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195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检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快速接头。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地貌多样化、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而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其安全性,可靠性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我国的电力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不得不大面积,大跨度的通过电力网调配电能,从而造成电力线路易受外力或自然灾害影响而断线,引发大面积停电等恶性事故。

目前国内基本采用接续管压接作业的方式处理断线事故。即将断线处两端打磨、修剪处理后由两端插入接续管,用专用液压钳压紧接续管固定插入的导线接头,从而修复线路且保持导线张力。对于绝缘导线,再用绝缘护套(一般为热缩或冷缩接头)包裹或绝缘胶布缠绕该部分,重新恢复导线外绝缘。

对于现有的接续作业手段,首先需要借助液压钳等工具,对于较粗的导线压接则需辅助的液压设备,对于线路检修造成很大不便,尤其对于偏远地区或者山区的短线事故,该问题尤为突出。其次,由于存在压接作业,整个恢复断线作业周期较长,且恢复后的线张力及通流情况完全取决于压接效果,由于虚压等造成的长期隐患很难立即发现。

其次,对于不同线径,不同材质,或是材质过渡、变径导线,必须一一对应不同型号的接续管使用。由于实际使用中,线路导线种类繁多,接续需求也是五花八门,这也导致终端用户不得不为每种线径,每种材质的导线,或者是可能出现的材质过渡接续或者变径接续等作业情况储备大量的接续管,成本极高,且库存管理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接头,以克服现有采用接续管接线的方式导致的操作不便、接续管不能通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接头,包括两端开口的外壳,外壳的内径至轴向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外壳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两端设置有夹头,夹头的活动端外径与外壳端口的内径一致。

现有的电缆接线方式采用接续管连接,即将断线处两端打磨、修剪处理后由两端插入接续管,用专用液压钳压紧接续管固定插入的导线接头,从而修复线路且保持导线张力,需要借助液压钳等工具,对于较粗的导线压接则需辅助的液压设备,对于线路检修造成很大不便;且对于不同线径,不同材质,或是材质过渡、变径导线,必须一一对应不同型号的接续管使用,导致接续管不能通用;且由于接线周期较长,不是及时发现接线后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壳具体是指内径、外径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的壳体结构;所述夹头具体是指受到来自径向上的压力时闭合,当径向上没有压力束缚时张开在轴向上形成用于穿过断线的通道的结构,所述夹头的活动端具体是指远离弹簧的一端,由于夹头的活动端外径与外壳端口的内径一致,确保夹头在外壳端口处受到来自外壳的压力而闭合,当夹头受到来自轴向上的压力向外壳中部移动时,由于外壳内径由端口向中部逐渐增大,外壳不再给夹头施加径向上的压力,进而夹头张开形成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需要连接的断线分别从外壳两端的开口处伸入,夹头在断线的推动下向外壳中部移动,夹头由闭合状态到张开状态在轴向上形成用于断线穿过的通道,断线沿着通道向外壳中部移动,直到两端的断线相接触,同时夹头在弹簧作用下并不会随着断线一直向外壳中部移动,当两根断线在外壳内接触后,断线停止伸入,夹头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向外壳两端移动,由于外壳两端的内径较小,夹头的活动端外径与外壳端口的内径一致,从而外壳起到了挤压夹头并紧固断线的作用。

本是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内设置弹簧,弹簧两端设置尺寸与外壳内径配合的夹头,通过夹头的张开与闭合实现断线向外壳中部移动和紧固,操作简单方便,无需使用其他辅助压制工具,且本实用新型所述夹头张开时形成的通道大小可根据移动外壳不同位置而不同,因而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断线,避免了现有接续管对不同尺寸的断线不能通用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夹头包括弧形夹片Ⅰ、弧形夹片Ⅱ,弧形夹片Ⅰ、弧形夹片Ⅱ远离弹簧的一端连接形成V形夹口,连接处设置有弹性穿孔,弹簧与弧形夹片Ⅰ或弧形夹片Ⅱ连接。

优选地,弧形夹片Ⅰ、弧形夹片Ⅱ采用铰链铰接。

优选地,弧形夹片Ⅰ、弧形夹片Ⅱ采用弹性材料连接。

优选地,弧形夹片Ⅰ、弧形夹片Ⅱ采用弹簧Ⅰ连接。

在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V形夹口受到来自外壳径向上压力夹紧,弹性穿孔闭合,当V形夹口受到来自轴向上断线的推力时,沿着轴向向外壳中部移动,V形夹口展开,弹性穿孔开启,断线由弹性穿孔进入到弧形夹片Ⅰ、弧形夹片Ⅱ之间,并且在外力作用下向外壳中部移动直到两端的断线接触,同时V形夹口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不会一直随着断线向外壳中部移动,而是向外壳两端移动,由于外壳两端的内径较小,V形夹口的活动端外径与外壳端口的内径一致,从而外壳起到了挤压夹头并紧固断线的作用。

进一步地,夹头包括弧形夹片Ⅰ、弧形夹片Ⅱ,弧形夹片Ⅰ、弧形夹片Ⅱ靠近弹簧的一端连接,连接处设置有穿孔,另一端开口设置。

在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弧形夹片Ⅰ、弧形夹片Ⅱ的另一端受到来自外壳径向上压力夹紧,开口闭合,当弧形夹片Ⅰ、弧形夹片Ⅱ受到来自轴向上断线的推力时,沿着轴向向外壳中部移动,弧形夹片Ⅰ、弧形夹片Ⅱ的开口端开启,断线由开口端进入到弧形夹片Ⅰ、弧形夹片Ⅱ之间,并且在外力作用下向外壳中部移动穿过通孔,直到两端的断线接触,同时弧形夹片Ⅰ、弧形夹片Ⅱ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不会一直随着断线向外壳中部移动,而是向外壳两端移动,由于外壳两端的内径较小,弧形夹片Ⅰ、弧形夹片Ⅱ的开口端外径与外壳端口的内径一致,从而外壳起到了挤压夹头并紧固断线的作用。

进一步地,夹头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金属材料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

金属材料优选铜、硬质铝合金。既能满足不易变形且价格便宜。

进一步地,外壳的在中部设置有止动块,弹簧设置在止动块的两端,所述止动块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止动块的作用在于为接线时提供明确的断线到位提示,断线插入直至受到止动块阻挡时即可停止插入;同时,止动块的作用还在于作为电流过渡通路,此外,止动块的设置也有利于固定弹簧,可避免出现用于连接的断线一根伸入过长而另一根伸入过短的情况,提高了接线作业的质量。

进一步地,外壳内两端设置有引导帽,引导帽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引导帽用于包裹插入的线头,与断线侧面形成面接触,再由引导帽顶端与外壳中部的止动块形成面接触,一方面保证可靠通流;另一方面,引导帽可避免断线在外壳内移动时产生分叉的问题,提高接线的质量以及接线后通电的效果,此外,弹簧的作用还在于确保引导帽与止动块接触,防止引导帽通过夹头时发生侧偏而与内壁接触。

进一步地,引导帽为圆弧结构,止动块的侧壁设置有与导帽配合的凹槽。

圆弧结构与凹槽的配合能够有效的增大引导帽与止动块接触面的面积,提高了流效果,进一步确保了接线后通电的效果。

进一步地,外壳的两端开口处设置有漏斗形导引口。

所述漏斗形导引口具体是指尺寸自外壳端口向外逐渐增大的结构,漏斗形导引口的设置使得断线处无需仔细束线,在插入的同时即帮助束线,防止线头分散。

进一步地,外壳为金属外壳。

金属外壳能够增加两端断线连接后的导电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相较传统的接续管,无需借助于其它工具,且不存在压接作业环节,线路巡检人员仅需将断线两端简单修剪后,按接头外表面标识插入到位,即完成整个接续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大型液压设备作业所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操作简单方便。

2、本实用新型所述夹头张开时形成的通道大小可根据移动外壳不同位置而不同,因而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断线,可有效降低使用成本,降低库存,便于人员管理及使用。

3、本实用新型作业周期短,恢复线路快,可有效的降低由于断线停电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且由于无需借助其它工具,有效地减少了作业人员,降低了作业工时,降低了断线抢修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快速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漏斗形导引口;2—夹头;3—止动块;4—外壳;5—引导帽;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快速接头,包括两端开口的外壳4,外壳4的内径至轴向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外壳4内设置有弹簧6,弹簧6的两端设置有夹头2,夹头2的活动端外径与外壳4端口的内径一致。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需要连接的断线分别从外壳4两端的开口处伸入,夹头2在断线的推动下向外壳4中部移动,夹头2由闭合状态到张开状态在轴向上形成用于断线穿过的通道,断线沿着通道向外壳4中部移动,直到两端的断线相接触,同时夹头2在弹簧6作用下并不会随着断线一直向外壳4中部移动,当两根断线在外壳4内接触后,断线停止伸入,夹头2在弹簧6回复力的作用下向外壳4两端移动,由于外壳4两端的内径较小,夹头2的活动端外径与外壳4端口的内径一致,从而外壳4起到了挤压夹头并紧固断线的作用。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所述夹头2包括弧形夹片Ⅰ、弧形夹片Ⅱ,弧形夹片Ⅰ、弧形夹片Ⅱ远离弹簧的一端连接形成V形夹口,连接处设置有弹性穿孔,弹簧6与弧形夹片Ⅰ或弧形夹片Ⅱ连接;所述夹头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所述夹头2包括弧形夹片Ⅰ、弧形夹片Ⅱ,弧形夹片Ⅰ、弧形夹片Ⅱ靠近弹簧6的一端连接,连接处设置有穿孔,另一端开口设置;所述夹头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外壳4的在中部设置有止动块3,弹簧6设置在止动块3的两端,所述止动块3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两端的断线伸入到止动块3的两侧后受到止动块3的阻力停止伸入,由于止动块3能够导电,确保电流能够从一端断线经过止动块3传递到另一端断线。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4,所述外壳4内两端设置有引导帽5,引导帽5采用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引导帽5为圆弧结构,止动块3的侧壁设置有与导帽5配合的凹槽。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断线进入外壳4内的引导帽5内,引导帽5束集着断线给夹头2施加推力,夹头2由闭合状态到张开状态在轴向上形成用于引导帽5穿过的通道,断线推着引导帽5沿着通道向外壳4中部移动,直至引导帽5的端面接触到导电的止动块3,断线停止伸入,在断线停止伸入后,在线张力和弹簧6双重作用下,夹头2向外壳4的端部移动,由于外壳4两端的内径较小,夹头2的活动端外径与外壳4端口的内径一致,从而外壳4起到了挤压夹头并紧固断线的作用。

电流传导过程:电流通过左端断线,左端断线侧面与左端引导帽5内壁接触传导,再通过左端引导帽5端面与导电止动块3左端面接触传导,电流通过止动块3传导至另右端引导帽5的端面,然后通过右端引导帽5内壁传导至右端断线,从而实现电流的通导。

实施例6: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所述外壳4的两端开口处设置有漏斗形导引口1;所述外壳4为金属外壳。

外壳4与止动块3为一体结构,左端断线电流通过止动块3和外壳4传导至另右端引导帽5的端面。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