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的安全电源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8994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的安全电源插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插头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电源插头仍为延用了数十年的金属插脚插入绝缘基座的内部并用螺丝将绝缘基体进行固定或者金属插脚连接导线后预埋于绝缘基座内部一体注塑成型的老式技术,采用螺丝固定的技术一般固定不是很牢固,如果想要固定牢固,往往结构设计比较复杂。

由于上述两种技术的结构特点,在牢固和安全的前提下无法缩小体积和减少厚度,而且为了安全绝缘,均采用较为坚固的不透明绝缘基座,致使内部结构出现松动甚至故障时,除拆解外无法直观对故障进行排查解决,并且一体注塑成型的可拆卸的安全电源插头无法进行拆解,一旦拆开即无法再次维修进行使用,只能整体进行更换。

现有的电源插头为了提高结构强度主要采用增加绝缘基座材料厚度和材料强度的方法,导致电源插头体积过厚过大不方便使用,尤其导致一些家具背后的狭小空间无法安装使用插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牢固,可以拆卸更换的安全电源插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基座可以做到较薄的尺寸,适用于家具背后的狭小空间,还能将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基座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以便直观地查看到内部的工作状态,及时排查故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拆卸的安全电源插头,包括金属插脚和绝缘基座,所述绝缘基座由基体和盖体组成,所述基体由一体成型的固定部和安装部组成台阶状,所述盖体与所述基体的安装部可拆卸拼合连接,所述基体的固定部和所述盖体上分别具有共面的第一工作平面和第二工作平面;

所述金属插脚的其中一端为固定端,该固定端设置有与金属插脚垂直的金属固定件,所述金属插脚与所述金属固定件由一块金属板弯折而成,所述金属插脚的固定端垂直插入所述第一工作平面并预埋在所述基体内部,所述金属固定件的一端预埋在所述基体的固定部内,另一端为用于连接导线的接线端,该接线端伸入所述盖体的安装部与盖体之间,该接线端还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连接用于将导线固定在该接线端的螺钉。

作为优选,所述基体的安装部与所述盖体相互拼合的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孔槽和第二半孔槽,所述第一半孔槽和第二半孔槽拼合形成用于供导线从外部穿入所述绝缘基座内与所述金属固定件的接线端进行连接的导线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孔槽或者第二半孔槽的槽壁设置有用于对导线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

或者所述第一半孔槽和第二半孔槽的槽壁均设置有用于对导线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结构由与导线穿入方向平行的第一凸棱组以及与导线穿入方向垂直的第二凸棱组组成,所述第一凸棱组和第二凸棱组均由多条互相平行的凸棱组成,且所述第一凸棱组的所有凸棱与所述第二凸棱组的所有凸棱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固定件为条形片状结构,且所述金属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工作平面平行设置;

所述绝缘基座为板状结构,所述盖体也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工作平面为所述盖体的其中一侧壁,所述基体的安装部和所述盖体相互拼合的侧壁分别为与所述第二工作平面平行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金属固定件的接线端和导线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半孔槽和第二半孔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与螺钉对应的容纳槽。

作为优选,所述基体的安装部和所述盖体在相互拼合的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定位槽和定位销。

作为优选,所述基体的固定部与盖体对应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盖体与基体的固定部对应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匹配且插入卡槽内的卡件。

作为优选,所述基体的安装部与所述盖体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基座的厚度均不超过10mm。

作为优选,所述基体和所述盖体均由透明绝缘材料制成;或者所述基体由透明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盖体由非透明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金属插脚的固定端固定设置有与金属插脚垂直的金属固定件,并且金属插脚的固定端和金属固定件的一端预埋在基体内部,保证了金属固定件与基体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保证了在金属固定件在与插座之间的插拔过程中不会发生松动。通过螺钉在螺纹孔内旋紧,将导线压紧在金属固定件的接线端,形成了金属固定件与导线之间有效的电连接。盖体和基体可拆卸连接,在出现故障之后,可以进行拆卸,只对故障部件进行更换,非常方便,而且节约了维修的成本。由于金属固定件的为条形片状结构,且与第二工作平面平行设置,使本实用新型的厚度可以做得较薄,适用于家具背后的狭小空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基座整体或者部分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以便能够直观地查看到可拆卸的安全电源插头内部的工作状态,及时地排查故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基体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基体旋上螺钉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盖体的后视图;

图7为图6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盖体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金属插脚,2、基体,3、盖体,4、金属固定件,5、螺钉,6、螺栓,7、螺母,8、导线防弯折件,9、固定结构,21、固定部,22、安装部,23、第一工作平面,24、第一半孔槽,25、第一安装面,26、卡槽,27、定位槽,28、第一凹槽,31、第二工作平面,32、第二凹槽,33、第二半孔槽,34、第二安装面,35、卡件,36、定位销,37、容纳槽,41、螺纹孔,91、第一凸棱组,92、第二凸棱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的安全电源插头,主要用于220V电压的交流电路中使用,当然也可以用于其他各种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型的电路中,只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适用均可,而不受限于具体的电压值和电流类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可拆卸的安全电源插头,包括绝缘基座和三个金属插脚1,所述绝缘基座由基体2和盖体3组成,所述基体2由一体成型的固定部21和安装部22组成台阶状,所述盖体3与所述基体2的安装部22可拆卸拼合连接,所述基体2的固定部21和所述盖体3上分别具有共面的第一工作平面23和第二工作平面31;

所述金属插脚1的其中一端为固定端,该固定端设置有与金属插脚1垂直的金属固定件4,所述金属插脚1的固定端垂直插入所述第一工作平面23并预埋在所述基体2内部,所述金属固定件4与所述金属插脚1连接的一端预埋在所述基体2的固定部21内,在基体2注塑成型后所述金属固定件4的该端以及所述金属插脚1的固定端均与所述基体2固定成一体。

所述金属插脚1与所述金属固定件4由一块金属板一体冲压弯折而成,保证二者之间结构的牢固性和导电的连续性,以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所述金属固定件4的另一端为用于连接导线的接线端,该接线端伸入所述盖体3的安装部22与盖体3之间,该接线端还设置有螺纹孔41,所述螺纹孔41连接用于将导线固定在该接线端的螺钉5。所述螺钉5为三个,分为对应连接三个金属固定件4的接线端的螺纹孔41。安装时,通过螺钉5在螺纹孔41内旋紧,将导线压紧在金属固定件4的接线端,形成了金属固定件4与导线之间有效的电连接,并且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导线不会出现松动。

现有技术下传统的电源插头的金属插脚1均垂直固定在绝缘基座上,随着插拔使用次数的增多和绝缘体材料老化导致的强度下降,因金属插脚1松动或脱落而导致可拆卸的安全电源插头寿命大幅减少,安全隐患大幅增加。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插脚1并不只垂直固定在绝缘基座上,而是通过与金属插脚11垂直固定的金属固定件4实现了金属插脚1永远牢固不会松动的效果,无论插拔次数多少,绝缘体材料多么老化,金属插脚1均不会松动脱落,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安全系数。

本实用新型将所有的金属固定件4设置为条形片状结构,且所有的金属固定件4与所述第二工作平面31平行设置,这样就可以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条件下,减薄绝缘基座的厚度,使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如家具背后等狭小的空间内。

这样就要将绝缘基座设置为板状结构,所述盖体3也设置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工作平面31为所述盖体3的其中一侧壁。

所述绝缘基座的厚度可以做到不超过10mm,突破了现有技术为保证电源插头结构安全牢固而无法缩小体积减少厚度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基座达到了小于墙体踢脚线厚度的要求,最小可以做到仅为现有技术下的传统电源插头厚度的四分之一,可在家具背后的狭小空间使用。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基座的厚度为9mm,所述基座的安装部22和盖体3的厚度则可以分别设置为相等的4.5mm。

所述基体2的安装部22和所述盖体3相互拼合的侧壁分别为与所述第二工作平面31平行的第一安装面25和第二安装面34,所述第一安装面25和第二安装面34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金属固定件4的接线端和导线的第一凹槽28和第二凹槽32,所述第一半孔槽24和第二半孔槽3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面25和第二安装面34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28和第二凹槽32连通。

所述第二凹槽32内设置有与螺钉5对应的容纳槽37。所述容纳槽37的数量与螺钉5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容纳槽37与所述螺钉5的钉帽的形状大小匹配。

所述基体2的安装部22的第一安装面25上设置有定位槽27,所述盖体3的第二安装面34上设置有与所述位置对应且形状大小匹配的定位销36,所述定位槽27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一凹槽28的外部,所述定位销36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二凹槽32的外部。

所述基体2的固定部21与盖体3对应的一侧开设有卡槽26,所述卡槽26为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盖体3与基体2的固定部21对应的一侧设置有与两个卡槽26的位置对应且形状大小匹配的两个卡件35,安装固定时,两个卡件35分别插入对应的卡槽26内。

所述基体2的安装部22的第一安装面25上设置有第一半孔槽24,所述盖体3的第二安装面34上设置有第二半孔槽33,所述第一半孔槽24和第二半孔槽33拼合形成用于供导线从外部穿入所述绝缘基座内与所述金属固定件4的接线端进行连接的导线孔。

本实施例中,导线为三根,分别用于连接三个金属固定件4,三根导线分别在外包裹绝缘层后,共同包裹在一绝缘管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半孔槽24或者第二半孔槽33的槽壁设置有用于对导线外的绝缘管进行固定进而形成对导线的固定的固定结构9;或者所述第一半孔槽24和第二半孔槽33的槽壁均设置有用于对导线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9。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半孔槽24和第二半孔槽33的槽壁均设置固定结构9,保证对导线的固定效果更好。

所述固定结构9由与导线穿入方向平行的第一凸棱组91以及与导线穿入方向垂直的第二凸棱组92组成,所述第一凸棱组91和第二凸棱组92均由多条互相平行的凸棱组成,且所述第一凸棱组91的所有凸棱与所述第二凸棱组92的所有凸棱垂直。所述第一凸棱组91的多条凸棱可以形成对绝缘管的径向上的位移限制,所述第二凸棱组92的多条凸棱可以形成对绝缘管的轴向上的位移限制,保证本实用新型中,导线不会发生晃动和移位。

所述基体2与所述盖体3通过螺栓6螺母7连接固定。所述基体2的安装部22和所述盖体3上均开设有位置对应的通孔,并通过依次穿过所述基体2的安装部22和所述盖体3上的通孔的螺栓6旋接螺母7形成所述基体2和所述盖体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为了保证连接的牢固性,螺栓6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为了保证第二工作平面31的平整,所述盖体3上的通孔为与螺母7匹配的沉头孔,将螺母7安装于孔内,也可以直接将螺母7预埋在所述盖体3的通孔内,保证螺栓6不会高出第二工作平面31,所述基体2的安装部22上的通孔也可以设置为与螺栓6的栓帽匹配的沉头孔,保证螺栓6螺母7连接的牢固,并且也更加美观。另外也可以将螺栓6和螺母7的设置位置互换。

为了便于查看绝缘基座内部的工作情况,所述基体2和所述盖体3均由PMMA、PC、PET、AS等透明绝缘材料制成,另外,也可以只将所述基体2采用透明绝缘材料制成,将所述盖体3采用非透明材料制成。

由于电源插头经常容易出现故障的地方是金属插脚1和导线连接的部分,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盖体3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于制作电源插头的绝缘基座的非透明绝缘材料制成,而只将基体2采用PMMA、PC、PET、AS等透明绝缘材料制成,令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一目了然,在使用中即可很直观地看到内部的工作情况,当出现运行故障时,可以及时地发现,并进行拆卸维修,维修时也可以只对部分部件进行更换,极大地降低了维修使用成本,维修时使用的工具也只需要螺丝刀一种即可完成拆卸和组装,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所述绝缘基座的导线孔对接的导线防弯折件8,所述导线防弯折件8上开设有供导线的绝缘管穿过的通孔,所导线防弯折线用于防止导线刚伸出绝缘基座外的部分发生弯折,并且也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实施例2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金属插脚1、金属固定件和螺钉分别为两个,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金属插脚1的数量和金属插脚1的分布方式不同,其余结构基本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