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073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屏蔽部件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针对安装于电路基板的连接器,对遮蔽来自连接器触头的电磁波等不必要辐射(噪声)的要求变得高涨。例如,针对筐体内部配置天线的便携式通信设备中所搭载的连接器,在连接器附近配置天线元件的情况下,就要求该连接器具有高屏蔽性能,以避免天线在高速传送的信号流过时因连接器触头所辐射的电磁波而发生特性劣化。

针对这种要求,以往,已知以下电连接器:在壳体外部表面安装屏蔽部件,通过屏蔽部件遮蔽由触头辐射的不必要辐射。在上述电连接器中,通常,将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的屏蔽部件卡定于壳体进行设置,或者,通过嵌入成型将屏蔽部件一体地设置于壳体。

另外,近年来,为了实现高机械强度,已知一种通过金属粉末注射成型(MIM:Metal Injection Molding)形成屏蔽部件的电连接器(例如,专利文献1)。在金属粉末注射成型中,对作为原料的金属微粉末添加粘合剂并进行注射成型,由此生成成型体,并对该成型体进行烧结处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538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以往的具备屏蔽部件的电连接器中,在将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的屏蔽部件卡定于壳体进行设置的情况下,需要将与壳体卡定的部分切起形成在屏蔽部件上,由于在切起部分存在间隙,因此无法充分覆盖壳体后方。另外,在通过嵌入成型将屏蔽部件一体地设置于壳体的情况下,由于模具构造的局限性,无法将覆盖壳体后方的部分形成于屏蔽部件。另外,在使用由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形成的成型品形成屏蔽部件的情况下,成型品不具备充分的弹性力,并且,由于模具构造的局限性,无法将覆盖壳体后方的部分形成于屏蔽部件。因此,在以往的具备屏蔽部件的电连接器中,存在以下问题:壳体后方未被屏蔽部件覆盖或未被充分覆盖,由此,电磁波从后方向周围辐射,从而导致周围的天线元件等部件发生特性劣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能够防止电磁波从后方向周围辐射从而避 免被配置于周围的部件发生特性劣化。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具有:第一屏蔽部件,具备向前方开口而能够插入连接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部以及向后方开口的后方开口部;绝缘性壳体,被收纳于上述第一屏蔽部件;被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具有导电性的接线端,该接线端具备位于上述插入部的连接部以及从上述后方开口部向后方突出的端子部;以及第二屏蔽部件,被设置在位于上述后方开口部的上述接线端的周围。

通过在第一屏蔽部件的后方开口部的触头的周围设置第二屏蔽部件,从而可通过第二屏蔽部件对无法由第一屏蔽部件覆盖的壳体后方进行覆盖,因此,电磁波不会从后方向周围辐射。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电磁波从后方向周围辐射,从而能够避免被配置于周围的部件发生特性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破断视图。

图7是图2的A-A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屏蔽部件的后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屏蔽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12是图11的B-B截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去掉封闭部件的状态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连接器;10:屏蔽部件;11:插入部;12:后方开口部;13:凸缘部;14:贯通孔;15:定位部;16:定位槽;17:抵接部;20:壳体;21:前方突出部;22: 上方突出部;23:肩部;24:后方壁;25:抵接部;26:抵接部;30:接线端;31:连接部;32:端子部;40:屏蔽部件;41:脚部;42:桥接部;43:宽部;50:橡胶;60:封闭部;70:壳体;71:收纳部;72:前方突出部;73:抵接部;74:抵接部;80:屏蔽部件;81:脚部;82:桥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在图中,x轴、y轴和z轴形成3轴正交坐标系,将y轴的正方向设为前方向、将y轴的负方向设为后方向、将x轴向设为左右方向、将z轴的正方向设为上方向以及将z轴的负方向设为下方向而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电连接器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1至图9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的结构。

电连接器1具有屏蔽部件10、壳体20、接线端30以及屏蔽部件40。

作为第一屏蔽部件的屏蔽部件10具备:插入部11,其向前方开口而能够插入未图示的连接对象侧连接器;以及向后方开口的后方开口部12。在屏蔽部件10上朝左右方向突出地设置有一对凸缘部13,该一对凸缘部13固定于未图示的基板等,并且进行接地连接。在凸缘部13上形成有向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4。在屏蔽部件10的外表面安装有作为防水用弹性体的橡胶50。在屏蔽部件10上,在后方开口部12的左右方向上方以向后方露出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定位部15(参照图8)。从后方开口部12向前方延伸设置有定位部15,用于实现在向后方开口部12插入壳体20时壳体20相对于屏蔽部件10的定位以及在向屏蔽部件10插入壳体20的过程中壳体20相对于屏蔽部件10的定位。

在屏蔽部件10的内底面沿左右方向形成有定位槽16。在屏蔽部件10的内壁设置有向内侧突出并与壳体20抵接的抵接部17(参照图6和图7)。屏蔽部件10优选由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或压铸形成。特别是,为了得到高机械强度,屏蔽部件10优选由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形成。

壳体20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被收纳于屏蔽部件10。壳体20具备:向前方突出的板状的前方突出部21、向上方突出的上方突出部22、肩部23、后方壁24以及抵接部26。关于壳体20,上方突出部22的左右侧面与屏蔽部件10的定位部15的侧面抵接,并且,肩部23的顶面与定位部15的底面抵接,由此,被定位于屏蔽部件10的内部。

在上方突出部22设置有与屏蔽部件10的抵接部17抵接的抵接部25(参照图6和图7)。后方壁24被配置成其后面与屏蔽部件10的定位部15的后面为同一平面。抵接部26与屏蔽部件10的抵接部17抵接(参照图6和图7)。

接线端30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设置于壳体20。接线端30具备:连接部31,其沿左右方向隔着间隔排列于壳体20的前方突出部21的顶面,并且位于屏蔽部件10的插入部11;以及端子部32,其从后方开口部12向后方突出。端子部32形成为其对基板的安装面与屏蔽部件10的凸缘部13的底面处在同一平面。

作为第二屏蔽部件的屏蔽部件40具备一对脚部41以及连接一对脚部41的桥接部42。在脚部41的下端设置有宽度比其它部分宽的宽部43。宽部43与屏蔽部件10的定位槽16卡合。屏蔽部件40被设置在位于后方开口部12的接线端30的周围。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的制造方法。

首先,形成通过嵌入成型将接线端30一体地设置于壳体20的成型品。

接着,将上述成型品在前方突出部21朝向前方的状态下从后方开口部12插入通过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预先形成的屏蔽部件10中。此时,壳体20在上方突出部22的顶面压接于屏蔽部件10的内顶面并且壳体20的底面压接于屏蔽部件10的内底面的状态下被压入于屏蔽部件10中。

在将壳体20插入后方开口部12时,能够通过定位部15进行壳体20相对于后方开口部12的定位,因此能够将壳体20容易地插入到后方开口部12。另外,在壳体20的上方突出部22的左右侧面与屏蔽部件10的定位部15的侧面抵接并且壳体20的肩部23的顶面与定位部15的底面抵接的状态下将壳体20插入到屏蔽部件10,因此,将定位部15作为引导件,能够将壳体20容易地插入到屏蔽部件10的内部。

壳体20被压入屏蔽部件10后,壳体20的抵接部25和抵接部26与屏蔽部件10的抵接部17抵接,由此,壳体20向前方的移动受到限制。在壳体20向前方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壳体20的后方壁24从后方开口部12向后方露出并且与定位部15的后面处在同一平面。

接着,将屏蔽部件40安装于后方开口部12。此时,通过将屏蔽部件40的宽部43与屏蔽部件10的定位槽16卡合,能够将屏蔽部件40容易地定位于屏蔽部件10。

接着,通过点焊对屏蔽部件40与屏蔽部件10的定位部15进行连接和固定。由此,在位于后方开口部12的接线端30的周围设置屏蔽部件40。后方壁24的后面与屏蔽部件10的定位部15的后面处在同一平面,因此能够无间隙地安装屏蔽部件40。

屏蔽部件10的凸缘部13与接地连接,由此,屏蔽部件40经由屏蔽部件10与接地连接。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屏蔽部件10,其具备向前方开口能够插入连接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部11和向后方开口的后方开口部12;绝缘性壳体20,其被收纳于屏蔽部件10;被设置于壳体20的导电性的接线端30,该接线端30具有位于插入部11的连接部31以及从后方开口部12向后方突出的端子部32;以及屏蔽部件40,其被设置在位于后方开口部12的接线端30的周围。由此,能够防止电磁波从后方向周围辐射,从而避免被配置于周围的部件发生特性劣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屏蔽部件10还具备定位部15,该定位部15从后方开口部12向后方露出而与壳体20嵌合,从而对壳体20进行定位。屏蔽部件40通过与定位部15连接,由此无需另行在屏蔽部件10设置连接屏蔽部件40的部位。所以,能够将定位部15兼用作连接屏蔽部件40的部位,能够使屏蔽部件10小型化或薄型化,从而能够使电连接器小型化或薄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开始对后方开口部12插入壳体20时,定位部15可实现壳体20相对于屏蔽部件10的定位的功能,因此,无需进行特别加工等处理就能直接将具有必然从后方开口部12向后方露出的结构的定位部15用作与屏蔽部件40之间的连接部,所以能够使屏蔽部件10的加工尽可能简单。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形成屏蔽部件10,即使是具备不具有能够弯曲加工的足够弹性力的屏蔽部件10的电连接器,也能够通过屏蔽部件40防止电磁波从后方向周围辐射,从而避免被配置于周围的部件发生特性劣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固定于屏蔽部件10的屏蔽部件40设置于后方开口部12,能够提高强度,以使得在将连接对象侧连接器插入于屏蔽部件10的插入部11时壳体20不会随着壳体20被向后方按压而向后方脱落。特别是,由于壳体20被从屏蔽部件10的后方插入,因此易于从屏蔽部件10向后方脱落,本实施方式能够可靠地防止上述壳体20向后方脱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无需在屏蔽部件10设置用于防止壳体20从屏蔽部件10向后方脱落的机构,因此,能够使屏蔽部件10的结构简单,能够容易地形成屏蔽部件1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屏蔽部件40设置宽部43,能够在后方开口部12大范围设置屏蔽部件40,能够可靠地防止电磁波从后方向周围辐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点焊将屏蔽部件40连接和固定于屏蔽部件10,但是也可以通过压入、推压或钎焊等方式将屏蔽部件40连接和固定于屏蔽部件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屏蔽部件40仅连接于屏蔽部件10,但是,也可以为下述结构,即:屏蔽部件40连接于屏蔽部件10,并且,屏蔽部件40连接于基板等接地端;或者,屏蔽部件40连接于基板等接地端,以取代将屏蔽部件40连接于屏蔽部件10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屏蔽部件40从后方开口部12向后方露出,但是也可以通过粘接剂等封闭部封闭后方开口部12。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封闭部对壳体后方进行防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屏蔽部件40连接于屏蔽部件10的定位部15,但是也可以将屏蔽部件40连接于屏蔽部件10的除定位部15以外的部分。

(第二实施方式)

<电连接器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10至图13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2的结构。此外,在图10至图13中,对与图1至图9相同结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电连接器2具有屏蔽部件10、接线端30、封闭部60、壳体70以及屏蔽部件80。

接线端30设置于壳体70。接线端30的端子部32从封闭部60向后方突出。

封闭部60封闭后方开口部12。关于封闭部60,在此例示为粘接剂。

壳体70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被收纳于屏蔽部件10。壳体70具备:收纳部71,其用于收纳屏蔽部件80;板状前方突出部72,其中,连接部31隔着间隔排列并且向前方突出;抵接部73,其与屏蔽部件10的抵接部17抵接;以及抵接部74,其与屏蔽部件10的抵接部17抵接(参照图12)。

作为第二屏蔽部件的屏蔽部件80具备一对脚部81以及连接一对脚部81的桥接部82。屏蔽部件80被收纳于壳体70的收纳部71,设置于后方开口部12的接线端30周围。屏蔽部件80设置于壳体70与封闭部60之间。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2的制造方法。

首先,形成通过嵌入成型一体地设置接线端30的壳体70。

接着,将壳体70在前方突出部72朝向前方的状态下从后方开口部12压入通过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预先形成的屏蔽部件10中。

在壳体70被压入于屏蔽部件10后,壳体70的抵接部73和抵接部74与屏蔽部 件10的抵接部17抵接,由此,壳体70向前方的移动受到限制。

接着,将屏蔽部件80安装于壳体70的收纳部71,通过点焊对屏蔽部件10与屏蔽部件80进行固定并连接。

接着,通过封闭部60封闭后方开口部12。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屏蔽部件10,其具备向前方开口而能够插入连接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部11以及向后方开口的后方开口部12;绝缘性壳体70,其被收纳于屏蔽部件10;被设置于壳体70的导电性的接线端30,该接线端30具有位于插入部11的连接部31和从后方开口部12向后方突出的端子部32;以及屏蔽部件80,其被设置在位于后方开口部12的接线端30的周围。由此,能够防止电磁波从后方向周围辐射,从而避免被配置于周围的部件发生特性劣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形成屏蔽部件10,即使是具备不具有能够弯曲加工的足够弹性力的屏蔽部件10的电连接器,也能够通过屏蔽部件80防止电磁波从后方向周围辐射,从而避免被配置于周围的部件发生特性劣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固定于屏蔽部件10的屏蔽部件80设置于后方开口部12,能够提高强度,以使得壳体70在连接对象侧连接器被插入屏蔽部件10的插入部11时不会随着壳体70被向后方按压而向后方脱落。特别是,由于壳体70被从屏蔽部件10的后方插入,因此易于从屏蔽部件10向后方脱落,本实施方式能够可靠地防止这种壳体70向后方脱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封闭后方开口部12的封闭部60,端子部32从封闭部60向后方突出,屏蔽部件80设置于壳体70与封闭部60之间,由此能够通过封闭部对壳体后方进行防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具备封闭后方开口部12的封闭部60,能够通过封闭部60防止壳体70从屏蔽部件10向后方脱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点焊将屏蔽部件80连接和固定于屏蔽部件10,但是也可以通过压入、推压或钎焊等方式将屏蔽部件40连接和固定于屏蔽部件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屏蔽部件80仅连接于屏蔽部件10,但是,也可以为下述结构,即:屏蔽部件80连接于屏蔽部件10,并且,屏蔽部件80连接于基板接地端;或者,屏蔽部件80连接于基板接地端,以代替将屏蔽部件80连接于屏蔽部件10的结构。

当然,在本发明中,部件的种类、配置、个数等并不限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例如,可将上述结构要素适当地置换为起 同样作用效果的构成要素。

具体地说,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或压铸形成屏蔽部件10,但是也可以通过冲压加工形成屏蔽部件10。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屏蔽部件40和屏蔽部件80设置脚部和桥接部的结构,但是,如果能够配置在位于后方开口部12的接线端30的周围,那么,根据要遮蔽的噪声水平或方向等,也可以不一定必须具备脚部和桥接部,也可以在脚部和桥接部以外进一步追加被设置在位于后方开口部12的接线端30的周围的突出部等其它部分。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其中具备屏蔽部件的电连接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