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气隙的三相电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1892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气隙的三相电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双气隙的三相电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三相电感的磁芯通常设置为圆环形,其中部设有一根中柱,三组线圈分别绕制在磁芯的两侧部位和中柱部位。安装时,由于磁芯是圆环形的,因此,磁芯的底部需要设置一个胶芯座引出线圈的引脚,从而使三相电感能够与电路板稳固安装。但是,此类三相电感存在一些不足:1、加装胶芯座会增加成本,并且需要手工将磁芯与胶芯座组装,组装较为繁琐,不能实现自动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效率;2、在大电流时容易出现磁饱和现象,难以较好的控制电感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双气隙的三相电感,其可降低成本,组装方便,可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高,并且能够提高磁饱和度,更好的控制电感量,延长了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双气隙的三相电感,包括磁芯和三组绕组线圈,所述磁芯设置成水平放置的“日”字形结构,所述磁芯由上端磁芯柱、下端磁芯柱、左侧边磁芯柱、右侧边磁芯柱和位于左侧边磁芯柱与右侧边磁芯柱中间的中部磁芯柱连接而成,所述绕组线圈对应卷绕在左侧边磁芯柱、右侧边磁芯柱和中部磁芯柱上,所述上端磁芯柱上开设有位于左侧边磁芯柱与中部磁芯柱之间的第一气隙和位于右侧边磁芯柱与中部磁芯柱之间的第二气隙,或者,所述下端磁芯柱上开设有位于左侧边磁芯柱与中部磁芯柱之间的第一气隙和位于右侧边磁芯柱与中部磁芯柱之间的第二气隙。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气隙和所述第二气隙分别设置为0.01mm以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磁芯的表面设有绝缘层。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绕组线圈的线径为0.01mm~1.5mm。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绕组线圈采用单股线的漆包铜线绕制而成或者采用多股线绞合在一起的漆包铜线绕制而成。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磁芯设置有至少一个,且当磁芯设置有两个及以上时,相邻两个磁芯并排靠拢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磁芯设置成水平放置的“日”字形结构,磁芯由上端磁芯柱、下端磁芯柱、左侧边磁芯柱、右侧边磁芯柱和位于左侧边磁芯柱与右侧边磁芯柱中间的中部磁芯柱连接而成,其无需设置胶芯座引出线圈的引脚,组装方便,降低了成本,可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高,并且磁芯的上端磁芯柱上开设有位于左侧边磁芯柱与中部磁芯柱之间的第一气隙和位于右侧边磁芯柱与中部磁芯柱之间的第二气隙,或者,下端磁芯柱上开设有位于左侧边磁芯柱与中部磁芯柱之间的第一气隙和位于右侧边磁芯柱与中部磁芯柱之间的第二气隙,该双气隙能够提高磁饱和度,改善在大电流时出现的磁饱和现象,能够更好的控制电感量,延长了电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具有双气隙的三相电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具有双气隙的三相电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具有双气隙的三相电感,该三相电感包括磁芯1和三组绕组线圈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磁芯1设置成水平放置的“日”字形结构。其中,磁芯1可以由上端磁芯柱11、下端磁芯柱12、左侧边磁芯柱13、右侧边磁芯柱14和位于左侧边磁芯柱13与右侧边磁芯柱14中间的中部磁芯柱15连接而成。该磁芯1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圆环形磁芯,其无需设置胶芯座引出线圈的引脚,组装方便,能够与电路板稳固安装,降低了成本,可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高。较佳的,磁芯1的表面还可以设有绝缘层。

三组绕组线圈2对应卷绕在左侧边磁芯柱13、右侧边磁芯柱14和中部磁芯柱15上。其中,绕组线圈2可以采用单股线的漆包铜线绕制而成或者采用多股线绞合在一起的漆包铜线绕制而成。在本实施例中,绕组线圈2的线径可以设置为0.01mm~1.5mm,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非本实施例为限。

如图1所示,上端磁芯柱11上开设有位于左侧边磁芯柱13与中部磁芯柱15之间的第一气隙3和位于右侧边磁芯柱14与中部磁芯柱15之间的第二气隙4,该第一气隙3和第二气隙4均可加大工作的磁通密度和饱和磁通密度,其可改善在大电流时出现的磁饱和现象,能够更好的控制电感量,延长了电感的使用寿命。

其中,该第一气隙3和第二气隙4可以分别设置为0.01mm以上,但气隙越大,磁芯的电感系数就越小,为了达到一定的电感量就需要绕制更多的线圈,相关的铜损也增加,加上线圈匝数多,分布电容也相对增大,影响电磁元件的工作稳定性,所以实际应用时要多方权衡,确定出气隙大小的最佳值。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气隙3和第二气隙4可以优选设置为1mm~1.5mm,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非本实施例为限。

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具有双气隙的三相电感,本实施例二的三相电感与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三相电感的结构大部分相同,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气隙3开设在下端磁芯柱12上并位于左侧边磁芯柱13与中部磁芯柱15之间,第二气隙4开设在下端磁芯柱12上并位于右侧边磁芯柱14与中部磁芯柱15之间。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该磁芯1可以设置有一个或两个及以上。当磁芯1设置有两个及以上时,相邻两个磁芯1可以并排靠拢设置,三组绕组线圈2对应卷绕在并排靠拢后的左侧边磁芯柱13、右侧边磁芯柱14和中部磁芯柱15上。其中,增加磁芯1可以增大磁通量。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