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触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0684阅读:8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触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开关,特别涉及一种静触头。



背景技术:

塑壳断路器是断路器的一种,能够在电流超过跳脱设定后进行自动的切断电源,塑壳指得是塑料绝缘外壳,塑壳断路器上两端设有接线柱,静触头用于连接接线柱和动触头。

但是静触头在安装的时候由于塑壳断路器内部空间小,手持安装的时候静触头容易发生翻转的现象;其次,在安装静触头的时候需要先将静触头放在塑壳断路器内,再进行位置调整与平整放置,但在放置到塑壳断路器内进行安装时,由于塑壳断路器内部的空间较小,使得静触头难以稳定的取放,还有待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触头,便于安装时进行握持,同时方便从塑壳断路器内进行取放。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静触头,包括U型结构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包括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所述第二夹臂的端部向外延伸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一体连接有用于固定静触头的固定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向内凹陷以形成弧形凹槽。

采用上述方案,U型承载部和连接部及固定部的三部分连接能够延长静触头的导电长度,从而使得传导电流减小,连接部的两侧向内凹陷形成的弧形凹槽设置使得手能够握在连接部处,在安装静触头的时候能够增大手指与静触头的接触面积,提高手握的稳定,同时由于塑壳断路器内部空间小,弧形凹槽的设置能够使得静触头和塑壳断路器的侧壁之间形成缝隙,使得手指能够伸入塑壳断路器内以安装静触头,提高了安装的稳定和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凹槽的侧边呈波浪状。

采用上述方案,弧形凹槽波浪状的设置能够增大与手指接触的摩擦力,使得手指握持地更稳定,同时波浪状的设置能够增大连接部与外侧空气的接触,增大散热面积,使得静触头使用更加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臂上固定有触电片,所述触电片凸出于第一夹臂的端面,所述第一夹臂的内侧和触电片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凹孔,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之间夹合有永磁块。

采用上述方案,触电片的凸出设置使得动触头能够很好地和静触头接触,防止触头温度过高,触电片下端开设的凹孔也能够增大散热面积,永磁块的设置能够在U型承载部之间进行支撑外还能进行对电弧进行吹弧。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夹臂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夹臂上还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二夹臂的两侧均开设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开口口径由外向内依次递减。

采用上述方案,第二夹臂上的通孔能够增大静触头的散热,定位孔也可进行散热同时能够穿设固定件将承载部固定在接线柱上,第二夹臂的两侧的梯形槽其开口孔径自外向内减小,能够增加承载部的侧面积,以增大散热面积,同时梯形槽的设置能够固定卡接在相对应的结构上同样也能固定引弧杆连接于第一夹臂以对产生的电弧进行引弧灭弧。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部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螺纹孔。

采用上述方案,固定部上开设的若干螺纹孔能够固定在塑壳断路器中固定部,若干的设置能够保证固定的稳固和不易发生偏转。

作为优选,所述螺纹孔的边沿设置有凸出于固定部端面的凸环。

采用上述方案,螺纹孔边沿的凸环能够配合塑壳断路器上的螺纹孔,穿设在塑壳断路器上,起到定位和固定的作用,防止静触头的不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螺纹孔的两端开口内开设有环状的阶梯槽。

采用上述方案,螺纹孔两端开口内开设的环状的阶梯槽能够使得穿设在其中的螺钉抵触在上端面的阶梯槽上,固定部穿设在塑壳断路器上固定时,其贴合的一端阶梯槽能够配合卡接抵触,使得固定部凸环固定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部远离连接部的边缘边角处开设有倒角。

采用上述方案,固定部边缘倒角的设置能够抵触卡接在塑壳断路器的内壁相配合的位置,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连接部的弧形凹槽的设置能够增大与接触面积,使得安装拿放更加稳定,弧形凹槽上的波浪状的端面既能增加接触的稳固,同时也能增加连接部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增加散热面积;定位孔和梯形槽的设置能够安装引弧装置与永磁块一同对产生的电弧进行引弧灭弧;螺纹孔的凸环和凸环内侧的阶梯槽的设置使得固定部能够很好的定位和螺钉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中A-A部的剖视图。

图中:1、承载部;11、第一夹臂;12、第二夹臂;13、触电片;14、永磁块;15、梯形槽;16、定位孔;17、通孔;18、凹孔;2、连接部;21、弧形凹槽;3、固定部;31、螺纹孔;32、凸环;33、倒角;34、阶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静触头,包括U型结构的承载部1,承载部1包括第一夹臂11与第二夹臂12,第二夹臂12的端部向外延伸有连接部2,连接部2的另一端一体连接有用于固定静触头的固定部3,连接部2的两侧向内凹陷以形成弧形凹槽21。

如图1所示,承载部1呈U型弯曲设置,第一夹臂11的外侧端面固定有触电片13,触电片13呈凸出的平整矩形块,第一夹臂11的两端向两侧延伸,端面宽度大于承载部1的U型弯曲处,第一夹臂11与第二夹臂12之间还夹合固定有永磁块14。

如图2所示,承载部1的第二夹臂12两侧均设置有梯形槽15,梯形槽15的开口口径由外向内依次递减,梯形槽15的两侧位于承载部1和连接部2上分别凸出有凸块,凸块与连接部2或承载部1连接的另一侧端面呈斜切面设置;第二夹臂12上开设有通孔17,通孔17位于永磁块14的下端增大散热面积进行快速散热,第二夹臂12在通孔17靠近连接部2的一侧还开设有定位孔16,定位孔16的端面呈矩形设置,能同梯形槽15配合固定引弧装置,将引弧装置卡接在定位空中定位或者将承载部1通过定位孔16与塑壳断路器内凸出的结构卡接在一起以固定定位承载部1。

如图2所示,连接部2的两侧向内凹陷以形成弧形凹槽21,弧形凹槽21的侧边呈波浪状,弧形凹槽21的侧边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波浪状的密集度;向内凹陷的弧形凹槽21能够配合人手指的指面圆弧度,与手指很好的接触和贴合,使得在拿放静触头的时候稳定不易翻折和滑落,弧形凹槽21的波浪状的端面设置增大了与手指之间的连接稳定同时也将连接部2的侧边面积增大以实现更好的散热;当人手在握拿静触头安装到塑壳断路器内时,弧形凹槽21与塑壳断路器之间形成手指可放置的间隙,手握静触头可将静触头轻松放置到固定的位置,提高效率。

如图1及图2所示,连接部2呈弯曲状连接在承载部1的第二夹臂12和固定部3的一端,固定部3的端面宽度大于连接部2的端面宽度,连接部2和固定部3的连接处为倒圆角设置,固定部3的端面远离连接部2的一端中心设有大的螺纹孔31,在与连接部2连接的一侧边角附近还设有小的螺纹孔31,两个螺纹孔31设置可穿设螺钉固定,大的螺纹孔31的边沿靠近固定部3与塑壳断路器贴合的一面凸出有凸环32,凸环32能够卡接在塑壳断路器对应的孔中,对固定部3起到定位和固定的作用,固定部3远离连接部2的边缘边角处开设有倒角33,能够抵触在塑壳断路器的内部以固定静触头。

如图3所示,固定部3的大的螺纹孔31的两端开口内开设有环状的阶梯槽34,凸环32一侧的阶梯槽34能够让螺纹孔31抵接在对应的孔中,另一端的阶梯槽34能够让穿设在其中的螺钉更深入的螺纹连接在固定部3上,使得螺钉不过多的裸露在固定部3的端面外侧,同时给到螺钉抵触的位置,防止螺钉卡入螺纹孔31过深难以取出;承载部1的第一夹臂11上开设有凹孔18,凹孔18位于触电片13下位于永磁块14与第一夹臂11之间,减小永磁块14和第一夹臂11的接触面积。

使用过程:

用手指握持在连接部2的弧形凹槽21上,通过和弧形凹槽21及波浪状的端面的接触稳稳的固定拿住静触头,将静触头放置到塑壳断路器内,弧形凹槽21与塑壳断路器之间形成间隙可顺利放置静触头;将固定部3的凸环32卡接到塑壳断路器上对应的孔中以实现固定部3的定位和卡接,将静触头调整好,将螺钉穿设在螺纹孔31中将静触头位置固定,拧紧螺钉以实现固定部3的卡接达到静触头的固定;静触头固定在塑壳断路器内成功固定,可配合动触头作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