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338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音频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音频连接器,尤指一种减小音频端子与音频插头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的音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音频连接器,在插入音频插头时,音频连接器内的音频端子即与音频插头接触,在经过多次插拔过程后,会对音频端子造成不同程度的磨损从而影响音质并降低其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降低端子磨损损耗提高使用寿命的音频连接器,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频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减小音频端子与音频插头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的音频连接器。提供一种音频连接器,用于与音频插头对接,所述音频连接器包括音频组件,所述音频组件包括音频端子组及注塑成型于所述音频端子组的绝缘本体,所述音频端子组包括若干旁侧音频端子,各所述旁侧音频端子设有抵接部及接触部,所述音频组件进一步包括设有若干抵推部的驱动部,所述抵接部与抵推部中的一者设有加厚部,当所述音频插头插入所述音频连接器时,所述驱动部被音频插头向后推动,所述抵接部与抵推部发生相对位移,所述抵接部与抵推部中的另一者被移动至加厚部处并与加厚部互相挤压而令旁侧音频端子朝向音频插头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接触部与音频插头接触。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包括夹持件及包括壁面的连动块,所述夹持件与所述连动块配合作动。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件设有被音频插头推动的配合部且与所述配合部连接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设有第一卡持部,所述连动块设有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卡持部卡持于所述第一卡持部而令所述连动块卡持于所述夹持件。进一步的,所述配合部设有缺口,所述音频端子组进一步包括中间音频端子,所述中间音频端子位于所述缺口的后方,所述音频插头的前端穿过所述配合部的缺口而推动夹持件移动并带动所述连动块移动从而与所述中间音频端子的接触部接触。进一步的,所述连动块进一步设有凹口,所述加厚部为连动块壁面之位于凹口前方的部分,至少一个旁侧音频端子的抵接部受到所述凹口的限位,当音频插头插入音频连接器内时,所述至少一个旁侧音频端子的抵接部摆脱所述凹口的限位并受到所述连动块壁面之位于凹口前方的部分的挤压而令所述至少一个旁侧音频端子朝向音频插头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旁侧音频端子的接触部与音频插头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加厚部为自所述壁面向内突起形成的凸块,至少一个旁侧音频端子的抵接部限位于所述凸块的后侧,当音频插头插入音频连接器内时,所述至少一个旁侧音频端子的抵接部受到所述凸块的挤压而令所述至少一个旁侧音频端子朝向音频插头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旁侧音频端子的接触部与音频插头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加厚部设于所述抵接部,当音频插头插入音频连接器内时,所述连动块的抵推部移动至加厚部处挤压所述加厚部而令旁侧音频端子朝向音频插头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所述旁侧音频端子的接触部与音频插头接触。进一步的,所述音频组件进一步包括弹簧,所述弹簧抵持于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驱动部之间,当插入音频插头时,所述弹簧受到所述驱动部的挤压而发生弹性变形,当拔出音频插头时,所述弹簧弹性复原而令所述音频端子组及驱动部恢复至音频插头未完全插入音频连接器内时的配合状态。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绝缘块,所述绝缘块设有接纳口,所述音频组件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接纳口的抵持部,所述抵持部设有垫片及注塑成型于所述垫片的抵持块,所述垫片具有弹性从而赋予所述抵持块供于音频插头的插拔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音频端子受到限位,在音频插头缓慢插入音频连接器内时,不会与音频插头接触,只有当音频插头完全插入至音频连接器内时,音频端子才会与音频插头接触,这在插拔过程中减少了音频端子与音频插头的磨损损耗从而提高音频连接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音频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所示的音频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图1所示的音频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的音频连接器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所示的音频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4所示的音频连接器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6所示的音频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发明音频连接器的音频端子组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发明音频插头未完全插入音频连接器的剖视图。图10是图9所示的音频插头未完全插入音频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图11是图9所示的音频插头完全插入音频连接器的剖视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音频插头完全插入音频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音频连接器100音频组件1绝缘本体11绝缘块110容纳孔111接纳口112弹簧12夹持件13配合部131缺口132延伸臂133第一卡持部1331连动块14第一凹口141第二凹口142第三凹口143凸块144第二卡持部145壁面146抵持部15垫片151抵持块152内壳2插入空间21外壳3音频端子组4第一音频端子41第一本体部411第一抵接部4111第一接触部4112第一连接部412第一对位部413第一焊接部414第二音频端子42第二本体部421第二抵接部4211第二接触部4212第二连接部422第二对位部423第二焊接部424第三音频端子43第三本体部431第三抵接部4311第三接触部4312第三连接部432第三对位部433第三焊接部434第四音频端子44第四本体部441第四抵接部4411第四接触部4412第四连接部442第四对位部443第四焊接部444第五音频端子45第五本体部451第五抵接部4511第五接触部4512第五连接部452第五对位部453第五焊接部454音频插头500前端50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12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音频连接器100,用于与音频插头500对接,所述音频连接器100包括音频组件1、内壳2及外壳3。所述音频插头500包括前端501。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方向均以图1为参考,定义音频连接器100的插入口为前端。请参照图6至图8所示,所述音频组件1包括音频端子组4、绝缘本体11、弹簧12、驱动部及抵持部15。所述音频端子组4包括若干旁侧音频端子及中间音频端子且具有弹性。所述旁侧音频端子包括第一音频端子41、第二音频端子42、第四音频端子44及第五音频端子45。所述中间音频端子为第三音频端子43。所述第一音频端子41设有第一本体部411,所述第一本体部411上设有第一抵接部4111及第一接触部4112,自第一本体部411尾部向右弯折形成第一连接部412,自第一连接部412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对位部413,自第一对位部413上端向下弯折后向后延伸形成第一焊接部414。所述第二音频端子42设有第二本体部421,所述第二本体部421上设有第二抵接部4211及第二接触部4212,自第二本体部421尾部向左弯折形成第二连接部422,自第二连接部422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对位部423,自第二对位部423上端向下弯折后向后延伸形成第二焊接部424。所述第三音频端子43设有螺旋状的第三本体部431,所述第三本体部431上设有第三抵接部4311及第三接触部4312,自第三本体部431下端向下延伸后向后延伸形成第三连接部432,自第三连接部432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第三对位部433,自第三对位部433上端向下弯折后向后延伸形成第三焊接部434。所述第四音频端子44设有第四本体部441,所述第四本体部441上设有第四抵接部4411及第四接触部4412,自第四本体部441尾部向左弯折形成第四连接部442,自第四连接部442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第四对位部443,自第四对位部443上端向下弯折后向后延伸形成第四焊接部444。所述第五音频端子45设有第五本体部451,所述第五本体部451上设有第五抵接部4511及第五接触部4512,自第五本体部451尾部向左弯折形成第五连接部452,自第五连接部452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第五对位部453,自第五对位部453下端向后延伸形成第五焊接部454。所述第五连接部452的长度长于其他连接部的长度,所述第四连接部442的长度长于除第五连接部452外的其它连接部的长度,所述第二连接部422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2的长度。所述第二音频端子42的第二连接部422横跨第一连接部412的上方而令第二本体部421位于第一本体部411的右上侧,所述第三音频端子43位于所述第二音频端子42的左侧,所述第四音频端子44的第四连接部442横跨第三连接部432、第二连接部422及第一连接部412的上方而令第四本体部441位于第二本体部421的左上侧,所述第五音频端子45的第五连接部452横跨第四连接部442、第三连接部432、第二连接部422及第一连接部412的上方而令第五本体部451位于第四本体部441的左上侧,此时所述第一焊接部414、第二焊接部424、第三焊接部434、第四焊接部444及第五焊接部454位于同一平面。请参照图4至图7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1注塑成型于所述音频端子组4。所述绝缘本体11设有绝缘块110及容纳孔111。所述绝缘块110上设有接纳口112。所述驱动部包括夹持件13及连动块14,所述夹持件13与所述连动块14配合作动。所述夹持件13设有被音频插头500推动的配合部131及自所述配合部131上下两端向前延伸形成的一对延伸臂133,所述配合部131设有缺口132,所述缺口132的直径大于音频插头500的前端501的直径。所述延伸臂133设有第一卡持部1331。所述连动块14包括壁面146、自壁面146向外凹陷的第一至第三凹口141-143,及自壁面146向内突起的凸块144。所述壁面146之位于第一凹口141前方的部分构成第一加厚部(未标号)。所述第一凹口141与第一加厚部构成第一抵推部(未标号)。所述壁面146之位于第二凹口142前方的部分构成第二加厚部(未标号)。所述第二凹口142与第二加厚部构成第二抵推部(未标号)。所述壁面146之位于第三凹口143前方的部分构成第三加厚部(未标号)。所述第三凹口143与第三加厚部构成第三抵推部(未标号)。所述凸块144构成第四加厚部(未标号)。所述壁面146之位于所述凸块144后方的部分与凸块144构成第四抵推部(未标号)。所述连动块14还设有第二卡持部145,所述第二卡持部145卡持于所述第一卡持部1331而令所述连动块14卡持于所述夹持件13。所述弹簧12设于所述容纳孔111内且其一端抵持于所述容纳孔111的后端面,另一端抵持于所述连动块14的后表面。此时所述夹持件13配合设于所述第三音频端子43的前方。所述抵持部15设有垫片151及注塑成型于所述垫片151上的抵持块152。所述抵持块152设于所述绝缘块110的接纳口112内,此时所述垫片151配合密封所述绝缘块110左侧表面且具有弹性从而赋予所述抵持块152供于音频插头500的插拔力。所述内壳2上设有插入空间21用于容纳对应的音频插头500,所述内壳2套设于所述音频组件1上,所述外壳3套设于所述内壳2上。请参照图9至图10所示,当音频插头500未完全插入所述音频连接器100时,所述第一音频端子41的第一抵接部4111限位于所述第一凹口141内;所述第二音频端子42的第二抵接部4211限位于所述第二凹口142内;所述第三音频端子43的第三抵接部4311位于所述夹持件13的缺口132的后方;所述第四音频端子44的第四抵接部4411限位于所述第三凹口143内;所述第五音频端子45的第五抵接部4511限位于所述凸块144的后侧。请参照图11至图12所示,当音频插头500插入所述音频连接器100时,所述音频插头500的前端501穿过所述缺口132而推动夹持件13的配合部131向后移动并带动所述连动块14向后移动,即所述第一音频端子41的第一抵接部4111摆脱所述第一凹口141的限位并移动至第一加厚部处受到所述第一加厚部的挤压而令所述第一音频端子41朝向音频插头500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第一接触部4112与音频插头500接触。所述第二音频端子42的第二抵接部4211摆脱所述第二凹口142的限位并移动至第二加厚部处受到所述第二加厚部的挤压而令所述第二音频端子42朝向音频插头500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第二接触部4212与音频插头500接触。所述第四音频端子44的第四抵接部4411摆脱所述第三凹口143的限位并移动至第三加厚部处受到所述第三加厚部的挤压而令所述第四音频端子44朝向音频插头500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第四接触部4412与音频插头500接触。所述第五音频端子45的第五抵接部4511自所述凸块144后侧移动至凸块144处并受到所述凸块144的挤压而令所述第五音频端子45朝向音频插头500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第五接触部4512与音频插头500接触。所述音频插头500的前端501穿过所述缺口132与位于所述缺口132后方的第三音频端子43的第三接触部4312接触。此时所述弹簧12受到所述连动块14的挤压而发生弹性变形。当拔出音频插头500时,所述弹簧12弹性复原而令所述音频端子组4、夹持件13及连动块14恢复至音频插头500未完全插入音频连接器100内时的配合状态。本发明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各所述旁侧音频端子设有抵接部,所述加厚部设于所述抵接部,所述驱动部的连动块14设有抵推部。当音频插头插入音频连接器100内时,所述驱动部被音频插头500向后推动,所述旁侧音频端子的抵接部与连动块14的抵推部发生了相对位移,所述连动块14的抵推部移动至加厚部处挤压所述加厚部而令旁侧音频端子朝向音频插头500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旁侧音频端子的接触部与音频插头500接触。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