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钮支架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180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旋钮支架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钮支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电子设备中都会设置旋钮,利用旋钮实现编码调节。传统的旋钮都是套在编码器的编码转轴上,通过转动旋钮带动编码转轴转动,从而实现编码器工作。然而常规情况下,由于编码器的编码转轴会晃动,导致旋钮容易晃动。因此在转动旋钮时,容易使得旋钮的转动轴线偏移,使得旋钮转动困难,而且旋转起来容易与外部器件产生干涉,造成旋钮或外部器件损伤,从而降低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性较高、结构稳固的旋钮支架及移动终端。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钮支架,其中,所述旋钮支架设有定位孔和与所述定位孔相贯通的转轴孔,所述定位孔的几何中心轴线与所述转轴孔的几何中心轴线相对齐;所述定位定位孔的内侧壁用以与编码器的外侧壁间隙配合;所述转轴孔的内侧壁用以与旋钮转轴的外侧壁间隙配合,或者与编码转轴的外侧壁间隙配合。

其中,所述旋钮支架包括固定座,所述定位孔和所述转轴孔贯穿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围合于所述定位孔或/和所述转轴孔的周侧壁,所述周侧壁用以与壳体安装孔的内侧壁紧密配合。

其中,所述定位孔的内侧壁与所述编码器的外侧壁之间配合间隙为0.05mm~0.15mm,或0.05mm,或0.1mm,或0.15mm。

其中,所述转轴孔的内侧壁与所述旋钮转轴的外侧壁之间配合间隙为0.2mm~0.4mm,或0.2mm,或0.3mm,或0.4mm。

其中,所述旋钮支架还包括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第一支撑柱,所述定位孔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

其中,所述固定座设有沉孔,所述沉孔内设有凸出的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相平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侧壁与所述沉孔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距,所述转轴孔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

其中,所述旋钮支架的材料为聚甲醛树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支架,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编码器、旋钮和壳体;所述旋转支架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编码器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编码器的外侧壁与所述定位孔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所述旋钮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旋钮设有旋钮转轴,所述旋钮转轴与所述编码器转动连接,所述旋钮转轴的外侧壁与所述转轴孔的内侧壁间隙配合。

其中,所述旋钮还设有固定连接所述旋钮转轴的旋钮帽,所述壳体设有旋钮沉孔,所述旋钮沉孔的内侧壁与所述旋钮帽的外侧壁间隙配合。

其中,所述旋钮沉孔的内侧壁与所述旋钮帽的外侧壁之间的配合间隙为0.4mm~0.6mm,或0.4mm,或0.5mm,或0.6mm。

本发明的旋钮支架和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旋钮支架的定位孔对所述编码器定位,从而可以使得所述编码转轴的几何中心轴线或者所述旋钮转轴的几何中心轴线与所述转轴孔的几何中心轴线相对齐,同时利用所述转轴孔的内侧壁与所述旋钮转轴的外侧壁间隙配合,或者与编码转轴的外侧壁间隙配合,从而可以防止所述编码转轴或所述旋钮转轴晃动;即所述旋钮转轴或所述编码转轴可以稳定转动,进而所述旋钮在转动时不易与外部器件产生干涉,,从而提高安全性和结构稳固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旋钮支架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旋钮支架的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移动终端的I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旋钮支架100,所述旋钮支架100设有定位孔10和与所述定位孔10相贯通的转轴孔20,所述定位孔10的几何中心轴线与所述转轴孔20的几何中心轴线相对齐。所述定位孔10的内侧壁用以与编码器30的外侧壁间隙配合;所述转轴孔20的内侧壁用以与旋钮转轴40的外侧壁间隙配合,或者与编码转轴31的外侧壁间隙配合。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编码转轴31转动设置于所述编码器30,所述旋钮转轴40转动设置于所述旋钮上。所述转轴孔20可以对所述编码转轴31进行限位,也可以是对所述旋钮转轴40进行限位。所述旋钮支架100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或耳机放大器、或音乐播放器、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支架100可以固定于移动终端的壳体上,还可以是固定于移动终端的主板上。所述定位孔10和所述转轴孔20共同贯穿所述旋钮支架100。所述定位孔10和所述转轴孔20均为圆孔。作为一种较优实施方式,所述转轴孔20的内侧壁与所述旋钮转轴40的外侧壁间隙配合。所述旋钮转轴40套设于所述旋钮转轴31上,并且旋钮转轴40的转动可以带动旋钮转轴31转动。所述定位孔10的孔径小于所述转轴孔20的孔径。因此所述定位孔10对所述编码转轴30的定位精度高于所述转轴孔20对所述旋钮转轴40的定位精度。所述定位孔10的内侧壁和所述编码器30的外侧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11。所述转轴孔20的内侧壁和所述旋钮转轴40的外侧壁之间存在第二间隙21。所述第一间隙11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间隙21的尺寸,使得所述定位孔10对所述编码器30限位更精确,使得所述编码转轴31的几何中心轴线与所述转轴孔20的几何中心轴线相对齐。即防止所述编码转轴31和所述旋钮转轴40相对所述转轴孔20偏移。在所述编码转轴31的偏移转动时带动所述旋钮转轴40偏移转动,并且所述旋钮转轴40的偏移量较所述编码转轴31的偏移量大,因此需要使得所述编码转轴31的偏移量减小至足够小,才可以使得所述旋钮转轴40的偏移量得到有效减小,因此需要使得所述第一间隙11的尺寸足够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隙11还可以等于所述第二间隙2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孔20的内侧壁也可以是与所述编码转轴31的外侧壁间隙配合,而所述编码转轴31穿过所述转轴孔20,并且所述编码转轴31穿出所述转轴孔20的一端与位于所述转轴孔20外侧的旋钮转轴40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支架100包括固定座50,所述定位孔10和所述转轴孔20贯穿所述固定座50。所述固定座50设有围合于所述定位孔10或/和所述转轴孔20的周侧壁51,所述周侧壁51用以与壳体安装孔60(见图4)的内侧壁紧密配合。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50呈圆盘状。所述周侧壁51围合于所述转轴孔20的周侧。由于所述壳体安装孔60可以是开设于移动终端的壳体上,所述周侧壁51与所述壳体安装孔60的紧密配合,保证了所述固定座50的稳定性,从而对所述转轴孔20的稳定性进行加强,以增加所述转轴孔20对所述旋钮转轴40的限位,达到防止所述旋钮转轴40晃动的效果。具体的,所述固定座50的周侧壁51与所述壳体安装孔60的内侧壁可以是过渡配合,从而方便所述旋钮支架100安装,且保证了所述旋钮支架100的结构稳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周侧壁51还可以是围合于所述定位孔10周侧,或者所述周侧壁51围合于所述定位孔10和所述转轴孔20周侧。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10的内侧壁与所述编码器30的外侧壁之间配合间隙为0.05mm~0.15mm,或0.05mm,或0.1mm,或0.15mm。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隙11的尺寸范围为0.05mm~0.15mm,或0.1mm,或0.05mm,或0.15mm。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间隙11的尺寸可以是0.1mm。由于所述第一间隙11的尺寸大小决定所述编码转轴31的偏移量大小,因此所述第一间隙11的尺寸应尽量减小。然而所述第一间隙11的尺寸不能过度减小,而导致所述编码器30与所述定位孔10无法配合,因此将所述第一间隙11的尺寸控制在较优范围内,可以使得对所述编码器30有效定位,从而精确控制所述编码转轴31的偏移量,并且使得旋钮转轴40与所述转轴孔20精确配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隙11还可以根据所述编码器30的加工误差尺寸进行设定,以适配所述编码器30的装配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孔20的内侧壁与所述旋钮转轴40的外侧壁之间配合间隙为0.2mm~0.4mm,或0.2mm,或0.3mm,或0.4mm。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间隙21的尺寸范围为0.2mm~0.4mm,或0.2mm,或0.3mm,或0.4mm。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间隙21的尺寸可以是0.3mm。由于所述第二间隙21的尺寸大小决定所述旋钮转轴40的偏移量大小,因此所述第二间隙21的尺寸应尽量减小。然而所述第二间隙21的尺寸不能由于过度减小,而影响所述旋钮转轴40的转动,因此将所述第二间隙21的尺寸控制在较优范围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间隙21还可以根据所述旋钮转轴40的加工误差尺寸进行设定,以适配所述旋钮转轴40可以顺利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支架100还包括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50的第一支撑柱70,所述定位孔10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70上。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柱70固定于所述固定座50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柱70的几何中心轴线与所述固定座50的几何中心轴线相对齐。所述第一支撑柱70呈圆柱状,所述第一支撑柱70的外径小于所述固定座50的外径。由于所述定位孔10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70上,因此所述第一支撑柱70主要作用是对所述编码器30进行定位稳固,防止所述编码器30晃动。所述第一支撑柱70可以是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内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柱70对所述编码器30的晃动进行吸收,以避免所述编码器30的晃动带动整个移动终端滑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柱70的外侧壁也可以是与移动终端壳体进行间隙配合,以增加所述第一支撑柱70的承载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50设有沉孔52,所述沉孔52内设有凸出的第二支撑柱80,所述第二支撑柱80与所述第一支撑柱70相平行,所述第二支撑柱80的外侧壁与所述沉孔52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距,所述转轴孔20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柱80上。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沉孔52开设于所述固定座50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柱70的另一端。所述沉孔52为圆形孔。所述第二支撑柱80的几何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支撑柱70的几何中心轴线相对齐。所述第二支撑柱80主要作用是对所述旋钮转轴40承载,防止所述旋钮转轴40晃动。由于所述叠支撑柱80的外侧壁与所述沉孔52内侧壁之间存在间距,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柱80可以有效吸收所述旋转轴40的晃动,以保证所述旋钮支架100的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支架100的材料为聚甲醛树脂。由于聚甲醛树脂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自润滑性,并且具有较高的刚性。从而所述旋钮支架100可以有效固定住所述编码器30,并有效承受所述旋钮转轴40的转动摩擦热量,并且还可以对所述编码器30进行装配润滑,以及对所述旋钮转轴40进行转动润滑,提高所述旋钮支架100的装配性能,以及提高所述旋钮转轴40的转动性能。所述旋钮支架100在较高的刚性性能下,可以承受较大转轴偏移作用力,以提高所述旋钮支架100的稳固性能。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200,所述移动终端200包括所述旋转支架100,所述移动终端200还包括编码器30、旋钮40a和壳体60a。所述旋转支架100固定于所述壳体60a,所述定位孔10或/和所述转轴孔20贯穿所述壳体60a。所述编码器30位于所述壳体60a内,所述编码器30设有编码转轴31,所述编码器30的外侧壁与所述定位孔10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所述旋钮40a位于所述壳体60a外,所述旋钮40a设有旋钮转轴40,所述旋钮转轴40与所述编码转轴31轴连接,所述旋钮转轴40的外侧壁与所述转轴孔20的内侧壁间隙配合。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200还包括主板90。所述主板90固定于所述壳体60a内侧,所述编码器30固定于所述主板90上,并电连接所述主板90,以向所述主板90提供编码指令。所述编码器30在所述主板90上的位置与所述壳体60a上壳体安装孔60的位置相对。而所述旋钮支架100的固定座50固定于所述壳体安装孔60,从而实现所述旋钮支架100对所述编码器30进行定位。具体的,所述编码器30的一端插入所述旋钮支架100的定位孔10,而所述旋钮40a的旋钮转轴40插入所述旋钮支架100的转轴孔20,所述编码转轴31与所述旋钮转轴40固定连接。更为具体的,所述旋钮转轴40插入所述转轴孔20的一端设置限位孔41,所述编码转轴31插入所述限位孔41,从而所述编码转轴31和所述旋钮转轴40固定,并且所述旋钮转轴40的转动可以带动所述编码转轴31转动。利用所述旋钮支架100对所述编码转轴31和所述旋转转轴40进行承载,并且保证所述编码转轴31和所述旋钮转轴40顺利转动,从而使得所述旋钮40a的转矩可以有效传递至所述编码器30,从而使得所述移动终端200的体验性能提高。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40a还设有固定连接所述旋钮转轴40的旋钮帽42,所述壳体60a设有旋钮沉孔61,所述旋钮沉孔61的内侧壁与所述旋钮帽42的外侧壁间隙配合。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帽42固定于所述旋钮转轴40远离所述编码转轴30的一端。由于所述壳体安装孔60开设于所述旋钮沉孔61底部,从而所述旋钮帽42可以对所述壳体安装孔60和所述转轴孔20进行遮盖,以防止杂质进行所述壳体安装孔60和所述转轴孔20内,从而保证所述旋钮支架100的安全性能。通过所述旋钮帽42的外侧壁与所述旋钮沉孔61的内侧壁间隙配合,一方面可以保证所述移动终端200外观结构,另一方面避免所述旋钮帽42与所述壳体60a产生摩擦干涉。具体的,所述旋钮沉孔61的内侧壁与所述旋钮帽42的外侧壁之间的配合间隙为0.4mm~0.6mm,或0.4mm,或0.5mm,或0.6mm。作为一种较优实施方式,所述旋钮沉孔61的内侧壁与所述旋钮帽42的外侧壁之间的配合间隙为0.5mm,该配合间隙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间隙21的尺寸。同时为了方便所述旋钮沉孔61与所述旋钮帽42更好地配合,所述所述旋钮沉孔61的内侧壁与所述旋钮帽42的外侧壁之间的配合间隙也可以由所述第二间隙21的大小决定,进而即使在所述旋转转轴40允许范围内进行偏移的情况下,所述旋钮帽42也不会与所述壳体60a产生摩擦。从而所述移动终端200安全性更改,提高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旋钮支架和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旋钮支架的定位孔对所述编码器定位,从而可以使得所述编码转轴的几何中心轴线或者所述旋钮转轴的几何中心轴线与所述转轴孔的几何中心轴线相对齐,同时利用所述转轴孔的内侧壁与所述旋钮转轴的外侧壁间隙配合,或者与编码转轴的外侧壁间隙配合,从而可以防止所述编码转轴或所述旋钮转轴晃动;即所述旋钮转轴或所述编码转轴可以稳定转动,进而所述旋钮在转动时不易与外部器件产生干涉,,从而提高安全性和结构稳固性能。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