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感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298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互感器保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式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互感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式断路器较传统的热磁式断路器保护特性精度高;整定电流、保护类型、保护动作时间可调;且具备通讯功能,能实现PC终端控制断路器。电子式断路器依靠电子线路板、磁脱扣器、互感器来实现各项功能。电子式断路器每相有独立的互感器,互感器有两个串联的线圈,工作状态下通过电流互感器回路检测断路器电流,以电流值来控制输出,输出控制经电子线路控制脱扣器实现开关的保护功能。

现有电子式断路器紧固互感器的装置一般采用互感器罩壳灌胶的形式,这种方式成本高,装配工艺较繁琐;或采用罩壳内卡互感器,盖与罩壳采用卡勾或者螺钉紧固的方式。前者对零件材料和工艺要求较高,后者装配程序多,不利于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洁、装配稳定、零件加工工艺简单、装配方式简易的互感器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互感器保护装置,包括互感器盖和用于容纳电流互感器的互感器罩壳,所述的互感器罩壳的顶部敞口,所述的互感器盖和互感器罩壳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紧固件,互感器罩壳上的紧固件均设有凹槽,互感器盖上的紧固件均为与相应的凹槽相匹配的插板,所述的互感器盖和互感器罩壳通过相互匹配的插板与凹槽插接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紧固件包括角紧固件和/或边紧固件,所述的角紧固件分别设置在互感器盖和互感器罩壳的四角处,所述的边紧固件分别设置在互感器盖和互感器罩壳的至少一对相对的边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互感器罩壳上的角紧固件包括第一插板,所述的互感器盖上的角紧固件为第二插板,所述的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均由两个相互垂直连接的板材组成,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的横截面均呈L型;

组成第一插板的两个板材与互感器罩壳的两个相邻的侧壁围成一横截面呈矩形的顶部敞口的空间,组成第一插板的两个板材与互感器罩壳的侧壁接触的部位的顶部均设有第一凹槽;

第二插板与第一凹槽插接连接,并且组成第一插板的两个板材与组成第二插板的两个相应的板材互相垂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凹槽的宽度大于组成第二插板的板材的厚度,所述的第二插板设有从底部的自由端向上逐渐变厚的倒角,所述的第二插板与第一凹槽通过倒角过盈配合插接连接。

第二插板与第一凹槽插接连接时,初始阶段因第一凹槽的宽度大于组成第二插板的板材的厚度,第一凹槽的内侧面与第二插板为小间隙配合,方便插接,然后通过倒角逐渐变成过盈配合接触连接,使得连接更加稳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互感器罩壳上的边紧固件包括第三插板,所述的互感器盖上的边紧固件为第四插板;

所述的第三插板的横截面呈“ㄇ”型,由三个依次连接的板材组成,第三插板与互感器罩壳的一个内侧壁围成一横截面呈矩形的顶部敞口的空间,组成第三插板的两端的两个板材与互感器罩壳的内侧壁接触的部位的顶部均设有第三凹槽;

所述的第四插板为一板材,互感器盖的下表面设有一垂直于第四插板所在边的沟槽,第四插板设置在沟槽内;

第四插板与第三凹槽插接连接,并且组成第三插板的两端的两个板材均与第四插板互相垂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三凹槽的宽度大于组成第四插板的板材的厚度,所述的第四插板设有从底部的自由端向上逐渐变厚的倒角,第四插板与第三凹槽通过倒角过盈配合插接连接。

第四插板与第三凹槽插接连接时,初始阶段因第三凹槽的宽度大于组成第四插板的板材的厚度,第三凹槽的内侧面与第四插板为小间隙配合,方便插接,然后通过倒角逐渐变成过盈配合接触连接,使得连接更加稳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当互感器罩壳与互感器盖连接时,所述的第三插板位于沟槽内,并且第三插板与沟槽通过间隙配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新的互感器盖和互感器罩壳通过相互匹配的插板与凹槽插接连接,其结构简洁,降低了零件加工工艺要求;装配操作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是一种稳定、简单、可操作性强的设计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互感器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互感器罩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互感器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互感器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互感器罩壳,2为互感器盖,21为沟槽,3为电流互感器,4为角紧固件,41为第一插板,411为第一凹槽,42为第二插板,5为边紧固件,51为第三插板,511为第三凹槽,52为第四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互感器保护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互感器盖2和用于容纳电流互感器3的互感器罩壳1,互感器罩壳1的顶部敞口,互感器盖2和互感器罩壳1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紧固件,互感器罩壳1上的紧固件均设有凹槽,互感器盖上的紧固件均为与相应的凹槽相匹配的插板,所述的互感器盖2和互感器罩壳1通过相互匹配的插板与凹槽插接连接。

紧固件包括角紧固件4和/或边紧固件5,本实施例优选紧固件包括角紧固件4和边紧固件5。所述的角紧固件4分别设置在互感器盖2和互感器罩壳1的四角处,边紧固件5分别设置在互感器盖2和互感器罩壳1的至少一对相对的边上(本实施例选择边紧固件5分别设置在互感器盖2和互感器罩壳1的较长的一对相对的边上)。

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优选互感器罩壳1上的角紧固件4包括第一插板41,互感器盖2上的角紧固件4为第二插板42,第一插板41和第二插板42均由两个相互垂直连接的板材组成,第一插板41和第二插板42的横截面均呈L型;

组成第一插板41的两个板材与互感器罩壳1的两个相邻的侧壁围成一横截面呈矩形的顶部敞口的空间,组成第一插板41的两个板材与互感器罩壳1的侧壁接触的部位的顶部均设有第一凹槽411;

第二插板42与第一凹槽411插接连接,并且组成第一插板41的两个板材与组成第二插板42的两个相应的板材互相垂直。

并且,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411的宽度略大于组成第二插板42的板材的厚度,第二插板42设有从底部的自由端向上逐渐变厚的倒角,第二插板42与第一凹槽411通过倒角过盈配合插接连接(倒角的角度可以设置的很小,只要能形成过盈连接即可)。

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优选互感器罩壳1上的边紧固件5包括第三插板51,互感器盖2上的边紧固件5为第四插板52;

第三插板51的横截面呈“ㄇ”型,由三个依次连接的板材组成,第三插板51与互感器罩壳1的一个内侧壁围成一横截面呈矩形的顶部敞口的空间,组成第三插板51的两端的两个板材与互感器罩壳1的内侧壁接触的部位的顶部均设有第三凹槽511;

第四插板52为一板材,互感器盖2的下表面设有一垂直于第四插板52所在边的沟槽21,第四插板52设置在沟槽21内;

第四插板52与第三凹槽511插接连接,并且组成第三插板51的两端的两个板材均与第四插板52互相垂直。

并且,本实施例中,第三凹槽511的宽度略大于组成第四插板52的板材的厚度,第四插板52设有从底部的自由端向上逐渐变厚的倒角,第四插板52与第三凹槽511通过倒角过盈配合插接连接(倒角的角度可以设置的很小,只要能形成过盈连接即可)。

当互感器罩壳1与互感器盖2连接时,第三插板51位于沟槽21内,并且第三插板51与沟槽21通过间隙配合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