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897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具有若干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连接器可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或者电子卡。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以及自本体凹陷的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或是电子卡的插接口。所述导电端子一般包括用以与绝缘本体相固持的固持部、用以电性接触对接连接器或电子卡的接触部以及自固持部另一端进一步延伸的焊接部。然而从另一角度来看,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用以实现传输信号作用的有效传输区域以及用以实现紧固定位作用的机械功能区。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所述导电端子通体由导体材料构成,会产生短桩效应(STUB),影响信号完整性。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短桩效应(STUB),改善信号完整性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以及自本体凹陷的插接口,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用以实现传输信号作用的有效传输区域以及用以实现紧固定位作用的机械功能区,所述有效传输区域为导体材料,所述机械功能区为非导体材料构或表面镀非导体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的有效传输区域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弯折延伸入插接口内的用以电性接触对接连接器的接触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的有效传输区域还包括自主体部进一步延伸的用以与电路板电性插接的焊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械功能区包括自主体部侧向延伸并用以与绝缘本体相固持的固持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持部上设有楔形倒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械功能区包括自接触部末端进一步弯曲延伸使所述接触部向插接口内呈弧状凸起的弯曲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固持部自前向后插接至绝缘本体的本体上,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自前向后倾斜向上延伸入所述插接口内,所述第二端子的固持部自后向前插接至本体上,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自后向前倾斜向下延伸入所述插接口内,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位于第二端子接触部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的固持部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固持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不同水平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插接口用以插接电子卡。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用以实现传输信号作用的有效传输区域为导体材料,而用以实现紧固定位作用的机械功能区为非导体材料构或表面镀非导体材料。如此设置,根据趋肤效应原理,可降低短桩效应(STUB),改善信号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

电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

本体 10 插接口 101

导电端子 2 第一端子 21

第二端子 22 主体部 211、221

接触部 212、222 弯曲部 213、223

固持部 214、224 倒刺 2141、2241

焊接部 215、225 电路板 3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本体10以及自本体10凹陷的插接口101,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用以实现传输信号作用的有效传输区域以及用以实现紧固定位作用的机械功能区,所述有效传输区域为导体材料,所述机械功能区为非导体材料构或表面镀非导体材料。如此设置,根据趋肤效应原理,可降低短桩效应(STUB),改善信号完整性。

请参图1所示,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2的有效传输区域包括主体部211、221以及自主体部211、221弯折延伸入插接口101内的用以电性接触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接触部212、222。如此,所述主体部211、221与所述接触部212、222由导体材料制成,能够实现良好的信号通导。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2的有效传输区域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形状或结构。

请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2的有效传输区域还包括自主体部211、221进一步延伸的用以与电路板3(图3)电性插接的焊接部215、225。如此设置,所述焊接部215、225能够实现所述导电端子2与电路板3之间的电性通导,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焊接部215、225可自导电端子2任意部分延伸或弯折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械功能区包括自主体部211、221侧向延伸并用以与绝缘本体1相固持的固持部214、224。如此设置,所述固持部214、224能够与绝缘本体1的本体10配全,起紧固定位作用。优选的,所述固持部214、224上设有楔形倒刺2141、2241。如此,可防止所述固持部214、224向外脱离绝缘本体1的本体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械功能区包括自接触部212、222末端进一步弯曲延伸使所述接触部212、222向插接口101内呈弧状凸起的弯曲部213、223。如此设置,所述接触部212、222向插接口101内呈弧状凸起,可以满足与电子卡(未图示)或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互配需求,防止在插拔过程中出现顶针等意外情况。

请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所述第一端子21的固持部214自前向后插接至绝缘本体1的本体10上,所述第一端子21的接触部212自前向后倾斜向上延伸入所述插接口101内,所述第二端子22的固持部224自后向前插接至本体10上,所述第二端子22的接触部222自后向前倾斜向下延伸入所述插接口101内,所述第一端子21的接触部212位于第二端子22接触部222的下方。在现有技术中,所述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均为自相同方向插接至绝缘本体1上,为了防止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的主体部211、221之间发生接触短路,需要使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的主体部211、221之间在前后方向留有一定间距,如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连接器100前后方向的尺寸设计,不利于电连接器100小型化趋势。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分别自前及自后插接至绝缘本体1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更利于缩小绝缘本体1前后方向的尺寸,利于电连接器100小型化趋势。

所述绝缘本体1本体10上设有用以收容固持所述导电端子2固持部214、224的固持槽(未图示),所述第一端子21的固持部214与所述第二端子22的固持部224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不同水平高度。如此设置,可避免固持槽过于集中于绝缘本体1同一区域而影响绝缘本体1的内部结构稳固性。

在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2数量不限,所述电连接器100插接口101可用以插接电子卡等。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