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同轴接触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218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同轴接触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信号传输、同轴接触件、同轴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同轴连接器所用接触件,应用于显示设备的信号传输、高频宽带信号传输等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能够实现J599系列连接器实现特性阻抗为75Ω视频信号的传输,需要提供一种新型同轴接触件,并需要在性能及装配操作性方面有所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同轴接触件,可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同轴接触件,包括:同轴插针1和同轴插孔2;

所述同轴插针1包括插针前壳体11、插针后壳体12、绝缘体13、内插孔14和压接环Ⅰ15;所述插针后壳体12前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插针前壳体11后部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绝缘体13设于插针前壳体11内部并通过插针前壳体11内表面凸台Ⅰ11a及插针前壳体11与插针后壳体12的螺纹配合进行轴向定位,所述内插孔14设于绝缘体13内部,所述压接 环Ⅰ15压设于插针后壳体12后部;

所述同轴插孔2包括插孔前壳体21、插孔后壳体22、插针前绝缘体23、插针后绝缘体24、内插针25和压接环Ⅱ26;所述插孔后壳体22前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插孔前壳体21后部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插针前绝缘体23和插针后绝缘体24前后设置并设于插孔前壳体21内部,所述插针后绝缘体24通过插孔前壳体21内表面凸台Ⅱ21a及插孔前壳体21与插孔后壳体22的螺纹配合进行轴向定位,所述插针前绝缘体23通过插孔前壳体21内表面凸台Ⅲ21b及插针后绝缘体24进行轴向定位,所述内插针25设于插针前绝缘体23和插针后绝缘体24内部,所述压接环Ⅱ26压设于插孔后壳体22后部。

优选的,所述插孔前壳体21前部内表面设有倒角21c。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性能稳定,降低了加工难度,提升了接触件的装配操作性,符合J599系列同轴连接器的使用要求,对接长度满足标准要求;插孔后壳体及插针后壳体均设有螺纹结构,以提升装配的易操作性。产品结构通过理论计算进行设计,可实现特性阻抗为75Ω视频信号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同轴插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同轴插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同轴插针;11、插针前壳体;11a、凸台Ⅰ;12、插针后壳体;13、绝缘体;14、内插孔;15、压接环Ⅰ;2、同轴插孔;21、插孔前壳体; 21a、凸台Ⅱ;21b、凸台Ⅲ;21c、倒角;22、插孔后壳体;23、插针前绝缘体;24、插针后绝缘体;25、内插针;26、压接环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同轴接触件,包括:同轴插针1和同轴插孔2;

同轴插针1包括插针前壳体11、插针后壳体12、绝缘体13、内插孔14和压接环Ⅰ15;插针后壳体12前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插针前壳体11后部内表面设有内螺纹,绝缘体13设于插针前壳体11内部并通过插针前壳体11内表面凸台Ⅰ11a及插针前壳体11与插针后壳体12的螺纹配合进行轴向定位,内插孔14设于绝缘体13内部,压接环Ⅰ15压设于插针后壳体12后部;

同轴插孔2包括插孔前壳体21、插孔后壳体22、插针前绝缘体23、插针后绝缘体24、内插针25和压接环Ⅱ26;插孔后壳体22前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插孔前壳体21后部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插针前绝缘体23和插针后绝缘体24前后设置并设于插孔前壳体21内部,插针后绝缘体24通过插孔前壳体21内表面凸台Ⅱ21a及插孔前壳体21与插孔后壳体22的螺纹配合进行轴向定位,插针前绝缘体23通过插孔前壳体21内表面凸台Ⅲ21b及插针后绝缘体24进行轴向定位,内插针25设于插针前绝缘体23和插针后绝缘体24内部,压接环Ⅱ26压设于插孔后壳体22后部,插孔前壳体21前部内表面设有倒角21c。

同轴插针1与同轴插孔2对接时通过插孔前壳体21的倒角21c引导对接,内插针25与内插孔14实现对接。由于同轴接触件的信号传输类似于同轴线传输,射频信号在金属中无法实现低损耗传输,故外部壳体与内部壳体均为金属,中间的绝缘体实现信号传输。插孔后壳体22及插针后壳体12均设有螺纹结构,以提升装配的易操作性。内插针25与内插孔14均是焊接型,可将同轴线缆焊接在内插针25与内插孔14后端;压接环Ⅰ15与压接环Ⅱ26用于将导线的屏蔽层压在插针后壳体12与插孔后壳体22上,这样即实现了同轴线缆与接触件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性能稳定,降低了加工难度,提升了接触件的装配操作性,符合J599系列同轴连接器的使用要求,对接长度满足标准要求;插孔后壳体及插针后壳体均设有螺纹结构,以提升装配的易操作性。产品结构通过理论计算进行设计,可实现特性阻抗为75Ω视频信号的传输。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