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线缆连接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733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线缆连接模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指提供了一种微型线缆连接模组。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数字、IBM、微软、NEC、Northern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USB协会(USB-I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会已经发布了1.0,1.1及2.0等版本。

上述USB1.0,1.1,2.0版本分别支持下述三种传输速率:(1)、低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5兆比特每秒,多用于键盘和鼠标;(2)、全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2兆比特每秒;(3)、高速模式传输速率为480兆比特每秒。然而,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USB2.0的传输速率已经不能满足某些电子工业的发展要求。

而,由于USB3.0连接器具有两列端子来执行USB2.0以及3.0的传输协议,因此其不仅结构复杂而导致模具开发成本高、组装困难等问题,更容易因高频信号传输端子之间的互相干扰而导致信号传输失败。

再者,由于USB3.0连接器被设计向下兼容USB2.0连接器,因此USB3.0连接器也具有微型B(Micro-B)连接器的类型,微型B连接器较USB标准A型连接器来的小而能装设在行动电话等轻巧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然而,也由于体积较小,端子排列密集,使其生产加工工艺也越来越复杂。

目前,现有的USB3.0连接器普遍采用的结构是,采用抱箍锁紧的方式以固定屏蔽内壳与绝缘体,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连接器的结构大小,导致其体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影响连接器在某些特定体积大小要求严格场合的使用,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微型线缆连接模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微型线缆连接模组,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装设在绝缘本体上的弹性锁体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包括基部、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体,基部与舌体形成台阶状,该基部与舌体连接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卡槽;金属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包裹在舌体上,外壳体套装在内壳体上;内壳体包括用于容纳舌体的收容部,该收容部的端面向前延伸以形成若干插扣,插扣与基体上的卡槽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基部的顶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凸起;外壳体包括用于容置收容部的腔体,腔体具有上平板和下平板,上平板的端面上设有两个固定锁扣,该固定锁扣上设有卡孔,卡孔与基体上的凸起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下平板的端面上设有至少两个插齿,配合在基体与舌体之间连接端面的底部设有与插齿配合的插槽。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该收容部的两侧向前延伸以形成两个导轨,配合在基部的两侧端面上上分别设有与导轨配合的导槽。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弹性锁体包括锁扣臂和卡扣臂,锁扣臂包括上锁板及与卡扣臂连接的连接体,上锁体上设有一V型卡槽,且锁扣臂呈弧形弯曲,并在该锁扣臂末端设有弹性触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一是采用在基部与舌体连接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卡槽,配合在内壳体上设置与卡槽配合的插扣,以实现内壳体与基部的固定,以缩减连接器组件的体积;二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外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都是采用插接方式予以固定,其结构简单,便于制作,且加工过程中可采用冲压以完成加工成型,制造成本低廉;三是通过卡槽与插扣、导轨与导槽、插齿与插槽的配合,可有效确保绝缘本体与金属壳体的连接稳定性,确保其使用通信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第一种分析立体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第二种分析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它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请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2和图3所示,图中提供的是一种微型线缆连接模组,其包括绝缘本体100、收容于绝缘本体10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00、装设在绝缘本体100上的弹性锁体300及包覆绝缘本体100的金属壳体400,其中:

绝缘本体100包括基部110、自基部110向前延伸的舌体120,基部110与舌体120形成台阶状,该基部110与舌体120连接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卡槽130,且基部11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为顶面和底面,并在基部110的顶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凸起140,基部110的两侧端面上分别设有导槽150。

该舌体120包括第一舌板121和第二舌板122,第一舌板121和第二舌板12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保证微型线缆连接模组的高度,第一舌板121的尺寸符合USB3.0茶后连接器的表面。第一舌板121上中间位置设有若干并行排列的容纳槽123,容纳槽123用于装设导电端子200,并在该容纳槽123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通槽124,通槽124用于装设弹性锁体300。与第一舌板121相同的是,第二舌板122上设有多干并行排列的容置槽125,容置槽125内装设有导电端子200。

弹性锁体300包括锁扣臂310和卡扣臂320,锁扣臂310包括上锁板311及与卡扣臂320连接的连接体312,上锁体上设有一V型卡槽314,且锁扣臂310呈弧形弯曲,并在该锁扣臂310末端设有弹性触头321,当弹性锁体300装设在通槽124内时,V型卡槽314卡合在通槽124顶部端面,呈弧形的锁扣臂310卡合在通槽124内,以确保其锁紧作用力。

金属壳体400包括内壳体410和外壳体420,其中,内壳体410包裹在舌体120上,外壳体420套装在内壳体410上。

内壳体410包括用于容纳舌体120的收容部,该收容部的端面向前延伸以形成若干插扣412,插扣412与基体上的卡槽130配合,以实现其内壳体410与绝缘本体100的固定,并该收容部的两侧向前延伸以形成两个导轨413,导轨413与基体上的导槽150配合以实现插扣412与卡槽130安装时的快速定位。

外壳体420包括用于容置收容部的腔体421,腔体421具有上平板422和下平板423,上平板422的端面上设有两个固定锁扣424,该固定锁扣424上设有卡孔425,卡孔425与基体上的凸起140配合,以实现外壳与基体之间的固定;下平板423的端面上设有至少两个插齿426,配合在基体与舌体120之间的连接端面底部设有与该插齿426配合的插槽,以实现外壳与基体之间的锁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