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4847阅读:794来源:国知局
行程开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程开关。



背景技术:

行程开关是一种常用的小电流主令电器。利用机械运动的部件碰撞操作手柄带动转轴组件上的四角凸轮,使得触头系统里的动触头动作来实现接通或分断电路,达到一定的控制目的。通常这类开关被用来限制机械运动的位置或行程,使运动机械按一定位置或行动自动停止、反向运动、变速运动或自动往返运动等。在电器控制系统中,行程开关的作用是实现顺序控制、定位控制盒位置状态的检测。用于控制机械设备的行程及限位保护。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行程开关一般由操作手柄、触头系统和外壳组成。触头系统组装复杂,用户使用时电线接线不可靠、接线麻烦、导线在内部杂乱无序,容易造成行程开关温升过高或短路造成开关烧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行程开关,该行程开关装配简单、方便组合不同通断、动作可靠,接线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行程开关,包括壳体和操作手柄;所述的壳体包括基座和外盖,基座内设置有转轴组件、触头系统、复位系统、轴承套、轴套密封垫、轴套通孔挡板和轴套挡板;所述触头系统包括触头外壳、触头中座、静触头、动触头、动触头座、动触头弹簧、接线框和接线螺丝;所述静触头穿过装有接线螺丝的接线框上安装在触头外壳的线夹卡槽里,动触头触点朝下装在动触头座上,动触头座装入触头外壳的导滑槽内,动触头弹簧卡入动触头座的凸台上,动触头弹簧的另一端受力动触头,触头外壳与触头中座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组件由螺杆、凸轮、轴套、四角凸轮、螺母、开口挡圈组成;所述开口挡圈卡入螺杆的槽内,凸轮、2个轴套、2个四角凸轮依次套在螺杆上,并用螺母固定拧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组件安装在基座的基座孔里,基座孔内装有2个轴承套,一端用轴套密封垫与轴套挡板螺钉紧固,一端用轴套密封垫与轴套通孔挡板螺钉紧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动触头座顶端是圆弧形凸台,与圆弧形凸台相连的是U形凸台,U形外两侧是滑道,内方槽是动触头滑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触头外壳中部设置有导滑槽,动触头座的滑道可在导滑槽里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系统由杠杆支架、杠杆、杠杆转轴、复位弹簧、滚轮轴组成;所述杠杆转轴穿过杠杆支架和杠杆,杠杆转轴一端用卡簧卡住,杠杆支架通过螺钉紧固在基座上,滚轮轴卡入杠杆前段槽内,复位弹簧装入杠杆与支架支架的凸台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承套采用冲制拉伸制成,圆孔内壁光滑,使的转轴转动更加灵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触头外壳与触头中座设计有线夹,触头中座上的凸台与外壳上的L形凸台形成夹线槽,使得电线布置有序美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头外壳上设置有2个视窗,可方便接线时观察2组触头开断。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该行程开关装配简单、方便组合不同通断、动作可靠,接线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去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触头系统结构示意图一;

图5本实用新型的触头系统结构示意图二;

图6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套立体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触头外壳平面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复位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座平面示意图一;

图10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座平面示意图二。

图中标号含义:

1-基座;2-外壳;3-操作手柄;4-防水垫;5-转轴组件;6-轴套通孔挡板;7-触头系统;8-复位系统;9-轴套挡板;10-轴套密封垫;11-轴承套;12-螺杆;13-凸轮;14-轴套;15-四角凸轮;16-螺母;17-触头外壳;17a-视窗;17b-导滑槽;17c-L型凸台;18-触头弹簧;19-动触头座;19a-圆弧形凸台;19b-U形凸台;19c-滑道;19d-内方槽;20-动触头;21-接线螺丝;22-接线框;23-静触头;24-触头中座;25-线夹;26-杠杆;27-复位弹簧;28-杠杆支架;29-杠杆转轴;30-滚轮轴;31-开口挡圈;32-卡簧;33-夹线槽;34-线夹卡槽;35-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至图10所示,行程开关,包括壳体和操作手柄3;所述的壳体包括基座1和外盖2,基座1与外壳2之间设有防水垫4,基座1内设置有转轴组件5、触头系统7、复位系统8、轴承套11、轴套密封垫10、轴套通孔挡板6和轴套挡板9,所述基座1与外壳2之间采用螺钉紧固连接;所述触头系统7包括触头外壳17、触头中座24、静触头23、动触头20、动触头座19、动触头弹簧18、接线框22和接线螺丝21;所述静触头23穿过装有接线螺丝21的接线框22上安装在触头外壳17的线夹卡槽34里,动触头20触点朝下装在动触头座19上,动触头座19装入触头外壳17的导滑槽17b内,动触头弹簧18卡入动触头座19的凸台上,动触头弹簧18的另一端受力动触头20,触头外壳17与触头中座24卡扣连接,并用螺钉紧固。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组件5由螺杆12、凸轮13、轴套14、四角凸轮15、螺母16、开口挡圈31组成;所述开口挡圈31卡入螺杆12的槽内,凸轮13、2个轴套14、2个四角凸轮15依次套在螺杆12上,并用螺母16固定拧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组件5安装在基座1的基座孔里,基座孔内装有2个轴承套11,一端用轴套密封垫10与轴套挡板9螺钉紧固,一端用轴套密封垫10与轴套通孔挡板6螺钉紧固。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动触头座19顶端是圆弧形凸台19a,与圆弧形凸台19a相连的是U形凸台19b,U形外两侧是滑道19c,内方槽19d是动触头滑道;本实施例中动触头座19沿着触头外壳17的导滑槽17b上下移动来控制动静触点的接触与断开,左右两个触头外壳17与触头中座24卡扣连接,并用螺钉紧固;装配好的触头系统7用两个螺钉紧固在基座1上;动触头座圆弧形凸台19a与四角凸轮15相接触,当四角凸轮15转动时,动触头座19也跟随四角凸轮15的弧面活动,因触头外壳17与触头中座24设置有导滑槽17b,动触头座19只能上下运动做来回运动,使得触点闭合与断开。在与外部控制系统连接时,四根导线可直接插入接线框22,拧紧接线柱21,拧好的导线两个导线分别卡入触头外壳17与触头中座24组成的线夹25,这样接线方便快捷,导线布置有序也不会因杂乱导致短路。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触头外壳17中部设置有导滑槽17b,动触头座19的滑道19c可在导滑槽17b里上下移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系统8由杠杆支架28、杠杆26、杠杆转轴29、复位弹簧27、滚轮轴30组成;所述杠杆转轴29穿过杠杆支架28和杠杆26,杠杆转轴29一端用卡簧32卡住,杠杆支架28通过螺钉紧固在基座1上,滚轮轴30卡入杠杆26前段槽内,复位弹簧27装入杠杆26与支架支架28的凸台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承套11采用冲制拉伸制成,轴承套11内壁光滑,轴承套11里涂有润滑油脂,转轴组件5在轴承套11里转动时,摩擦力小,也不易磨损。所示轴承套11装入基座1外侧的圆形成孔中。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触头外壳17与触头中座24设计有线夹25,触头中座24上的凸台与外壳上的L形凸台17c形成夹线槽33,使得电线布置有序美感。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头外壳17上设置有2个视窗17a,可方便接线时观察2组触头开断。

具体工作方式:

外接控制系统的4根导线,穿过线缆接头,分别拧紧在4个接线框22上,左边2根导线分别卡在触头外壳17的线夹卡槽34里,当操作手柄3在中间时,触头系统是2组常闭的,通过机械运动的部件撞击行程开关的操作手柄3的滚轮35,促使操作手柄3带着转轴组件5做逆时针或顺时针的转动,因转轴组件5的两个四角凸轮15是根据不同型号产品来装配,转轴组件5转动时,四角凸轮15带动动触头座19上下移动,动触头座19带动动触头20上下移动,来控制开关的通断。当没外力时,在复位弹簧27的弹力作用下操作手柄3回到原来位置,使得触头系统7里的动触头20动作来实现接通或分断电路,达到一定的控制目的。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