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与至少一个插式连接器部件连接的基底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551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用于与至少一个插式连接器部件连接的基底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与至少一个插式连接器部件连接的基底条。



背景技术:

这种基底条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壁区段并且构成可供至少一个插式连接器部件插入的至少一个插槽。在该壳体的壁区段上布置有至少一个接触元件,其用于与该插式连接器部件电接触。例如可以将基底条布置在印制电路板上,以便一或数个插式连接器部件连接该印制电路板。可以将该至少一个接触元件一侧以电接触的方式与插式连接器部件卡合,另一侧与印制电路板连接,例如与印制电路板的导电通路连接,从而通过接触元件将插式连接器部件电连接印制电路板。

为了将该至少一个接触元件以机械牢固的方式布置在壁区段上,在该壁区段上设有拱顶,该拱顶伸出该壁区段并且具有供该至少一个接触元件沿插接方向穿过的开口。接触元件机械保持在该开口中,从而将插式连接器部件插接在该接触元件上,以便建立电接触。

通常通过塑料注塑来制造这类作为塑料成型部件的基底条。在塑料注塑时将塑料材料装入注塑模具,该塑料材料沿流动方向流入模具,该流动方向例如相当于基底条的纵向延伸方向。该模具呈针对基底条的负形,其中可以在塑料材料硬化后将成型的工件从模具中取出(称之为“脱模”),从而获得基底条。

在以这种方式成型基底条的情况下,塑料材料会在注塑过程中流入相应成型的模具区段以形成拱顶。这些模具区段是逐渐装满的,因此,可能会在拱顶上出现接缝,该接缝视情况在塑料材料硬化后相对拱顶的其他区段而言可能具有有所减小的强度。因此,这种接缝可能形成断裂点,从而在受力时在拱顶上造成断裂,这一点可能会降低接触元件在基底条上的保持的牢固性。在接触元件未被牢固地保持在基底条的对应壁区段上的情况下,可能会增大将基底条(例如)安装在印制电路板上的难度,此外,还会对将插式连接器部件插接至接触元件造成妨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底条,其能够将接触元件牢固地保持在所述基底条的对应壁区段上。

本发明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标的。

根据本发明,所述拱顶具有两个区段,所述区段横向于所述插接方向地相互间隔并且被槽部隔开。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区段径向相对地布置且在其间形成所述开口。所述拱顶例如可以呈圆柱形,其中所述槽部将所述拱顶分为两个半圆柱形区段,在这些区段之间布置有所述开口,使得这些半圆柱形区段将该开口包围在其间并且在两侧进行限制。

本发明基于以下构思:将所述拱顶分为数个区段。因此,开口不再完全封闭地被拱顶包围,而是受例如该拱顶的两个区段限制,这些区段布置在该开口两侧从而在其间形成该开口。通过将拱顶分成数个区段就能以如下方式防止在塑料注塑时出现接缝:槽部例如采用某种布置方案,从而防止在注塑时,塑料材料从不同的方向汇流在一起。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原则上也可以设置超过两个区段。拱顶例如也可以分为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区段,这些区段成对地被槽部隔开。因此,如果观察围绕该开口的周向,则该拱顶会分为数个区段,使得该开口不会以完全封闭的方式被该拱顶包围。

所述基底条有利地借助塑料注塑而由塑料制成。

所述槽部有利地从所述拱顶的背离所述壁区段的顶侧出发,沿所述插接方向成型在所述拱顶中并且横向于所述插接方向地在所述区段之间延伸。因此,该槽部沿由插接方向和横向于该插接方向的横向形成的平面在这些区段之间延伸,并且作为沟槽而从该拱顶的顶侧出发成型在该拱顶中,使得这些区段被该槽部隔开。

所述基底条优选沿纵轴延伸且具有沿所述纵轴相互错开的数个插槽。基底条例如可形成四个、八个或十六个可供形式为插头的各插式连接器部件插入的插槽。一个插式连接器部件可以对应一个插槽,其中也可以将一个插式连接器部件插入数个插槽,以便与数个接触元件产生接触。

在塑料注塑时,所述塑料材料可以在沿所述纵轴定向的流动方向上流入成型模具。因此,将材料沿纵轴注入模具,使得该模具的负形逐渐装满,从而形成基底条。在塑料材料硬化后,就能将以上述方式获得的成型件从模具脱模,以便获得基底条。

将所述拱顶的区段隔开的槽部优选沿横向于所述插接方向的斜轴延伸。所述斜轴较佳与所述纵轴成锐角,例如30°至60°的角度,例如45°。因此,槽部倾斜于纵轴延伸,这一点可能带来的优点是,不会在塑料注塑时在拱顶的区段上出现接缝,这样就不会在拱顶的区段上形成任何强度较小和缺乏强度的位置。

所述槽部优选具有从所述拱顶的开口出发在相反方向上沿所述斜轴延伸的两个槽区段。因此,从拱顶的中心开口出发,第一槽区段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槽区段沿相反的第二方向延伸,使得该拱顶被分为两个例如呈半圆柱形的区段。

这些槽区段无需相互对齐。确切而言,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槽区段可以横向于所述斜轴且横向于所述插接方向地相互错开。这一点可能带来的优点是,在开口内形成有利的压印区域,以便将接触元件保持在拱顶的开口中,以及将接触元件有利地抵靠在拱顶的区段的内侧上。

所述插接方向例如可以与将插式连接器部件插入所述基底条的插槽方向相符,所述拱顶沿所述插接方向伸出所述基底条的壳体的壁区段。在这个情形中,壳体的壁区段例如指基底条的底部,其中该基底条在横向于纵轴的横截面中例如可以具有大体呈u形的形状,该形状具有底部和在该底部上侧向地延伸的构成u的边脚的侧壁,在这些侧壁之间构建有基底条的插槽。

这种基底条例如可以被构建为在印制电路板上使用。为此,例如可以通过将基底条的接触元件与印制电路板的相应接触点连接在一起来将基底条连接印制电路板,使得基底条的接触元件以这种方式与印制电路板的导电通路电接触。

也可以在(模块式)电子设备上使用所述基底条。例如可以将这种电子设备以模块的形式安装在载轨上,以便连同其他电子设备一起承担例如工业设备中的控制或监测功能。

一种电子设备,有利地具有印制电路板和前述类型的与该印制电路板连接的基底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基本构思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

图1为印制电路板上的基底条的示意图;

图2为基底条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的所述基底条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沿线条i-i的截面图;

图5为图3中的视图的局部图;以及

图6为所述基底条的壁区段上的拱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印制电路板2的示意图,其上布置有基底条1。基底条1纵向地沿纵轴l延伸且具有壳体10,该壳体实现用于将形式为插头的插式连接器部件3插入的数个插槽12。

印制电路板2例如可以以已知方式由电绝缘材料制成且在一侧或两侧上具有导电通路的样式。在该印制电路板上可以布置有电构件和/或电子构件,其通过导电通路相连,以便形成电开关电路。

基底条1具有数个与插槽12对应的接触元件。通过将插式连接器部件3沿插接方向e插入插槽12,将插式连接器部件3与对应这个插槽12的接触元件电接触并且通过该接触元件将与插式连接器部件3连接的电线30连接印制电路板2。该接触元件例如与印制电路板2的对应接触点电连接,从而通过该接触元件将插式连接器部件3与印制电路板2接触。

图2至图6示出基底条1的具体实施例。基底条1例如作为塑料成型部件而借助塑料注塑制成且具有两个沿纵轴l相互平行的侧向壁区段100、101,这些壁区段通过与构成基底条1的底部的另一壁区段102而相连。在侧向壁区段100、101之间沿纵轴l构建有相互错开的插槽12,其中这些插槽12可通过适宜地编码而以突出部或诸如此类的形式如此地被预先设置,使得仅能沿预定定向和在预定位置上将插式连接器部件3插入插槽12。

每个插槽12均对应一个接触元件11,该接触元件以第一接触区段110伸入插槽12的区域,并且可以将该接触元件以与第一接触区段110成直角的第二接触区段111与印制电路板2的接触点接触。特别是如图4所示,接触元件11以其第一接触区段110穿过基底条1的壳体10的底侧壁区段102并且布置在开口134中,该开口穿过壁区段102和朝内伸出壁区段102的拱顶13。接触区段110在开口134内被与拱顶13(和底侧壁区段102)压在一起,使得接触元件11机械保持在壁区段102上。

插槽12的拱顶13朝内沿插接方向e伸出底侧壁区段102并且包围开口134,接触区段110通过该开口穿过接触元件11。拱顶13用于将接触元件11机械稳定地布置在壁区段102上,以便可靠且牢固地定位接触元件11,从而将基底条1安装在印制电路板2上并且随后将插式连接器部件3插入。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借助塑料注塑来制造作为塑料注塑件的基底条1。为此,将适宜的塑料材料注入呈负形的成型模具,使得塑料材料沿流动方向f(参阅图5)流入由模具预设的负形。通过逐渐装填负形而形成成型件,该成型件在塑料材料硬化后以及在该成型件从模具脱模后形成基底条。

在基底条1的所示实施例中,拱顶13通过以下方式分为两个区段130、131:由两个槽区段132、133构成的槽部沿斜轴r(参阅图6)穿过拱顶13。因此,基本形状大体呈圆柱形的拱顶13分为两个大体呈半圆柱形的区段130、131,这些区段相对开口134径向相对布置且将开口134包围在其间。

槽区段132、133从拱顶13的顶侧135出发沿插接方向e穿过整个拱顶13延伸至底侧壁区段102,使得拱顶13被槽区段132、133分为两半。因此,拱顶13并非完全封闭,而是被槽区段132、133打开。

如图6中的示意图所示,斜轴r与纵轴l呈锐角α地延伸。这个角α的角度例如为30°至60°,例如45°。

如图5及图6示意性地示出,在该所示实施例中,流动方向f在塑料注塑时是沿着纵轴l。由槽区段132、133构成的槽部倾斜于纵轴l定向从而同样倾斜于流动方向f定向,这样就能在塑料注塑时防止在拱顶13上,特别是在拱顶13的区段130、131上形成接缝。这一点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拱顶13并非全面地以封闭的方式包围开口134,而是被槽部132、133分为两个隔开的区段130、131。这样在装填注塑模具的负形时就不会形成接缝,从而不会在区段130、131上产生强度较小的位置。

如图6中的示意图所示,槽区段132、133横向于斜轴r(且横向于插接方向e)地相互错开,使得沿斜轴r观察,这些槽区段并不相互对齐。槽区段132、133的这个不对称且不对齐的布置方案致使在开口134内产生有利的压印区域,以便将接触元件11的接触区段110有利地保持在开口134中。

本发明的理念并非仅限于前述实施例,而是原则上也可以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实现。

本文所描述类型的基底条可以有利地连同印制电路板一起使用。同样可以在具有或不具有印制电路板的情况下在电子设备上使用该基底条。

在所示实施例中,该拱顶被分为正好两个区段。但也可以将拱顶分为数个区段,例如三个、四个、五个甚至更多区段。

在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基底条具有数个插槽。但原则上也可以仅构建一个插槽。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底条

10壳体

100-102壁区段

11接触元件

110、111接触区段

12插槽

13拱顶

130、131区段

132、133槽部

134开口

135顶侧

2印制电路板

3插式连接器部件

30线路

α角度

e插接方向

f流动方向

l纵轴

r斜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