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流端子插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7775阅读:1021来源:国知局
大电流端子插片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继电器的端子插片结构。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的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到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现有的继电器,其大电流的输出结构一般通过设置一轭铁,使轭铁伸出导电端子,导电端子与轭铁成一体结构,导电端子伸出继电器成为大电流的输入端,再将衔铁与轭铁通过导线电连接,当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场时吸合所述衔铁,从而使衔铁与静端子电接触,使大电流从静端子输入,并经衔铁及轭铁后从导电端子输出。

然而,现有的轭铁的发热量大,散热性能差,导电性能不理想,使得继电器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及导热能力强的大电流端子插片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电流端子插片结构包括轭铁及铜端子,所述铜端子的安装端与所述轭铁固定连接,所述铜端子的输出端输出大电流。

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铜端子与轭铁分成两部分结构,并且使用纯铜或者铜合金材料制作所述铜端子,再将所述铜端子与所述轭铁铆接起来,从而使述 铜端子与所述轭铁固定成一个整体,通过采用纯铜或者铜合金材料制成端子,使电阻更低,有利于提高端子的载流能力和导热能力,进而有效降低继电器的发热量,防止端子烧毁,从而极大地提高继电器的电性能。

较佳地,所述大电流端子插片结构还包括用铜合金材料制成的动弹片,所述动弹片固定于衔铁上,且所述动弹片的一端与所述铜端子的安装端铆接,所述动弹片的另一端与静端子对应。通过使用铜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动弹片,可以使电阻进一步降低,从而有利于提高端子的载流能力和导热能力,进而有效降低继电器的发热量,提高继电器的电性能。

具体地,所述动弹片弯折延伸出动端脚,所述动端脚输出电流。由于所述动端脚与所述动弹片是一体成型的,因此,所述动端脚也是用铜合金材料制成,其载流能力和导热能力佳。

具体地,所述轭铁的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铜端子的安装端嵌入于所述安装槽。

具体地,所述安装槽具有一定用于安装的深度,以配合所述铜端子的安装端的厚度。

较佳地,所述铜端子的安装端延伸出导电端,所述导电端输出大电流。

较佳地,所述铜端子的安装端与所述轭铁铆接或热熔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电流端子插片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轭铁及铜端子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大电流端子插片结构100包括轭铁1、铜端子2及动弹片3,所述铜端子2的安装端21与所述轭铁1铆接,铆接点有四个,提高铰合强度,所述铜端子2使用纯铜材料或者铜合金材料制成,所述铜端子2 的输出端22输出大电流。所述动弹片3使用高导电率的铜合金材料制成的,所述动弹片3铆接地固定于衔铁4上,且所述动弹片3的一端与所述铜端子2的安装端21铆接,所述动弹片3的另一端与静端子对应。所述铜端子2的安装端21与所述轭铁1也可以使用热熔连接固定。

具体地,所述动弹片3弯折延伸出动端脚31,所述动端脚31输出电流。由于所述动端脚31与所述动弹片3是一体成型的,因此,所述动端脚31也是用高导电率的铜合金材料制成,其载流能力和导热能力佳。

再如图2所示,所述轭铁1的表面设有安装槽11,所述铜端子2的安装端21嵌入于所述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有一定用用于安装的深度,以配合所述铜端子2的安装端21的厚度,所述铜端子2的输出端22厚度为0.8毫米或0.5毫米。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铜端子2的安装端21还可延伸出导电端,所述导电端可输出大电流,从而实现多个输出端,提高继电器的电气性能。

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铜端子2与轭铁1分成两部分结构,并且使用纯铜或铜合金材料制作所述铜端子2,再将所述铜端子2与所述轭铁1铆接或热熔起来,从而使述铜端子2与所述轭铁1固定成一个整体,再通过设置动弹片3,使所述动弹片3与所述铜端子2连接,从而使大电流端子插片结构100的导电电流是经到动弹片3,再经过所述铜端子2的输出端22流出,流通路线全部经过铜材料;而通过采用纯铜或铜合金材料制成铜端子2,使电阻更低,有利于提高端子的载流能力和导热能力,进而有效降低继电器的发热量,防止端子烧毁,从而极大地提高继电器的电性能;且通过使用铜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动弹片3,可以使电阻进一步降低,从而有利于提高端子的载流能力和导热能力,进而有效降低继电器的发热量,提高继电器的电性能。

本实用新型大电流端子插片结构100所涉及到的继电器的其他结构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