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并联式移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789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串并联式移相器。



背景技术:

移相器,是一种能够对波的相位进行调整的一种装置,目前移相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中,并且是无线天线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业界的移相器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通过调节覆盖在电磁波传输路径上的介质长度实现移相目的;第二种是通过改变电磁波的传输路径长度实现移相目的;其中,第一种类型的移相器包括传输带线和介质板,通过调节介质板与传输带线之间的相对位置来调节介质板与传输带线之间的交叠面积,进而调节介质板覆盖在传输带线上的介质长度。

而第一种类型的移相器分为串联式移相器以及并联式移相器;串联式移相器是通过在一条带状线上设置多个介质板以及多个输出口来输出多个相位不一的信号,优点是输出口多,缺点是带状线尺寸长、机械加工复杂以及信号损耗大;并联式移相器是通过在多条相连的带状线上设置介质板,该移相器具有尺寸短的优点,但是同时存在输出口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尺寸短、输出口多的串并联式移相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串并联式移相器,包括有信号传输线以及夹设于信号传输线两面的介质板;

所述信号传输线包括有第一主杆与第二主杆;所述第一主杆的一端与第二主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杆与第二主杆的连接处延伸有输入口;

所述第一主杆的另一端延伸有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的自由端设有第一输出口;所述第二横杆的自由端设有第二输出口;

所述第二主杆的另一端延伸有第三横杆与第四横杆;所述第三横杆的自由端设有第三输出口;所述第四横杆的自由端设有第四输出口;

所述介质板包括有夹设于第一主杆两面的第一介质板、夹设于第二主杆两面的第二介质板、夹设于第二横杆两面的第三介质板以及夹设于第四横杆两面的第四介质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信号传输线还包括有第三主杆与第四主杆;所述第三主杆的一端与第一主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主杆的一端与第二主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主杆的另一端延伸有第五横杆与第六横杆;所述第五横杆的自由端设有第五输出口;所述第六横杆的自由端设有第六输出口;

所述第四主杆的另一端延伸有第七横杆与第八横杆;所述第七横杆的自由端设有第七输出口;所述第八横杆的自由端设有第八输出口;

所述介质板还包括有夹设于第六横杆两面的第五介质板以及夹设于第八横杆两面的第六介质板;所述第一介质板用于夹设第一主杆的两面与第三主杆的两面;所述第二介质板用于夹设第二主杆的两面与第四主杆的两面。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入口连接有第九输出口。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信号传输线为带状线或微带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介质板在第一主杆上移动从而获得的相对介电常数、第三介质板在第二横杆上移动从而获得的相对介电常数以及第四介质板在第四横杆上移动从而获得的相对介电常数相等。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介质板在第二主杆上移动从而获得的相对介电常数、第五介质板在第六横杆上移动从而获得的相对介电常数以及第六介质板在第八横杆上移动从而获得的相对介电常数相等。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信号传输线采用铜制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输出口、第二输出口、第三输出口、第四输出口平行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五输出口、第六输出口、第七输出口、第八输出口平行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介质板在第一主杆上移动从而获得的相对介电常数是第二介质板在第二主杆上移动从而获得的相对介电常数两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第一介质板与第二介质板并列设置,第一介质板与第三介质板串联设置,第二介质板与第四介质板串联设置,实现了移相器尺寸短,输出端口多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第一主杆;12-第三主杆;21-第二主杆;22-第四主杆;31-第一横杆;32-第二横杆;33-第三横杆;34-第四横杆;35-第五横杆;36-第六横杆;37-第七横杆;38-第八横杆;41-第一介质板;42-第二介质板;43-第三介质板;44-第四介质板;45-第五介质板;46-第六介质板;51-第一输出口;52-第二输出口;53-第三输出口;54-第四输出口;55-第五输出口;56-第六输出口;57-第七输出口;58-第八输出口;59-第九输出口;6-输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串并联式移相器,包括有信号传输线以及夹设于信号传输线两面的介质板;所述信号传输线包括有第一主杆11与第二主杆21;所述第一主杆11的一端与第二主杆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杆11与第二主杆21的连接处延伸有输入口6;所述第一主杆11的另一端延伸有第一横杆31与第二横杆32;所述第一横杆31的自由端设有第一输出口51;所述第二横杆32的自由端设有第二输出口52;所述第二主杆21的另一端延伸有第三横杆33与第四横杆34;所述第三横杆33的自由端设有第三输出口53;所述第四横杆34的自由端设有第四输出口54;所述介质板包括有夹设于第一主杆11两面的第一介质板41、夹设于第二主杆21两面的第二介质板42、夹设于第二横杆32两面的第三介质板43以及夹设于第四横杆两面34的第四介质板44。具体地,第一介质板41与第二介质板42并列设置,第一介质板41与第三介质板43串联设置,第二介质板42与第四介质板44串联设置,当信号从输入口6输入至信号传输线后,信号分两路进入第一主杆11与第二主杆21,经过第一介质板41的移相作用,第一主杆11上的信号一部分经过第一横杆31从第一输出口51输出,另一部分传输至第二横杆32,经过第三介质板43的移相作用后从第二输出口52输出;同理,信号进入第二主杆21后,经过第二介质板42的移相作用,第二主杆21上的信号一部分经过第三横杆33从第三输出口53输出,另一部分传输至第四横杆34,经过第四介质板44的移相作用后从第四输出口54输出;实现了移相器尺寸短,输出端口多的功能。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串并联式移相器,所述信号传输线还包括有第三主杆12与第四主杆22;所述第三主杆12的一端与第一主杆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主杆22的一端与第二主杆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主杆12的另一端延伸有第五横杆35与第六横杆36;所述第五横杆35的自由端设有第五输出口55;所述第六横杆36的自由端设有第六输出口56;所述第四主杆22的另一端延伸有第七横杆37与第八横杆38;所述第七横杆37的自由端设有第七输出口57;所述第八横杆38的自由端设有第八输出口58;所述介质板还包括有夹设于第六横杆36两面的第五介质板45以及夹设于第八横杆38两面的第六介质板46;所述第一介质板41用于夹设第一主杆11的两面与第三主杆12的两面;所述第二介质板42用于夹设第二主杆21的两面与第四主杆22的两面。具体地,信号从输入口6进入信号传输线后,信号一分为四分别进入第一主杆11、第二主杆21、第三主杆12以及第四主杆22,更优的,本实施例通过将输入口6设于第一主杆11与第三主杆12之间,同时设于第二主杆21与第四主杆22之间,第一主杆11与第三主杆12平行连接,第二主杆21与第四主杆22平行连接,使得在第一主杆11上信号的相位与第三主杆12上信号的相位相反,第二主杆21上信号的相位与第四主杆22上信号的相位相反,从而获得更多相位不一样的信号,增加了移相器的输出口。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串并联式移相器,所述输入口6连接有第九输出口59。通过设置第九输出口59,能够得到没有经过移相处理的原信号。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串并联式移相器,所述信号传输线为带状线或微带线。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串并联式移相器,所述第一介质板41在第一主杆11上移动从而获得的相对介电常数、第三介质板43在第二横杆32上移动从而获得的相对介电常数以及第四介质板44在第四横杆34上移动从而获得的相对介电常数相等。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串并联式移相器,所述第一介质板41在第二主杆12上移动从而获得的相对介电常数、第五介质板45在第六横杆36上移动从而获得的相对介电常数以及第六介质板46在第八横杆38上移动从而获得的相对介电常数相等。具体地,假设第二介质板42的移相单位为1R,其余介质板的移相单位均为2R,可得出,第一输出口51的移相量为第一介质板41的移相量2R;第二输出口52的移相量为第一介质板41的移相量2R与第三介质板43的移相量2R的和为4R;第三输出口53的移相量为第二介质板42的移相量1R;第四输出口54的移相量为第二介质板42的移相量1R与第三介质板43的移相量2R的和为3R;由于第一主杆11上信号的相位与第三主杆12上信号的相位相反,第二主杆21上信号的相位与第四主杆22上信号的相位相反,故第五输出口55的移相量为-2R;第六输出口56的移相量为-4R;第七输出口57的移相量为-R;第八输出口58的移相量为-3R;从而获得各个相位不一样的信号。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串并联式移相器,所述信号传输线采用铜制成。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串并联式移相器,所述第一输出口51、第二输出口52、第三输出口53、第四输出口54之间平行设置。该设置可以使得信号传输线规格更整齐,整个电性能也更优越。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串并联式移相器,所述第五输出口55、第六输出口56、第七输出口57、第八输出口58之间平行设置。该设置可以使得信号传输线规格更整齐,整个电性能也更优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