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电感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172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锁电感底座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锁电感底座,属于电感领域。



背景技术:

电感底座用于固定电感,现有的固定方法是,底座上开有圆形通孔,电感的引脚穿过通孔与底座相连,而为了顺利的将引脚插入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电感引脚的直径,这就使得引脚在底座的水平方向发生偏移,在垂直方向发生回缩,这样会影响引脚与电路板的准确连接,现有技术是通过在通孔处点固定胶实现针脚的固定,这种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胶需要烘烤或长时间放置固化,导致生产周期长、效率低、能源消耗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感底座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自锁电感底座,通过电感底座自身结构的改进实现电感引脚固定,使得引脚在底座水平或者垂直方向均不发生偏移从而与电路板准确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锁电感底座,包括矩形底座,底座的两个长边上相互对称的设有4个开口朝外的“U”型开口槽,开口槽的上方设有引线槽,同一长边上的两个引线槽的开口在长边方向上相对设立,引线槽与开口槽相连,引线槽的内表面为一个弧形面。

进一步地,引线槽的内表面的弧度根据电感与底座的位置关系来设定。

进一步地,引线槽的宽度大小与开口槽的深度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引线槽与底座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开口槽的宽度不小于电感引脚的直径。

进一步地,开口槽上方的内侧设有一个凸台,凸台的内表面与开口槽相连。

进一步地,凸台的高度低于引线槽的高度,两者的高度差不小于引线的直径。

进一步地,凸台与引线槽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引线槽的外表面为一个弧形面。

进一步地,引线槽的外表面为一个直角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有“U”型开口槽,开口槽的尺寸略大于引脚的直径,4个开口槽形成向内的自锁力,不需要点胶固定,引脚在水平方向不会移动;

(2)开口槽的上方设有引线槽,引脚在受线圈张力、电感插入力情况下能够通过此结构抵消分解受力,进而达到固定引脚,防止引脚回缩的功能。

(3)引线槽、凸台和底座为一体成型结构,增加了稳定性,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底座;2引线槽;3凸台;4开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锁电感底座,包括矩形底座1,底座1的两个长边上相互对称的设有4个开口朝外的“U”型开口槽4,开口槽4的上方设有引线槽2,同一长边上的两个引线槽2的开口在长边方向上相对设立,引线槽2的内表面为一个弧形面,弧形面在底座长边方向上的弧度大小可以根据电感与底座1的距离来确定,即调整弧形面在底座1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长度大小,以便给予引线合适的向下的力,使得引脚不发生回缩。引线槽2与开口槽4相连,引线槽2的宽度大小与开口槽4的深度大小相同,引线槽2与底座1为一体成型结构。

如图1所示,引线槽2的外表面形状采用直角,开口槽4上方的内侧设有一个凸台3,凸台3平行于底座1的窄边,凸台3的内表面与开口槽4相连通,凸台3在底座1窄边方向的宽度与开口槽4的深度大小相同,凸台3的高度低于引线槽2的高度,两者的高度差不小于引脚的直径,凸台3与底座1为一体成型结构。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引线槽2的外表面形状采用弧形面,这种结构便于引线槽2的内表面在底座1窄边方向上形成更陡的弧度,从而更好的包裹住电感引线。

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范围。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