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能源用碳纤维复合芯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4087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能源用碳纤维复合芯生产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慧能源用碳纤维复合芯生产线。



背景技术:

传统的输电线路多采用钢芯铝绞线,其有着线损大、最大正常使用温度低等缺点,因此碳纤维复合导线应运而生,与钢芯铝绞线相比其重量轻、强度大、耐高温、耐腐蚀、线损低、与环境亲和等优点,可提高传输容量一倍。其关键技术在于复合芯的生产,目前行业所采用的复合芯生产线普遍为卧式生产线,采用开放式胶槽,随着生产时间的增长,老胶增加,影响复合芯的性能以及导线后期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连续、快速生产的智慧能源用碳纤维复合芯生产线。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慧能源用碳纤维复合芯生产线,包括按照生产工序依次设置的纱架、预成型固化装置、转向轮组、牵引系统、在线无损检测系统和收线系统,以及为预成型固化装置注胶的注胶系统;所述纱架上放有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所述预成型固化装置为立式结构。

所述纱架上的碳纤维采用轴式放线,同时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均采用无张力放线。

所述预成型固化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碳纤进线模、预成型模具、玻纤进线模和固化模具;所述碳纤进线模的顶部与预成型模具固定连接,所述玻纤进线模的顶部与固化模具固定连接;所述碳纤进线模和玻纤进线模的上部以及预成型模具和固化模具的下部均设有胶料存储空间;所述碳纤进线模和玻纤进线模上均设有连通胶料存储空间的注胶口;所述注胶口与注胶系统连接。

所述预成型固化装置的碳纤进线模与预成型模具之间设有碳纤分线板,碳纤分线板上设有多个碳纤过线孔;所述玻纤进线模与固化模具之间设有玻纤分线板,玻纤分线板的中心设有预成型碳纤过线孔,玻纤分线板上还设有多个环绕预成型碳纤过线孔的玻纤过线孔。

预成型固化装置的碳纤分线板和玻纤分线板均呈锥形。

所述预成型固化装置的固化模具上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一加热组件、第二加热组件和第三加热组件,第一加热组件、第二加热组件和第三加热组件使固化模具自下而上依次形成预热区、凝胶区和固化区;所述玻纤进线模的顶部设有冷却组件,保证胶料温度小于80℃。

所述转向轮组包括两个转向轮,其中一个的切向与预成型固化装置的出线方向重合,另一个的切向与牵引系统的进线方向重合。

所述转向轮的直径≥成品复合芯的直径的75倍。

所述牵引系统为履带式或者液压式或者夹块式,夹块式所用夹块采用橡胶材料。

所述在线无损检测系统采用射线或者超声波检测,并配备有多色喷墨装置,针对不同的程度的缺陷喷印不同颜色的标记。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碳纤维复合芯的连续、快速生产,立式结构的预成型固化装置,使模具本身作为胶料储存工具,储存空间紧密,可有效减少胶料的浪费以及老胶的生成。

(2)本实用新型的预成型固化装置的碳纤进线模和玻纤进线模的上部以及预成型模具和固化模具的下部均设有胶料存储空间,空间封闭,能够避免与空气接触。

(3)本实用新型的预成型固化装置的碳纤进线模与预成型模具之间设有碳纤分线板,玻纤进线模与固化模具之间设有玻纤分线板,可保证碳纤和玻纤的充分浸润。

(4)本实用新型的预成型固化装置的碳纤分线板和玻纤分线板均呈锥形,能够保证无老胶的长时间积累。

(5)本实用新型的预成型固化装置的玻纤进线模的顶部设有冷却区,能够保证胶料温度小于80℃。

(6)本实用新型的在线无损检测避免了采用检测盘所带来的对于芯棒的潜在损伤,配备多色喷墨装置,能够针对不同的程度的缺陷喷印不同颜色的标记,使缺陷程度以及位置一目了然。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预成型固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预成型固化装置的碳纤进线模与预成型模具的分离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预成型固化装置的玻纤进线模与固化模具的分离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预成型固化装置的碳纤分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预成型固化装置的玻纤分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B-B剖面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纱架1、预成型固化装置2、碳纤进线模21、预成型模具22、玻纤进线模23、冷却组件231、固化模具24、第一加热组件241、第二加热组件242、第三加热组件243、注胶口25、碳纤分线板26、碳纤过线孔261、玻纤分线板27、预成型碳纤过线孔271、玻纤过线孔272、转向轮组3、牵引系统4、在线无损检测系统5、收线系统6、注胶系统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8,本实施例的智慧能源用碳纤维复合芯生产线,包括按照生产工序依次设置的纱架1、预成型固化装置2、转向轮组3、牵引系统4、在线无损检测系统5和收线系统6,以及为预成型固化装置2注胶的注胶系统7。

纱架1上放有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碳纤维采用轴式放线,同时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均采用无张力放线。

预成型固化装置2为立式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碳纤进线模21、预成型模具22、玻纤进线模23和固化模具24。碳纤进线模21的顶部与预成型模具22固定连接,玻纤进线模23的顶部与固化模具24固定连接。碳纤进线模21和玻纤进线模23的上部以及预成型模具22和固化模具24的下部均设有胶料存储空间。碳纤进线模21和玻纤进线模23上均设有连通胶料存储空间的注胶口25。注胶口25与注胶系统7连接。碳纤进线模21与预成型模具22之间设有碳纤分线板26,碳纤分线板26上设有多个碳纤过线孔261。玻纤进线模23与固化模具24之间设有玻纤分线板27,玻纤分线板27的中心设有预成型碳纤过线孔271,玻纤分线板27上还设有多个环绕预成型碳纤过线孔271的玻纤过线孔272。碳纤分线板26和玻纤分线板27均呈锥形。固化模具24上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一加热组件241、第二加热组件242和第三加热组件243,第一加热组件241、第二加热组件242和第三加热组件243使固化模具24自下而上依次形成预热区、凝胶区和固化区。玻纤进线模23的顶部设有冷却组件231。

碳纤从碳纤进线模21进入,浸胶并进入预成型模具22,出预成型模22后与玻纤混合进入玻纤进线模23,浸胶并进入固化模具24,出固化模具24得到复合芯。

转向轮组3包括两个转向轮,其中一个的切向与预成型固化装置2的出线方向重合,另一个的切向与牵引系统4的进线方向重合。转向轮的直径≥成品复合芯的直径的75倍。

牵引系统4为夹块式,所用夹块采用橡胶材料。牵引系统4也可以为履带式或者液压式。

在线无损检测系统5采用射线或者超声波检测,并配备有多色喷墨装置,针对不同的程度的缺陷喷印不同颜色的标记。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