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铝合金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6147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铝合金电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线电缆行业中主导产品是铜芯电缆,这种电缆原料价格高,资源短缺,而铝矿资源和稀土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为了缓解铜资源的紧张局面,利用铝合金等材料制作高性能的电缆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并且铜合金还有一些缺陷,比如造价较高、机械性能较差等。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流在导体结构中均匀分布,传输电流更大,整体柔性好,环保的新型铝合金电缆。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铝合金电缆,它包括无氧铝合金线芯,所述无氧铝合金线芯由无氧铝合金导体紧压成型组成圆柱状,所述无氧铝合金线芯由内而外包括第一导体层、第二导体层和第三导体层,所述第一导体层的径向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导体层由一根径向截面为圆形的无氧铝合金导体组成,所述 第二导体层和第三导体层的径向截面为环形,所述第二导体层和第三导体层每层由至少两根径向截面为扇形的无氧铝合金导体组成,在所述无氧铝合金线芯外部设有绝缘层,在所述绝缘层外部设有编织层,所述编织层由细铜丝和芳纶纤维丝按照1迭2垂直编织而成,所述无氧铝合金线芯、绝缘层和编织层组成导电单元,所述导电单元至少设置两个,在所述导电单元外部设有填充层,在所述填充层外部设有绕包层,在所述绕包层外部设有外护套层,它们组成电缆本体,所述导电单元的直径占电缆本体直径的1/4-1/3。

所述第二导体层由八根径向截面为扇形的无氧铝合金导体组成。

所述第三导体层由十二根径向截面为扇形的无氧铝合金导体组成。

所述填充层为玻璃纤维填充层。

所述外护套层为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层。

所述导电单元设置三个,所述导电单元的直径占电缆本体直径的1/3。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整体密闭性好,所述无氧铝合金线芯由无氧铝合金导体紧压成型,这种分层紧压的导体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导体由于集肤效应而产生的电流分布不均,载流能力下降的现象,提高电缆体的有效使用面积,从而提高电缆的载流能力,采用无氧铝合金线芯,比纯铜、纯铝电缆更稳定,电导率更高,采用细铜丝和芳纶纤维丝组成的编织 层,有效提高整体的柔性,采用玻璃纤维填充层,填充效果理想,采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层,燃烧时不产生任何有害气体,环保,所述导电单元设置三个,并且所述导电单元的直径占电缆本体直径的1/3,再通过各层的配合使用,导电单元运行最平稳可靠,使用效果最理想,本产品整体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铝合金电缆,它包括无氧铝合金线芯,所述无氧铝合金线芯由无氧铝合金导体紧压成型组成圆柱状,所述无氧铝合金线芯由内而外包括第一导体层1、第二导体层2和第三导体层3,所述第一导体层1的径向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导体层1由一根径向截面为圆形的无氧铝合金导体组成,所述第二导体层2和第三导体层3的径向截面为环形,所述第二导体层2和第三导体层3每层由至少两根径向截面为扇形的无氧铝合金导体组成,在所述无氧铝合金线芯外部设有绝缘层4,在所述绝缘层4外部设有编织层5,所述编织层5由细铜丝和芳纶纤维丝按照1迭2垂直编织而成,所述无氧铝合金线芯、绝缘层4和编织层5组成导电单元,所述导电 单元设置三个,在所述导电单元外部设有填充层6,在所述填充层6外部设有绕包层7,在所述绕包层7外部设有外护套层8,它们组成电缆本体,所述导电单元的直径占电缆本体直径的1/3;所述第二导体层2由八根径向截面为扇形的无氧铝合金导体组成;所述第三导体层3由十二根径向截面为扇形的无氧铝合金导体组成;所述填充层6为玻璃纤维填充层;所述外护套层8为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层。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整体密闭性好,所述无氧铝合金线芯由无氧铝合金导体紧压成型,这种分层紧压的导体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导体由于集肤效应而产生的电流分布不均,载流能力下降的现象,提高电缆体的有效使用面积,从而提高电缆的载流能力,采用无氧铝合金线芯,比纯铜、纯铝电缆更稳定,电导率更高,采用细铜丝和芳纶纤维丝组成的编织层,有效提高整体的柔性,采用玻璃纤维填充层,填充效果理想,采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层,燃烧时不产生任何有害气体,环保,所述导电单元设置三个,并且所述导电单元的直径占电缆本体直径的1/3,再通过各层的配合使用,导电单元运行最平稳可靠,使用效果最理想,本产品整体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 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