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结构、接线装置及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6579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接线结构、接线装置及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线结构、一种接线装置及一种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电器中,其插座与电器元件之间通过连接线连接,具体地,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端子,连接线上的一个端子用于与电器元件连接,另一个端子在组装过程中插接到与插座上。该结构存在这样的问题:家用电器产品组装时,需要设置将连接线上的端子与插座装配到一起的步骤,这使得现有家用电器生产时,连接线的端子与插座的接插工序负责一直是生产线上一个明显的瓶颈工序,对整个生产线的效率都有较大的影响;此外,连接线通过端子与插座插接装配存在稳定性低的问题,需要通过插-拔-插端子等复杂繁琐的工序自检端子接插质量以保证连接稳固,这样不仅增加了产品加工耗时量,且人工自检的方式并不能完全保证端子连接质量的稳定,使产品存在质量风险;再者,对于插接结构而言,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的松动问题,这样就可能存在由于端子松动引起的打火风险,使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电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结构,包括:连接线;接线端子,包括电连接部及封装层,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连接线电连接,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连接线的连接处镶嵌在所述封装层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结构,将电连接部与连接线电连接,且利用封装层对电连接部与连接线的连接处进行封装固定,使两者的连接处镶嵌在接线端子的封装层内,这样可实现连接线与接线端子之间的一体化稳固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连接线通过端子与插座插接组装的结构而言,本设计在确保电连接部与连接线之间不存在接触不良问题后直接利用封装层进行连接加固,这样可以使连接线与电连接部的组装一气呵成,无需再在后续工序中对两者的连接稳固性反复校验,即节省生产步骤、又可避免人工校验存在失误率的问题;且本结构在应用到家用电器产品中时,无需在组装过程中额外对连接线与接线端子进行装配,可以提高家用电器的组装效率;此外,由于连接线与接线端子一体化连接,所以不会出现连接线与接线端子松动的问题,这样可以避免打火隐患,提高使用过程中的电气安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接线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连接线紧固连接。

在本方案中,设置电连接部与连接线紧固连接,这样可以避免电连接部与连接线发生松脱的问题,尤其避免在封装过程中电连接部与连接线发生松脱的问题,进一步保证产品的良品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电连接部相铆接或相焊接。

在本方案中,设置连接线与电连接部相铆接或相焊接,这样可以保证连接线与电连接部的连接可靠性,避免在封装过程中电连接部与连接线发生松脱的问题,从而保证产品的良品率;另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插座与连接线插接的结构而言,此处设置连接线与电连接部相铆接或相焊接,这样可以相对减少一个端子的使用,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且避免了连接线与端子组装的步骤,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本方案优选连接线与电连接部相铆接,这样可以实现连接线与电连接部之间的机械化组装,进一步提高接线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连接部为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上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连接线穿过所述通孔且与所述导电片相固定。

在本方案中,将连接线装配到通孔中后,可进一步对连接线与导电片进行铆接固定或焊接固定,以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线与导电片的连接稳固性,从而可以避免在封装过程中电连接部与连接线发生松脱的问题,进一步保证产品的良品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电片的一端设置有所述通孔,所述导电片上相对设置有所述通孔的另一端伸出到所述封装层外用于与第一外部元件电连接。

在本方案中,设置导电片上相对设置有通孔的另一端伸出到封装层外,该导电片的伸出部分可直接作为其与第一外部元件的插接端,用于实现接线端子与第一外部元件的插接组装,这样可以提高产品的组装便利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封装层为采用注塑工艺成型的塑料层。

在本方案中,设置封装层为采用注塑工艺成型的塑料层,首先,注塑工艺技术成熟、成本较低、生产效率高,这样可相对提高接线效率;其次,采用注塑工艺形成的塑料层可分别与连接线及接线端子可靠连接,以此实现对接线端子与连接线的连接加固,使两者形成一体化连接结构,保证两者的连接稳固性;再者,利用注塑工艺可以使树脂类材质充分、均匀地覆盖电连接部与连接线的连接处,这样可以提高该接线位置的电气绝缘性,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接线端子包括壳体,所述封装层构造出所述接线端子的所述壳体。

在本方案中,设置封装层构造出接线端子的壳体,相对于封装层与壳体分体设计的结构而言,该设计可以进一步节约产品的用料,降低产品的成本。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其中,可以将封装层与壳体分体设计,并采用二次注塑的方式实现封装层对壳体上电连接部与连接线的封装。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封装层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台,所述连接线的部分镶嵌在所述凸台中。

在本方案中,凸台的设置用于对连接线的出线部位进行加强,这样可以避免连接线折损的问题,提高产品品质。优选地,凸台与封装层为一体式结构。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包括多根所述连接线;所述接线端子设置有多个所述电连接部,多个所述电连接部与多根所述连接线一一对应地连接。

在本方案中,设计多根连接线及多个电连接部一一对应地连接,这样使产品可应对于不同接线需求的场合,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利于产品的推广;例如,对于接线端子作为电源连接端的场合,设计多个连接线,通过将多根连接线将家用电器的多个用电元件(如电路板、发热元件、驱动装置等)连接,以实现同时对家用电器的多个用电元件供电;其中,连接线及电连接部的具体数量根据需求设计,可以为2、3、4或者更多,当然,在需要设计接线端子与连接线一一对应的场合中,也可设计连接线及电连接部的具体数量均为1。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接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装置,通过设置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接线结构,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接线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线装置还包括:外联端子,与所述接线结构的连接线上相对远离接线端子的一端相连,用于与第二外部元件可拆卸地电连接。

在本方案中,设置外联端子可便于将连接线与第二外部元件组装,提高产品的组装便利性。优选地,外联端子与第二外部元件插接相连。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接线装置还包括:绝缘保护套,套装在所述外联端子上。

在本方案中,设置绝缘保护套对外联端子进行保护,可以提高外联端子外表面的绝缘性,使组装更为安全,且利用绝缘保护套对外联端子的保护作用,可以相对延长外联端子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品质。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接线结构;或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接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电器,通过设置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接线结构或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装置,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接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接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接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连接线,20接线端子,21导电片,22封装层,23凸台,30外联端子,40绝缘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接线结构及接线装置。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结构,包括连接线10和接线端子20。

其中,接线端子20包括电连接部及封装层22,电连接部与连接线10电连接,电连接部与连接线10的连接处镶嵌在封装层22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结构,将电连接部与连接线10电连接,且利用封装层22对电连接部与连接线10的连接处进行封装固定,使两者的连接处镶嵌在接线端子20的封装层22内,这样可实现连接线10与接线端子20之间的一体化稳固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连接线10通过端子与插座插接组装的结构而言,本设计在确保电连接部与连接线10之间不存在接触不良问题后直接利用封装层22进行连接加固,这样可以使连接线10与电连接部的组装一气呵成,无需再在后续工序中对两者的连接稳固性反复校验,即节省生产步骤、又可避免人工校验存在失误率的问题;且本结构在应用到家用电器产品中时,无需在组装过程中额外对连接线10与接线端子20进行装配,可以提高家用电器的组装效率;此外,由于连接线10与接线端子20一体化连接,所以不会出现连接线10与接线端子20松动的问题,这样可以避免打火隐患,提高使用过程中的电气安全性。

优选地,电连接部与连接线10紧固电连接。

在本方案中,设置电连接部与连接线10紧固连接,这样可以避免电连接部与连接线10发生松脱的问题,尤其避免在封装过程中电连接部与连接线10发生松脱的问题,进一步保证产品的良品率。

进一步地,连接线10与电连接部相铆接或相焊接。

在本方案中,设置连接线10与电连接部相铆接或相焊接,这样可以保证连接线10与电连接部的连接可靠性,避免在封装过程中电连接部与连接线10发生松脱的问题,从而保证产品的良品率;另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插座与连接线10插接的结构而言,此处设置连接线10与电连接部相铆接或相焊接,这样可以相对减少一个端子的使用,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且避免了连接线10与端子组装的步骤,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再进一步地,本方案优选连接线10与电连接部相铆接,这样可以实现连接线10与电连接部之间的机械化组装,进一步提高接线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电连接部为导电片21,导电片21上设有贯穿的通孔,连接线10穿过通孔且与导电片21相固定。

在本方案中,将连接线10装配到通孔中后,可进一步对连接线10与导电片21进行铆接固定或焊接固定,以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线10与导电片21的连接稳固性,从而可以避免在封装过程中电连接部与连接线10发生松脱的问题,进一步保证产品的良品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导电片21的一端设置有通孔,导电片21上相对设置有通孔的另一端伸出到封装层22外,用于与第一外部元件电连接。

在本方案中,设置导电片21上相对设置有通孔的另一端伸出到封装层22外,该导电片21的伸出部分可直接作为其与第一外部元件的插接端,用于实现接线端子20与第一外部元件的插接组装,这样可以提高产品的组装便利性。

优选地,封装层22为采用注塑工艺成型的塑料层。

在本方案中,设置封装层22为采用注塑工艺成型的塑料层,首先,注塑工艺技术成熟、成本较低、生产效率高,这样可相对提高接线效率;其次,采用注塑工艺形成的塑料层可分别与连接线10及接线端子20可靠连接,以此实现对接线端子20与连接线10的连接加固,使两者形成一体化连接结构,保证两者的连接稳固性;再者,利用注塑工艺可以使树脂类材质充分、均匀地覆盖电连接部与连接线10的连接处,这样可以提高该接线位置的电气绝缘性,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接线端子20包括壳体,所述封装层22构造出所述接线端子20的所述壳体。

更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3所示,封装层22整体呈前端具有开口的凹形,导电片21的一端与连接线10连接,且其与连接线10相连的部分镶嵌在封装层22的后壁上;导电片21的另一端伸出封装层22,且位于凹形的封装层22所围设出的区域内并朝开口所在的一侧延伸,用于与第一外部元件插接;其中,如图3所示,导电片21与连接线10相垂直,且连接线10从封装层22的上端出线。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连接线10也可从封装层22的后端、下端、左端或右端出线。

在本方案中,设置封装层22构造出接线端子20的壳体,相对于封装层22与壳体分体设计的结构而言,该设计可以进一步节约产品的用料,降低产品的成本。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其中,可以将封装层22与壳体分体设计,并采用二次注塑的方式实现封装层22对壳体上电连接部与连接线10的封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封装层2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台23,所述连接线10的部分镶嵌在所述凸台23中。

在本方案中,凸台23的设置用于对连接线10的出线部位进行加强,这样可以避免连接线10折损的问题,提高产品品质。优选地,凸台23与封装层22为一体式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多根所述连接线10;所述接线端子20设置有多个所述电连接部,多个所述电连接部与多根所述连接线10一一对应地连接。

在本方案中,设计多根连接线10及多个电连接部一一对应地连接,这样使产品可应对于不同接线需求的场合,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利于产品的推广;例如,对于接线端子20作为电源连接端的场合,设计多个连接线10,通过将多根连接线10将家用电器的多个用电元件(如电路板、发热元件、驱动装置等)连接,以实现同时对家用电器的多个用电元件供电;其中,连接线10及电连接部的具体数量根据需求设计,可以为2、3、4或者更多,当然,在需要设计接线端子20与连接线10一一对应的场合中,也可设计连接线10及电连接部的具体数量均为1。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接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装置,通过设置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接线结构,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接线装置还包括外联端子30,该外联端子30与接线结构的连接线10上相对远离接线端子20的一端相连,用于与第二外部元件可拆卸地电连接。

在本方案中,设置外联端子30可便于将连接线10与第二外部元件组装,提高产品的组装便利性。优选地,外联端子30与第二外部元件插接相连。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接线装置还包括绝缘保护套40,该绝缘保护套40套装在所述外联端子30上。更优选地,绝缘保护套40为PVC套。

在本方案中,设置绝缘保护套40对外联端子30进行保护,可以提高外联端子30外表面的绝缘性,使组装更为安全,且利用绝缘保护套40对外联端子30的保护作用,可以相对延长外联端子30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品质。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接线结构;或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接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电器,通过设置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接线结构或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装置,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结构,将电连接部与连接线电连接,且利用封装层对电连接部与连接线的连接处进行封装固定,使两者的连接处镶嵌在接线端子的封装层内,这样可实现连接线与接线端子之间的一体化稳固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连接线通过端子与插座插接组装的结构而言,本设计在确保电连接部与连接线之间不存在接触不良问题后直接利用封装层进行连接加固,这样可以使连接线与电连接部的组装一气呵成,无需再在后续工序中对两者的连接稳固性反复校验,即节省生产步骤、又可避免人工校验存在失误率的问题;且本结构在应用到家用电器产品中时,无需在组装过程中额外对连接线与接线端子进行装配,可以提高家用电器的组装效率;此外,由于连接线与接线端子一体化连接,所以不会出现连接线与接线端子松动的问题,可提高使用过程中的电气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