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挂式二三插五孔插座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1256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扣挂式二三插五孔插座插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插头,特别涉及一种扣挂式二三插五孔插座插头。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插头结构是由裸露的两根(或三根)金属导电插片、绝缘外壳等构成,而插座结构则由开有两孔(或三孔)的绝缘底座和金属接触体等构成。再通过将插头的金属导电插片插入插座的绝缘底座上对应的孔中,并与金属接触体接触而实现导电过程。

但是,现有的插座插头的对接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a.当插头尚未完全插入插座时,插头的金属导电插片已接触到插座的金属接触体而直接导电,而插头的部分金属导电插片还裸露在插座外,存在触电潜在危险;

b.当插头插座长时间使用后,插头的金属导电插片不能充分地与插座的金属接触体接触,不能有效导电,存在接触不良的问题;

c.由于长期插拔,插头与插座之间的插接产生松动,或者,当插座嵌设于墙体上时,插头都容易从插座上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扣挂式二三插五孔插座插头,以解决插头插座长期使用后接触不良、易脱落等问题,并避免触电潜在危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扣挂式二三插五孔插座插头,包括插座和插头,其中:所述插座包括底座以及盖板,所述底座上的四周间隔分布有多组导电接触体组,每组所述导电接触体组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垂直的导电接触体,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盖板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导向槽,所述中心导向槽分别向所述盖板的四周延伸且所述中心导向槽的中心连通一中心插孔,所述中心导向槽的四周分别开设有多个对应导向槽,每个所述对应导向槽对应于每个所述导电接触体的位置,所述对应导向槽分别沿所述导电接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对应于同一组所述导电接触体组内的相邻两个所述对应导向槽相互汇聚连通并于连通处形成一对应插孔,所述中心插孔以及所述对应插孔的孔径大于所述中心导向槽以及所述对应导向槽的槽宽;所述插头上设有两个或三个导电插片,每个所述导电插片上设有导电扩大头,所述导电扩大头的外形适配于所述中心插孔以及所述对应插孔。

优选地,所述导电接触体的末端并通过一导电加固片固定。

优选地,所述导电接触体为金属弹簧片,所述导电加固片为金属螺母。

优选地,所述导电扩大头为铜扣且固接于所述导电插片的插片头上。

优选地,所述中心导向槽和对应导向槽的槽宽适配于导电插片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中心导向槽为十字形槽。

本实用新型扣挂式二三插五孔插座插头的有益效果在于,

1)导电扩大头与导电接触体充分接触,有效避免插头与插座接触不良的问题;

2)通过导向槽将导电扩大头限位在盖板下面进而锁定插头,使插头无法脱落,更加安全;

3)当安装在墙上时则无需凿暗盒,插座的厚度可大大减小,便于安装;

4)可同时插四个三插插头,减小了插座的大小,大大提高了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二三插五孔插座插头中插座底座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二三插五孔插座插头中插座盖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二三插五孔插座插头中插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底座;2-盖板;3-导电接触体;4-中心导向槽;5-对应导向槽;6-中心插孔;7-对应插孔;8-导电插片;9-导电扩大头;10-导电加固片;11-螺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扣挂式二三插五孔插座插头,包括插座和插头,其中:所述插座包括底座1以及盖板2,所述底座1上的四周间隔均匀分布有多组导电接触体组30,每组所述导电接触体组30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垂直的导电接触体3,所述盖板2覆盖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盖板2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导向槽4,所述中心导向槽4分别向所述盖板2的四周延伸且所述中心导向槽4的中心连通一中心插孔6,所述中心导向槽4的四周分别开设有多个对应导向槽5,每个所述对应导向槽5对应于每个所述导电接触体3的位置,所述对应导向槽5分别沿所述导电接触体3的长度方向延伸,对应于同一组所述导电接触体组30内的相邻两个所述对应导向槽5相互汇聚连通并于连通处形成一对应插孔7,所述中心插孔6以及所述对应插孔7的孔径大于所述中心导向槽4以及所述对应导向槽5的槽宽;所述插头上设有两个或三个导电插片8,每个所述导电插片8上设有导电扩大头9,所述导电扩大头9的外形适配于所述中心插孔6以及所述对应插孔7。

具体地,插座的两侧分别设有螺丝孔11以供安装固定于墙上,所述中心导向槽4以及对应导向槽5的槽宽适配于所述导电插片8的宽度。导电接触体3的末端通过一导电加固片10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较为优选地,所述导电接触体3为金属弹簧片,所述导电加固片10为金属螺母。所述导电扩大头9为铜扣且垂直固接于所述导电插片8的插片头上。所述中心导向槽4为十字形槽且分别向底座1的上下左右方向直线延伸。

在具有上述结构特征后,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按以下过程实施:

a.组装形成具有上述结构特征的插头和插座;

b.将插头的导电插片8插入盖板2的中心插孔6以及对应插孔7后,导电插片8上的导电扩大头9便与底座1上的导电接触体3(即金属弹簧片)接触,再将插头沿对应导向槽5分别向上下左右滑动,直至导电扩大头9(即铜扣)与导电接触体3末端的导电加固片10(即金属螺母)充分接触即可。

完成上述实施过程后,应能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以下特点:

1)底座内的弹簧片结构简单,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生产、制造、安装便捷;

2)铜扣与弹簧片充分接触,有效避免普通插头与插座接触不良问题;

3)通过导向槽将导电扩大头限位在盖板下面进而锁定插头,使插头无法脱落,更加安全;

4)当安装在墙上时则无需凿暗盒,插座的厚度可大大减小,便于安装;

5)可同时插四个三插插头,减小了插座的大小,大大提高了利用率;

6)本专利转化程度高,使用前景广泛,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