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机构以及包括这种连接器机构的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917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器机构,所述连接器机构用于将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脊柱线圈单元(1)电连接到床单元(3)上,所述连接器机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脊柱线圈单元(1)上的连接器插头(7);以及

设置在所述床单元(3)上并且用于接收所述连接器插头(7)的连接器插座(9);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插头(7)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脊柱线圈单元(1)上,使得所述连接器插头(7)相对于所述脊柱线圈单元(1)能够移动到缩回位置或伸出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插头(7)穿过所述脊柱线圈单元(1)的壳体、并且相对于所述脊柱线圈单元(1)的上表面(11)可垂直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脊柱线圈单元(1)上,使得所述连接器插头(7)相对于所述脊柱线圈单元(1)的底表面(12)能够移动到所述缩回位置或所述伸出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机构还包括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脊柱线圈单元(1)的上壳体(13)上的把手(21),所述把手上形成有凸轮槽(27),所述连接器插头(7)的壳体(7a)上的突出销(7b)被接收在所述凸轮槽(27)中,使得所述连接器插头(7)能够随着所述把手(21)的转动而移动到所述缩回位置或所述伸出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1)通过支承销(23a,23b)支承在所述脊柱线圈单元(1)上,所述凸轮槽(27)为渐开线形状,所述凸轮槽(27)上到所述支承销(23a,23b)的最短距离(L1)的位置定义为所述凸轮槽(27)的起点端部(27a),所述凸轮槽(27)上到所述支承销(23a,23b)的最长距离L2的位置定义为所述凸轮槽(27)的终点端部(27b),所述最长距离(L2)与所述最短距离(L1)的差值被选择成使得当所述脊柱线圈单元(1)被放置在所述床单元(3)上并且所述连接器插头(7)处于所述缩回位置时所述连接器插头(7)不会接触所述连接器插座(9),而当所述脊柱线圈单元(1)被放置在所述床 单元(3)上并且所述连接器插头(7)处于伸出位置时所述连接器插头(7)被插入到所述连接器插座(9)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机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支承销(23a,23b)到所述凸轮槽(27)的起点端部(27a)的直线与从所述支承销(23a,23b)到所述凸轮槽(27)的所述终点端部(27b)的直线之间的角度为90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1)能够绕着所述支承销(23a,23b)相对于所述脊柱线圈单元(1)转动到直立位置或收纳位置,所述凸轮槽(27)布置成当所述把手(21)处于所述直立位置时所述突出销(7b)处于所述凸轮槽(27)的所述起点端部(27a)处,而当所述把手(21)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突出销(7b)处于所述凸轮槽(27)的所述终点端部(27b)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线圈单元(1)的上壳体(13)上形成有用于接收所述把手(21)的容纳槽(25)。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1)为具有两个端部(21a,21b)的U形形状,并且所述脊柱线圈单元(1)的上壳体(13)上形成有用于接收所述把手(21)的U形容纳槽(25),所述把手(21)通过穿过所述两个端部(21a,21b)并且穿过所述容纳槽(25)的壁的支承销(23a,23b)被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脊柱线圈单元(1)的上壳体(13)上,分别从所述连接器插头(7)的壳体(7a)两侧延伸的所述突出销(7b)被容纳在所述把手(21)的对应端部(21a,21b)上的所述凸轮槽(27)中,所述把手(21)的端部(21a,21b)相对于所述把手(21)的主体部分被增大地形成,并且所述容纳槽(25)的每个端部形成有穿透所述脊柱线圈单元(1)的上壳体(13)的开口(29),以接收所述把手的被增大的端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脊柱线圈单元(1)和所述床单元(3)上设置有使所述连接器插头(7)与所述连接器插座(9)对齐的预定位装置。

10.一种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包 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连接器机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