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2427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电动工具、备用应急电源等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钠离子二次电池、混合电容器等蓄电器件中使用的负极活性物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的普及,锂离子二次电池、钠离子二次电池等蓄电器件的开发得到推进。作为蓄电器件中使用的负极活性物质,研究理论容量高的含有si或sn的材料。但是,在使用含有si或sn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由在锂离子、钠离子的嵌入脱嵌反应时发生的负极活性物质的膨胀收缩所导致的体积变化大,因此存在伴随重复充放电而发生的负极活性物质的崩溃激烈,容易引起循环特性下降的问题。

因此,作为循环特性比较良好的负极活性物质,提出有作为nasicon型化合物的nati2(po4)3、na3ti2(po4)3(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54208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abstract#137,223rdecsmeeting,2013theelectrochemicalsociety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蓄电器件的工作电压由正极的工作电压与负极的工作电压之差决定,负极的工作电压越低,作为蓄电器件的工作电压越大。在使用nati2(po4)3、na3ti2(po4)3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ti4+/ti3+的反应电位为2.2v(vs.na/na+),非常高,负极的工作电压变高,因此存在使用该负极活性物质的蓄电器件的工作电压变小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工作电位低、能够使作为蓄电器件的工作电压大并且循环特性也优异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能够利用含有特定组成的结晶相的负极活性物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即,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的特征在于:含有以通式rx1r′x2mayoz(r为选自li、na和k中的至少一种,r′为选自mg、ca、sr、ba和zn中的至少一种,m为选自ti、v和nb中的至少一种,a为选自p、si、b和al中的至少一种,0≤x1≤6,0≤x2≤6,0<y≤12,0.2≤z≤87,其中,不包括x1=0.5且x2=0的情况和x1=1.5且x2=0的情况)表示的结晶相。

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优选含有以通式rxtipyoz(r为选自li、na和k中的至少一种,0.5<x≤6,0.25≤y≤4,2.5≤z≤16,其中,不包括x=1.5)表示的结晶相。

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中,以通式rxtipyoz表示的结晶相优选为选自r4tip2o9、r5tip3o12、r3tip2o8.5、r3.91tip2o9、rtip1.67o6.67、r2tip2o8、rtip1.5o6、rtip2o7和rtipo5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优选包含以氧化物换算的摩尔%计含有r2o0~70%、r′o0~70%、tio2+v2o5+nb2o51~80%、p2o5+sio2+b2o3+al2o35~70%的组成。另外,“tio2+v2o5+nb2o5”是指tio2、v2o5和nb2o5的各含量的合计量,“p2o5+sio2+b2o3+al2o3”是指p2o5、sio2和b2o3的各含量的合计量。

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优选结晶相的含量为50质量%以上。

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优选用于钠离子二次电池。

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材料的特征在于,含有上述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工作电位低、能够使作为蓄电器件的工作电压大并且循环特性也优异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实施例的no.1的试样的xrd(x射线衍射)图案的图。

图2是表示使用作为实施例的no.1的试样的钠离子二次电池用试验电池的初次充放电曲线的图表。

图3是表示使用作为实施例的no.15的试样的钠离子二次电池用试验电池的初次充放电曲线的图表。

图4是表示使用作为实施例的no.18的试样的钠离子二次电池用试验电池的初次充放电曲线的图表。

图5是表示使用作为实施例的no.20的试样的钠离子二次电池用试验电池的初次充放电曲线的图表。

图6是表示使用作为实施例的no.22的试样的钠离子二次电池用试验电池的初次充放电曲线的图表。

图7是表示使用作为实施例的no.24的试样的钠离子二次电池用试验电池的初次充放电曲线的图表。

图8是表示使用作为比较例的no.37的试样的钠离子二次电池用试验电池的初次充放电曲线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的特征在于,含有以通式rx1r′x2mayoz(r为选自li、na和k中的至少一种,r′为选自mg、ca、sr、ba和zn中的至少一种,m为选自ti、v和nb中的至少一种,a为选自p、si、b和al中的至少一种,0≤x1≤6,0≤x2≤6,0<y≤12,0.2≤z≤87,其中,不包括x1=0.5且x2=0的情况和x1=1.5且x2=0的情况)表示的结晶相。

r是提高碱离子传导性的成分。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伴随充放电而吸留和释放碱离子,但存在碱离子的一部分被吸留于负极活性物质中不被释放的情况。该碱离子关系到不可逆容量,成为初次放电容量降低的原因。因此,通过使负极活性物质中预先含有r成分,能够在初次充电时使负极活性物质中不易吸收碱离子,提高初次放电容量。x1的范围优选为0≤x1≤6、0.5<x1≤6、1≤x1≤5.8、2≤x1≤5.7、3≤x1≤5.6、4≤x1≤5.5,特别优选为5≤x1≤5.4(其中,不包括x1=0.5且x2=0的情况和x1=1.5且x2=0的情况)。在x1过大时,大量形成含有碱离子的异种结晶(例如li3po4、na4p2o7、napo4),循环特性容易下降。此外,由于活性物质成分的含量相对下降,所以存在放电容量下降的趋势。

作为r,可以分别单独含有li、na和k,其中,优选资源丰富的na、k,原子量小的na由于能够相对提高活性物质成分的含量,因而特别优选。另外,在蓄电器件的充放电时从正极通过电解质被吸留或释放的离子为锂离子的情况下优选含有li,在为钠离子的情况下优选含有na,作为钾离子的情况下优选含有k。

r′是使结晶结构稳定化的成分。此外,与r同样,具有在初次充电时使负极活性物质中不易吸收碱离子从而提高初次充放电效率的效果。x2的范围优选为0≤x2≤6、0≤x2≤5、0≤x2≤4、0≤x2≤3、0.1≤x2≤3、0.1≤x2≤2,特别优选为0.1≤x2≤1.5。在x2过大时,大量形成含有碱土离子的异种结晶(例如bab2o4),循环特性容易下降。此外,由于活性物质成分的含量相对下降,所以存在放电容量下降的趋势。作为r′,可以分别单独含有mg、ca、sr、ba和zn,其中优选资源丰富的mg、ca、sr,原子量小的mg、ca由于能够相对提高活性物质成分的含量,因而特别优选。

m是成为吸留和释放碱离子的位点的活性物质成分。作为m,可以分别单独含有ti、v和nb,其中优选资源丰富的ti、nb,特别优选为ti。以摩尔%计,m中的ti的含量优选为70%以上、80%以上,特别优选为95%以上。

a是选自p、si、b和al中的至少一种,碱离子的传导性优异,并且具有提高循环特性的作用。y的范围优选为0<y≤12、0.1≤y≤8、0.25≤y≤4、1≤y≤3.8、1.5≤y≤3.6、2≤y≤3.4,特别优选为3≤y≤3.2。在y过小时,存在碱离子传导性下降或者循环特性下降的趋势。而y过大时,放电容量容易降低。作为a,可以分别单独含有p、si、b和al,其中优选资源丰富的si、p,特别优选碱离子传导性优异的p。

z的范围优选为0.2≤z≤87、1≤z≤50、2≤z≤30、2.5≤z≤16、3≤z≤15、4≤z≤14、6≤z≤13,特别优选为9≤z≤12。在z过小时,ti被还原而低价化,因此不易引起伴随充放电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其结果,被吸留和释放的碱离子变少,存在蓄电器件的容量下降的趋势。而z过大时,活性物质成分的含量相对下降,因此存在放电容量下降的趋势。

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优选含有以通式rxtipyoz(r是选自li、na和k中的至少一种,0.5<x≤6,0.25≤y≤4,2.5≤z≤16,其中,不包括x=1.5)表示的结晶相。

x的范围优选为0.5<x≤6、1≤x≤5.8、2≤x≤5.7、3≤x≤5.6、4≤x≤5.5,特别优选为5≤x≤5.4(其中,不包括x=1.5)。在x过小时,由于碱离子传导性下降而高电阻化,从而存在放电电压上升的趋势。此外,在初次充电时碱离子容易被吸收至负极活性物质中,初次充放电效率容易下降。而x过大时,大量形成包括碱离子和p2o5的异种结晶(例如li3po4、na4p2o7、napo4),循环特性容易下降。此外,由于活性物质成分的含量相对下降,所以存在放电容量下降的趋势。

y的范围优选为0.25≤y≤4、1≤y≤3.8、1.5≤y≤3.6、2≤y≤3.4,特别优选为3≤y≤3.2。在y过小时,存在碱离子传导性下降、或循环特性下降的趋势。而y过大时,耐水性容易下降,在制作水系电极糊料时容易产生不希望出现的异种结晶。其结果,负极活性物质中的p2o5网络被切断,循环特性容易下降。

z的范围优选为2.5≤z≤16、3≤z≤15、4≤z≤14、6≤z≤13,特别优选为9≤z≤12。在z过小时,ti被还原而低价化,因此不易引起伴随充放电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其结果,被吸留和释放的碱离子变少,存在蓄电器件的容量下降的趋势。而z过大时,大量形成含有p2o5的异种结晶(例如li3po4、na4p2o7、napo4),循环特性容易下降。此外,活性物质成分的含量相对下降,因此存在放电容量下降的趋势。

作为以通式rxtipyoz表示的结晶相,优选为选自r4tip2o9[r4tio(po4)2]、r5tip3o12[r5ti(po4)3]、r3tip2o8.5[r6(tio)ti(po4)4]、r3.91tip2o9[r3.91tio(po4)2]、rtip1.67o6.67[r3ti3(po4)5]、r2tip2o8[r2ti(po4)2]、rtip1.5o6[r2ti2(po4)3]、rtip2o7和rtipo5[rtiopo4]中的至少一种([]内表示示性式)。它们的结晶相不仅能够使伴随充放电的ti4+/ti3+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至约1.2v(vs.na/na+),而且伴随充放电发生的电压变动小,容易获得一定的工作电压。在上述的具体的结晶相中,作为r优选为资源丰富的na,特别优选为na3.91(tip2o9)、na4tip2o9、na5tip3o12,最优选离子传导性优异的na5tip3o12。另外,na3.91tip2o9和na4tip2o9为单斜晶系结晶,属于空间群p21/c。此外,na5tip3o12为六方晶系结晶,属于空间群r32。

负极活性物质中的结晶相的存在能够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测定来确认。例如,在负极活性物质含有na4tio(po4)2的结晶相的情况下,在使用cukα射线的x射线衍射测定中,在2θ=11.4゜、11.7゜、18.0゜、18.3゜、25.8゜、26.3゜、27.9゜、28.2゜、33.1゜、33.8゜、34.8゜附近具有特征峰。此外,在发明的负极活性物质含有na5ti(po4)3的结晶相的情况下,在使用cukα射线的x射线衍射测定中,在2θ=12.0゜、19.9゜、23.1゜、24.6゜、30.4゜、31.6゜、34.3゜、41.7゜、47.3゜、47.4゜、59.7゜、62.3゜附近具有特征峰。另外,有时,上述峰位置由于因材料组成等引起的晶格的若干变化而导致多少有前后移动。因此,各峰位置设为包含±0.5゜的范围。

负极活性物质中的结晶相的比例越大,结晶中所含的ti4+/ti3+的氧化还原电位越容易成为一定,越容易抑制充放电电压的变动。具体而言,以质量%计,负极活性物质中的结晶相的含量优选为50%以上、60%以上、70%以上、80%以上、90%以上、95%以上,特别优选为99%以上。

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也可以含有非晶相。非晶相在碱离子传导性方面优异,因此伴随充放电的碱离子的嵌入脱嵌变得容易。其结果,氧化还原电位下降,能够使负极的工作电压下降。此外,在将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用于全固态二次电池的情况下,在负极活性物质与固体电解质的界面容易存在非晶相。该非晶相成为碱离子的传导通道,因此使活性物质结晶与固体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电阻下降,蓄电器件的放电容量和放电电压容易变高。此外,容易提高循环特性。进一步,由于非晶相发挥粘合剂的作用,因此负极层与固体电解质层的粘接强度也变高。

以质量%计,非晶相的含量优选为0.1%以上、1%以上、3%以上,特别优选为5%以上。但是,其含量过多时,结晶相的比例相对降低,不易获得上述的效果,因此以质量%计优选为50%以下、40%以下、30%以下、20%以下,特别优选为10%以下。非晶相的含量过多时,结晶中所含的ti4+/ti3+的氧化还原电位不为一定,存在充放电电压的变动变大的趋势。

负极活性物质中的结晶相和非晶相的含量如下求出:在利用使用cukα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测定而获得的2θ值为10~60°的衍射线分布中,峰分离成结晶性衍射线和非晶晕,由此求出。具体而言,从由衍射线分布减去背景而得到的全散射曲线,将通过使10~45°的宽的衍射线(非晶晕)峰分离而求得的积分强度设为ia、将通过使在10~60°检测出的想要求出的结晶相的结晶性衍射线峰分离而求得的积分强度的和设为ic、将从其它的结晶性衍射线求出的积分强度的总和设为io时,结晶相的含量xc和非晶相的含量xa由下式求出。

xc=[ic/(ia+ic+io)]×100(%)

xa=[ia/(ia+ic+io)]×100(%)

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优选以氧化物换算的摩尔%计含有r2o(r为选自li、na和k中的至少一种)0~70%、r′o(r′为选自mg、ca、sr、ba和zn中的至少一种)0~70%、tio2+v2o5+nb2o51~80%、p2o5+sio2+b2o3+al2o35~70%。以下对这样限定各成分的理由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成分的含量的说明中,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是指“摩尔%”。

r2o为使碱离子传导性提高的成分。另外,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伴随着充放电而吸留和释放碱离子,但存在碱离子的一部分被吸留在负极活性物质中不被释放的情况。该碱离子关系到不可逆容量,成为初次放电容量下降的原因。因此,通过使负极活性物质中预先含有r2o成分,能够在初次充电时使负极活性物质中不易吸收碱离子,提高初次放电容量。r2o的含量优选为0~70%、1~70%、15~70%、20~65%、29~60%、31~58%,特别优选为40~55%。r2o的含量过少时,由于碱离子传导性下降而高电阻化,从而存在放电电压上升的趋势。此外,在初次充电时碱离子容易被吸收到负极活性物质中,初次充放电效率容易下降。而r2o的含量过多时,大量形成包括碱离子和p2o5的异种结晶(例如li3po4、na4p2o7、napo4),循环特性容易下降。此外,活性物质成分的含量相对下降,因此存在放电容量下降的趋势。另外,li2o、na2o、k2o的各成分的含量各自优选为0~70%、1~70%、15~70%、20~65%、29~60%、31~58%,特别优选为40~55%。

可以分别单独含有li2o、na2o、k2o,其中优选资源丰富的na2o,k2o,原子量小的na2o由于能够相对提高活性物质成分的含量,因而特别优选。另外,在蓄电器件的充放电时,从正极通过电解质被吸留或释放的离子为锂离子的情况下,优选含有li2o,在为钠离子的情况下优选含有na2o,在为钾离子的情况下优选含有k2o。

r′o是使结晶结构稳定化的成分。此外,与r2o同样,具有在初次充电时使负极活性物质中不易吸收碱离子、提高初次充放电效率的效果。r′o的含量优选为0~70%、0~60%、0~50%、0~40%、0.1~30%、0.5~25%,特别优选为5~20%。r′o的含量过少时,存在放电电压上升的趋势。此外,在初次充电时碱离子容易被吸收到负极活性物质中,初次充放电效率容易下降。而r′o的含量过多时,大量形成异种结晶(例如bab2o4),循环特性容易下降。此外,由于活性物质成分的含量相对下降,因此存在放电容量下降的趋势。另外,mgo、cao、sro、bao、zno的各成分的含量各自优选为0~70%、0~60%、0~50%、0~40%、0.1~30%、0.5~25%,特别优选为5~20%。可以分别单独含有mgo、cao、sro、bao、zno,其中优选资源丰富的mgo,cao,sro,原子量小的mgo、cao由于能够相对提高活性物质成分的含量,因而特别优选。

tio2、v2o5、nb2o5是成为吸留和释放碱离子的位点的活性物质成分。tio2、v2o5、nb2o5的含量按合计量优选为1~80%、1~70%、1~59%、5~49%、10~39%、12~29%,特别优选为15~27%。tio2、v2o5、nb2o5的含量过少时,负极活性物质的每单位质量的放电容量变小,并且存在初次充放电时的充放电效率下降的趋势。而tio2、v2o5、nb2o5的含量过多时,伴随充放电时的碱离子的吸留和释放而发生的体积变化变大,存在循环特性下降的趋势。另外,tio2、v2o5、nb2o5的各成分的含量各自优选为0~80%、1~80%、1~70%、1~59%、5~49%、10~39%、12~29%,特别优选为15~27%。

p2o5在碱离子的传导性方面优异,并且具有提高循环特性的作用。sio2、b2o3和al2o3与p2o5同样,在碱离子的传导性方面优异,并且具有提高循环特性的作用。p2o5+sio2+b2o3+al2o3的含量优选为5~70%、15~70%、17~60%、20~40%,特别优选为25~35%。p2o5+sio2+b2o3+al2o3的含量过少时,难以获得上述效果。而p2o5+sio2+b2o3+al2o3的含量过多时,放电容量容易下降。

p2o5的含量优选为5~70%、15~70%、17~60%、20~40%,特别优选为25~35%。p2o5的含量过少时,不易获得上述效果。而p2o5的含量过多时,耐水性容易下降,制作水系电极糊料时容易产生不希望的异种结晶。其结果,负极活性物质中的p2o5网络被切断,循环特性容易下降。sio2、b2o3和al2o3的含量各自优选为0~70%、1~50%、3~40%、5~35%,特别优选为7~30%。sio2、b2o3或al2o3的含量过多时,放电容量容易下降。特别是在b2o3的含量过多时,化学的耐久性容易下降。

tio2与p2o5的含量的摩尔比(tio2/p2o5)优选为0.2~3、0.2~1.5、0.3~1.3、0.4~1.2,特别优选为0.5~1.1。tio2/p2o5过小时,活性物质成分变少,因此存在放电容量下降的趋势。此外,在初次充电时被吸留的碱离子容易被吸收到负极活性物质中,因此存在初次充放电效率下降的趋势。而tio2/p2o5过大时,不能缓和伴随充放电发生的ti离子的体积变化,存在循环特性下降的趋势。

r2o与p2o5的含量的摩尔比(r2o/p2o5)优选为0.4~2.5、0.5~2.3、1.0~2.2,特别优选为1.5~2.1。r2o/p2o5过小时,存在离子传导性下降、伴随充放电的氧化还原电位上升的趋势。而r2o/p2o5过大时,不能缓和伴随充放电发生的ti离子的体积变化,存在循环特性下降的趋势。

tio2+v2o5+nb2o5与p2o5+sio2+b2o3+al2o3的含量的摩尔比((tio2+v2o5+nb2o5)/(p2o5+sio2+b2o3+al2o3))优选为0.1~8、0.2~2、0.2~1.5、0.3~1.3、0.4~1.2,特别优选为0.5~1.1。(tio2+v2o5+nb2o5)/(p2o5+sio2+b2o3+al2o3)过小时,活性物质成分变少,因此存在放电容量下降的趋势。此外,在初次充电时被吸留的碱离子容易被吸收到负极活性物质中,因此存在初次充放电效率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tio2+v2o5+nb2o5)/(p2o5+sio2+b2o3+al2o3)过大时,不能缓和伴随充放电发生的ti离子的体积变化,存在循环特性下降的趋势。

r2o+r′o与p2o5+sio2+b2o3+al2o3的含量的摩尔比((r2o+r′o)/(p2o5+sio2+b2o3+al2o3))优选为0.4~2.5、0.5~2.3、1.0~2.2,特别优选为1.5~2.1。(r2o+r′o)/(p2o5+sio2+b2o3+al2o3)过小时,存在离子传导性下降、伴随充放电的氧化还原电位上升的趋势。而(r2o+r′o)/(p2o5+sio2+b2o3+al2o3)过大时,不能缓和伴随充放电的ti离子的体积变化,存在循环特性下降的趋势。

另外,除上述成分以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还含有各种成分。具体而言,按氧化物标记能够含有cuo、sno、bi2o3、geo2、zro2或sb2o5。上述成分的含量以合计量优选为0~40%、0.1~30%,特别优选为0.5~20%。

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例如能够利用结晶化玻璃法制造。以下对具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以成为上述的组成的方式调制原料粉末而得到原料批次。接着,将所得到的原料批次熔融。熔融温度适当调整为使原料批次均匀熔融即可。具体而言,熔融温度优选为800℃以上,特别优选为900℃以上。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熔融温度过高时会导致能量损失、钠成分蒸发,因此优选为1600℃以下,特别优选为1500℃以下。

通过对所得到的熔融物进行成型,得到熔融固化物。作为成型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将熔融物流入至一对冷却辊间,边急速冷却、边成型为膜状,或者也可以将熔融物流出至模具,成型为锭状。熔融固化物通常由非晶体形成,但也可以含有结晶相。

接着,通过在规定温度对熔融固化物进行规定时间热处理而使其结晶化,由此获得包括结晶化玻璃的负极活性物质。热处理例如在能够进行温度控制的电炉中进行。热处理温度优选为非晶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更优选为结晶化温度以上。具体而言,优选为350℃以上,特别优选为400℃以上。适当调整热处理时间,以使结晶化充分进行。具体而言,优选为0.3~6小时,特别优选为0.5~4小时。

熔融固化体的热处理可以在大气气氛、非活性气氛、还原气氛中的任一气氛下进行。

在利用结晶化玻璃法制作本发明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在内部形成非晶相。其结果,容易获得因非晶相引起的上述说明的效果。

另外,除了结晶化玻璃法以外,也可以通过将原料粉末混合并使用烧制炉进行烧制的固相反应法制造。另外,在利用结晶化玻璃法制作本发明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结晶相含量容易变高。作为结果,放电容量容易提高、或工作电压容易下降。

根据需要,为了得到规定尺寸的粉末而对利用上述方法获得的负极活性物质进行粉碎和分级。粉碎能够使用乳钵、球磨机、振动球磨机、卫星球磨机、行星球磨机、喷射磨等,分级能够使用筛、离心分离、空气分级等。

在负极活性物质为粉末状的情况下,平均粒径优选为0.1~20μm、0.2~15μm、0.3~10μm,特别优选为0.5~5μm。此外,最大粒径优选为150μm以下、100μm以下、7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55μm以下。在负极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最大粒径过大时,不能缓和在充放电时伴随碱离子的吸留和释放发生的负极活性物质的体积变化,容易从集电体剥落,存在循环特性显著下降的趋势。而在平均粒径过小时,在糊料化时粉末的分散状态容易恶化。其结果,需要增多结合剂、溶剂的添加量,或涂敷性变差,因此存在难以形成均匀的电极的趋势。

在此,平均粒径和最大粒径分别表示一次颗粒的中位径d50(50%体积累积直径)和d90(90%体积累积直径)是指利用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测得的值。

此外,粉末状的负极活性物质的利用bet法得到的比表面积优选为0.1~20m2/g、0.15~15m2/g,特别优选为0.2~10m2/g。负极活性物质的比表面积过小时,碱离子的吸留和释放不能迅速进行,存在充放电时间变长的趋势。而在负极活性物质的比表面积过大时,糊料化时的分散状态容易恶化。其结果,需要增多结合剂和溶剂的添加量,或涂敷性变差,因此存在难以形成均匀的电极的趋势。

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优选通过由导电性碳覆盖或者与导电性碳混合而赋予导电性。通过利用导电性碳覆盖负极活性物质表面,电子传导性变高,容易使高速充放电特性提高。作为导电性碳,能够使用乙炔黑、科琴黑等高导电性炭黑、石墨等炭粉末、碳纤维等。其中优选电子传导性高的乙炔黑。

例如,作为将负极活性物质和导电性碳边粉碎边混合的方法,可以列举使用乳钵、研磨机(らいかい機)、球磨机、超微磨碎机、振动球磨机、卫星球磨机、行星球磨机、喷射磨、珠磨机等一般的粉碎机的方法。其中优选使用行星型球磨机。行星型球磨机通过容器自转并且底盘公转,能够有效产生非常高的冲击能量,能够使导电性碳均匀分散于负极活性物质中。

此外,作为对负极活性物质赋予导电性的其它方法,例如可以列举通过在将粉末状的负极活性物质与有机化合物混合后、在非活性气氛或还原气氛下烧制而使有机化合物碳化,从而利用导电性碳覆盖负极活性物质表面的方法。另外,在利用结晶化玻璃法制作负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在将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前体的玻璃粉末与有机化合物混合后进行烧制,从而在进行导电性碳的覆盖的同时进行玻璃粉末的结晶化。作为有机化合物,只要是通过热处理而作为碳留存的有机化合物即可,例如可以列举葡萄糖、柠檬酸、抗坏血酸、酚醛树脂、表面活性剂等。特别优选容易吸附于负极活性物质表面的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中的任意种均可,特别优选在负极活性物质表面的吸附性优异的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质100质量份,导电性碳的含量优选为0.01~20质量份、0.03~15质量份、0.05~12质量份,特别优选为0.07~10质量份。导电性碳的含量过少时,存在覆盖状态不充分,电子传导性差的趋势。而碳含量过多时,在负极材料中负极活性物质所占的比例减小,因此放电容量容易下降。

在负极活性物质表面形成的导电性碳被膜的厚度优选为1~100nm,特别优选为5~80nm。导电性碳被膜的厚度过小时,存在在充放电过程中覆盖消失而电池特性下降的担忧。而导电性碳被膜的厚度过大时,蓄电器件的放电容量、工作电压容易下降。

另外,在表面形成有导电性碳被膜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拉曼光谱法中的1300~1400cm-1的峰强度d相对于1550~1650cm-1的峰强度g的比(d/g)优选为1以下,特别优选为0.8以下,并且,800~1100cm-1的峰强度f相对于峰强度g的比(f/g)优选为0.5以下,特别优选为0.1以下。其中,峰强度g来源于结晶碳,峰强度d来源于非晶碳。由此,峰强度比d/g的值越小,意味着导电性碳被膜越接近结晶,存在电子传导性高的趋势。此外,峰强度f来源于负极活性物质成分。由此,峰强度比f/g的值越小,意味着负极活性物质表面被结晶的导电性碳被摸覆盖的比例越高,存在电子传导性高的趋势。

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优选振实密度为0.3g/ml以上,特别优选为0.5g/ml以上。负极活性物质的振实密度过小时,存在电极密度变小、电极的每单位体积的放电容量下降的趋势。上限成为大致相当于负极活性物质的真比重的值,但是考虑到粉末的结块时,实际上为5g/ml以下,特别为4g/ml以下。另外,在本发明中,振实密度是指利用振实冲程:10mm、振实次数:250次、振实速度:2次/1秒的条件测得的值。

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能够通过添加结合剂、导电助剂而糊料化来作为蓄电器件用负极材料使用。

结合剂是为了使负极活性物质彼此或者负极活性物质与固体电解质结合、防止由伴随充放电的体积变化导致的负极活性物质从负极脱离的现象而添加的成分。作为结合剂,例如可以列举: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氟系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等热塑性直链状高分子;热固性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酰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等热固性树脂;羧甲基纤维素(还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等羧甲基纤维素盐。以下相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和羟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它们的共聚物等水溶性高分子。其中,从结合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热固性树脂、纤维素衍生物、水溶性溶性高分子,更优选工业上广泛使用的热固性聚酰亚胺或羧甲基纤维素。特别是最优选廉价且制作糊料时不需要有机溶剂的、低环境负担的羟甲基纤维素。这些结合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导电助剂,可以列举乙炔黑、科琴黑等高导电性炭黑、石墨等碳粉、碳纤维等。

此外,在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中,还能够混合后述的碱离子传导性固体电解质而用作电极合材。

通过将上述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材料涂敷在发挥作为集电体的作用的金属箔等的表面,或者在使用蓄电器件用负极材料形成负极层后、在负极层的表面形成金属薄膜等,由此能够作为蓄电器件用负极使用。

蓄电器件用负极能够通过将另外准备的蓄电器件用正极与电解质组合而作为蓄电器件使用。作为电解质,能够使用水系电解质、非水系电解质或固体电解质。

水系电解质是在水中溶解电解质盐而成的电解质。作为电解质盐,在从正极供给的碱离子为锂的情况下,可以列举lino3、lioh、lif、licl、libr、lii、liclo4、li2so4、ch3cooli、libf4、lipf6等,在为钠的情况下,可以列举nano3、na2so4、naoh、nacl、ch3coona等,在为钾离子的情况下,可以列举kno3、koh、kf、kcl、kbr、ki、kclo4、k2so4、ch3cook、kbf4、kpf6等。这些电解质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电解质盐浓度一般在0.1m以上且饱和浓度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调整。

非水电解质包含作为非水溶剂的有机溶剂和/或离子液体、以及溶解于该非水溶剂的电解质盐。以下列举有机溶剂、离子液体、电解质盐的具体例。另外,下述的化合物名之后的[]内表示简称。

作为有机溶剂,可以列举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乙酯[ec]、1,2-二甲氧基乙烷[dme]、γ-丁内酯[gbl]、四氢呋喃[thf]、2-甲基四氢呋喃[2-mehf]、1,3-二氧戊环、环丁砜、乙腈[an]、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mec]、碳酸二丙酯[dpc]等。这些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其中优选低温特性优异的碳酸亚丙酯。

作为离子液体,可以列举n,n,n-三甲基-n-丙基铵双(三氟甲磺酰)亚胺[tmpa-tfsi]、n-甲基-n-丙基哌啶双(三氟甲磺酰)亚胺[pp13-tfsi]、n-甲基-n-丙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亚胺[p13-tfsi]、n-甲基-n-丁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亚胺[p14-tfsi]等脂肪族季铵盐;1-甲基-3-乙基咪唑鎓四氟硼酸盐[emibf4]、1-甲基-3-乙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亚胺[emitfsi]、1-烯丙基-3-溴化乙基咪唑鎓[aeimbr]、1-烯丙基-3-乙基咪唑鎓四氟硼酸盐[aeimbf4]、1-烯丙基-3-乙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亚胺[aeimtfsi]、1,3-溴化二烯丙基咪唑鎓[aaimbr]、1,3-二烯丙基咪唑鎓四氟硼酸盐[aaimbf4]、1,3-二烯丙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亚胺[aaimtfsi]等烷基咪唑鎓季盐等。

作为电解质盐,可以列举pf6、bf4、(cf3so2)2n[tfsi]、cf3so3[tfs]、(c2f5so2)2n[beti]、clo4、asf6、sbf6、b(c2o4)2[bob]、bf2ocooc(cf3)3[b(hhib)]等的锂盐、钠盐、钾盐。这些电解质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特别优选廉价的pf6、bf4的锂盐、钠盐、钾盐。电解质盐浓度一般在0.5~3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调整。

另外,在非水电解质中也可以含有碳酸亚乙烯酯[vc]、乙酸亚乙烯酯[va]、丁酸亚乙烯酯、己酸亚乙烯酯、巴豆酸亚乙烯酯、儿茶酚碳酸酯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具有在负极活性物质表面形成保护膜(licox等)的作用。相对于非水电解质100质量份,添加剂的量优选为0.1~3质量份,特别优选为0.5~1质量份。添加剂的量过少时,不易获得上述效果。而添加剂的量过多也难以获得进一步的效果。

作为固体电解质,在从正极供给至负极的碱离子为锂离子的情况下,可以列举锂β-氧化铝、锂β”-氧化铝、li2s-p2s5玻璃或结晶化玻璃、li1+xalxge2-x(po4)3结晶或结晶化玻璃、li14al0.4(ge2-xtix)1.6(po4)3结晶或结晶化玻璃、li3xla2/3-xtio3结晶或结晶化玻璃、li0.8la0.6zr2(po4)3结晶或结晶化玻璃、li1+xti2-xalx(po4)3结晶或结晶化玻璃、li1+x+yti2-xalxsiy(po4)3-y结晶或结晶化玻璃、litixzr2-x(po4)3结晶或结晶化玻璃等,在为钠离子的情况下,可以列举钠β-氧化铝、钠β”-氧化铝、na1+xzr2sixp3-xo12结晶或结晶化玻璃、na3.12si2zr1.88y0.12po12结晶或结晶化玻璃、na5.9sm0.6al0.1p0.3si3.6o9结晶化玻璃等,在为钾离子的情况下,可以列举钾β-氧化铝、钾β”-氧化铝等。

上述电解质中,非水系电解质和固体电解质的电位窗宽,因而优选。特别是具有碱离子传导性的固体电解质的电位窗宽,因此几乎不会伴随充放电时的电解质的分解而产生气体,从而能够提高蓄电器件的安全性。

在使用水系电解质或非水系电解质的电解液类的蓄电器件的情况下,优选在电极间设置分离器。分离器由具有绝缘性的材质形成,具体而言,能够使用由聚烯烃、纤维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维纶等聚合物获得的多孔膜或无纺布、含有纤维状玻璃的玻璃无纺布、用纤维状玻璃编成的玻璃布、膜状玻璃等。

作为正极中使用的正极活性物质,没有特别限定,能够根据作为目标的蓄电器件的种类等适当选择。例如,在钠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可以列举nafeo2、nanio2、nacoo2、namno2、navo2、na(nixmn1-x)o2、na(fexmn1-x)o2(0<x<1)、navpo4、na2fep2o7、na3v2(po4)3等。此外,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可以列举licoo2、linio2、lico1/3ni1/3mn1/3o2、livo2、licro2、limn2o4、lifepo4、limnpo4等。

在对使用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的蓄电器件进行充放电后,负极活性物质有时含有锂、钠或钾的氧化物、含ti4+、ti3+或ti2+的氧化物等。例如,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在完成放电时,以氧化物换算的摩尔%计含有r2o(r为选自li、na和k中的至少一种)1~75%、tio20.5~59%、p2o5+sio2+b2o310~65%。其中,在钠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完成放电时”是指,在负极使用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正极使用金属钠、电解液使用1mnapf6溶液/ec﹕dec=1﹕1的试验电池中,以0.1c倍率的恒电流充电至0.5v(vs.na+/na)后,以0.1c倍率的恒电流放电至2.5v的状态。此外,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完成放电时”是指,在负极使用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正极使用金属锂、电解液使用1mnapf6溶液/ec﹕dec=1﹕1的试验电池中,以0.1c倍率的恒电流充电至1.5v(vs.li+/li)后,以0.1c倍率的恒电流放电至3.2v的状态。

以上,主要对蓄电器件为锂离子二次电池、钠离子二次电池等碱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应用于将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或钠离子二次电池等的负极活性物质与非水系双电荷层电容器用的正极材料组合而得到的混合电容器等。

作为混合电容器的锂离子电容器和钠离子电容器是正极与负极的充放电原理不同的非对称电容器中的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具有将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负极与双电荷层电容器用的正极组合而成的结构。钠离子电容器具有将钠离子二次电池用的负极与双电荷层电容器用的正极组合而成的结构。其中,正极在表面形成双电荷层,利用物理作用(静电作用)进行充放电,与此相对,负极与上述说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或钠离子二次电池同样,通过锂离子或钠离子的化学反应(吸留和释放)进行充放电。

在锂离子电容器和钠离子电容器的正极能够使用包括活性炭、多并苯、中间相炭等高比表面积的碳粉末等的正极活性物质。另一方面,在负极能够使用本发明的负极活性物质。

另外,在锂离子电容器或钠离子电容器中使用本发明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需要预先使负极活性物质中吸留锂离子或钠离子和电子。其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将作为锂离子、钠离子和电子的供给源的金属锂极、金属钠极配置在电容器单元内,直接或通过导电体与含有本发明的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接触,也可以在其它单元预先使本发明的负极活性物质中吸留锂离子、钠离子和电子,之后组装入电容器单元。

实施例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的一例,对应用于使用非水系电解质和固体电解质的二次电池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使用非水系电解质的二次电池

表1~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no.1~36)和比较例(no.37、38)。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表8]

(1)负极活性物质的制作

(a)利用结晶化玻璃法的制作

使用各种氧化物、碳酸盐原料等作为原料,以成为表1、2、4~8所示的各组成的方式调制原料粉末。将原料粉末投入铂坩埚中,使用电炉在大气中以1200~1500℃进行60分钟的熔融。接着,将熔融玻璃流出至一对旋转辊间,边急速冷却边进行成型,得到厚度0.1~2mm的膜状的熔融固化体。利用球磨机将膜状的熔融固化体粉碎后,进行空气分级,由此得到平均粒径2μm的负极活性物质前体粉末。

对于上述得到的负极活性物质前体粉末100质量份,作为碳源充分混合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聚氧化乙烯壬基苯基醚(hlb值:13.3,质均分子量:660)21.4质量份(相当于碳换算12质量份)和乙醇10质量份,之后,在100℃干燥约1小时。之后,在氮气氛下以600℃进行1小时(其中,对no.11~36以表4~7中记载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烧制,由此将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碳化与粉末的结晶化同时进行,得到表面被碳覆盖的负极活性物质粉末。

(b)利用固相反应法的制作

以成为表3记载的组成的方式称量碳酸钠、偏磷酸钠、氧化钛,调整原料批次。使用行星球磨机将原料批次混合于乙醇中,之后在100℃进行干燥。通过将干燥后的原料批次在电炉中以900℃预烧制6小时,从而进行脱气。以500kgf/cm2对预烧制后的原料批次进行加压成型后,在大气气氛中,在800℃烧制5小时。对所得到的烧结体,进行5小时使用φ20mm的zro2卵石的球磨粉碎,并进行空气分级,由此得到平均粒径d50为2μm的负极活性物质粉末。

对于通过上述而得到的负极活性物质粉末100质量份,作为碳源充分混合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聚氧化乙烯壬基苯基醚(hlb值:13.3,质均分子量:660)21.4质量份(相当于碳换算12质量份)和乙醇10质量份,之后,在100℃干燥约1小时。之后,在氮气氛下以600℃进行1小时烧制,由此进行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碳化,得到表面被碳覆盖的负极活性物质粉末。

(c)结晶结构的鉴定

在表1~8表示通过对所得到的负极活性物质粉末进行粉末x射线衍射测定而进行鉴定的结果。此外,图1表示no.1的试样的xrd图案。另外,在图1的底部还一并表示na5ti(po4)3结晶(pdf卡号39-0178)的xrd图案。

(2)负极的制作

对于通过上述而得到的负极活性物质粉末,以成为粉末﹕导电助剂﹕结合剂=85﹕5﹕10(质量比)的方式,作为导电助剂称量导电性炭黑(superc65,timcal公司制),作为结合剂称量聚偏氟乙烯,并分散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之后,利用自转·公转搅拌器进行充分搅拌而使其糊料化,得到负极材料。

接着,使用间隙125μm的刮刀涂布机,将所得到的负极材料涂布在作为负极集电体的厚度20μm的铜箔上,利用70℃的干燥机进行真空干燥后,通过一对旋转辊间而进行压制,由此得到电极片。利用电极冲压机将该电极片冲压成直径11mm,在温度150℃、减压下干燥8小时,得到圆形的负极。

(3)试验电池的制作

钠离子二次电池(nib)用试验电池如下制作。将通过上述而得到的负极以铜箔面向下载置于硬币电池的下盖,在其上叠层以70℃减压干燥8小时后的直径16mm的由聚丙烯多孔膜形成的分离器以及作为对极的金属钠,制作试验电池。作为电解液,使用1mnapf6溶液/ec﹕dec=1﹕1(ec=碳酸亚乙酯,dec=碳酸二乙酯)。另外,试验电池的组装在露点温度-70℃以下的环境下进行。

锂离子二次电池(lib)用试验电池如下制作。将通过上述而得到的负极以铜箔面向下载置于硬币电池的下盖,在其上叠层以70℃减压干燥8小时后的直径16mm的由聚丙烯多孔膜形成的分离器以及作为对极的金属锂,制作试验电池。作为电解液,使用1mlipf6溶液/ec﹕dec=1﹕1(ec=碳酸亚乙酯,dec=碳酸二乙酯)。另外试验电池的组装在露点温度-50℃以下的环境下进行。

(4)充放电试验

对钠离子二次电池用试验电池在30℃从开环电压cc(恒电流)充电至0.5v,求出向每单位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充电的电量(初次充电容量)。接着,从0.5vcc放电至2.5v,求出从每单位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放电的电量(初次放电容量)。其中,对于no.15~36,通过从开环电压充电至0.01v而求出初次充电容量,接着从0.01vcc放电至2.5v而求出初次放电容量。另外,c倍率设为0.1c。

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试验电池在30℃从开环电压cc(恒电流)充电至1.5v,求出向每单位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充电的电量(初次充电容量)。接着,从1.5vcc放电至3.2v,求出从每单位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放电的电量(初次放电容量)。另外,c倍率设为0.1c。

在表1~8中表示充放电特性的结果。此外,在图2~8分别表示使用no.1、15、18、20、22、24、37的试样的钠离子二次电池用试验电池的初次充放电曲线。在表中,“放电容量”表示初次放电容量,“放电电压”表示初次放电时的平均电压,“初次充放电效率”表示初次放电容量相对于初次充电容量的比例,“放电容量维持率”表示第100次循环的放电容量相对于初次放电容量的比例。

由表1~8、图2~8可知,作为实施例的no.1~36中,钠离子二次电池用试验电池的放电电压为1.6v以下,放电容量维持率为72%以上,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试验电池的放电电压为1.92v以下,放电容量维持率为94%以上,各特性优异。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的no.37、38中,钠离子二次电池用试验电池的放电电压为2.15v以上,放电容量维持率为69%以下,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试验电池的放电电压为2.59v以上,放电容量维持率为69%以下,比实施例差。

使用固体电解质的钠离子二次电池

表9、1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no.39~43)。

[表9]

[表10]

(1)负极活性物质前体粉末的制作

关于no.39~41,以偏磷酸钠(napo3)、氧化钛(tio2)、碳酸钠(na2co3)、正磷酸(h3po4)为原料,以按摩尔%成为na2o48.9%、tio219.6%和p2o531.5%的组成的方式调合原料粉末,在1250℃、在大气气氛中熔融45分钟。关于no.42、43,使用各种氧化物、碳酸盐原料等作为原料,以成为表10所示的各组成的方式调合原料粉末,在1350℃、在大气气氛中熔融60分钟。之后,将熔融玻璃流出至一对旋转辊间,边急速冷却边进行成型,得到厚度0.1~1mm的膜状的玻璃。对该膜状玻璃进行5小时使用φ20mm的zro2卵石的球磨粉碎,并用筛孔120μm的树脂制筛过筛,得到平均粒径3~15μm的玻璃粗粉末。进一步,用乙醇为粉碎助剂对该玻璃粗粉末进行80小时使用φ3mm的zro2卵石的球磨粉碎,由此得到平均粒径0.7μm的玻璃粉末(负极活性物质前体粉末)。xrd测定的结果,确认到玻璃粉末为非晶质。

(2)钠离子传导性固体电解质的制作

(li2o稳定化β”氧化铝)

对组成式:na1.6li0.34al10.66o17的li2o稳定化β”氧化铝(ionotec公司制)进行干式研磨,加工成0.2mm厚度,由此得到固体电解质片。此外,使用行星球磨机对所得到的固体电解质片进行粉碎并用筛孔10μm的筛过筛,由此,另外制作固体电解质粉末(平均粒径13μm)。

(mgo稳定化β”氧化铝)

以碳酸钠(na2co3)、氧化铝(al2o3)和氧化镁(mgo)为原料,以按摩尔%成为na2o13.0%、al2o380.2%和mgo6.8%的方式调合原料粉末,在乙醇中利用使用φ5mm的al2o3卵石的球磨机进行10小时粉碎和混合。将所得到的粉末成型为厚度0.2mm的片状后,以40mpa的压力进行各向等压加压成型,之后,在大气气氛中以1640℃进行1小时热处理,由此得到包括mgo稳定化β”氧化铝的固体电解质片。

此外,使用行星球磨机将所得到的固体电解质片粉碎,用筛孔10μm的筛过筛,由此,另外得到固体电解质粉末(平均粒径12μm)。对所得到的固体电解质粉末确认粉末x射线衍射图案的结果,确认到来源于作为属于空间群r-3m的三方晶系结晶((al10.32mg0.68o16)(na1.68o))的衍射线。

(nasicon结晶)

以偏磷酸钠(napo3)、氧化钇稳定氧化锆((zro2)0.97(y2o3)0.03)、碳酸钠(na2co3)和二氧化硅(sio2)为原料,以按摩尔%成为na2o25.3%、zro231.6%、y2o31.0%、p2o58.4%、sio233.7%的方式调合原料粉末,在乙醇中利用使用φ5mm的al2o3卵石的球磨机进行10小时粉碎和混合。将所得到的粉末成型成厚度0.2mm的片状后,以40mpa的压力进行各向等压加压成型,之后,在大气气氛中以1250℃进行2小时热处理,由此得到包括nasicon结晶的固体电解质片。

此外,使用行星球磨机将所得到的固体电解质片粉碎,用筛孔10μm的筛过筛,由此,另外得到固体电解质粉末(平均粒径12μm)。对固体电解质结晶确认粉末x射线衍射图案的结果,确认到来源于属于空间群r-3c三方晶系结晶(na3.05zr2si2.05p0.95o12)的衍射线。

(3)固体型钠离子二次电池的制作

将上述所得到的负极活性物质前体粉末、固体电解质粉末、作为导电性碳的乙炔黑(timcal公司制superc65)分别按表9、10中记载的比例进行称量,使用行星球磨机,以300rpm混合30分钟。向所得到的混合粉末100质量份添加10质量份的聚碳酸亚丙酯(住友精化株式会社制),进一步添加n-甲基吡咯烷酮30质量份,使用自转·公转搅拌器进行充分搅拌而使其糊料化。

将所得到的糊料以面积1cm2、厚度80μm涂敷于表9、10中记载的固体电解质片的一个表面,在70℃干燥3小时。接着,放入碳容器,在氮气氛中以600℃烧制1小时,由此使负极活性物质前体粉末结晶化,形成负极层。另外,上述操作均在露点-50℃以下的环境下进行。

对构成负极层的材料确认粉末x射线衍射图案的结果,对no.39~41确认到来源于na5ti(po4)3结晶的衍射线,对no.42、43确认到来源于表10中记载的结晶的衍射线。另外,在任一负极均确认到来源于所使用的各固体电解质粉末的结晶性衍射线。

接着,在负极层的表面使用溅射装置(sanyuelectronco.,ltd.制sc-701at)形成厚度300nm的由金电极形成的集电体。进一步,在露点-70℃以下的氩气氛中,将作为对极的金属钠压接在固体电解质层的与形成有负极层的表面相反侧的表面。将所得到的叠层体载置于硬币电池的下盖上之后,盖上上盖,制作cr2032型试验电池。

(4)充放电试验

对于所制作的试验电池,在60℃从开环电压cc(恒电流)充电至0.7v,求出向每单位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充电的电量(初次充电容量)。接着,放电从0.7vcc放电至2.5v,求出从每单位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放电的电量(初次放电容量)。另外,在本试验中,c倍率设为0.01c,“放电容量维持率”以第10次循环的放电容量相对于初次放电容量的比例进行评价。在表9、10表示结果。

由表9、10可知,在no.39~43中,放电电压为1.29v以下,放电容量维持率为98%以上,很优异。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适合作为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电动工具、备用应急电源等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活性物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