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324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蓄电模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电池模块等蓄电模块。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电池模块的一例,已知特开2014-78366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成为如下结构:从端部向外方突出地设置有正极及负极的引线端子的多个单电池以使相邻的极性相反的引线端子彼此连接的形式层叠,在依次连接的引线端子中位于两端的极性相反的引线端子上单独地连接有一对母线,并且对各引线端子分别连接有电压检测端子,该电压检测端子与电压检测线的末端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4-7836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现有例的电池模块设为在将相邻的引线端子彼此连接的部分使各引线端子朝向对方侧弯曲的大致l字形,通过使弯曲部彼此重叠并焊接,从而可实现连接操作的迅速化和层叠体的小型化,但是在各引线端子上连接电压检测端子的操作需要另外进行,特别是在位于两端的引线端子中,需要进一步连接母线的操作,所以有组装工序仍然繁杂之嫌,期望进一步的改进。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是如下构成,其是一种蓄电模块,具备:多个蓄电元件,其从端部向外方突出地设置有正极及负极的引线端子;层叠体,其是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以使相邻的极性相反的所述引线端子彼此连接的形式层叠而成的;母线,其与依次连接的所述引线端子中位于两端的极性相反的所述引线端子单独地连接;以及电压检测端子,其与电压检测线的末端连接,并与各所述蓄电元件单独地连接,所述引线端子、所述母线以及所述电压检测端子利用激光焊接统一地连接。

根据该构成,因为能将母线及电压检测端子统一地连接到对应的引线端子,所以可简化组装工序,进而能有助于制造成本的减少。

另外,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

具备夹装于相邻的所述引线端子之间的绝缘性的隔板,在该隔板上,所述母线和所述电压检测端子能定位安装于与设置于所述引线端子上的焊接部重叠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在隔板上,引线端子、母线以及电压检测端子以正式重叠的形式得以保持,能更顺利地进行紧接着的激光焊接的操作。

所述电压检测线和所述电压检测端子通过保险丝连接。在该构成中,可防止过大的电流流经电压检测线。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能提供可更加简化制造工序的蓄电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电池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层叠体的立体图。

图4是电池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电池模块的俯视图。

图6是用图5的a-a线切断的局部剖开放大剖视图。

图7是用图5的b-b线切断的局部剖开放大剖视图。

图8是用图5的c-c线切断的局部剖开放大剖视图。

图9是用图5的d-d线切断的局部剖开放大剖视图。

图10是用图5的e-e线切断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第一层的电池单元的立体图。

图12是第一层的电池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第一层的电池单元的左视图。

图14是图13的f-f线剖视图。

图15是第一隔板的后视立体图。

图16是第二隔板的立体图。

图17是第二层的电池单元的立体图。

图18是第二层的电池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第二层的电池单元的右视图。

图20是图19的g-g线剖视图。

图21是第四层的电池单元的立体图。

图22是第四层的电池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第四层的电池单元的右视图。

图24是图23的h-h线剖视图。

图25是第五隔板的后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至图25说明应用于电池模块m的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m例如是isg(integratedstartergenerator:起动发电一体化)用的电池模块。

如图1所示,电池模块m整体上形成为稍扁平的长方体状,如图2所示,成为将图示四个电池单元20层叠而成的层叠体10收容于外壳80内的结构。

详细如后所述,外壳80由上表面和左侧面(图2的左前侧的面)开口的外壳主体81、覆盖于上表面的上盖90、以及安装于左侧面的侧面盖95构成。外壳主体81和上盖90为金属制,侧面盖95为合成树脂制。

对层叠体10进行说明。如图3及图4所示,层叠体10是将四个电池单元20层叠四层而形成的。

如图12中示出一例所示,各电池单元20是俯视时呈横长的长方形的单电池21载置于导热板25上的结构,导热板25在左右两侧缘设置有合成树脂制的隔板50。左右隔板50形成为具有与导热板25的左右端缘(短边侧端缘)匹配的长度的稍扁平的方材状,如图15及图16所示,左右隔板50通过针对设置于各自的内表面(与导热板25的左右端缘相对的面)的一对插入式的锁定部51插入在导热板25的左右端缘相对地突出设置的锁定片26(图14)并锁定而进行装配。

如图12所示,单电池21是叠层型的电池,通过用叠层膜包覆未图示的发电要素,从而如上所述形成为左右方向较长的平面长方形,长度方向的一端侧成为正极,另一端侧成为负极。如图4所示,四个单电池21采取左右反向的姿势,正极的端缘和负极的端缘交替地相对并且层叠。

从各单电池21的左右两端缘(正极和负极的各端缘)的中央宽度位置朝向外方分别突出地形成有呈薄的带板状的引线端子22。

关于引线端子22,基本上,从正极的端缘突出的引线端子22(正极引线端子22p)形成为顶端部向上垂直弯曲的l字形,从负极的端缘突出的引线端子22(负极引线端子22n)形成为顶端部向下垂直弯曲的l字形。

但是,在应用于第四层(最上层)的电池单元20d的单电池21中,正极引线端子22p形成为向下的l字形。

详细后述,但是在各单电池21层叠的情况下,采取如下形式:第一层(最下层)的单电池21和第二层的单电池21的引线端子22彼此在右端缘侧(图4的右方里侧)连接,紧连着的第二层的单电池21和第三层的单电池21的引线端子22彼此在左端缘侧连接,最后,第三层的单电池21和第四层(最上层)的单电池21的引线端子22彼此再次在右端缘侧连接。

在上述的引线端子22中第一层的单电池21的负极引线端子22n和第四层的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上连接有成对的母线30(负极母线30n和正极母线30p)。

而且,谋求一种检测各单电池21的电压的方式。因此,具备五根电压检测线(未图示),且与各电压检测线的末端连接的电压检测端子40分别在如下总共5处连接,即:第一层的单电池21的负极引线端子22n;在第一、二层的单电池21间连接的引线端子22;在第二、三层的单电池21间连接的引线端子22;在第三、四层的单电池21间连接的引线端子22;以及第四层的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

关于上述的层叠体10的结构,各层的电池单元20基本上是在绝缘性的隔板50设置于左右两侧缘的导热板25上载置有单电池21的结构,但是根据各层的电池单元20,安装于隔板50的导电体(引线端子22、母线30、以及电压检测端子40)的种类不同,伴随于此,隔板50的形状不同,以下,以隔板50的形状的不同为中心,按每层对电池单元20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关于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部位,通过标注相同附图标记,从而省略或者简化重新说明。

利用图11至图16说明第一层(最下层)的电池单元20a。在第一层的电池单元20a中,在装配于导热板25的左侧缘的第一隔板50a上安装有单电池21的负极引线端子22n、负极母线30n、以及电压检测端子40,另一方面,在右侧的第二隔板50b上仅安装有正极引线端子22p。

安装于左侧的第一隔板50a上的负极引线端子22n如前所述,形成为顶端部向下弯曲的l字形,该向下的部分设为焊接部23。

如图14所示,负极母线30n具有细长的基板31,基板31在前端(该图的下端)具有竖立部32,如图12所示,从竖立部32的上缘以向左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负极板35n,并在突出端开设有连接孔36。另外,遍及基板31的右侧缘的后端侧的宽广的区域竖立形成有焊接部37。

如图12及图14所示,电压检测端子40具有细长的基板41,基板41在前端侧具有拓宽部42,从拓宽部42的前缘的左端部竖立形成有连接板43,并且从基板41的左侧缘的后端部竖立形成有焊接部44。

也如图15所示,在第一隔板50a的上表面,且从前端(该图的里侧)稍微进入的位置,以在后端开口的方式形成有凹槽53,在该凹槽53的左侧缘的中央部伸出形成有载置台55,载置台55载置负极母线30n。在载置台55上形成有凹部56,在凹部56中紧密地嵌入负极母线30n的基板31(包含竖立部32),该凹部56的底面以比凹槽53的底面降低一层的形式与其相连。

当负极母线30n的基板31嵌入载置于载置台55的凹部56时,如图11所示,采取负极板35n从载置台55的前壁上端的外侧的位置向左方突出的形式。如图14所示,焊接部37采取从沿着凹槽53的左侧缘的位置竖立的形式。

如图15所示,从凹槽53的前端部到前壁部54的一部分形成有载置凹部57,在载置凹部57中紧密地嵌入载置电压检测端子40的基板41。在前壁部54形成有能从上方插入连接板43的狭缝58。

当连接板43从上方插入到狭缝58并且电压检测端子40的基板41嵌入载置于载置凹部57时,如图14所示,采取焊接部44排列于负极母线30n的焊接部37的外侧并竖立的形式。

在此,电压检测端子40的焊接部44的外表面和负极母线30n的焊接部37的内表面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相同面上,负极引线端子22n的焊接部23的内表面能遍及两面重叠。

上述的电压检测端子40通过保险丝45与电压检测线的末端连接。因此,如图12及图14所示,在第一隔板50a的前端部形成有连接器部60,连接器部60具有能从外方插入阴端子48的空腔61。另外,在从连接器部60直到前壁部54的内表面形成有保险丝收容孔65,保险丝45能从内方插入到保险丝收容孔65。该保险丝收容孔65的里端与空腔61的里端以及狭缝58的下部位置连通。

当与电压检测线的末端连接的阴端子48插入到连接器部60的空腔61内时,可利用矛状部62防脱并卡止。接着,当保险丝45插入到保险丝收容孔65时,一方的导板46压入到设置于阴端子48的压入槽48a(参照图10)中,另一方的导板46压入到电压检测端子40的连接板43上所形成的压入槽43a中进行装配。由此,成为电压检测线的末端通过保险丝45与电压检测端子40连接的状态。

另一方面,右侧的第二隔板50b在导电体的安装中起到仅安装正极引线端子22p的作用,如图16所示,右侧的第二隔板50b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呈方形框状的容纳部66。如前所述,正极引线端子22p形成为顶端部向上弯曲的l字形,该向上的部分设为焊接部23。

正极引线端子22p以横跨设置于第二隔板50b的容纳部66的方式被其容纳,此时焊接部23从比容纳部66的右侧壁稍向外方突出的位置竖立地配置(参照图8)。

此外,在第二隔板50b的右侧面的前后两端部以相同长度突出形成有一对阻挡板59。

利用图17至图20说明第二层的电池单元20b。在第二层的电池单元20b中,在左侧的第三隔板50c上仅安装有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在右侧的第四隔板50d上安装有负极引线端子22n和电压检测端子40。

因此,在第三隔板50c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呈方形框状的容纳部66。第二层的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同样以横跨容纳部66的方式被其容纳,焊接部23从比容纳部66的左侧壁稍向外方突出的位置竖立地配置。

另一方面,在右侧的第四隔板50d上,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设定有容纳负极引线端子22n的容纳部67。该容纳部67成为将凹槽53的右侧壁切除的结构。在第四隔板50d的后端侧,与连接器部60、保险丝收容孔65一起形成有电压检测端子40(采取与第一层的电压检测端子40前后反转的姿势)的载置凹部57。

当电压检测端子40载置于载置凹部57时,如图20所示,焊接部44从沿着凹槽53的右侧缘的位置竖立。另外,当第二层的单电池21的负极引线端子22n由容纳部67容纳时,焊接部23在沿着凹槽53的右侧缘的位置垂下,该焊接部23的后端部与电压检测端子40的焊接部44的外表面重叠。

电压检测端子40与上述同样,通过保险丝45与电压检测线的末端连接。

第三层的电池单元20c为使上述的第二层的电池单元20b左右反转的形状,如图4中示出概要所示,第四隔板50d配置于导热板25的左侧,在该第四隔板50d上安装有第三层的单电池21的负极引线端子22n和电压检测端子40,另一方面,第三隔板50c配置于右侧,在该第三隔板50c上仅安装有正极引线端子22p。

最后,利用图21至图25说明第四层(最上层)的电池单元20。在第四层的电池单元20中,在装配于导热板25的左侧缘的第五隔板50e上安装有第四层的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正极母线30p以及电压检测端子40,另一方面,在右侧配置有上述的第四隔板50d,并安装有第四层的单电池21的负极引线端子22n。

如前所述,第四层的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以向下的l字形、即焊接部23x垂下的形式形成。

如图22及图24所示,正极母线30p具有细长的基板31,基板31在后端(图24的上端)的左侧缘弯曲形成有垂下部39,从垂下部39的下缘以向左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正极板35p,在突出端开设有连接孔36。另外,遍及基板31的左侧缘的前端侧的宽广的区域竖立形成有焊接部37。

电压检测端子40以与安装于第一层的第一隔板50a上的电压检测端子40相同的姿势配置。

如图24及图25所示,在第五隔板50e的上表面的后部侧(图25的右侧)形成有载置台68,在载置台68上紧密地嵌入载置正极母线30p的基板31。在载置台68的左侧缘,如图24所示,在前侧的一半多的区域将侧壁切除而开放,并且在该左侧缘的靠近后端的位置形成有切口部69,在切口部69嵌入正极母线30p的基板31中的垂下板39的上端使其逃避。

当正极母线30p的基板31嵌入载置于载置台68时,如图21所示,采取如下形式:设置于垂下部39的下端的正极板35p从比第五隔板50e的下表面降低规定尺寸的位置朝向左方突出。

在第五隔板50e的前端侧,与连接器部60、保险丝收容孔65一起形成有电压检测端子40的载置凹部57。

当连接板43插入到狭缝58并且电压检测端子40的基板41嵌入载置于载置凹部57时,如图24所示,采取焊接部44排列于正极母线30p的焊接部37的外侧并竖立的形式。

在此,电压检测端子40的焊接部44的外表面和正极母线30p的焊接部37的外表面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相同面上,第四层的正极引线端子22p的焊接部23x的内表面能遍及两面重叠。

另外,电压检测端子40与上述同样,通过保险丝45与电压检测线的末端连接。

另一方面,右侧的第四隔板50d如在第二层中说明的那样,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设定有容纳负极引线端子22n的容纳部67,并且在后端侧与连接器部60、保险丝收容孔65一起形成有电压检测端子40的载置凹部57。

当电压检测端子40载置于载置凹部57时,如图24所示,焊接部44从沿着凹槽53的右侧缘的位置竖立。

当第四层的单电池21的负极引线端子22n由容纳部66容纳时,焊接部23在沿着凹槽53的右侧缘的位置垂下,该焊接部23的后端部与电压检测端子40的焊接部44的外表面重叠。

同样,电压检测端子40通过保险丝45与电压检测线的末端连接。

接着,说明用于形成层叠体10的四层电池单元20的接合结构。

如图4所示,遍及四层的左侧的隔板50彼此和右侧的隔板50彼此通过由第一卡止片71a和第一卡止孔71b构成的第一卡止部70、由第二卡止片73a和第二卡止孔73b构成的第二卡止部72、由第三卡止片75a和第三卡止孔75b构成的第三卡止部74总共三种卡止部70、72、74接合。

关于第一卡止部70,分别在左侧的隔板50中在前端侧各设定有三处,在右侧的隔板50中在后端侧各设定有三处。详细地,分别在第一层的隔板50中形成有第一卡止孔71b,在第二层和第三层的隔板50上以上下并排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卡止孔71b和第一卡止片71a,另外在第四层的隔板50e中形成有第一卡止片71a。

关于第二卡止部72,同样在左侧的隔板50中在后端侧各设定有三处,在右侧的隔板50中在前端侧各设定有三处。详细地,分别在第一层的隔板50中形成有第二卡止孔73b,在第二层和第三层的隔板50上以前后并排的方式形成有第二卡止片73a和第二卡止孔73b,另外在第四层的隔板50上形成有第二卡止片73a。

关于第三卡止部74,在左侧如图4所示,在第二层和第三层的隔板50的前端面之间设定一处,在右侧如图10所示,设定于第一层和第二层的隔板50的后端面之间、和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隔板50的后端面之间这两处。在任一情况下,都在下层的隔板50中形成有第三卡止孔75b,在上层的隔板50上形成有第三卡止片75a。

此外,如图2所示,具备绝缘构件12,绝缘构件12覆盖逃避到层叠体10的右侧面的引线端子22使其绝缘。

绝缘构件12为合成树脂制,是从对重叠接合的右侧的四层隔板50(隔板组50r:参照图3)中的进深方向的中央部(引线端子22的配设区域)进行覆盖的基板13的上缘突出设置有对第四层的隔板50的上表面的中央部进行覆盖的上面板14的结构。

在基板13的下缘突出设置有夹持片15,夹持片15紧贴第一层的隔板50的底面的右侧缘部。

在基板13的内表面(与右侧的隔板组50r相对的面)的前后侧缘突出形成有一对装配片16,并且在第三层的隔板50c的右侧面相对地形成有插入上述的装配片16并卡止的一对装配孔77(参照图20)。

在右侧的四层隔板50正式重叠接合后,当将绝缘构件12覆盖于右侧面时,在由上面板14和夹持片15夹持右侧的隔板组50r的状态下,利用装配片16和装配孔77的卡合以防止绝缘构件12脱离的方式进行安装,由此,逃避到层叠体10的右侧面的引线端子22从外壳主体81的右侧面板82a绝缘。

对外壳80进行说明。如参照图2在前面部分描述的那样,外壳80具备均是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成的外壳主体81及上盖90、和合成树脂制的侧面盖95。

外壳主体81为收容上述的层叠体10而形成为上表面和左侧面开口的稍扁平的箱形。在外壳主体81的底面的中央部形成有俯视时呈大致长方形的隆起部83。在该外壳主体81的右侧面板82a的上缘的后端位置形成有导出孔84,导出孔84将在层叠体10的右侧面侧引出的电压检测线导出到外部。

上盖90覆盖于上述的外壳主体81的上表面开口,在其中央部以与外壳主体81的底面的隆起部83相对的形式形成有俯视时呈大致长方形的凹陷部91。

在上盖90的前后两边缘及右侧缘形成有向下的装配板92,各装配板92通过覆盖于上述的外壳主体81中的前后面板82b、82c和右侧面板82a的上缘部,从而上盖90覆盖外壳主体81的上表面开口。

在后侧的装配板92上形成有插入片(未图示),该插入片插入到外壳主体81的后面板82c的上缘部所形成的插入槽85中,并且在前侧的装配板92中形成有螺钉插通孔93,螺钉插通孔93与形成于外壳主体81的前面板82b的上缘部的螺纹孔86匹配。

侧面盖95为了将外壳主体81的左面开口封闭而形成为长方形。在侧面盖95的上缘的中央宽度位置朝向内方突出形成有绝缘板96,绝缘板96覆盖第四层的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的上表面。

在侧面盖95的外表面形成有前后一对端子板97,在前后一对端子板97中分别插通容纳有从层叠体10的左侧面突出的负极母线30n的负极板35n和正极母线30p的正极板35p。

在该侧面盖95的下缘的前端位置切取形成有导出孔98,导出孔98将在层叠体10的左侧面侧引出的电压检测线导出到外部。

在侧面盖95的外表面的两端子板97之间的位置以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绝缘壁99,绝缘壁99在金属板掉落于正极板35p及负极板35n的情况下使这些的极间绝缘。在该侧面盖95的上下两边缘形成有向内方突出的前后各一对卡止爪100。上侧的卡止爪100进入到上盖90的左侧缘的下表面并能卡止于沿着该左侧缘形成的卡止槽94,另一方面,下侧的卡止爪100进入到外壳主体81的底面的左侧缘的上表面并能卡止于沿着该左侧缘形成的卡止槽87。

接着,说明电池模块m的组装顺序的一例。

首先,按各层形成有电池单元20。在第一层的电池单元20a中,如图12所示,在第一隔板50a上安装有负极母线30n和电压检测端子40,并且安装有保险丝45而与电压检测端子40连接。该第一隔板50a装配于导热板25的左侧缘,另外,空的状态的第二隔板50b装配于右侧缘。接着,单电池21以规定的朝向载置于导热板25上。此时,如图14所示,在第一隔板50a上。单电池21的负极引线端子22n的向下弯曲的焊接部23相对于在前后方向排列配置的电压检测端子40的焊接部44和负极母线30n的焊接部37的外表面重叠。正极引线端子22p由第二隔板50b容纳,该向上弯曲的焊接部23在大致沿着第二隔板50b的右侧面的位置上向上方竖立地配置(参照图11)。

在第二层的电池单元20b中,如图18所示,在右侧的第四隔板50d上安装有电压检测端子40和保险丝45。该第四隔板50d装配于导热板25的右侧缘,空的状态的第三隔板50c装配于左侧缘。接着,当单电池21以规定的朝向载置于导热板25上时,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由第三隔板50c容纳,如图17所示,该向上弯曲的焊接部23在大致沿着第三隔板50c的左侧面的位置上向上方竖立地配置。另一方面,如图20所示,在第四隔板50d上,负极引线端子22n的向下弯曲的焊接部23相对于电压检测端子40的焊接部44的外表面重叠。

第三层的电池单元20c以使如上述组装的第二层的电池单元20b左右反转的形式应用。

在第四层的电池单元20d中,如图22所示,在第五隔板50e上装配有正极母线30p、电压检测端子40以及保险丝45,并且在第四隔板50d上装配有电压检测端子40和保险丝45。第五隔板50e装配于导热板25的左侧缘,第四隔板50d装配于右侧缘。接着,单电池21以规定的朝向载置于导热板25上。此时,如图24所示,在第五隔板50e上,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中的向下弯曲的焊接部23x相对于在前后方向排列配置的电压检测端子40的焊接部44和负极母线30n的焊接部37的外表面重叠,另一方面,在第四隔板50d上,负极引线端子22n的向下弯曲的焊接部23相对于电压检测端子40的焊接部44的外表面重叠。

如果如上述那样形成各层的电池单元20,则各电池单元20如图4所示配置并在上下方向层叠。详细地,各层的单电池21隔着导热板25重叠,并且在左右两侧重叠有各层的隔板50,通过第一至第三卡止部70、72、74接合。即,成为四层电池单元20层叠并接合的形式(图3)。

伴随于此,如图7所示,在第二层的电池单元20b中的右侧的第四隔板50d的右侧面上,成为在第二层的单电池21的负极引线端子22n中的向下的焊接部23的外表面重叠有第一层的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中的向上的焊接部23的状态。同样,在第三层的电池单元20c中的左侧的第四隔板50d的左侧面上,成为在第三层的单电池21的负极引线端子22n中的向下的焊接部23的外表面重叠有第二层的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中的向上的焊接部23的状态,另外,在第四层的电池单元20d中的右侧的第四隔板50d的右侧面上,成为在第四层的单电池21的负极引线端子22n中的向下的焊接部23的外表面重叠有第三层的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中的向上的焊接部23的状态。

这样,如果四层电池单元20层叠并接合,则按各层利用激光焊接连接引线端子22、电压检测端子40,以及根据需要连接母线30。

具体地,在第一层的电池单元20a中的左侧的第一隔板50a的左侧面,如图14所示,在第一层的单电池21的负极引线端子22n的焊接部23的内表面以前后并排的方式重叠有电压检测端子40的焊接部44和负极母线30n的焊接部37,所以通过使激光在前后方向移行地朝向负极引线端子22n的焊接部23照射(参照图13的激光焊接部lw),从而在负极引线端子22n的焊接部23的内表面并排地焊接有电压检测端子40的焊接部44和负极母线30n的焊接部37。结果是,相对于第一层的单电池21的负极引线端子22n统一地电连接有电压检测端子40和负极母线30n。

在第二层的电池单元20b中的右侧的第四隔板50d的右侧面,如图20所示,在第一层的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的焊接部23的内表面重叠有第二层的单电池21的负极引线端子22n的焊接部23,在该内表面进一步重叠有电压检测端子40的焊接部44,所以通过同样地使激光在前后方向移行地朝向正极引线端子22p的焊接部23照射(参照图19的激光焊接部lw),从而与正极引线端子22p和负极引线端子22n的焊接部23彼此焊接同时,电压检测端子40的焊接部44也被焊接。结果是,第一层的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和第二层的单电池21的负极引线端子22n、以及电压检测端子40可统一地电连接。

在第三层的电池单元20c中的左侧的第四隔板50d的左侧面和第四层的电池单元20d中的右侧的第四隔板50d的右侧面,通过用与上述相同的要领实施激光焊接(参照图23的激光焊接部lw),从而该层的下一层的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该层的单电池21的负极引线端子22n、以及电压检测端子40可统一地电连接。

在第四层的电池单元20d中的左侧的第五隔板50e的左侧面,在第四层的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中的向下的焊接部23x的内表面以前后并排的方式重叠有电压检测端子40的焊接部44和正极母线30p的焊接部37,所以通过同样地实施激光焊接,从而相对于第四层的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可统一地电连接电压检测端子40和正极母线30p。

若如上在五处完成激光焊接的话,则最后与准备有五根的电压检测线的末端连接的阴端子48插入到设置于隔板50的对应的连接器部60的空腔61中而防脱,此时一并与配置于内方的保险丝45连接。由此,如图3所示形成层叠体10。

此外,也可以使得在激光焊接完成前将电压检测线与保险丝45连接。

在这种层叠体10中,叠置成四层的单电池21通过相邻的正极引线端子22p和负极引线端子22n依次连接而串联连接,并且在位于两端的负极引线端子22n和正极引线端子22p上分别连接有负极母线30n和正极母线30p,以前后并排的方式从层叠体10的左侧面突出地配置。

另外,在用于检测各单电池21的电压的五根电压检测线的末端通过保险丝45连接的电压检测端子40分别在如下总共五处连接,即:第一层的单电池21的负极引线端子22n;在第一、二层的单电池21间连接的引线端子22;在第二、三层的单电池21间连接的引线端子22;在第三、四层的单电池21间连接的引线端子22;以及第四层的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

五根电压检测线中的三根电压检测线从层叠体10的左侧面的前缘部向左方引出,剩余的两根电压检测线从层叠体10的右侧面的后边缘部向右方引出。

上述的组装完的层叠体10收容于外壳80内。在收容前,在层叠体10的右侧的四层隔板50组的右侧面安装绝缘构件12,从而逃避到右侧面的引线端子22被绝缘而得到保护。

如图2所示,这样安装有绝缘构件12的层叠体10装入到外壳主体81内。此时,从层叠体10的右侧面的后边缘部引出的两根电压检测线在设置于外壳主体81的右侧面板82a的上缘后端的导出孔84中通过并导出到外部。层叠体10使突出设置于第一层的右侧的第二隔板50b上的阻挡板59与右侧面板82a抵接而对其定位,并且层叠体10载置于外壳主体81的底面,隆起部83与第一层的导热板25抵接。

接着,上盖90覆盖于外壳主体81的上表面开口。关于上盖90,设置于后侧的装配板92上的插入片插入到后面板82c的上缘部的插入槽85中并且被覆盖,前侧的装配板92与前面板82b之间在三处用螺钉101锁紧而固定。伴随于此,凹陷部91按压于第四层的单电池21的上表面,在凹陷部91与隆起部83之间夹持有遍及四层重叠的单电池21和导热板25。通过这种结构,起到来自单电池21的发热传递到外壳主体81及上盖90并向外部散热的作用。

当上盖90覆盖于外壳主体81时,成为形成有左侧面开口的金属箱的形式,最后,在该左侧面的开口处覆盖侧面盖95。侧面盖95从将从层叠体10的左侧面的前缘部引出的三根电压检测线嵌入到下缘前端的导出孔98的状态开始,持着绝缘壁99朝向开口覆盖。侧面盖95一边使绝缘板96在上盖90的左侧缘的下表面滑动一边压入,当进行压入时,从层叠体10的左侧面突出设置的负极母线30n的负极板35n和正极母线30p的正极板35p的顶端与端子板97对置,并且上下各一对卡止爪100进入开口的上缘和下缘的内侧。

侧面盖95在与突出设置于第一层的左侧的第一隔板50a上的载置台55抵接的部位停止压入,此时上下卡止爪100嵌入到对应的上下卡止槽94、87,从而侧面盖95以可防脱的方式覆盖。在此,绝缘板96覆盖第四层的单电池21的正极引线端子22p的上表面,在与上盖90之间保护为绝缘状态,并且负极板35n和正极板35p在前后的各端子板97上突出规定量。另外,成为从导出孔98导出三根电压检测线的状态。

通过以上,如图1所示,电池模块m的组装完成。

这样组装的电池模块m在使用时,相对于正负的极板35p、35n,设置于未图示的电力线的末端的连接端子在端子板97上通过螺栓拧紧而连接,并且各电压检测线的导出端侧通过连接器等与控制单元的电压检测部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m,能得到如下效果。

每当形成层叠体10时,则需要在规定的多处适当地连接引线端子22、母线30以及电压检测端子40。具体地,在第二层的电池单元20b的右侧、第三层的电池单元20c的左侧、以及第四层的电池单元20d的右侧这三处将正负的引线端子22p、22n彼此连接,除此之外,还需要连接电压检测端子40,但是使得利用激光焊接统一地进行那些连接。另外,在第一层的电池单元20a的左侧和第四层的电池单元20d的左侧这两处,相对于引线端子22除了连接电压检测端子40之外,还需要连接母线30,但是同样使得利用激光焊接统一地进行那些连接。

特别是,在需要连接母线30、即需要连接三种导电体的部位,使得能将母线30与电压检测端子40一起统一地连接到对应的引线端子22,所以可简化连接工序即层叠体10的形成工序,进而能缩短电池模块m的制造工序,能有助于制造成本的减少。

另外,在连接三种导电体的部位,使得引线端子22、母线30以及电压检测端子40的焊接部23、37、44在隔板50上能保持为正式重叠的形式,所以能更顺利地进行紧接着的激光焊接的操作。

另外,每当在电压检测线的末端连接电压检测端子40时,则设为夹装有保险丝45的结构,所以在由于某些状况使过大的电流要流经电压检测线的情况下,能阻止该情况。

<其它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如下内容也包含于技术范围。

(1)上述实施方式例示的电池模块的组装顺序只不过是一例,可适当地变更。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隔板上进行用激光焊接将引线端子、母线以及电压检测端子统一地连接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得另外使用夹具进行。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电压检测线与电压检测端子之间夹设保险丝并安装于隔板上的情况,但是保险丝的配设部位也可以是别的部位,另外也可以是未夹设保险丝的结构。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蓄电元件示出了叠层型的电池,但是也可以是在金属制的电池外壳中收容发电要素而成的电池等。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用于isg用的电池模块的例子,但是也可以用于其它用途的电池模块。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层叠的单电池的数量为四个的情况,但是层叠数量也可以是2个以上的任意多个。

(7)而且,作为蓄电元件不限于电池,除此之外,也可以是电容器等。

附图标记说明

m:电池模块(蓄电模块)

10:层叠体

21:单电池(蓄电元件)

22、22p、22n:引线端子

23、23x:焊接部

30、30p、30n:母线

37:焊接部

40:电压检测端子

44:焊接部

45:保险丝

50、50a、50e:隔板

lw:激光焊接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