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编织线的电缆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2807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编织线的电缆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编织线的电缆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线用量与日俱增,电线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根据适用场合和适用环境的不同,对电线性能的要求也不同,不管在哪种场合,一方面,由于布线环境受限,需要电线根据布线环境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进行卷曲,另一方面,电线在使用时经常会受到外力的弯折,如机器人往复运动,机器人手臂,汽车门,雕刻机,机床加工设备,木工机械,物流输送系统和起重机和冶金工业中使用的电线,重复性的动作会重复弯折、拉动电线。这些都对电线的柔软性和抗拉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的电线通常在内部缠绕有纸带,通过纸带填充在导体之间来增强电线的柔性,但纸带硬度高、介电常数高,导致电线的柔软度降低,并且电线的阻抗高,传输时产生的信号损耗大,有时无法满足客户的高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绝缘效果好、柔韧性好的一种带有编织线的电缆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编织线体的电缆线体,包括一电缆线体、设置于电缆线体与电缆线体连接的编织线体,所述电缆线体与编织线体连接处设有一防干扰膜;所述电缆线体包括套设于穿入电缆线体与编织线体的至少三根内芯,将内芯包裹的绝缘膜,套设于绝缘膜用于阻燃的阻燃膜,套设于阻燃膜用于保护内芯、绝缘膜及阻燃膜的保护层;所述编织线体内部设有抗拉棉绳,将抗拉棉绳包裹的绝缘网。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防干扰膜一端将编织线体连接、所述防干扰膜背离与编织线体连接一端连接于电缆线体。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绝缘膜涂覆于内芯将内芯包裹,所述绝缘膜厚度范围在0.1mm~0.5mm之间。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编织线体为铜编织线体。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阻燃膜为PVC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一种带有编织线体的电缆线体,设有一电缆线体、设置于电缆线体与电缆线体连接的编织线体,所述电缆线体与编织线体连接处设有一防干扰膜;所述电缆线体包括套设于穿入电缆线体与编织线体的至少三根内芯,将内芯包裹的绝缘膜,套设于绝缘膜用于阻燃的阻燃膜,套设于阻燃膜用于保护内芯、绝缘膜及阻燃膜的保护层;所述编织线体内部设有抗拉棉绳,将抗拉棉绳包裹的绝缘网。

第一方面,设有一电缆线体、设置于电缆线体与电缆线体连接的编织线体,通过电缆线体与编织线体连接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将编织线体卡制,能够在多次折弯不变形,柔韧性好、方便安装、使用寿命长;第二方面,所述电缆线体与编织线体连接处设有一防干扰膜,通过防干扰膜能够起到防干扰、防漏电效果,通过防干扰膜将电缆线体与编织线体的连接,连接效果好、防干扰效果好、防漏电效果好;第三方面,所述电缆线体包括套设于穿入电缆线体与编织线体的至少三根内芯,将内芯包裹的绝缘膜,套设于绝缘膜用于阻燃的阻燃膜,通过内芯传输、通过绝缘膜隔离防止短路、通过阻燃膜起到阻燃效果,传输效果好、绝缘效果好、阻燃效果好;第四方面,套设于阻燃膜用于保护内芯、绝缘膜及阻燃膜的保护层,通过保护层保护内部的内芯及绝缘膜和阻燃膜,起到保护效果,保护效果好;第五方面,所述编织线体内部设有抗拉棉绳,将抗拉棉绳包裹的绝缘网,通过抗拉棉绳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柔韧性及抗拉能力,通过绝缘网提高绝缘效果,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绝缘效果好、柔韧性好。

2、所述防干扰膜一端与编织线体连接、所述防干扰膜背离与编织线体连接一端连接于电缆线体,通过防干扰膜防干扰,通过与编织线体连接提高对编织线体的保护效果,通过防干扰膜与电缆线体的连接,提高对电缆线体的保护效果、保护效果好、防干扰效果好。

3、所述绝缘膜涂覆于内芯将内芯包裹,所述绝缘膜厚度范围在0.1mm~0.5mm之间,通过将绝缘膜片涂覆于内芯将内芯包裹、进一步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效果,绝缘膜的厚度优选为0.3mm,当绝缘膜厚度小于0.1mm时容易导致绝缘膜破裂,导致短路,当绝缘膜厚度大于0.5mm厚度过于厚,不方便安装;当厚度选为0.3mm时能够更好的保护内芯,保护效果好、绝缘效果好。

4、所述编织线体为铜编织线,采用优质圆铜线或镀锡软圆铜线以多股锭经单层或多层编织成,编织线的直流电阻率不大于0.022Ω.mm2/m,镀锡铜编织线的直流电阻率不大于0.0234Ω.mm2/m。铜编织线及多股铜线都可以用超声波焊接,但是不可以镀锡,镀锡的话会影响超声波的焊接。超声波金属焊接是利用高频振动波传递到两个需焊接的金属表面,在加压的情况下,使两个金属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层之间的熔合,其优点在于快速、节能、熔合强度高、导电性好、无火花、接近冷态加工;缺点是所焊接金属件不能太厚(一般小于或等于5mm)、焊点位不能太大、需要加压。

5、所述阻燃膜为PVC膜,PVC膜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为微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透明度胜于聚乙烯、聚丙烯,差于聚苯乙烯,随助剂用量不同,分为软、硬聚氯乙烯,软制品柔而韧,手感粘,硬制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一方面,PVC独特的性能防雨,耐火,抗静电,易成型,另一方面,PVC低投入高产量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A部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体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编织线体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放大图、电缆线体的剖面图和编织线体的剖面图。

一种带有编织线的电缆线100,设有一电缆线体110、设置于电缆线体110与电缆线体110连接的编织线体120,所述电缆线体110与编织线体120连接处设有一防干扰膜130;所述电缆线体110包括套设于穿入电缆线体110与编织线体120的至少三根内芯111,将内芯111包裹的绝缘膜112,套设于绝缘膜112用于阻燃的阻燃膜113,套设于阻燃膜113用于保护内芯111、绝缘膜112及阻燃膜113的保护层114;所述编织线体120内部设有抗拉棉绳121,将抗拉棉绳121包裹的绝缘网122。

防干扰膜130一端与编织线体120连接、所述防干扰膜130背离与编织线体120连接一端连接于电缆线体110,通过防干扰膜130防干扰,通过与编织线体120连接提高对编织线体120的保护效果,通过防干扰膜130与电缆线体110的连接,提高对电缆线体110的保护效果、保护效果好、防干扰效果好。

绝缘膜112涂覆于内芯111将内芯111包裹,所述绝缘膜112厚度范围在0.1mm~0.5mm之间,通过将绝缘膜112片涂覆于内芯111将内芯111包裹、进一步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效果,绝缘膜112的厚度优选为0.3mm,当绝缘膜112厚度小于0.1mm时容易导致绝缘膜112破裂,导致短路,当绝缘膜112厚度大于0.5mm厚度过于厚,不方便安装;当厚度选为0.3mm时能够更好的保护内芯111,保护效果好、绝缘效果好。

编织线体120为铜编织线,采用优质圆铜线或镀锡软圆铜线以多股锭经单层或多层编织成,编织线的直流电阻率不大于0.022Ω.mm2/m,镀锡铜编织线的直流电阻率不大于0.0234Ω.mm2/m。铜编织线及多股铜线都可以用超声波焊接,但是不可以镀锡,镀锡的话会影响超声波的焊接。超声波金属焊接是利用高频振动波传递到两个需焊接的金属表面,在加压的情况下,使两个金属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层之间的熔合,其优点在于快速、节能、熔合强度高、导电性好、无火花、接近冷态加工;缺点是所焊接金属件不能太厚(一般小于或等于5mm)、焊点位不能太大、需要加压。

阻燃膜113为PVC膜,PVC膜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为微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透明度胜于聚乙烯、聚丙烯,差于聚苯乙烯,随助剂用量不同,分为软、硬聚氯乙烯,软制品柔而韧,手感粘,硬制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一方面,PVC独特的性能防雨,耐火,抗静电,易成型,另一方面,PVC低投入高产量的特点。

第一方面,设有一电缆线体110、设置于电缆线体110与电缆线体110连接的编织线体120,通过电缆线体110与编织线体120连接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将编织线体120卡制,能够在多次折弯不变形,柔韧性好、方便安装、使用寿命长;第二方面,所述电缆线体110与编织线体120连接处设有一防干扰膜130,通过防干扰膜130能够起到防干扰、防漏电效果,通过防干扰膜130将电缆线体110与编织线体120的连接,连接效果好、防干扰效果好、防漏电效果好;第三方面,所述电缆线体110包括套设于穿入电缆线体110与编织线体120的至少三根内芯111,将内芯111包裹的绝缘膜112,套设于绝缘膜112用于阻燃的阻燃膜113,通过内芯111传输、通过绝缘膜112隔离防止短路、通过阻燃膜113起到阻燃效果,传输效果好、绝缘效果好、阻燃效果好;第四方面,套设于阻燃膜113用于保护内芯111、绝缘膜112及阻燃膜113的保护层114,通过保护层114保护内部的内芯111及绝缘膜112和阻燃膜113,起到保护效果,保护效果好;第五方面,所述编织线体120内部设有抗拉棉绳121,将抗拉棉绳121包裹的绝缘网122,通过抗拉棉绳121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柔韧性及抗拉能力,通过绝缘网122提高绝缘效果,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绝缘效果好、柔韧性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