上下表面的端子111,配置于本体110后端的第一电路板130、包覆第一电路板130的金属壳体120,第二电路板180、第三电路板150、内膜140及壳体160。请继续参照图2,所述金属壳体120的两相对侧分别凸设概呈矩形的卡固板121。所述第二电路板180设有芯片181及侦测接点182。所述第三电路板150概呈环形,其中部开设通孔151,所述第三电路板150的内缘的两相对侧分别开设缺口1511。所述第三电路板150的前侧设置若干发光元件15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元件152采用发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器等可发光的电子元件。所述内膜140概呈两端面开口的桶状,其包括第一端141及与第一端141相对的第二端142。所述壳体160包括端板161及管状的包覆部162。所述端板161中部开设矩形通孔1611。所述端板161的后侧面于通孔1611的周围凸设若干块状定位部1612。所述包覆部162包括具有较小端面开口的第一端1621及具有较大端面开口的第二端1622。所述包覆部162的顶面前端设有透光部170,所述透光部170为若干呈一定标示性形状分布的通孔,这些通孔的分布形状可为产品标识或其他其具标志性作用的形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部170还可为若干贯穿壳体160开设的通槽或者其他可透光的结构。所述线缆210的应力释放部211的前端垂直形成概呈矩形的卡固部2111。请参照图3和图4,组装时,所述第一电路板130电性连接所述线缆210。所述第二电路板180平行固定于第一电路板130的后端,且所述第二电路板180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130的接地信号及电源信号,所述侦测接点182电性连接所述芯片181的控制引脚,所述侦测接点182还通过线缆210电性连接第二连接器20的电源信号。所述第三电路板150自通孔151由前至后地套设于所述本体110,所述本体110的卡固板121对应卡入相应缺口1511以于垂直方向将所述第三电路板150定位于金属壳体120,所述第三电路板150的发光元件152电性连接芯片181的控制引脚。所述内膜140成型包覆所述第一电路板130、第二电路板180及线缆210前端并使其第一端141抵接所述线缆210的应力释放部211,所述第三电路板150的后侧抵靠于所述内膜140的第二端142并使用胶体粘合固定于金属壳体120。请参照图4和图5,所述本体110自所述通孔1611伸出,所述定位部1612的避开所述第三电路板150上设置的发光元件152及金属壳体120上凸设的卡固板121抵接于所述第三电路板150的前侧面。应力释放部211的后端自所述包覆部162的第一端1621的开口伸出,所述应力释放部211的卡固部2111卡固于第一端1621的开口内并固定于所述第一端1621,同时所述端板161的外缘面卡固于所述第二端1622的开口内且其前端面与所述包覆部162的前端面对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电路板150采用卡固的方式垂直地卡持固定于金属壳体12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电路板150还可以采用其他可替代固定方式,如粘附嵌入等方式垂直地固定于本体110或内膜140,以便于发光元件152发射的光线不易被本体110或第一连接器内部的其他部件遮挡而直接射向第一连接器10的前方。当所述芯片181通过侦测接点182侦测到第二连接器20的电源端子与第一连接器10电源端子之间的电压差超过一定设定差值时,即通过其控制引脚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发光元件152呈一定颜色和一定发光方式发光,所述发光元件152发出的光透过包覆部162的透光部170射出所述第一连接器10,进而指示充电设备正处于充电状态;当所述芯片181侦测到第二连接器20的电源端子与第一连接器10电源端子之间电压差降低到一定设定差值时,即通过其控制引脚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发光元件152改变发光颜色或发光方式以指示充电设备已经处于充电完成状态。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连接电源端以为移动充电设备充电,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第一连接器10可通过侦测其与第二连接器20之间的电压差值控制发光元件152的发光颜色及发光方式。因所述发光元件152设置于第三电路板150,所述第三电路板150垂直地设置于第一连接器10的本体110的中部,因此,所述发光元件152发射的光线可以不被本体110及其他部分遮挡而直接透过透光部170射出壳体160之外,进而指示充电设备的充电状况,方便用户进行远距离直接监测。请参照图6,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200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包括第一连接器30、可连接电源端的第二连接器40及电性连接于第一连接器30与第二连接器40之间的线缆410,所述线缆410连接第一连接器30的一端设有应力释放部4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30为Lightning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40为USB连接器。请参照图7和图8,所述第一连接器30包括本体310、暴露于本体310前端上下表面的端子311、配置于本体310另一端的第一电路板330、包覆第一电路板330的金属壳体320、平行第一电路板330固定的第二电路板340、固定于第二电路板340后端的透光组件350及包覆本体310、第一电路板330、第二电路板340及透光组件350的壳体360。所述第一电路板330电性连接线缆410。所述第二电路板340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330的接地信号及电源信号,所述第二电路板340设有发光元件341、芯片342及侦测接点343,所述侦测接点343电性连接所述芯片342的控制引脚,所述侦测接点343还通过线缆410电性连接第二连接器40的电源信号。所述发光元件341电性连接芯片342的控制引脚。所述透光组件350垂直设置于第二电路板340的后端,其包括一圆形本体部351,所述本体部351的中部设有一贯穿所述本体部351设置的透光元件352。所述本体部351的外缘的两相对侧向外延伸形成两卡固片353。所述壳体360包括第一部分360a及第二部分360b,所述第一部分360a与第二部分360b呈上下对应的卡扣配置方式组装以形成具有一侧向圆形开口361及一端面矩形开口362的壳体360。所述第一部分360a与第二部分360b的内侧相对凸设若干定位柱363,以将所述本体310、第一电路板330及第二电路板340一同卡固于这些定位柱363之间,所述定位柱363的后侧四定位柱363的顶端相向开设定位槽3631,所述第二电路板340的外沿卡入这些定位槽3631以将所述第二电路板340卡固于壳体360内。靠近后端面的两定位柱363分别沿背离定位槽3631方向开设卡固槽3632,所述透光组件350的两卡固片353分别卡入对应的卡固槽3632以将所述透光组件350卡固于壳体360内。所述壳体360的第二部分360b的后端面于其正对透光元件352处开设一圆形通孔364,所述透光元件352的侧面自所述通孔364露出壳体360。所述本体310及应力释放部411分别自开口361及开口362穿出壳体360。当所述芯片342通过侦测接点343侦测到第二连接器40与第一连接器30之间的电压差超过一定设定差值时,即通过控制引脚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发光元件341呈一定颜色和一定发光方式发光,发光元件341发射的光透过透光组件350的透光元件352射出壳体160以指示充电设备正处于充电状态;当所述芯片342侦测到第二连接器40与第一连接器30之间电压差降低到一定设定差值时,即通过控制引脚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发光元件341改变发光颜色或发光方式,发光元件341发射的光自所述透光组件350的透光元件352射出壳体360以指示充电设备已经处于充电完成状态。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200连接电源端以为移动充电设备充电,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200的第一连接器30可通过侦测其与电源端之间的电压差值控制发光元件341发光颜色及发光方式,因所述发光元件341设置于第二电路板340的后端,因此所述发光元件341发射的光线可以不被本体310及其他部分遮挡而直接射出壳体360之外,进而指示充电设备的充电状况,方便用户进行远距离直接监测。本发明两实施方式中的发光元件152、341的发光方式可以为发光颜色的变换方式、发光动态的变换方式及发光颜色及发光动态的组合的变换方式。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