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7440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电力转换的老式变压器的油枕下面和油箱上面的热力滤油器上通常需要放置干燥剂,用于吸收油中的水分或杂质,防止变压器油受潮,造成金属氧化。现有的干燥剂主要是硅胶干燥剂,通过采用无纺布等将硅胶干燥剂直接置于干燥剂袋子当中,直接放置在变压器内,吸湿效率有限,空气与干燥剂的接触也不充分,导致更换干燥剂时,干燥剂容易结块,使用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能够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分流网,对空气进行分流,同时使干燥剂分散到呈锥形表面的导流罩上,使空气与导流罩上的防潮珠接触,能够增大防潮珠与空气之间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减少干燥剂结块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包括变压器本体及设置在所述的变压器本体内侧的支架,在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分流网,所述的支架为片状镍合金弯折形成的中空圆筒状结构,所述的分流网为镍合金线缠绕形成的网状结构,所述的分流网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支架内侧的2层,2层所述的分流网的镍合金线相互错开,在位于下部的所述的分流网下方设置有导流罩,在所述的导流罩中部向上方拱起形成锥形,所述的导流罩通过连接杆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的支架上,所述的导流罩边缘形成空腔,在所述的导流罩上端面上覆盖有防护网,在所述的导流罩与所述的防护网之间形成用于存放防潮珠的容置腔,所述的防护网覆盖在所述的容置腔上方,在所述的容置腔内铺设有防潮珠,在所述的变压器本体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的支架卡接在所述的凹槽内侧,在所述的支架上端设置有定位环,所述的定位环外壁螺纹连接在所述的凹槽内壁上,所述的定位环下端面抵在所述的支架上端面上。本发明中,将凹槽设置在油枕下方的管道内,将支架卡接在凹槽内侧,将定位环螺纹连接在凹槽内,使支架位于凹槽和定位环之间的空腔内,使支架相对固定,空气沿着支架内侧相对流动,在通过导流罩时,与导流罩上的防潮珠相互接触,空气中的水分被防潮珠吸收,在空气中的水分在通过两层分流网时,通过分流网的分散作用,使空气分散的接触导流罩,使空气中的水分的充分吸收,由于设置于防护网,使防潮珠能够被固定在导流罩上方的容置腔内,在需要时,可以直接将定位环取下,将支架整体拆卸下来,方便进行清洗和更换。

本发明将分流网作为对空气进行分流的结构,使空气在分流网的作用下,空气被分流网分散,使空气能够分散均匀的落在导流罩上,与导流罩上的防潮珠进行反应,本发明设置了两层分流网,使空气中的水分能够充分分散,大大提高其反应效;并且,本发明通过将防潮珠附着在呈锥形的导流罩上,使空气中的水分沿着导流罩向下方流动时,能够充分与防潮珠接触,能够大大提高其催化效率,并且,本发明中,将防潮珠以纳米形态附着在导流罩表面,增大防潮珠的比表面积,使防潮珠的催化效率更高。本发明中,利用呈圆筒状的支架结构,可以方便将其安装在变压器油枕当中,并且,能够方便使导流罩与支架形成输送空腔,方便空气中的水分输出,并且,本发明中,使分流网呈向下凹陷的结构,使支架上端的内径小于其下端的内径,使分流网的外径小于导流罩的外径,能够使空气中的水分充分向下流动,从而能够使液体空气中的水分与防潮珠接触更加充分,使其反应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在所述的分流网上附着有防潮珠,在所述的分流网上端面上形成卡槽,在所述的卡槽内侧填充有防潮珠,在所述的分流网上覆盖有防护网。

本发明通过在分流网上附着防潮珠,能够使空气中的水分与防潮珠接触时间更长,大大提高其吸收效率。空气向下流动,没有充分反应的空气中的水分与导流罩上的防潮珠进行接触,能够使反应更加充分。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在所述的导流罩与所述的分流网之间设置有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为中空圆环状结构,所述的导流板中部向下方倾斜,所述的导流板中部下端面位于所述的导流罩上方。通过设置导流板,能够使分流网边缘的空气中的水分在导流板的作用下,沿着导流板向下流动,本发明中,使导流板的内径小于导流罩的外径,经过分流网边缘的空气中的水分在导流板的作用下,沿着导流板向导流罩上流动,避免分流网边缘的空气中的水分沿着支架内壁流出,进而能够使空气中的水分充分反应。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的导流罩上设置有数个挡板,所述的挡板在所述的导流罩上端面上形成导流槽。本实施例中,使挡板沿着导流罩呈锥形的表面,形成向下延伸的导流槽,将防潮珠附着在挡板和导流槽上,增加防潮珠的附着面积,使空气中的水分能更加充分的反应。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的挡板为呈倾斜设置的2组,位于上部的所述的挡板的倾斜方向与位于下部的所述的挡板的倾斜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通过上下设置的2组挡板结构,使两组挡板结构形成两组倾斜角角度不同的导流槽,使上下两组导流槽之间相互连通,当液体空气中的水分通过位于上部的一组导流槽向位于下部的一组导流槽内流动时,其流动方向会产生变化,在液体空气中的水分流动方向产生变化时,液体空气中的水分中未与防潮珠接触的液体空气中的水分的运动方向产生变化,能够增加其与防潮珠接触的几率,使其催化更加充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用分流网,使空气中的水分中的结块在分流网的作用下被充分分散,通过使空气中的水分通过导流罩上覆盖的防潮珠进行吸收,使空气中的水分沿着呈锥形的导流罩流动时,能够具有更长的接触时间,使其催化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分流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4导流罩俯视图。

其中:101.支架,102.分流网,103.导流罩,104.连接杆,105.空腔,106.挡板,107.导流槽,108.导流板,109.变压器本体,110.防护网,111.容置腔,定位环,11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包括变压器本体109及设置在所述的变压器本体109内侧的支架,支架设置在变压器本体油枕下方的管道内,在所述的支架101上设置有分流网102,对通过管道的空气进行分流,使空气中的水分尽量分散,所述的支架101为片状镍合金弯折形成的中空圆筒状结构,方便安装在管道内,所述的分流网102为镍合金线缠绕形成的网状结构,所述的分流网102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支架101内侧的2层,2层所述的分流网102的镍合金线相互错开,在位于下部的所述的分流网102下方设置有导流罩103,在所述的导流罩103中部向上方拱起形成锥形,所述的导流罩103通过连接杆104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的支架101上,所述的导流罩103边缘形成空腔105,在所述的导流罩103上端面上覆盖有防护网110,在所述的导流罩103与所述的防护网110之间形成用于存放防潮珠的容置腔111,所述的防护网110覆盖在所述的容置腔111上方,在所述的容置腔111内铺设有防潮珠,在所述的变压器本体109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的支架101卡接在所述的凹槽内侧,在所述的支架101上端设置有定位环112,所述的定位环112外壁螺纹连接在所述的凹槽内壁上,所述的定位环112下端面抵在所述的支架101上端面上。在空气中的水分通过分流网分散输送到导流罩上时,空气中的水分沿着导流罩的上端面向下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与导流罩上的防潮珠充分接触,使空气中的水分与防潮珠产生吸收。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吸收效率,优选地,在所述的分流网102上附着有防潮珠,在所述的分流网102上端面上形成卡槽113,在所述的卡槽113内侧填充有防潮珠,在所述的分流网102上覆盖有防护网110。

本实施例中,分流网上覆盖防潮珠,使防护网将防潮珠覆盖在分流网上,能够增加防潮珠的比表面积,使空气中的水分与防潮珠接触更加充分,能够大大提高防潮珠的吸收效率。

实施例3:

为了避免空气中的水分沿着支架内壁流动,导致部分空气中的水分不能流动到导流罩上,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导流罩103与所述的分流网102之间设置有导流板108,所述的导流板108为中空圆环状结构,所述的导流板108中部向下方倾斜,所述的导流板108中部下端面位于所述的导流罩103上方。沿着支架内壁流动的空气中的水分,在导流板的作用下,沿着导流板向下流动到导流罩上,即可使空气中的水分与导流罩上的防潮珠接触,使其吸收更加充分。

实施例4: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加防潮珠的表面积,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导流罩103上设置有数个挡板106,所述的挡板106在所述的导流罩103上端面上形成导流槽107。通过设置挡板,能够改变空气的流动方向,使空气能够更多的与防潮珠接触,进而提高吸湿效率。

为了使液体空气中的水分的吸收更加充分,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挡板106为呈倾斜设置的2组,位于上部的所述的挡板106的倾斜方向与位于下部的所述的挡板106的倾斜方向相反。本发明也可以用于粉末状空气中的水分的吸收,当空气中的水分沿着位于上部挡板形成的的导流槽流动到位于下部的挡板形成的导流槽时,其流动方向会产生变化,进而使得空气中的水分的运动轨迹产生变化,使得空气中的水分能够有更多与防潮珠接触的机会,进而使空气中的水分能够更加充分的实现吸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