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998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键盘组件,特别是指一种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键盘为目前十分常见的输入设备,通常是搭配电子装置使用,例如桌面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型手机或平板计算机等等。目前市面上键盘的按键结构,主要包括有底板、键帽及连接在底板与键帽之间的连接件。

一般来说,底板、键帽及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是通过连接件的一端枢接于底板,另一端则枢接在键帽的底面,使键帽可相对于底板升降。然而,此种习知按键结构的键帽的边缘在受到侧向推力时,例如: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由侧向朝内抵推键帽而产生侧向推力,或者,在键盘在运送过程中,因碰撞或挤压而对各按键的键帽产生由外向内的侧向推力时,容易造成键帽因侧向推力而与连接件分离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问题,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括底板、连接件及键帽,连接件连接于底板与键帽之间,其中键帽包括顶板与连接于顶板周围且朝底板延伸的帽檐,帽檐包括相对的二侧壁,各侧壁分别包括面向连接件的内侧面,且内侧面朝连接件凸设有限位件,这些限位件的末端分别邻近且不接触于连接件。

上述的按键结构,该连接件包括一内框架与枢设于该内框架中段的一外框架,该外框架包括二外枢接臂,各该外枢接臂一端枢设于该底板,另一端枢设于该键帽底部,且各该外枢接臂包括远离该内框架的一外侧面,该键帽的该些内侧面分别面向该些外侧面,且该些限位件的末端分别邻近且不接触于该些外侧面。

上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限位件包括多个凸肋,该些凸肋间隔排列于各该内侧面上。

上述的按键结构,该连接件的该内框架包括二内枢接臂、一上限位臂及一下连接臂,其中该上限位臂连接于该些内枢接臂之间,且该上限位臂的二端枢接于该键帽的底部,该下连接臂连接于该些内枢接臂之间,且该下连接臂的二端枢接于该底板,该键帽的该帽檐包括连接于该些侧壁的一限位壁,且该限位壁包括面向该上限位臂的一内限位面,该内限位面朝该上限位臂凸设有一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的末端邻近且不接触于该上限位臂。

上述的按键结构,该上限位臂朝该限位壁凸设有一凸块,该限位结构设有对应于该凸块的一凹槽,该凸块与该凹槽之间具有一间隙。

上述的按键结构,该凸块与该凹槽具有相对应的形状。

上述的按键结构,该限位结构包括多个内凸块,该些内凸块间隔排列于该限位壁的该内限位面上。

于另一实施例中,一种按键结构包括底板、连接件以及键帽,连接件连接于底板与键帽之间。其中键帽包括顶板与连接于顶板周围且朝底板延伸之帽檐,帽檐包括一限位壁,限位壁包括面向连接件之内限位面,内限位面凸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的末端邻近且不接触于连接件。

上述的按键结构,该连接件包括一内框架与枢设于该内框架中段的一外框架,其中该内框架包括二内枢接臂、一上限位臂及一下连接臂,其中该上限位臂连接于该些内枢接臂之间,且该上限位臂的二端枢接于键帽的底部,该下连接臂连接于该些内枢接臂之间,且该下连接臂的二端枢接于该底板,该限位壁的该内限位面面向该上限位臂,且该限位结构的末端邻近且不接触于该上限位臂。

上述的按键结构,该上限位臂朝该限位壁凸设有一凸块,该限位结构设有对应于该凸块的一凹槽,该凸块与该凹槽之间具有一间隙。

上述的按键结构,该凸块与该凹槽具有相对应的形状。

上述的按键结构,该限位结构包括多个内凸块,该些内凸块间隔排列于该限位壁的该内限位面上。

藉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结构,在其键帽受到侧向推力时,例如: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由侧向朝内抵推键帽而产生侧向推力,或者,在键盘在运送过程中,因碰撞或挤压而对键帽产生由外向内的侧向推力时,能够通过键帽侧边向内凸设的限位件与连接件相互干涉、或者通过键帽侧边向内凸设的限位结构与连接件相互干涉,而防止键帽因侧向推力而与连接件分离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受力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A~D 按键结构

10 底板

20 连接件

21 内框架

22 内枢接臂

23 上限位臂

231 凸块

24 下连接臂

25 外框架

26 外枢接臂

261 外侧面

30 键帽

31 顶板

32 帽檐

33 侧壁

331 内侧面

34 限位壁

341 内限位面

35 限位件

351 凸肋

36 限位结构

361 凹槽

362A、362B 内凸块

W1~W4 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图,图2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按键结构A包括有底板10、连接件20以及键帽30,连接件20设置于底板10与键帽30之间,用以连接底板10及键帽30。

如图2所示,在此,连接件20是包括一内框架21与枢设于内框架21中段的一外框架25,其中,外框架25包括二外枢接臂26,内框架21是位于二外枢接臂26之间,构成外枢接臂26具有远离内框架21的外侧面261。其中,各外枢接臂26的一端枢设于底板10,另一端枢设于键帽30底部,例如:外枢接臂26与键帽30及底板10之间是通过枢轴相互枢接,以下所提枢设或枢接皆可以此方式达成,先此叙明。如图2与图3所示,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在此,连接件20的内框架21包括二内枢接臂22、一上限位臂23及一下连接臂24,其中上限位臂23连接于二内枢接臂22靠近键帽30的二端部之间,且上限位臂23的二端枢接于键帽30的底部,下连接臂24连接于二内枢接臂22靠近于底板10的二端部之间,且下连接臂24的二端是枢接于底板10,具体来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内框架21的二内枢接臂22的中段与外框架25的二外枢接臂26的中段是通过枢轴相互枢接,使内框架21与外框架25能彼此相对旋摆展开或收合,进而使键帽30能相对于底板10进行上、下往复位移(也就是沿Z轴方向上、下移动)。具体来说,键帽30在受到使用者按压时,内框架21与外框架25会相对旋摆收合,使键帽30能朝底板10方向位移;反之,当键帽30未受按压时,能藉由橡胶弹性体(图未表示)的弹性复位,内框架21与外框架25则相对旋摆展开,使键帽30能朝远离底板10的方向位移。

如图1至图3所示,键帽30包括顶板31与连接于顶板31周围且朝底板10延伸的帽檐32,在此,顶板31为方形板体,帽檐32是沿顶板31边缘设置而成方形框壁型态,其中,帽檐32包括相对的二侧壁33以及连接于二侧壁33的限位壁34。在本实施例中,二侧壁33是分别与Y轴方向平行,限位壁34则是与X轴方向平行。

再对照图2与图3所示,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键帽30的各侧壁33分别包括面向各外枢接臂26的外侧面261的内侧面331,且内侧面331朝外枢接臂26凸设有限位件35,各限位件35可仅包括一个凸肋,然而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较佳地,各限位件35是包括多个凸肋351,且这些凸肋351间隔排列于各内侧面331上,限位件35是以多个凸肋351实现的优点在于,各凸肋351之间具有间隙而节省材料,此外,在键帽30的制造过程中,各凸肋351之间具有间隙的设置方式可使塑料于风干时不会向键帽30抢料,因此键帽30设有限位件35的部位不会产生不平整的问题。其中,各限位件35的末端分别邻近且不接触于外枢接臂26的外侧面261。换言之,限位件35的末端会比侧壁33更靠近外枢接臂26的外侧面261,举例来说,若侧壁33表面至外侧面261的间距W1为2mm,则限位件35的末端至外侧面261的间距W2可为0.1至0.5mm。

承上,键帽30的限位壁34包括面向上限位臂23的内限位面341,内限位面341朝上限位臂23凸设有限位结构36,在此,限位结构36是由两个镂空的内凸块362A组成,且限位结构36的末端邻近且不接触于上限位臂23。换言之,限位结构36的末端会比限位壁34更靠近内框架21的上限位臂23,举例来说,若限位壁34表面至上限位臂23的间距W3为2mm,则限位结构36的末端至上限位臂23的间距W4可为0.1至0.5mm。

藉此,请对照图3与图4所示,其中图4为图3的受力示意图。请先参阅图3所示,在键帽30未受到侧向推力时(例如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由侧向朝内抵推键帽30而产生侧向推力,或者,在键盘在运送过程中,因碰撞或挤压而对键帽30产生由外向内的侧向推力),各限位件35是与各外枢接臂26的外侧面261之间保持一间隙而不会相互干涉,限位结构36与限位壁34之间同样也保持一间隙而不会相互干涉,使键帽30可正常按压操作。接着,请参阅图4所示,当键帽30受到侧向推力(如图中箭号F1)时,例如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由侧向朝内抵推键帽30而产生侧向推力,或者,在键盘在运送过程中,因碰撞或挤压而对键帽30产生由外向内的侧向推力时,键帽30会因受力而产生些微位移或变形,使限位件35朝外枢接臂26移动而抵靠到外枢接臂26的外侧面261,构成限位件35与外枢接臂26产生相互干涉的作用,防止键帽30因侧向推力而与连接件20分离脱落。其中上述实施例是以X轴方向受到侧向推力为例,在一实施例中,当键帽30由限位壁34的一侧受到侧向推力时(也就是Y轴方向受到侧向推力),键帽30同样会因受力而产生些微位移或变形,使限位壁34的限位结构36朝内框架21移动而抵靠到内框架21的上限位臂23,构成限位结构36与上限位臂23产生相互干涉的作用,防止键帽30因侧向推力而与连接件20分离脱落,此实施例图面省略绘示。

再参阅图3所示,于一实施例中,上限位臂23更朝限位壁34凸设有一凸块231,限位结构36设有对应于凸块231的凹槽361,且凸块231与凹槽361之间具有一间隙而不会相互干涉,也就是说,凸块231是位在凹槽361中但不接触凹槽361的表面,使键帽30可正常按压操作。藉此,请对照图4所示,当键帽30受到侧向推力(如图中箭号F1所示)时,除了会使限位件35与外枢接臂26相互抵靠而产生相互干涉作用之外,凸块231的一侧表面也会与凹槽361的一侧表面相互抵靠而进一步加强干涉作用,强化键帽30对于X轴方向的抗侧推能力。此外,在一实施例中,凸块231与凹槽361可为相对应的形状,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块231与凹槽361为相对应的弧形态样,使键帽30在受到侧向推力而使凸块231的一侧表面与凹槽361的一侧表面相互抵靠时,凸块231与凹槽361可具有较大的接触及干涉面积而提升键帽30的抗侧推能力。于一些实施例中,凸块231与凹槽361也可为相对应的方形、矩形、梯形或不规则形。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图1至图4的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按键结构B是仅在键帽30的限位壁34内限位面341设有限位结构36以及在上限位臂23凸设有与限位结构36的凹槽361配合的凸块231,而在键帽30各侧壁33上未设有限位件35。藉此,当键帽30受到X轴方向的侧向推力时,可通过凸块231的一侧表面与凹槽361的一侧表面相互抵靠干涉而防止键帽30脱离,当键帽30受到Y轴方向的侧向推力时,可通过限位结构36末端与上限位臂23相互抵靠干涉而防止键帽30脱离。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图1至图4的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按键结构C是仅在键帽30各侧壁33上设有限位件35,而键帽30的限位壁34的内限位面341未设有限位结构36且上限位臂23也未凸设有凸块231。藉此,当键帽30受到X轴方向的侧向推力时,可通过限位件35与外枢接臂26相互抵靠干涉而防止键帽30脱离。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图1至图4的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限位结构36是包括多个实心的内凸块362B,这些内凸块362B间隔排列于限位壁34的内限位面341上,也就是说,限位结构36可与限位件35的结构相似。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