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动式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4292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直动式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压电力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是中压环网柜中的核心部件之一,现有技术中,中压环网柜中大多数采用的是刀闸式隔离开关,然而刀闸式隔离开关存在以下缺点:体积大,需要高强度的绝缘件支撑,传动机构较为复杂,合闸是依赖电动机驱动过中弹簧或人力操作冲击动作实现,零部件总数多,装配工艺要求较高,操作机构对零件的精度和强度要求较高。现有技术中也有少量采用直动式隔离开关,但却需要利用大量的拐臂和传动变换手段实现动作,传动机构较为复杂,另有少量直动式隔离开关采用丝杆传动,操作时间较长。隔离开关作为电器核心部件之一,任何的失误都会引起不可预估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直动式隔离开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直动式隔离开关,所述直动式隔离开关包括有:一框架;至少一开关件,固定于所述框架之上,每一开关件包括有一第一触头、一与所述第一触头纵向相对设置的第二触头及一穿设于所述第一触头的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外侧面处纵向设有一齿条;一转轴,设置于所述框架之上,所述转轴上对应于每一导电杆处固定有一齿轮,所述齿轮与相对应的齿条啮合,通过所述转轴的转动而驱动所述导电杆沿所述第一触头纵向运动,而实现所述开关件的分合闸。

优选地,所述开关件为三个。

优选地,所述第二触头为梅花触头。

优选地,所述导电杆朝向第二触头的一端的端部外沿形成导向弧面。

优选地,所述导电杆为圆管形。

优选地,所述主轴在两相邻的齿轮之间设伞裙边。

优选地,所述伞裙边为硅橡胶伞裙边。

优选地,所述主轴为绝缘主轴。

优选地,所述主轴为六角环氧玻璃丝棒绝缘主轴。

优选地,所述主轴为包括绝缘轴段和金属轴段的分段式主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导电杆上设置与主轴上固定的齿轮相啮合的纵向齿条,使得主轴的转动带动动导电杆上下移动,并进一步实现隔离开关的分、合闸。这样的设计简化了隔离开关的结构及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直动式隔离开关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直动式隔离开关合闸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直动式隔离开关分闸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所示,直动式隔离开关包括框架10、固定于框架10上的三个开关件20以及设于框架上的转轴30。框架10固定于外部,用于支撑开关件20以及转轴30。

每一开关件20包括有设置于下部的第一触头21、设置于上部的第二触头22,以及穿过第一触头21并可上下移动的导电杆23。第一触头21与第二触头22纵向相对设置,导电杆23的外侧面处纵向设有一齿条231。为保证良好的绝缘性,第一触头21可以通过绝缘和机械性能良好的环氧树脂材料或环保塑料材料与上、下进出线浇注成整体。当导电杆23向上移动至其端部与第二触头22接触时,开关件合闸;当导电杆23向下移动至其端部与第二触头22分离时,开关件分闸。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杆23朝向第二触头22一端的端部设导向弧面232,导向弧面232的设置便于导电杆23进入第二触头22,降低第二触头22与导电杆23间插入摩擦力,并降低接触电阻,减少工作时发热,节约电能。

优选地,第二触头22可以配置为梅花触头。梅花触头的设置有利于导电杆23与第二触头的平稳接触。

本实施例中,导电杆23为圆管形。圆管形的导电杆便于移动,并且可减小导电杆12与第二触头接触时的阻力。

转轴30上对应于每一导电杆处固定有一齿轮31,齿轮31与相对应的齿条231啮合,当转轴30在外部操动机构的带动下转动时,其转动驱动导电杆23沿第一触头21纵向运动,实现开关件的分合闸。

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转轴30上对应于三个开关件20设有三个齿轮31,相邻的两个齿轮31之间设有伞裙边32,优选地,伞裙边32可设置为硅橡胶伞裙边。伞裙边32的设置可以增大爬电距离,加强绝缘性能。

本实施例中,转轴30可以是绝缘主轴,例如六角环氧玻璃丝棒绝缘主轴,采用绝缘主轴可以加强隔离开关的绝缘性。于其他实施例中,转轴30也可以是包括绝缘轴段和金属轴段的分段式主轴,分段式主轴可以增大主轴的操作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例如,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包含3个开关件,可以想象的,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包含1个开关件。又例如,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触头位于下方,第二触头位于上方,在其他实施理综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可以将第一触头设置在上部,将第二触头设置在下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施以各种等同的更改和改进,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